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附睾多发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一例
1
作者 陈小均 刘豫月 +3 位作者 孔涛 王成李 刘昭文 张志杰 《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313-316,共4页
附睾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IMT)国内外仅报道数例,并且都是单发的肿瘤。报告1例附睾多发性IMT病例,患者自行发现右侧阴囊内肿物1年,肿物进行性增大。超声检查提示右侧阴囊内多发实性结节,行右侧阴囊... 附睾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IMT)国内外仅报道数例,并且都是单发的肿瘤。报告1例附睾多发性IMT病例,患者自行发现右侧阴囊内肿物1年,肿物进行性增大。超声检查提示右侧阴囊内多发实性结节,行右侧阴囊探查术+肿物切除术,术中发现右侧附睾多发类圆形质韧肿物,术后肿物病理证实为IMT,术后随访6个月,未见肿物复发。通过回顾相关文献,认为附睾IMT与发生在附睾的其他肿物临床症状类似,术前一般难以诊断,该肿瘤会进行性增大,有低度恶性潜能,故建议手术切除肿物,术后患者无需特殊治疗,一般不会复发,但需定期复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肌组织 附睾 生殖器肿瘤 男(雄)性 超声检查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传输型便秘大鼠结肠壁内神经形态学和Cajal间质细胞的改变 被引量:9
2
作者 吕福东 关丽珍 +2 位作者 刘仍海 张子诚 谷素敏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7年第07X期122-123,共2页
目的:研究慢传输型便秘大鼠结肠壁内神经形态学和Cajal间质细胞的改变,探索结肠动力减弱的原因,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30例结肠慢传输型便秘大鼠(STC组)和15例非便秘性大鼠(正常对照组)的结肠肌间神经... 目的:研究慢传输型便秘大鼠结肠壁内神经形态学和Cajal间质细胞的改变,探索结肠动力减弱的原因,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30例结肠慢传输型便秘大鼠(STC组)和15例非便秘性大鼠(正常对照组)的结肠肌间神经丛内S-100蛋白和CAD的表达,以及Cajal间质细胞的改变。结果:STC组结肠肌间神经丛S-100、CAD主要表现为:黄褐色颗粒染色变深、浓集而且均匀性降低。CD117表达数量减少,染色强度变弱,大部分出现阴性表达。结论:STC组便秘3个月的大鼠,ICC网络减少或缺失,神经节细胞功能代偿性增强而且紊乱,导致神经纤维挛缩或者欠协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传输型便秘 结肠神经丛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易误诊的嗜酸粒细胞胃肠炎1例分析
3
作者 李晓红 宫宇澄 +2 位作者 刘豫玥 赵兴杰 王志斌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9年第29期172-174,共3页
嗜酸粒细胞胃肠炎(EG)是临床少见的肠道炎症疾病,因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故该病的误诊率极高。本文选取2017年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以下简称“我院”)肝胆脾胃科门诊接诊的1例EG进行报道,该患者因表现为腹痛伴脓血便,结合结肠镜下... 嗜酸粒细胞胃肠炎(EG)是临床少见的肠道炎症疾病,因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故该病的误诊率极高。本文选取2017年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以下简称“我院”)肝胆脾胃科门诊接诊的1例EG进行报道,该患者因表现为腹痛伴脓血便,结合结肠镜下水肿、充血、溃疡等表现,早期考虑为溃疡性结肠炎,但治疗效果不佳,于我院复查肠镜并行病理检查,重新诊断为EG,更改相应治疗方案后,患者症状得以缓解。为提高EG认识,回顾相关文献并分析两种疾病的鉴别点,其中结肠镜及病理检查在两种疾病的诊断及鉴别上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酸粒细胞胃肠炎 病例报道 溃疡性结肠炎 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剂量光动力联合姜黄素治疗宫颈癌体外移植瘤及肿瘤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半胱氨酸蛋白酶-8的表达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牟天龙 刘慧敏 +6 位作者 潘彦舒 贺桂芳 李占稳 郭婕 庞大承 翟臻 吴自旭 《环球中医药》 CAS 2022年第4期543-549,共7页
