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特发性视网膜前膜患者椭圆体带的连续性与最佳矫正视力的关系 被引量:2
1
作者 朱晓博 闫艳妮 +3 位作者 王倩 杨靖妍 周金琼 魏文斌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5-38,共4页
目的探讨特发性视网膜前膜(iERM)患者黄斑中心凹厚度(CFT)、椭圆体带(EZ)中断比例与最佳矫正视力(BCVA)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采用整群抽样法抽取了2014年至2018年在开滦集团9个社区医院体检的开滦集团职工iERM患者336例50... 目的探讨特发性视网膜前膜(iERM)患者黄斑中心凹厚度(CFT)、椭圆体带(EZ)中断比例与最佳矫正视力(BCVA)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采用整群抽样法抽取了2014年至2018年在开滦集团9个社区医院体检的开滦集团职工iERM患者336例500眼进行分析,其中男215例(64.0%),女121例(36.0%);年龄31~89(66.4±8.8)岁。按照gass分级分3组:gass 0级组(201例305眼)、gass 1级组(75例101眼)及gass 2级组(60例94眼)。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评估BCVA(转换为logMAR视力)与gass分级、EZ中断比例、CFT的相关性。结果500眼BCVA(logMAR)和CFT分别为0.45±0.28和(337.6±101.8)μm,共86眼(17.2%)出现EZ中断。gass 0级组、gass 1级组及gass 2级组间BCVA(logMAR)(0.62±0.29、0.48±0.23、0.26±0.32)、CFT[(283.20±79.30)μm、(335.50±84.50)μm、(394.00±135.60)μm]及EZ中断比例(2.6%、20.8%、60.6%)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各级gass分组间,年龄与BCVA无相关性(r^(2)=0.021,P=0.314),BCVA与CFT(r^(2)=0.531,P=0.000)、EZ中断比例(r^(2)=0.304,P=0.000)及gass分级(r^(2)=0.587,P=0.000)均呈正相关。结论EZ连接中断可以出现在iERM的早期阶段。BCVA与CFT、EZ中断比例及gass分级均相关,gass 2级iERM的EZ中断发生率显著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视网膜前膜 椭圆体带 黄斑中心凹厚度 最佳矫正视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粒体tRNA^(Glu)A14693G可能是与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相关的基因突变 被引量:16
2
作者 张永梅 冀延春 +8 位作者 刘晓玲 周翔天 赵福新 孙艳红 韦企平 张娟娟 刘燕 瞿佳 管敏鑫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53-359,共7页
收集了3个具有典型临床特征的中国汉族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Leber′s hereditary optic neuropathy,LHON)家系。通过对先证者和家系其他成员进行眼科临床(如视力损害程度和发病年龄)检查,发现这些家系成员中视力损害的外显率很低,经mt... 收集了3个具有典型临床特征的中国汉族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Leber′s hereditary optic neuropathy,LHON)家系。通过对先证者和家系其他成员进行眼科临床(如视力损害程度和发病年龄)检查,发现这些家系成员中视力损害的外显率很低,经mtDNA测序分析,在tRNAGlu上发现了A14693G同质性突变位点,多态性位点分别属于东亚单体型Y1b、Y1和Y1,没有发现其他高度保守和有功能意义的突变位点。A14693G突变位于线粒体tRNAGlu高度保守区(通用位点为54位),可能导致tRNA空间结构和稳定性发生改变,继而影响tRNA的代谢,导致线粒体蛋白合成功能受损和ATP障碍,最终导致视力损害。所以,tRNAGluA14693G突变可能是与视神经病变相关的致病性线粒体突变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 线粒体DNA 视力障碍 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杏叶提取物和灯盏花素治疗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0
3
作者 廖良 宫晓红 +3 位作者 韦企平 周剑 苏艳 肖艳萍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40-242,共3页
目的评价活血化瘀中药制剂银杏叶提取物、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onarteritic anterior ischemic optic neuropathy,NAION)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住院治疗的NAION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三组,均给予针灸、复方樟... 