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注射用血塞通治疗脑梗死恢复期瘀血阻滞证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李楠楠 孟繁兴 +3 位作者 高芳 高燕洁 李迎春 陈志刚 《世界中医药》 CAS 2019年第2期395-398,共4页
目的:评价注射用血塞通(冻干)治疗脑梗死恢复期瘀血阻滞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区组随机、盲法、阳性药/安慰剂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的方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4年1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收治的脑梗死恢复期患者282例,... 目的:评价注射用血塞通(冻干)治疗脑梗死恢复期瘀血阻滞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区组随机、盲法、阳性药/安慰剂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的方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4年1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收治的脑梗死恢复期患者2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高剂量) 105例、阳性药对照组35例、低剂量组71例及安慰剂组71例。疗程均为15d。观察各组患者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Barthel指数、中医证候积分、各项生命体征及相关实验室检查的变化,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在改善NIHSS评分、mRS评分、Barthel指数及中医证候方面疗效皆优于阳性药物组、低剂量组、安慰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与其他各组比较,能明显改善中医单项症状中下肢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言謇或不语、偏身麻木、头痛、头晕、唇色紫暗(P <0. 05)。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注射用血塞通(冻干)用于脑梗死恢复期疗效好,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用血塞通 脑梗死 恢复期 随机对照研究 瘀血阻滞证 卒中量表 盲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再住院患者健康生活方式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6
2
作者 武洋 高波 +2 位作者 钟珊珊 陈斌 王梁敏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4期29-31,共3页
目的了解脑卒中再住院患者健康生活方式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Ⅱ对126例脑卒中再住院患者进行调查。结果126例脑卒中再住院患者的健康生活方式总分为(126.56±30.87)分,各条目均分为(2.43±0.59)... 目的了解脑卒中再住院患者健康生活方式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Ⅱ对126例脑卒中再住院患者进行调查。结果126例脑卒中再住院患者的健康生活方式总分为(126.56±30.87)分,各条目均分为(2.43±0.59)分,其中营养维度得分最高(3.15±0.67),运动锻炼维度得分最低(2.17±0.72)。居住类型、家庭月收入和再住院次数为患者健康生活方式的影响因素(P<0.05,P<0.01)。结论再住院脑卒中患者健康生活方式处于中等偏低水平,医护人员应重点关注低收入、独居和反复再住院的患者,重点加强患者运动锻炼方面的指导和干预,从而提升脑卒中再住院患者的健康生活方式水平,降低脑卒中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再住院 健康生活方式 运动锻炼 营养 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络瘀通胶囊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 被引量:3
3
作者 王丽晔 赵海苹 +5 位作者 王荣亮 张陈诚 刘小蒙 王宁群 罗玉敏 陈志刚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4年第12期650-655,共6页
目的观察并探讨络瘀通胶囊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功能的影响及其保护机制。方法采用改良Longa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模型,缺血1.5 h后进行再灌注。选取10只大鼠作为假手术组,将40只造模成功的雄性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 目的观察并探讨络瘀通胶囊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功能的影响及其保护机制。方法采用改良Longa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模型,缺血1.5 h后进行再灌注。选取10只大鼠作为假手术组,将40只造模成功的雄性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10只:模型组、络瘀通中剂量组(LYTM组)、络瘀通高剂量组(LYTH组)及胞磷胆碱钠组(CS组)。分别于造模后3 d及7 d采用12分评分及前肢踩空实验评价大鼠神经功能,应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造模3 d后大鼠缺血侧及假手术组同侧脑组织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及磷酸化蛋白激酶/蛋白激酶(p-AKT/AKT)的表达,及造模后7 d同侧脑组织中Caspase-12的表达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1)神经功能评分:造模后3 d各组12分评分及前肢踩空实验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造模后7 d,LYTM组、LYTH组、CS组较模型组均明显改善(均P<0.05)。