目的探讨多剂量光动力联合姜黄素治疗宫颈癌体外移植瘤及肿瘤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及半胱氨酸蛋白酶-8(Caspase-8)的表达情况。方法将宫颈癌Hela细胞接种于裸鼠背部皮下,一周后,接种部位出现黄豆大... 目的探讨多剂量光动力联合姜黄素治疗宫颈癌体外移植瘤及肿瘤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及半胱氨酸蛋白酶-8(Caspase-8)的表达情况。方法将宫颈癌Hela细胞接种于裸鼠背部皮下,一周后,接种部位出现黄豆大小的肿物,提示造模成功,随即分为10组,每组6只。1~9组给予50 mmol/L浓度的姜黄素100μL,于肿瘤内部多点均匀注射,1~3组光照强度为40 J/cm^(2)(435 nm波长,0.60 A。0.54 W,距离肿瘤表面3~5 cm,照射14秒),治疗次数分别为1次、2次、3次;4~6组光照强度为60 J/cm^(2)(照射21秒),治疗次数分别为1次、2次、3次;7~9组光照强度为80 J/cm^(2)(照射28秒),治疗次数分别为1次、2次、3次,组10为模型组,不给予姜黄素及光照治疗。治疗1次组在完成治疗1天后取材,治疗2次及3次组,为每天治疗1次,并在完成最后一次治疗1天后取材,模型组成模1天后取材。观察肿瘤表面情况,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评价组织形态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TNF-α及Caspase-8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各组肿瘤表面皮肤均无发黑、干枯及坏死情况,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发现各组肿瘤组织具有不同程度的细胞凋亡和坏死,其中以组3(小剂量3次治疗组)坏死程度最显著。TNF-α免疫组化及蛋白免疫印迹表达:在相同光照剂量,不同治疗次数的情况下,多次治疗TNF-α表达最显著,而在相同治疗次数,不同光照剂量的情况下,TNF-α以小剂量光照表达最显著。Caspase-8免疫组化的表达:相同光照剂量,不同治疗次数的情况下,多次治疗时Caspase-8表达最显著,而不同光照剂量,相同治疗次数的情况下,小剂量光照时Caspase-8的表达最显著。Caspase-8的蛋白免疫印迹表达:在光照剂量为40 J/cm^(2)和60 J/cm^(2)时,Caspase-8的表达随着治疗次数的增加而增加。结论在用中药单体姜黄素联合光动力治疗宫颈癌体外移植瘤时,治疗参数以小剂量多频次效果最佳,能够有效的杀灭肿瘤细胞,其机制与TNF-α/Caspase-8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光动力 姜黄素 半胱氨酸蛋白酶-8 肿瘤坏死因子-Α Hela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复发作吞咽困难的胃MALT淋巴瘤1例
5
作者 张黎明 李军祥 +7 位作者 丁晓庆 史瑞 刘豫玥 刘军霞 廖婧 廖俊尧 谌海燕 石磊 《安徽医学》 2023年第3期359-360,共2页
1 病例资料 患者,女性,81岁,主诉因“吞咽困难反复发作2月余”于2021年12月23日就诊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消化科门诊,诊断“吞咽困难查因”,服用促胃肠动力药效果不佳,12月29日查^(13)C呼气试验阳性;胃镜示:胃体下部及体窦交界处可... 1 病例资料 患者,女性,81岁,主诉因“吞咽困难反复发作2月余”于2021年12月23日就诊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消化科门诊,诊断“吞咽困难查因”,服用促胃肠动力药效果不佳,12月29日查^(13)C呼气试验阳性;胃镜示:胃体下部及体窦交界处可见环周病变,呈浸润性生长,边界不清,病变粗糙,伴多发浅溃疡形成,病变累及胃角,触碰易出血(图1),活检标本送病理,随后行四联根除幽门螺旋杆菌(Campylobacter pylori,HP)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吞咽困难 胃MALT淋巴瘤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医治疗肠气囊肿1例报告
6
作者 沈垚村 黄灿 +3 位作者 刘深梵 祝捷 刘豫玥 王志斌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3年第21期179-182,共4页
肠气囊肿症是指在消化道黏膜下或浆膜下出现的气体囊肿,发病率低,容易误诊。本文通过描述1例肠气囊肿症患者,以持续腹胀为主要症状,入院后完善结肠内镜、超声内镜、病理及CT检查,明确诊断为肠气囊肿症。通过住院期间中西医结合治疗及出... 肠气囊肿症是指在消化道黏膜下或浆膜下出现的气体囊肿,发病率低,容易误诊。本文通过描述1例肠气囊肿症患者,以持续腹胀为主要症状,入院后完善结肠内镜、超声内镜、病理及CT检查,明确诊断为肠气囊肿症。通过住院期间中西医结合治疗及出院后中药口服治疗,临床症状消失,肠镜复查无异常,总体疗效良好。肠气囊肿症较为罕见,易与肠结核、肠息肉、炎症性肠炎、肠道肿瘤等疾病相混淆,处理不当可出现气腹、肠梗阻、肠缺血等严重并发症。本病例诊疗经过详实,病理结果清晰,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甚佳,可供临床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气囊肿症 内镜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自发性脑叶反复出血一例
7
作者 李占稳 东潇博 +2 位作者 宋光荣 蔡旭 刘慧敏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22年第5期366-367,共2页
老年自发性脑叶出血是不同于高血压脑出血的一类自发性脑出血疾病。随年龄增长,该类疾病发病率越来越高。高复发率是自发性脑叶出血的临床治疗难点,本文通过分析1例典型脑叶反复出血病例,结合文献复习,探讨自发性脑叶出血的病因、预防... 老年自发性脑叶出血是不同于高血压脑出血的一类自发性脑出血疾病。随年龄增长,该类疾病发病率越来越高。高复发率是自发性脑叶出血的临床治疗难点,本文通过分析1例典型脑叶反复出血病例,结合文献复习,探讨自发性脑叶出血的病因、预防及治疗特点。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83岁,主因“咳嗽、咳痰加重半天”于2016年5月10日收入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呼吸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淀粉样血管病 自发性 脑叶出血 预防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