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试论中药的概念和特征
被引量:
4
1
作者
翁维健
谢海洲
+1 位作者
张炳鑫
崔树德
《中成药》
CAS
1981年第1期8-11,共4页
本文对‘什么是中药?草药?中草药?民族药?天然药?”等这类概念作了阐述。近年米,随着中医中药事业的发展以及中医药学学术研究的深入,对中药的概念出现了一些问题,作者为此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所谓中药,就是指以中医、中药基础理论做为...
本文对‘什么是中药?草药?中草药?民族药?天然药?”等这类概念作了阐述。近年米,随着中医中药事业的发展以及中医药学学术研究的深入,对中药的概念出现了一些问题,作者为此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所谓中药,就是指以中医、中药基础理论做为指导思想,并以此来决定其应用的一部分天然药及其加工品。中药是个大概念,其中包括“草药”与“民族药”。所谓天然药则不按中医中药理论去使用,就谈不上是中药。中药的特征就是整体观念和辩证观念。从药物采集、炮制、制剂到配伍、应用等各个环节都注意到形色气味,升降浮沉和归经补泻等方面。当前对中药概念和特征的认识是非常重要的,对此问题,作者希望展开讨论与争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天然药
草药
民族药
中医
中国医药学
概念
思维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药四性的探讨(二)——部分药物存在着寒热(或凉温)双向性问题
被引量:
2
2
作者
沈连生
《中成药》
CAS
1981年第5期40-42,共3页
古今医家大多认为,同一药物可以有多味,但只有一性。唯金元名医王好古氏认为:“一物一气者,一物二气者……或寒热各半……。”药物寒热性质完全来源于其功能。凡能增强人体机能活动,亢奋人的阳气的功能即称为温热性质,反之,称为寒凉性...
古今医家大多认为,同一药物可以有多味,但只有一性。唯金元名医王好古氏认为:“一物一气者,一物二气者……或寒热各半……。”药物寒热性质完全来源于其功能。凡能增强人体机能活动,亢奋人的阳气的功能即称为温热性质,反之,称为寒凉性质。通过对葛根、黄芪、甘草等药物功能分析,既存在着温热性质的功能,又存在着寒凉性质的功能。故证明王好古氏的提法是有道理的。正是因为有些药物存在着寒热双向性问题,寒证、热证均可应用,并随配伍而起定向作用,所以药物配伍是十分重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热
药物
双向性
寒凉
温热药
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药四性的探讨(一)——温热药兴奋机体的机能活动与寒凉药降低机体的机能活动
被引量:
1
3
作者
沈连生
《中成药》
CAS
1981年第2期42-44,共3页
中药寒热温凉四性理论,早在二千年前已作为完整的理论用于医疗实践。“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药”的用药原则,一直为中医各家辨证用药所遵循。本文着重探讨从现代药理、生理看,温热药与寒凉药对机体的机能活动是否同样存在着兴奋与降低的...
中药寒热温凉四性理论,早在二千年前已作为完整的理论用于医疗实践。“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药”的用药原则,一直为中医各家辨证用药所遵循。本文着重探讨从现代药理、生理看,温热药与寒凉药对机体的机能活动是否同样存在着兴奋与降低的对应关系的问题。通过对解表药、清热药、温里药以及作用于中枢、心血管、内分泌的部分药物之药理资料分析,对应关系是存在的。但有些药物不存在对应关系。笔者认为这是对药物性质认识及归类上存在问题,应商讨纠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四性
温热药
药性
解表药
药理研究
机能
药物
寒凉药
寒热
温里药
汗腺分泌
机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古代中药制剂的沿革概述
被引量:
1
4
作者
翁维健
《中成药》
CAS
1981年第7期41-43,共3页
古人由使用天然药材过渡到使用经提炼加工的药剂,是医药科学一大进步。早在战国时期,就有推崇使用药剂来治病的记载。自夏商出现酒剂、汤液以后,继有丸、散、膏、丹、煎、饮、曲、露等剂型。从《本草纲目》中所载的一万多个方剂中,就有...