(2)Western blot结果显示:1模型组BDNF及b-FGF表达明显少于假手术组(均P<0.05);与模型组比较,LYTM组、LYTH组、CS组均可上调BDNF和b-FGF表达,以LYTH组作用最明显(P<0.01)。2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p-AKT/AKT表达明显减少(P<0.05);与模型组比较,LYTM组、LYTH组、CS组p-AKT/AKT表达增加,以LYTH组和CS组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在Caspase-12的表达中,模型组裂解后Caspase-12表达较假手术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LYTM组、LYTH组Caspase-12前体(pro Caspase-12)和裂解后Caspase-12表达有减少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S组Caspase-12前体和裂解后Caspase-12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络瘀通胶囊可通过促进神经元存活及再生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性损伤起到保护作用,且该保护作用也可能与抑制神经细胞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灌注损伤 神经再生 细胞凋亡 大鼠 脑缺血-再灌注 络瘀通胶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痰热腑实证的用药规律 被引量:4
4
作者 周莹 孟繁兴 +4 位作者 周彦吉 刘雪梅 傅晨 张允岭 王凤丽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21期1635-1642,共8页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的方法分析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痰热腑实证的用药规律。方法:全面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PubMed中...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的方法分析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痰热腑实证的用药规律。方法:全面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PubMed中关于中医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痰热腑实证的临床文献,检索时限为各库建库之日至2020年4月27日,通过“古今医案云平台(V2.2.3)”软件建立数据库,并运用SPSS20.0、SPSS Modeler 18.0软件对高频药物进行聚类分析和药物关联规则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60篇,提取处方59条。研究结果显示,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痰热腑实证所选中药以苦寒、甘温为主;归经以胃经、肝经、脾经为主;常用药对为“瓜蒌‑大黄”“胆南星‑大黄”等;通过关联规则分析综合支持度最高的药对组合为胆南星‑大黄,聚类分析分2大类。结论:中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痰热腑实证多以化痰通腑药物为主,因该类药物大多苦寒,应当注意在驱邪的同时顾护脾胃,中病即止,做到邪去而正不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痰热腑实证 用药规律 数据挖掘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射用血塞通(冻干)治疗脑梗死后遗症期瘀血阻滞证的临床有效性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田文杨 李楠楠 +5 位作者 孟繁兴 高芳 李学军 马丽珍 蔡英丽 陈志刚 《世界中医药》 CAS 2019年第12期3241-3246,共6页
目的:评价注射用血塞通(冻干)治疗脑梗死后遗症瘀血阻滞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本研究以灯盏细辛注射液为阳性对照,采用随机、盲法、阳性药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7个分中心收治的脑梗死后遗症期瘀血阻滞证患... 目的:评价注射用血塞通(冻干)治疗脑梗死后遗症瘀血阻滞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本研究以灯盏细辛注射液为阳性对照,采用随机、盲法、阳性药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7个分中心收治的脑梗死后遗症期瘀血阻滞证患者10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72)和对照组(n=36)。2组均使用阿司匹林作为基础用药,给药周期为15 d。分别在基线点和试验终点对安全性及有效性指标进行评定。结果: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17%,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71%。2组间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疗效指标:1)观察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和愈显率均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卒中量表(NIHSS)评分疗效:2组试验前后患者肢体功能均有所改善,但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2组间改良Rankin量表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次要疗效指标,1)单项症状疗效统计分析显示:口舌歪斜、舌强言謇或不语、偏身麻木、头晕等症状比较,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上肢不遂、下肢不遂、头痛、口唇紫暗等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Barthel指数疗效分析结果显示,用药后Barthel指数及基线与用药后Barthel指数差值和变化率,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射用血塞通(冻干)治疗脑梗死(后遗症期)(瘀血阻滞证)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中医症状及单项症状,疗效优于灯盏细辛注射液,且本品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和生命质量;临床使用安全,临床不良反应为轻度,无严重的不良事件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塞通 缺血性中风 瘀血阻滞证 脑梗死后遗症期 临床研究 随机对照 多中心 有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度脑外伤恢复期患者认知障碍的临床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9