目的评价活血化瘀中药制剂银杏叶提取物、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onarteritic anterior ischemic optic neuropathy,NAION)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住院治疗的NAION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三组,均给予针灸、复方樟柳碱穴位注射等基础治疗,银杏叶提取物组增加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87.5 mg每天1次静脉滴注,灯盏花素组增加灯盏花素注射液100 mL每天1次静脉滴注,对照组不予中药注射剂治疗,各组均连续治疗2周,以治疗前后患者最佳矫正视力、视野平均敏感度(mean sensitivity,MS)的改变作为疗效评价依据。结果银杏叶提取物组治疗前后视力分别为3.65±1.50及3.95±1.39,灯盏花素组治疗前后视力分别为3.89±1.24及4.02±1.19,对照组治疗前后视力分别为3.69±1.52及3.81±1.57,其中银杏叶提取物组视力提高幅度最大,银杏叶提取物组和灯盏花素组治疗前后视力比较均有显著差异(均为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视力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三组患者治疗后视力改善幅度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银杏叶提取物组和灯盏花素组治疗后MS高于治疗前,其中灯盏花素组治疗后MS提高幅度最大,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治疗后MS反而有所降低,但差异不明显(P>0.05);银杏叶提取物组有效率为45.2%,灯盏花素组总有效率为46.7%,对照组有效率仅为26.7%,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活血化瘀中药在NAION的治疗中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叶提取物 灯盏花素 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注射液对体外培养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7
4
作者 廖良 孔莹莹 +3 位作者 韦企平 周剑 徐铭谦 孙艳红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101-1104,共4页
目的视神经由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s,RGCs)轴突构成,一旦损伤难以再生,视神经保护是治疗视神经疾病的关键,本研究拟评价黄芪注射液的视神经保护作用。方法体外培养RGCs,采用谷氨酸作为细胞凋亡诱导剂建立RGCs凋亡模... 目的视神经由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s,RGCs)轴突构成,一旦损伤难以再生,视神经保护是治疗视神经疾病的关键,本研究拟评价黄芪注射液的视神经保护作用。方法体外培养RGCs,采用谷氨酸作为细胞凋亡诱导剂建立RGCs凋亡模型,并用不同浓度黄芪注射液加入细胞培养基进行干预,分别用MTT和流式细胞检测的方法进行细胞存活率及细胞凋亡相关检测。结果黄芪注射液加入DMEM-F12培养基共培养RGCs24h后,MTT检测结果示终浓度为(0.10~0.40)×103g.L-1时黄芪注射液均可促进RGCs存活,其中0.20×103g.L-1、0.30×103g.L-1浓度促生长作用最好(P=0.040、0.005,n=10),谷氨酸浓度为3.2mmol.L-1时可造成理想的RGCs凋亡模型,0.20×103g.L-1黄芪注射液可促进谷氨酸损伤的RGCs存活(P=0.08,n=10)并减少其细胞凋亡率(P=0.36,n=4)。结论黄芪注射液作为视神经保护中药制剂对RGCs具有一定保护作用,黄芪对RGCs的保护作用很可能跟抑制谷氨酸兴奋性毒性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注射液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eber病及病因不明的视神经疾病基因检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9
5
作者 韦企平 孙艳红 +1 位作者 宫晓红 路明 《眼科新进展》 CAS 2002年第2期97-98,共2页
目的 了解 L 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 (简称 L eber病 )及病因不明的视神经疾病基因检测结果 ,探讨该项检查的临床意义。方法  4 0例视神经疾病患者分临床确诊 L eber病组 (A组 )和病因不明视神经疾病组 (B组 ) ,采用双重检测法 ,分别... 目的 了解 L 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 (简称 L eber病 )及病因不明的视神经疾病基因检测结果 ,探讨该项检查的临床意义。方法  4 0例视神经疾病患者分临床确诊 L eber病组 (A组 )和病因不明视神经疾病组 (B组 ) ,采用双重检测法 ,分别检测每例外周静脉血中线粒体 DNA(mt DNA)突变情况 ,并比较、分析检测结果。结果  A组 12例中 ,11778突变者 11例 ,占 92 % ;B组 2 8例中 ,11778突变者 7例 ,占 2 5 % .未发现 1例有 m t DNA346 0、15 2 5 7或 14 4 84突变的。结论 基因检测可迅速确诊 L eber病 ,并评价预后 ,应列为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神经疾病 遗传 基因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钳夹法造成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过量丢失 被引量:5
6
作者 廖良 徐铭谦 +3 位作者 韦企平 周剑 孔莹莹 孙艳红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01-104,共4页