古人由使用天然药材过渡到使用经提炼加工的药剂,是医药科学一大进步。早在战国时期,就有推崇使用药剂来治病的记载。自夏商出现酒剂、汤液以后,继有丸、散、膏、丹、煎、饮、曲、露等剂型。从《本草纲目》中所载的一万多个方剂中,就有三十多个剂型,除注射剂等少数剂型以外,其它常用的制剂基本齐全,且大多数至今还在应用。总之,我国古代中药制剂是丰富多彩的。它的沿革和发展,为现代药剂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今后仍须发掘、整理、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制剂
天然药材
药剂
方剂
煎剂
汤剂
油膏剂
剂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漫谈中药的炭药
被引量:
1
5
作者
沈连生
《中成药》
CAS
1981年第3期24-25,40,共3页
中药制炭入药巳有2000余年历史。随着用药经验的不断丰富,炭药的品种不断增加,应用范围也不断扩大。炭药的作用有:使质地坚硬不易煎煮或不易粉碎者变得易于煎煮和粉碎;使外用于疮疡、瘀伤、带下等药物及内服于泻痢的药物加强收敛祛湿性...
中药制炭入药巳有2000余年历史。随着用药经验的不断丰富,炭药的品种不断增加,应用范围也不断扩大。炭药的作用有:使质地坚硬不易煎煮或不易粉碎者变得易于煎煮和粉碎;使外用于疮疡、瘀伤、带下等药物及内服于泻痢的药物加强收敛祛湿性质;去除某些腥臭秽浊之气;增进药物温热性质等。元代葛可久提出“红见黑则止”的理论后,炭药用于止血渐占炭药的主导地位。但根据临床和药理资料分析,“红见黑则止”理论似不具普遍指导意义,“红”与“黑”不具必然的联系性。某些药物制炭后止血作用反而减弱。只要是止血药,非黑色同样止血;非止血药,即使黑色或制成黑色也不止血。为此,笔者认为以“红见黑则止”作为指导止血药的应用,是值得商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药
止血药物
止血作用
用药经验
制炭
烧灰存性
中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试论中药的概念和特征
被引量:
4
1
作者
翁维健
谢海洲
张炳鑫
崔树德
机构
北京中医学院中药教研室
中医
研究院广安门医院
北京
市药材公司
出处
《中成药》
CAS
1981年第1期8-11,共4页
文摘
本文对‘什么是中药?草药?中草药?民族药?天然药?”等这类概念作了阐述。近年米,随着中医中药事业的发展以及中医药学学术研究的深入,对中药的概念出现了一些问题,作者为此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所谓中药,就是指以中医、中药基础理论做为指导思想,并以此来决定其应用的一部分天然药及其加工品。中药是个大概念,其中包括“草药”与“民族药”。所谓天然药则不按中医中药理论去使用,就谈不上是中药。中药的特征就是整体观念和辩证观念。从药物采集、炮制、制剂到配伍、应用等各个环节都注意到形色气味,升降浮沉和归经补泻等方面。当前对中药概念和特征的认识是非常重要的,对此问题,作者希望展开讨论与争鸣。
关键词
中药
天然药
草药
民族药
中医
中国医药学
概念
思维形式
分类号
R28 [医药卫生—中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药四性的探讨(二)——部分药物存在着寒热(或凉温)双向性问题
被引量:
2
2
作者
沈连生
机构
北京中医学院中药教研室
出处
《中成药》
CAS
1981年第5期40-42,共3页
文摘
古今医家大多认为,同一药物可以有多味,但只有一性。唯金元名医王好古氏认为:“一物一气者,一物二气者……或寒热各半……。”药物寒热性质完全来源于其功能。凡能增强人体机能活动,亢奋人的阳气的功能即称为温热性质,反之,称为寒凉性质。通过对葛根、黄芪、甘草等药物功能分析,既存在着温热性质的功能,又存在着寒凉性质的功能。故证明王好古氏的提法是有道理的。正是因为有些药物存在着寒热双向性问题,寒证、热证均可应用,并随配伍而起定向作用,所以药物配伍是十分重要的。
关键词
寒热
药物
双向性
寒凉
温热药
药性
分类号
