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危险分层与中医证候及其分子遗传学特点的关系分析 被引量:10
1
作者 李媛 丁晓庆 +5 位作者 郭明 谌海燕 刘军霞 李玲 廖俊尧 廖婧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36-240,共5页
目的分析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患者的危险分层与中医证候的关系,初步探究MDS中医证候与分子遗传学特点的关系。方法综合MDS国际预后积分系统(IPSS、IPSS-R和IPSS-R-M)将72例MDS患者分为相对低危组和相对高... 目的分析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患者的危险分层与中医证候的关系,初步探究MDS中医证候与分子遗传学特点的关系。方法综合MDS国际预后积分系统(IPSS、IPSS-R和IPSS-R-M)将72例MDS患者分为相对低危组和相对高危组,检测患者外周血、肝肾功、骨髓细胞形态学、突变基因等指标,收集中医四诊进行辨证并计算证候积分,制定并填写《病例报告表》,整理数据,分析MDS危险分层和中医证候分型、证候积分、基因突变的关系。结果中医辨证为气血两虚证的患者相对低危组(67.5%)多于相对高危组(25%)(P<0.05),辨证为瘀血内阻证的患者相对高危组(56.25%)多于相对低危组(1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脾肾不足证相对低危组(17.5%)与相对高危组(18.75%)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对低危组与相对高危组均为气血两虚证证候积分最低,脾肾不足证证候积分稍高,瘀血内阻证证候积分最高。相对低危组的3个证型证候积分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脾肾不足证与气血两虚证、气血两虚证与瘀血内阻证证候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脾肾不足证与瘀血内阻证证候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对高危组的3个证型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气血两虚证与瘀血内阻证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脾肾不足证与气血两虚证、脾肾不足证与瘀血内阻证积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就3个证型而言,无论哪种证型的证候积分,均是相对低危组较相对高危组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相对高危组基因突变率高于相对低危组(P<0.05)。3个中医证型中,脾肾不足证所检出最多的基因为TET2(3例,30%),气血两虚证为SF3B1(8例,57.14%),瘀血内阻证为TET2(9例,45%)。在各个常见突变基因中,SF3B1检出率最高的证型是气血两虚证(8例,57.14%),且3个证型的检出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RSF2检出率最高的证型是瘀血内阻证(7例,35%),3个证型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常见突变基因在3个证型中的检出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MDS危险分层与中医证候分型、中医证候积分、基因突变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规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危险分层 中医证候 分子遗传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促炎因子与抑炎因子分泌失衡 被引量:18
2
作者 王明镜 许勇钢 +7 位作者 丁晓庆 全日城 谌海燕 邓中阳 赵攀 范腾 朱世荣 胡晓梅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522-527,共6页
目的:分析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促炎因子与抑炎因子的分泌状态。方法:纳入研究的ITP患者35例,健康对照组28例。应用Aim Plex流式高通量多细胞因子检测技术检测IL-8、IL-17A、IL-22、TNF-α、IFN-γ、IL-4、CD40、CD40L、TGF-β和... 目的:分析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促炎因子与抑炎因子的分泌状态。方法:纳入研究的ITP患者35例,健康对照组28例。应用Aim Plex流式高通量多细胞因子检测技术检测IL-8、IL-17A、IL-22、TNF-α、IFN-γ、IL-4、CD40、CD40L、TGF-β和IL-10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促炎因子IL-8、IL-17A、IL-22、TNF-α和IFN-γ在ITP组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而抑炎因子IL-4、CD40L、TGF-β和IL-10在ITP组的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ITP组CD40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ITP组和对照组细胞因子TNF-α表达水平均与血小板计数显著相关(ITP组r=0.64,P=0.04;对照组r=-0.41,P=0.02),两组CD40、TGF-β、CD40L、IL-8、IL-17A、IL-22、IL-10、IL-1β、IFN-γ和IL-4的表达水平均与血小板计数无明显相关性。结论:ITP患者存在有促炎因子和抑炎因子的失衡现象。血小板计数减少可能受到细胞因子TNF-α表达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免疫功能 促炎因子 抑炎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灸膈俞穴对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模型小鼠免疫调控的影响 被引量:11