目的评估钳夹视神经对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s,RGCs)的损伤程度。方法取38只雄性Wistar大鼠,夹持组(n=30)按夹持时间12s、9s、6s、3s、1s分为A-E组,F为反身夹持组,每组各5只大鼠。沿大鼠眼球颞侧暴露视神经,于球后2mm... 目的评估钳夹视神经对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s,RGCs)的损伤程度。方法取38只雄性Wistar大鼠,夹持组(n=30)按夹持时间12s、9s、6s、3s、1s分为A-E组,F为反身夹持组,每组各5只大鼠。沿大鼠眼球颞侧暴露视神经,于球后2mm处用90g微型视神经夹夹持视神经,另有40g反向镊在球后2mm处夹持视神经,每只大鼠均左眼手术,右眼正常对照,假手术组(n=8)大鼠左眼仅手术暴露视神经球后段,不予夹持。采用荧光金逆行标记RGCs,视网膜铺片计数,计算RGCs数量及存活率。结果假手术组左右眼RGCs密度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细胞密度分别为(2679±67)mm-2、(2689±53)mm-2(P=0.896);夹持组RGCs细胞密度明显下降,分别为(220±167)mm-2、(265±232)mm-2、(298±239)mm-2、(478±682)mm-2、(769±615)mm-2、(974±476)mm-2,夹持冲量(夹持力与时间的乘积)和RGCs存活率呈负相关。结论钳夹法可造成明确、定量的视神经损伤,但损伤量过大、稳定性较差,与临床外伤性视神经病变的发病实际尚有一定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伤性视神经病变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荧光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韦氏三联九针对视神经牵拉伤大鼠闪光视觉诱发电位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李诗梦 周剑 +5 位作者 韦企平 王军 孙武 王妍 王杰 夏燕婷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12期887-892,共6页
目的:探讨韦氏三联九针对横向定量牵拉模型大鼠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VEP)N2-P2波的影响。方法:将3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组,27只均右眼手术造模。其中18只采用横向定量牵拉法制作大鼠外伤性视神经病变(TON)模型后随机分为韦氏三联九针组和... 目的:探讨韦氏三联九针对横向定量牵拉模型大鼠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VEP)N2-P2波的影响。方法:将3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组,27只均右眼手术造模。其中18只采用横向定量牵拉法制作大鼠外伤性视神经病变(TON)模型后随机分为韦氏三联九针组和模型组各9只,另外9只为假手术组,仅暴露视神经,不做牵拉处理。另有9只为正常对照组,不予任何干预。造模次日,韦氏三联九针组行韦氏三联九针治疗,每次20 min,1次/d,共14 d,模型组、假手术组与正常对照组不干预。韦氏三联九针代表穴:一联:“睛明”、“承泣”;二联:“丝竹空”透“太阳”;三联:“风池”、“太冲”。于1、7、14 d时观察各组FVEP情况。结果:与模型组相比,1 d时韦氏三联九针组N2波潜伏期、P2波潜伏期均缩短(P<0.05);7 d时,韦氏三联九针组N2波潜时缩短(P<0.01),N2-P2波振幅较模型组提高(P<0.05);14 d时,韦氏三联九针组P2波潜时缩短(P<0.05),N2-P2波振幅较模型组提高(P<0.05),组内前后比较,假手术组1、7、14 d的N2波潜伏期、P2波潜时与N2-P2波振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的N2波潜伏期与P2波潜伏期延迟的情况在1~14 d期间一直未得到改善(P>0.05),且振幅一直在降低,于14 d出现与1 d比较显著差异(P<0.05)。而韦氏三联九针组N2波潜伏期延迟在7 d~14 d内才出现明显差异(P<0.05);其P2波潜伏期虽然在1 d~7 d内明显延迟(P<0.05),但14 d其P2波潜伏期延迟有所恢复,与1、7 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韦氏三联九针组N2-P2波振幅在1~14 d期间亦无明显降低(P>0.05)。结论:本实验横向定量牵拉法TON大鼠模型建立成功,韦氏三联九针治疗TON模型大鼠,可缩减其FVEP电生理信号P2波峰延迟,提高N2-P2振幅,对视神经损伤的恢复呈现积极作用,可能与韦氏三联九针改善视神经传导功能、保护尚未变性坏死的神经节细胞的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韦氏三联九针 外伤性视神经病变 横向定量牵拉法 闪光视觉诱发电位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樟柳碱注射液治疗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有效性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9
8
作者 廖良 王妍 韦企平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645-650,共6页