R28 [医药卫生—中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药四性的探讨(一)——温热药兴奋机体的机能活动与寒凉药降低机体的机能活动
被引量:
1
3
作者
沈连生
机构
北京中医学院中药教研室
出处
《中成药》
CAS
1981年第2期42-44,共3页
文摘
中药寒热温凉四性理论,早在二千年前已作为完整的理论用于医疗实践。“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药”的用药原则,一直为中医各家辨证用药所遵循。本文着重探讨从现代药理、生理看,温热药与寒凉药对机体的机能活动是否同样存在着兴奋与降低的对应关系的问题。通过对解表药、清热药、温里药以及作用于中枢、心血管、内分泌的部分药物之药理资料分析,对应关系是存在的。但有些药物不存在对应关系。笔者认为这是对药物性质认识及归类上存在问题,应商讨纠正。
关键词
中药四性
温热药
药性
解表药
药理研究
机能
药物
寒凉药
寒热
温里药
汗腺分泌
机体
分类号
R28 [医药卫生—中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古代中药制剂的沿革概述
被引量:
1
4
作者
翁维健
机构
北京中医学院中药教研室
出处
《中成药》
CAS
1981年第7期41-43,共3页
文摘
古人由使用天然药材过渡到使用经提炼加工的药剂,是医药科学一大进步。早在战国时期,就有推崇使用药剂来治病的记载。自夏商出现酒剂、汤液以后,继有丸、散、膏、丹、煎、饮、曲、露等剂型。从《本草纲目》中所载的一万多个方剂中,就有三十多个剂型,除注射剂等少数剂型以外,其它常用的制剂基本齐全,且大多数至今还在应用。总之,我国古代中药制剂是丰富多彩的。它的沿革和发展,为现代药剂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今后仍须发掘、整理、提高。
关键词
中药制剂
天然药材
药剂
方剂
煎剂
汤剂
油膏剂
剂型
分类号
R28 [医药卫生—中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漫谈中药的炭药
被引量:
1
5
作者
沈连生
机构
北京中医学院中药教研室
出处
《中成药》
CAS
1981年第3期24-25,40,共3页
文摘
中药制炭入药巳有2000余年历史。随着用药经验的不断丰富,炭药的品种不断增加,应用范围也不断扩大。炭药的作用有:使质地坚硬不易煎煮或不易粉碎者变得易于煎煮和粉碎;使外用于疮疡、瘀伤、带下等药物及内服于泻痢的药物加强收敛祛湿性质;去除某些腥臭秽浊之气;增进药物温热性质等。元代葛可久提出“红见黑则止”的理论后,炭药用于止血渐占炭药的主导地位。但根据临床和药理资料分析,“红见黑则止”理论似不具普遍指导意义,“红”与“黑”不具必然的联系性。某些药物制炭后止血作用反而减弱。只要是止血药,非黑色同样止血;非止血药,即使黑色或制成黑色也不止血。为此,笔者认为以“红见黑则止”作为指导止血药的应用,是值得商榷的。
关键词
炭药
止血药物
止血作用
用药经验
制炭
烧灰存性
中药
分类号
R28 [医药卫生—中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试论中药的概念和特征
翁维健
谢海洲
张炳鑫
崔树德
《中成药》
CAS
1981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中药四性的探讨(二)——部分药物存在着寒热(或凉温)双向性问题
沈连生
《中成药》
CAS
1981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中药四性的探讨(一)——温热药兴奋机体的机能活动与寒凉药降低机体的机能活动
沈连生
《中成药》
CAS
1981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古代中药制剂的沿革概述
翁维健
《中成药》
CAS
1981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漫谈中药的炭药
沈连生
《中成药》
CAS
1981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