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冠心病中医药干预时机的循证研究设计与思考 被引量:3
1
作者 张晓雨 蒋寅 +3 位作者 孙杨 刘岩 张立晶 商洪才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114-2118,共5页
中医认为治疗时机与疗效有密切联系,而在中西医疗法联合应用的时代,对如何选择干预时机更是赋予了新的内涵。明确干预时机,是使中医疗法发挥最佳疗效的关键环节之一,也是临床决策的重点,值得研究关注。本文阐述了中医药干预时机的研究意... 中医认为治疗时机与疗效有密切联系,而在中西医疗法联合应用的时代,对如何选择干预时机更是赋予了新的内涵。明确干预时机,是使中医疗法发挥最佳疗效的关键环节之一,也是临床决策的重点,值得研究关注。本文阐述了中医药干预时机的研究意义,指出应根据基线调查、作用机制线索选择干预时机开展研究,并从结局指标设置、样本量估算、盲法设置、数据分析梳理了干预时机临床试验设计要点。本文结合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医药现代化研究"重点专项"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心衰)中医药防治方案的循证优化及疗效机制"项目总体设计,课题二的中医药在心梗介入围手术期干预时机研究设计,以及国外发表的冠心病相关研究案例进行解析,希冀为以干预时机为关键环节的方案优化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冠心病 干预时机 临床研究 循证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2
作者 王琛 王亚红 罗斯琼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8年第12期2588-2590,共3页
中医药在治疗高血压病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历代医家对高血压病的病因病机及辨证治疗上均有不同论述,通过对近10年来的相关文献进行综合分析,发现中医药在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研究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这为中医药在高血压病的治疗上提供了... 中医药在治疗高血压病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历代医家对高血压病的病因病机及辨证治疗上均有不同论述,通过对近10年来的相关文献进行综合分析,发现中医药在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研究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这为中医药在高血压病的治疗上提供了客观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治疗 高血压病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客观化面象研究
3
作者 王楚皓 王晶 +2 位作者 孟伟 黄国亮 张晓晴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3234-3237,共4页
目的:探究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较单纯高血压患者和健康人的面诊客观化特征差异。方法:采用道生DS01-B面诊仪采集分析高血压组、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组、健康组面图像。结果:与健康人比较,高血压组和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组面色R值、G值、B值、... 目的:探究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较单纯高血压患者和健康人的面诊客观化特征差异。方法:采用道生DS01-B面诊仪采集分析高血压组、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组、健康组面图像。结果:与健康人比较,高血压组和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组面色R值、G值、B值、H值、V值、L值降低,S、a值增加(P<0.01)。与高血压组比较,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组色H值降低(P<0.01),面色R值、G值、B值、H值、V值、L值降低(P<0.05,P<0.01);S、b值增加(P<0.01)。结论:高血压组和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组较健康人面色更为暗红,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较单纯高血压患者面色更为晦暗,为高血压、冠心病临床诊疗提供一定客观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诊 客观化 冠心病 高血压 胸痹 颜色空间 疾病预后 中医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证候要素治疗方案对慢性心衰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8
4
作者 李彬 陈静 +2 位作者 赵慧辉 王娟 王伟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5期821-824,共4页
目的:评价基于证候要素辨证论治对慢性心衰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99例慢性心衰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试验组在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通过证候要素辨证给予相应的中药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慢性心衰... 目的:评价基于证候要素辨证论治对慢性心衰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99例慢性心衰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试验组在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通过证候要素辨证给予相应的中药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慢性心衰生存质量量表总积分及SF-36量表各维度积分的变化。结果:1)2组患者的慢性心衰生存质量量表总分较治疗前均有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以SF-36量表为评价工具:组间比较:2组在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健康变化等5项的积分没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在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等3项的积分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与治疗前比较,用药28 d后,2组在生理功能、躯体疼痛、社会功能、健康变化均有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在生理职能、一般健康、精力、情感职能较治疗前有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证候要素辨证论治慢性心衰可以提高慢性心衰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衰 证候要素 生活质量 慢性心衰生存质量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牙楤木对大鼠急性心梗死亡率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李明 崔现军 鲁卫星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46-847,共2页
关键词 龙牙楤木总皂苷 急性心肌梗死 药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痹心痛病机新论 被引量:10
6
作者 秦建国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04年第10期815-816,共2页
从历代医家论述入手 ,提出胸痹心痛的基本病机概念 ,并从中医传统理论和现代医学的临床表现、高危因素等多方面论述 ,指出胸痹心痛的基本病机所在。
关键词 胸痹心痛 病机 理论探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血糖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内质网应激介导心肌细胞凋亡的作用和机制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潘国忠 杨士伟 +2 位作者 周玉杰 高松涛 陈淑燕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5年第4期407-411,共5页
