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糖肾清2号提取物调控AMPK信号通路对高糖环境下肾小球系膜细胞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0
1
作者 张笑栩 何毓玺 +7 位作者 王洁 王达利 杨蕾 张正菊 相瑞阳 张承承 白华 孟凤仙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929-933,共5页
目的:观察糖肾清2号提取物对高糖环境下的小鼠肾小球系膜细胞株AMPK-α1、IκBα、TLR-4mRNA转录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该方抑制高糖环境下肾小球系膜细胞株免疫炎性病理损伤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小鼠肾小球系膜细胞株SV40 MES 13,在5%... 目的:观察糖肾清2号提取物对高糖环境下的小鼠肾小球系膜细胞株AMPK-α1、IκBα、TLR-4mRNA转录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该方抑制高糖环境下肾小球系膜细胞株免疫炎性病理损伤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小鼠肾小球系膜细胞株SV40 MES 13,在5%CO_2、37℃恒温培养箱常规培养。实验分组:空白对照组(D-葡萄糖5.6 mmol/L)、高糖组(D-葡萄糖30 mmol/L)、中药低浓度组(高糖+糖肾清2号提取物5μmol/L)、中药中浓度组(高糖+糖肾清2号提取物10μmol/L)、中药高浓度组(高糖+糖肾清2号提取物20μmol/L),共同孵育12、24、36 h进行指标检测。采用RT-PCR技术检测肾小球系膜细胞AMPKα1、IκBα、TLR4 mRNA转录水平;Western-blot技术检测肾小球系膜细胞AMPKα1、IκBα、TLR4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高糖组AMPKα1、IκBαmRNA转录水平及蛋白表达下调(P<0.05),TLR4 mRNA转录水平及蛋白表达水平上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高糖组比较,中药各浓度组AMPKα1、IκBα蛋白表达水平上调(P<0.05),中药高、低浓度组AMPKα1、IκBαmRNA转录水平上调(P<0.05)。中药各浓度组TLR4mRNA转录水平下调(P<0.01),中、高浓度组TLR4蛋白表达水平下调(P<0.01)。结论:糖肾清2号抑制高糖环境下肾小球系膜细胞免疫炎性代谢性损伤,此分子机制可能与调节AMPK信号通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肾清2号提取物 高糖环境 肾小球系膜细胞 AMPK-α1 NF-ΚB TLR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葛根素对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硬化患者氧化应激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被引量:15
2
作者 郭华 王旭玲 《世界中医药》 CAS 2018年第10期2526-2529,共4页
目的:研究葛根素对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硬化患者氧化应激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7年2月北京中医医院顺义医院收治的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硬化患者11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7例。对照组采用胰岛素及格列本脲治... 目的:研究葛根素对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硬化患者氧化应激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7年2月北京中医医院顺义医院收治的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硬化患者11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7例。对照组采用胰岛素及格列本脲治疗,并控制饮食;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葛根素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1个月。统计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氧化应激指标、血管内皮素水平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2. 9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 21%(P <0. 05);对照组治疗前后各氧化应激及血流变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观察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NO)水平均显著升高,丙二醛(MDA)及血管内皮素-1(ET-1)水平显著下降,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全血高切、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等均显著下降,且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葛根素治疗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硬化可有效缓解患者氧化应激异常状态,降低脂质过氧化物MDA水平,同时改善其血液流变学,抑制颈动脉硬化,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颈动脉硬化 葛根素 氧化应激 血液流变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灸辅助治疗肥胖相关性肾病对患者糖脂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赵海京 张秀媛 +1 位作者 倪青 桂建华 《世界中医药》 CAS 2021年第4期658-660,665,共4页
目的:观察针灸辅助治疗肥胖相关性肾病的效果及对患者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7年6月北京中医医院顺义医院收治的肥胖相关性肾病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 目的:观察针灸辅助治疗肥胖相关性肾病的效果及对患者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7年6月北京中医医院顺义医院收治的肥胖相关性肾病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基础西医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针灸辅助加味升降散治疗,2组均治疗3个月。比较2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糖脂代谢、肾功能、炎症介质变化。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00%,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治疗3个月后,2组血清血糖(Glu)、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24 h尿蛋白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而2组血清HDL-C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肥胖相关性肾病患者辅以针灸治疗可明显改善其临床症状,减轻机体炎症反应,纠正其糖脂代谢紊乱状态,效果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肥胖相关性肾病 糖脂代谢 炎症介质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