3
作者 谌海燕 郭明 +1 位作者 刘军霞 丁晓庆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789-1792,共4页
目的:基于"大病宜灸"理论,探讨艾灸膈俞穴对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evere aplastic anemia,SAA,重型再障)模型小鼠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白消安联合IFN-γ方法复制小鼠SAA模型,将模型小鼠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艾灸组和... 目的:基于"大病宜灸"理论,探讨艾灸膈俞穴对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evere aplastic anemia,SAA,重型再障)模型小鼠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白消安联合IFN-γ方法复制小鼠SAA模型,将模型小鼠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艾灸组和模型对照组,对艾灸组小鼠连续艾灸膈俞穴10 d,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血常规,计算胸腺指数,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IFNr、IL-17A表达水平。结果:经艾灸膈俞穴治疗后的SAA模型小鼠白细胞、血红蛋白、胸腺指数均有所上升,造血负调控因子IFNr、IL-17A均下降,与模型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艾灸膈俞穴可以恢复SAA模型小鼠骨髓造血功能,提高胸腺指数,下调IFNr、IL-17A表达,从而改善机体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艾灸 膈俞穴 免疫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薯蓣皂苷对耐三苯氧胺乳腺癌细胞生长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谌海燕 丁晓庆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9期3570-3575,共6页
背景三苯氧胺(TAM)是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主要药物,当前乳腺癌耐药TAM(TAM-R)细胞治疗困难,迫切需要探索新的治疗方法。薯蓣皂苷(Dio)对肿瘤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设想研究Dio对乳腺癌TAM-R细胞生长的影响,期望为治疗提供参考。目的研究Dio... 背景三苯氧胺(TAM)是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主要药物,当前乳腺癌耐药TAM(TAM-R)细胞治疗困难,迫切需要探索新的治疗方法。薯蓣皂苷(Dio)对肿瘤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设想研究Dio对乳腺癌TAM-R细胞生长的影响,期望为治疗提供参考。目的研究Dio对乳腺癌TAM-R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 2017年1月-2018年6月,培养TAM-R细胞,分别针对细胞生长与凋亡,自噬、凋亡、代谢标志物以及自噬情况等多项指标进行相应实验。具体为细胞计数器测定六组(对照组、Dio 0.625μg/ml组、Dio 0.800μg/ml组、Dio 1.000μg/ml组、Dio 1.250μg/ml组、Dio 2.500μg/ml组)不同剂量的Dio处理TAM-R细胞5 d细胞生长情况;测定六组(对照组、TAM 10^-7 mol/L组、Dio 1μg/ml组、Dio 2μg/ml组、TAM 10^-7 mol/L+Dio 1μg/ml组、TAM 10^-7 mol/L+Dio 2μg/ml组)不同剂量TAM和Dio处理TAM-R细胞3 d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四组(对照组、Dio 0.80μg/ml组、Dio 1.25μg/ml组、Dio 2.50μg/ml组)不同剂量的Dio对TAM-R自噬标志物LC3、Beclin-1,凋亡标志物Bax、Bim以及pAMPK、p53的影响;采用荧光显微术观察六组(对照组、Rapamycin 20 nmol/L组、Chloroquine 10μmol/L组、TAM 10-7 mol/L组、Dio 1μg/ml组、TAM 10^-7 mol/L+Dio 1μg/ml组)Dio及其抑制剂、诱导剂处理的TAM-R细胞的自噬情况。结果六组TAM-R细胞数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各Dio浓度组TAM-R细胞数量低于对照组(P<0.05)。六组TAM-R细胞凋亡数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TAM 10-7 mol/L组、Dio 1μg/ml组、Dio 2μg/ml组、TAM 10^-7mol/L+Dio 1μg/ml组、TAM 10^-7 mol/L+Dio 2μg/ml组TAM-R细胞凋亡数量高于对照组,TAM 10^-7 mol/L+Dio 2μg/ml组TAM-R细胞凋亡数量高于Dio 2μg/ml组(P<0.05)。各组LC3、Beclin-1、Bax、Bim、pAMPK、p53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荧光显微术检测显示,TAM 10^-7 mol/L+Dio 1μg/ml组自噬活动高于Dio 1μg/ml组和TAM 10-7 mol/L组。结论 Dio对TAM-R细胞生长有抑制作用,且能增强TAM对TAM-R细胞的生长抑制和凋亡作用,对自噬、凋亡标志物蛋白均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薯蓣皂苷 三苯氧胺 细胞凋亡 自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调节性B细胞变化与临床意义 被引量:19