6
作者 于伟 武洋 张自茂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75-578,共4页
目的了解重度脑外伤患者认知障碍的特点,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2015年9月至2017年9月,对94例重度脑外伤恢复期患者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进行评定,记录病史资料。结果脑外伤患者延迟回忆、抽象、语言、视空间与执行、注意评... 目的了解重度脑外伤患者认知障碍的特点,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2015年9月至2017年9月,对94例重度脑外伤恢复期患者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进行评定,记录病史资料。结果脑外伤患者延迟回忆、抽象、语言、视空间与执行、注意评分较低,命名、记忆、定向、计算评分较高。额叶损伤患者MoCA总分、注意、抽象和延迟回忆评分低于基底节损伤;额颞顶叶损伤患者总分、命名、抽象和延迟回忆评分低于基底节损伤。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受伤后昏迷时间、损伤部位对患者MoCA总分存在明显影响(P <0.05),发病年龄、性别、病程、损伤侧与患者无明显相关性(P> 0.05)。结论脑外伤恢复期患者存在多方面认知功能损伤,认知障碍与昏迷时间和损伤部位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外伤 认知障碍 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 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陈志刚治疗多系统萎缩临床经验 被引量:9
7
作者 张新宁 陈路 +7 位作者 王粟实 韦一佛 冉维正 田文杨 王垚 王雨晴 张昕洋 陈志刚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9年第12期2516-2518,共3页
多系统萎缩是一种发病率逐年增高、进展较快、生存期短的神经系统变性病,其治疗是神经科的一大难题,目前西医方面尚无特异性的治疗方法,主要以对症治疗为主。陈志刚教授经过多年临床实践,认为本病与先天不足、久病过劳、饮食不节等病因... 多系统萎缩是一种发病率逐年增高、进展较快、生存期短的神经系统变性病,其治疗是神经科的一大难题,目前西医方面尚无特异性的治疗方法,主要以对症治疗为主。陈志刚教授经过多年临床实践,认为本病与先天不足、久病过劳、饮食不节等病因有关,病机主要为"肾精不足、阳气虚颓",治疗当注重滋阴助阳、益髓健脑,并以地黄饮子及还少丹为基础,首创多系统萎缩经验方,临证加减治疗该病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志刚教授 多系统萎缩 MSA经验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干细胞在缺氧后的分化情况及相关信号通路初探 被引量:2
8
作者 王雨晴 陈志刚 +3 位作者 张斯佳 王荣亮 罗玉敏 赵海苹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15,共9页
目的观察缺氧缺糖后神经干细胞在不同时间点的分化趋势,以及与信号通路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EPOR和βCR)和PDZ连接激酶(PBK)的相关性。方法分离小鼠原代神经干细胞,制备氧糖剥夺(OGD)模型,缺氧3 h,复氧1 h、2 h、4 h、6 h、8 h,观察神经... 目的观察缺氧缺糖后神经干细胞在不同时间点的分化趋势,以及与信号通路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EPOR和βCR)和PDZ连接激酶(PBK)的相关性。方法分离小鼠原代神经干细胞,制备氧糖剥夺(OGD)模型,缺氧3 h,复氧1 h、2 h、4 h、6 h、8 h,观察神经干细胞OGD的分化趋势,采用RT-PCR技术检测少突胶质细胞标志物CNP和MBP、星型胶质细胞标志物GFAP和S100B、神经元标志物RBFOX3、MAP2和TUBB3以及信号分子EPOR、CSF2RB、PBK的基因表达,并进行了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 (1) OGD处理促进神经干细胞向少突胶质细胞方向分化,Cnp和Mbp表达呈升高趋势,复氧4 h Cnp显著升高。(2) OGD处理促进神经干细胞向星形胶质细胞方向分化,复氧2-8 h S100b显著升高,复氧2 h和6 h Gfap表达显著降低,复氧8 h表达显著增加。(3) OGD处理减少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方向分化,Rbfox3以及Tubb3表达显著降低,复氧2 h和6 h最为显著。(4) Pbk在复氧1 h和8 h显著降低,Epor、Pbk与Cnp的表达呈正相关,Pbk与Mbp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缺氧缺糖损伤显著促进神经干细胞向少突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新生,同时抑制向神经元方向的分化。EPOR以及PBK可能参与到脑缺血后神经干细胞向少突胶质细胞分化的调控过程,为进一步研究相关信号通路在缺血后神经再生中的调控机制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干细胞分化 缺氧 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 T-LAK细胞源蛋白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