目的系统评价复方樟柳碱注射液(CA)对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AION)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检索1978年1月至2021年6月PubMed、Cochrane图书馆、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 目的系统评价复方樟柳碱注射液(CA)对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AION)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检索1978年1月至2021年6月PubMed、Cochrane图书馆、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中CA参与治疗AION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Man 5.3进行Meta分析。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RCT文献13篇,共1636眼,治疗组829眼,未经CA治疗的对照组807眼。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比值比(OR)=3.25,95%置信区间(CI):2.47~4.28,P<0.01],治疗组最佳矫正视力优于对照组[均数差(MD)=0.14,95%CI:0.11~0.17,P<0.01],剔除异质性大的文献后治疗组最佳矫正视力仍优于对照组(MD=0.14,95%CI:0.12~0.16,P<0.01)。治疗组视野平均缺损小于对照组(MD=-2.58,95%CI:-3.98~-1.19,P<0.01),视野平均光敏感度高于对照组(MD=3.49,95%CI:3.07~3.91,P<0.01)。结论CA治疗AION的疗效优于未使用CA的对照组,其疗效主要是提高视力和视野平均敏感度、降低视野平均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复方樟柳碱 治疗效果 系统评价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聚类分析的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用药规律探讨 被引量:4
9
作者 吴鲁华 李欣 +1 位作者 何萍 周剑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926-1929,共4页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AION)的常用药物和配伍规律。方法:以1996年1月—2014年12月在省级以上期刊发表的,经临床观察证实有效的治疗NAION的中药复方为对象,对其用药进行聚类分析,探索治疗NAION的中药用...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AION)的常用药物和配伍规律。方法:以1996年1月—2014年12月在省级以上期刊发表的,经临床观察证实有效的治疗NAION的中药复方为对象,对其用药进行聚类分析,探索治疗NAION的中药用药规律。结果:NAION治疗使用频率较高的药物依次为当归、桔梗、川芎、桃仁、枳壳、红花、黄芪、丹参。聚类分析显示NAION常用药物可分为活血补血、健脾利湿、养血活血、活血通络、补气、疏肝解郁等6类药物。从以上聚类结果可以看出,到聚六类为止,各类药物基本上达到稳定。结合临床专业知识考虑聚六类的结果较为合理。结论:NAION的用药以益气活血通络、健脾利湿、疏肝解郁类中药为主,益气活血、疏肝解郁是NAION的基本治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聚类分析 中医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杞菊甘露饮及杞菊甘露饮配合针刺治疗肺肾阴虚型干眼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9
10
作者 林秋霞 韦企平 《世界中医药》 CAS 2014年第7期883-885,共3页
目的:探讨杞菊甘露饮及杞菊甘露饮配合针刺治疗肺肾阴虚型干眼症的疗效。方法:2012年10月至2013年8月在新加坡中华医院眼科组就诊的肺肾阴虚型干眼症患者90例。随机分为组1(杞菊甘露饮组)45例和组2(杞菊甘露饮配合针刺组)45例。2组均口... 目的:探讨杞菊甘露饮及杞菊甘露饮配合针刺治疗肺肾阴虚型干眼症的疗效。方法:2012年10月至2013年8月在新加坡中华医院眼科组就诊的肺肾阴虚型干眼症患者90例。随机分为组1(杞菊甘露饮组)45例和组2(杞菊甘露饮配合针刺组)45例。2组均口服杞菊甘露饮,组2加针刺治疗,疗程均为30 d。结果:1)组1及组2的标准干眼症测量评分(Standard Patient Evaluation of Eye Dryness,SPEED),视觉模拟量化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Score,VAS)以及中医肺肾阴虚积分治疗前后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间疗效比较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泪膜破裂时间(tear break-up time,TBUT)在2组间疗效比较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1高于组2(P=0.000<0.01)。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 I test,SIt),组1显示泪液数量在治疗前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4<0.05),组2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68>0.05)。2)总有效率:SPEED,组1是54.4%,组2是53.3%。VAS,组1是61%,组2是55.5%。中医肺肾阴虚积分的总有效率,组1是68.18%,组2是71.11%。结论:单用杞菊甘露饮或杞菊甘露饮配合针刺治疗肺肾阴虚型干眼症均有效,两者在疗效上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提示新加坡卫生部或可考虑除西医常规治疗外,也可让不同规格的各级医院根据其自身条件,技术设备以及患者的依从性选择中药治疗或中药配合针刺治疗干眼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杞菊甘露饮 针刺治疗 干眼症 肺肾阴虚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例携带线粒体tRNA^(Ala)C5601T突变的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家系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周晖晖 戴显宁 +9 位作者 林蓓 米慧 刘晓玲 赵福新 张娟娟 周翔天 孙艳红 韦企平 瞿佳 管敏鑫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031-1042,共12页