5
作者 朱世荣 谌海燕 +7 位作者 王明镜 许勇钢 全日城 丁晓庆 赵攀 王洪志 郭小青 胡晓梅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75-179,共5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调节B细胞(Breg)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发病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40例ITP患者(ITP组)的Breg、Th1、Th2、Th17以及Treg细胞的细胞量,应用AimPlex流式高通量技术检测IL-10、TGF-β、CD4...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调节B细胞(Breg)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发病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40例ITP患者(ITP组)的Breg、Th1、Th2、Th17以及Treg细胞的细胞量,应用AimPlex流式高通量技术检测IL-10、TGF-β、CD40以及CD40L的水平,选择20例健康正常人作为对照(对照组)。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ITP患者Breg细胞的细胞数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 <0.05),IL-10、TGF-β以及CD40L的水平亦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Th1细胞数量显著增多(P <0.05),而Th2、Th17以及Treg细胞量均显著减少(P <0.05)。结论:Breg细胞在ITP发病机制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CD19+CD24hiCD38hi B细胞 TH1细胞 T2细胞 TH17细胞 TREG细胞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外周血microRNAs的表达及与Th1/Th2失衡的关系 被引量:14
6
作者 孙妍 王明镜 +7 位作者 曹新甜 刘为易 谌海燕 丁晓庆 肖海燕 许勇钢 全日城 胡晓梅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570-1576,共7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外周血micoRNAs的表达量与Th1/Th2失衡的关系。方法:纳入30例ITP患者(ITP组)及15例健康人(对照组),采用实时定量PCR(RT-PCR)法检测2组外周血中6种miRNA(miR-107、miR-205-5p、miR-138-5p、mi... 目的:探讨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外周血micoRNAs的表达量与Th1/Th2失衡的关系。方法:纳入30例ITP患者(ITP组)及15例健康人(对照组),采用实时定量PCR(RT-PCR)法检测2组外周血中6种miRNA(miR-107、miR-205-5p、miR-138-5p、miR-326、miR-1827、miR-185-5p)和Th1特异性转录因子T-bet、Th2特异性转录因子GATA-3的表达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h1、Th2细胞,Aim Plex流式细胞术高通量技术检测Th1细胞因子TNF-α、IFN-γ以及Th2细胞因子IL-4、IL-10含量。比较2组间miRNAs、mRNA、Th1、Th2细胞及其分泌的主要细胞因子的差异,分析ITP患者miRNAs与Th1、Th2细胞及其分泌的主要细胞因子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ITP组miRNA(miR-107、miR-205-5p、miR-138-5p、miR-326、miR-1827、miR-185-5p)和Th2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GATA-3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Th1细胞、Th1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T-bet及Th1细胞因子TNF-α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T-bet/GATA-3和Th1/Th2比值均显著升高(P<0.05)。ITP患者miR-107、miR-205-5p、miR-138-5p相对表达量与Th2细胞均呈负相关(P<0.05,r=-0.411;r=-0.593;r=-0.403);miR-1827相对表达量与TNF-α呈负相关(r=-0.390)。结论:ITP患者外周血6种miRNAs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导致T-bet mRNA/GATA-3mRNA比值升高,Th1/Th2失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MICRORNAS MRNA TH1/TH2失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