目的通过体内大鼠模型观察低血糖水平对内质网应激(ERS)感受蛋白及凋亡信号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将Wister大鼠40只中随机选20只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大鼠急性心肌梗死(AMI)模型;另20只为假手术,再随机分为正常血糖假手术组(SN组)、... 目的通过体内大鼠模型观察低血糖水平对内质网应激(ERS)感受蛋白及凋亡信号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将Wister大鼠40只中随机选20只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大鼠急性心肌梗死(AMI)模型;另20只为假手术,再随机分为正常血糖假手术组(SN组)、正常血糖AMI组(MN组)、低血糖假手术组(SL组)、低血糖AMI组(ML组),每组10只。建立术前低血糖模型,术后24h处死取材,评估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程度、检测心肌组织中葡萄糖调节蛋白78/免疫球蛋白结合蛋白(GRP78/BIP)、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PERK)和C/EBP同源蛋白(CHOP)及Caspase-12的表达情况。结果 ML组及MN组心肌细胞凋亡指数[(29.36±2.15)%、(20.27±2.80)%]明显高于SN组和SL组[(1.82±0.83)%、(1.97±0.96)%,P<0.05];MN组和ML组GRP78、PERK、CHOP及Caspase-12的表达明显高于SN组和SL组(P<0.01);MN组与ML组PERK表达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AMI前低血糖水平激活了ERS诱导的细胞凋亡通路;内质网特异性标记蛋白表达与心肌细胞凋亡变化规律一致,ERS通路可能参与了大鼠AMI后心肌细胞凋亡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血糖症 心肌梗死 内质网 细胞凋亡 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稳心颗粒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Meta分析 被引量:12
8
作者 李天力 蒲凤兰 +5 位作者 王宇 赖思佳 郑相颖 俞德帅 王显 庞兴学 《世界中医药》 CAS 2023年第3期338-345,共8页
目的:系统评价稳心颗粒联合常规西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 目的:系统评价稳心颗粒联合常规西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SinoMed数据库,搜集稳心颗粒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相关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21年4月。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9个RCT,包括1605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联用稳心颗粒,可显著提升临床疗效(RR=1.25,95%CI为1.19~1.32,P<0.00001)、提高左室射血分数(WMD=7.46,95%CI为6.91~8.00,P<0.0001)、减少24 h室性早搏总数(SMD=-2.05,95%CI为-3.73~-0.37,P=0.02)、降低静息心率(WMD=-7.97,95%CI为-10.51~-5.42,P<0.0001)、降低N端脑利尿钠肽前体水平(SMD=-1.29,95%CI为-1.66~-0.93,P<0.0001)、减小左室舒张末期内径(WMD=-3.31,95%CI为-5.15~-1.47,P=0.0004)。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0.49,95%CI为0.34~0.71,P=0.0002)。结论:稳心颗粒联合常规西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可提高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较高。受纳入研究的数量和质量的限制,本研究结论尚需开展更多高质量研究予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心颗粒 中医药 慢性心力衰竭 室性心律失常 META分析 系统评价 随机对照试验 循证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逆转高血压左心室肥厚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进展
9
作者 罗斯琼 王亚红 王琛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8年第5期962-964,共3页
左心室肥厚是由于左室面积增加而不是心肌细胞增多所致的心脏扩大和左室重量增加。其病理学改变主要表现为心肌细胞肥大和心肌间质纤维化。左心室肥厚是独立于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因此研究中药对逆转左心室肥厚的作用机制,对研发新药,改... 左心室肥厚是由于左室面积增加而不是心肌细胞增多所致的心脏扩大和左室重量增加。其病理学改变主要表现为心肌细胞肥大和心肌间质纤维化。左心室肥厚是独立于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因此研究中药对逆转左心室肥厚的作用机制,对研发新药,改善高血压病患者的预后有着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心室肥厚 血管紧张素Ⅱ(AngⅡ) 信号转导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陈可冀院士老年医学学术思想总结 被引量:7
10
作者 张立晶 郑亮 《世界中医药》 CAS 2015年第9期1367-1371,共5页
本文对陈可冀院士在老年医学、心血管病防治、清宫医案整理等多方面取得的成果进行总结。陈老师基于全球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和我国丰富的老年医学理论和经验,形成了自己老年医学的研究特色和体系。陈老师建议对长寿老人进行社会性的调查研... 本文对陈可冀院士在老年医学、心血管病防治、清宫医案整理等多方面取得的成果进行总结。陈老师基于全球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和我国丰富的老年医学理论和经验,形成了自己老年医学的研究特色和体系。陈老师建议对长寿老人进行社会性的调查研究,观察总结长寿的经验;并提出在长寿社会调查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学上,需要进一步完善的问题,包括:明确调查对象和长寿的标准;结合中医老年病学理论和经验,应用多元分析方法,进行社会性考察,探索长寿规律,注意准确性。与临床治疗治疗相比,预防疾病和提高健康水平是有效控制衰老的更有效手段。对老年失能者,要建立多学科合作,社会、家庭、医疗机构共同参与的"大康复"机制。介绍了其通过对清代宫廷医案进行整理挖掘,优选出的一批清宫最为常用的方剂(包括食疗方),并证实了其在老年病的防治中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阐述了陈院士对血栓性疾病病机的认识和治疗观念,并介绍了其在中西医结合治疗血管老化、冠心病及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心衰等方面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思想 临床经验 老年医学 @陈可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压合并支气管哮喘:机制与管理 被引量:2
11
作者 孙瑞 潘熠 +3 位作者 谭爱华 王建新 王璇 张立晶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74-279,共6页
高血压和支气管哮喘分别是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常见的慢性病。基因易感性、炎症机制以及不良生活方式等均可增加高血压和哮喘的发病风险。近年来高血压合并哮喘在发病机制、疾病管理方面的研究已成为热点。本文分析了高血压和哮喘相互... 高血压和支气管哮喘分别是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常见的慢性病。基因易感性、炎症机制以及不良生活方式等均可增加高血压和哮喘的发病风险。近年来高血压合并哮喘在发病机制、疾病管理方面的研究已成为热点。本文分析了高血压和哮喘相互作用的机制,认为高血压和哮喘共病与共同的遗传失调、系统性炎症、不良生活方式有关;总结了高血压合并哮喘时患者的管理方法,推荐药物治疗时首选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通过分析和总结旨在为高血压合并哮喘的发病机制及科学管理提供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支气管哮喘 疾病管理 抗高血压药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