文章收集了7例携带线粒体tRNAAl。C5601T突变的中国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Leber's hereditary opticneuropathy,LHON)的家系,通过眼科检查和遗传学分析,发现7个家系的外显率很低,分别为9.5%、14.3%、4.5%、8.3%、10.0%、22.2%和25... 文章收集了7例携带线粒体tRNAAl。C5601T突变的中国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Leber's hereditary opticneuropathy,LHON)的家系,通过眼科检查和遗传学分析,发现7个家系的外显率很低,分别为9.5%、14.3%、4.5%、8.3%、10.0%、22.2%和25.0%。用24对有部分重叠的引物对7个先证者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全序列进行扩增,并进行相关的分子生物学分析,结果发现这些家系均未携带G11778A、G3460A和T14484C这3个常见的原发突变位点,而在tRNAAla上发现了C5601T同质性突变,多态性位点分析分别属于东亚线粒体单体型G2、G2a1、G2a1、G2、G2b、G2a1、G2。C5601T突变位于线粒体tRNAAla的高度保守区(通用位点为59位),可能引起tRNA空间结构和稳定性发生改变,继而影响tRNA的代谢,导致线粒体蛋白和ATP合成障碍,最终导致视力损害。因此,tRNAAlaC5601T突变可能是与LHON相关的线粒体突变位点。同时低外显率提示其他因素(包括核修饰基因、环境因素)可能影响这7个中国C5601T突变家系的表型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 线粒体 突变 视力损害 T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脑同调”法电针对焦虑大鼠行为学及血清相关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0
12
作者 许璐凡 王军 +3 位作者 李诗梦 李鸣 惠志远 杨磊 《世界中医药》 CAS 2022年第5期704-708,共5页
目的:观察“心脑同调”法电针对焦虑模型大鼠行为学及血清心房利钠肽(ANP)、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皮质酮(CORT)含量的影响,探讨针刺治疗焦虑障碍的效应及部分作用机制。方法: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电针组和假针... 目的:观察“心脑同调”法电针对焦虑模型大鼠行为学及血清心房利钠肽(ANP)、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皮质酮(CORT)含量的影响,探讨针刺治疗焦虑障碍的效应及部分作用机制。方法: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电针组和假针组,每组8只,制备焦虑大鼠模型。15 d后,采用高架十字迷宫实验与自发活动开场实验测试大鼠行为学变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血清ANP、CRH、CORT的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进入开臂次数百分比(OE%)、开臂停留时间百分比(OT%)明显降低(均P<0.01),水平得分、垂直得分明显下降(均P<0.05),血清ANP、CRH、CORT含量显著升高(均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OE%、OT%值明显升高(均P<0.01),水平得分、垂直得分明显升高(均P<0.05),血清ANP、CRH、CORT含量显著降低(均P<0.01)。结论:焦虑模型大鼠血清中ANP、CRH、CORT含量异常可能是导致其发病的机制之一;“心脑同调”法电针可能通过调节三者之间的紊乱状态而达到对焦虑障碍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脑同调 电针 焦虑模型大鼠 行为学 心房利钠肽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 皮质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脑同调”法电针对焦虑模型大鼠行为学及相关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许璐凡 王军 +3 位作者 李诗梦 惠志远 曹子敏 杨磊 《世界中医药》 CAS 2022年第21期3014-3018,3025,共6页
目的:观察“心脑同调”法电针对焦虑模型大鼠行为学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酪氨酸激酶受体B(BDNF-TrkB)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针刺治疗焦虑障碍的疗效及相关作用机制。方法:将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电针组和假针组,每组8只,... 目的:观察“心脑同调”法电针对焦虑模型大鼠行为学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酪氨酸激酶受体B(BDNF-TrkB)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针刺治疗焦虑障碍的疗效及相关作用机制。方法:将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电针组和假针组,每组8只,制备焦虑大鼠模型。电针组电针“百会”“风府”“神门”“内关”穴,假针组浅刺上述腧穴旁1 mm处,隔日1次,20 min/次,造模与治疗共计15 d。治疗结束后,采用高架十字迷宫实验与旷场实验测试大鼠行为学变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血清BDNF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前额叶皮质BDNF、TrkB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进入开臂次数百分比(OE%)、开臂停留时间百分比(OT%)明显降低(P<0.01,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OE%、OT%值明显升高(P<0.01);与电针组比较,假针组OT%值明显降低(P<0.05),OE%值有降低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水平得分、垂直得分明显下降(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水平得分、垂直得分显著上升(均P<0.01);与电针组比较,假针组水平得分、垂直得分显著降低(均P<0.05)。模型组大鼠血清BDNF水平较正常组明显降低(P<0.01);电针组大鼠血清BDNF水平较模型组明显升高(P<0.05);假针组大鼠血清BDNF水平较电针组明显降低(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前额叶皮质BDNF、TrkB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均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前额叶皮质BDNF、TrkB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P<0.05);与电针组比较,假针组大鼠前额叶皮质BDNF、TrkB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均P<0.05)。结论:焦虑模型大鼠BDNF-TrkB信号通路的异常表达可能是其焦虑的发病机制之一。“心脑同调”法电针可能通过调控BDNF-TrkB信号通路而发挥抗焦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脑同调 电针 焦虑 行为学 BDNF-TrkB信号通路 大鼠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发性黄斑前膜患者黄斑前膜剥除术后内层视网膜不规则指数变化与视功能的相关性
14
作者 朱晓博 苏艳 +2 位作者 闫晓玲 赵朔 魏文斌 《眼科新进展》 2025年第9期711-714,共4页
目的探究行黄斑前膜剥除术的特发性黄斑前膜(IMEM)患者的术后内层视网膜不规则指数(IRII)变化与视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3月至2024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IMEM患者(134例162眼)临床资料,依据其眼底彩照和OCT的表现分为黄斑玻... 目的探究行黄斑前膜剥除术的特发性黄斑前膜(IMEM)患者的术后内层视网膜不规则指数(IRII)变化与视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3月至2024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IMEM患者(134例162眼)临床资料,依据其眼底彩照和OCT的表现分为黄斑玻璃纸样反射(CMR)组及黄斑前纤维化(PMF)组,分析两组患者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CMT)、最佳矫正视力(BCVA)、内层视网膜厚度(IRT)、IRII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其入院时上述指标对IMEM的诊断效能。比较黄斑前膜剥除术的IMEM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视功能指标及IRII差异;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IMEM患者术后3个月IRII水平与同期视功能参数的相关性。结果134例(162眼)IMEM患者中,CMR患者93例103眼,PMF患者41例59眼。CMR组患者CMT、IRT、IRII均明显低于PMF组(均为P<0.05)。CMT、IRT、IRII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16、0.609、0.862(均为P<0.05)。134例(162眼)IMEM患者中,采用手术治疗者79例86眼(53.86%),非手术治疗者55例76眼(46.91%)。IMEM患者术后3个月CMT、IRT、IRII均明显低于术前(均为P<0.05)。术后3个月,IMEM患者CMT、IRT均与IRII呈明显正相关(均为P<0.05)。结论CMT、IRT、IRII均对IMEM分期的诊断效能较优,且行黄斑前膜剥除术的IMEM患者IRII变化与视功能具有正向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 黄斑前膜剥除术 视功能 内层视网膜不规则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