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微芯桩传感器的拉裂型边坡危岩体临崩倾斜变形特征现场实测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贺铮 谢谟文 +3 位作者 吴志祥 赵晨 孙广存 徐乐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399-3415,共17页
边坡危岩体崩塌的监测预报一直是地质灾害防灾研究的重点和薄弱环节。基于微电子机械系统(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简称MEMS)技术构建了危岩体微小倾斜角度与强振加速度的“采集-计算-传输”机制,研制了微芯桩传感器,实现了危... 边坡危岩体崩塌的监测预报一直是地质灾害防灾研究的重点和薄弱环节。基于微电子机械系统(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简称MEMS)技术构建了危岩体微小倾斜角度与强振加速度的“采集-计算-传输”机制,研制了微芯桩传感器,实现了危岩体的低功耗长期监测。通过拉裂型危岩体崩塌现场实测分析,发现了拉裂型危岩体具有倾斜变形加速并伴随强振动频次、幅值增加的崩塌前兆。探明了临崩加速倾斜阶段累计倾斜变形量与倾斜变形速率之间具有显著指数关系,且倾斜速率倒数与距离崩塌时长具有线性相关性,进而建立了“倾斜速率倒数法”崩塌时间预测模型,形成了基于MEMS倾斜角度传感数据特征的预测模型实时应用算法流程。研究成果可对崩塌灾害的监测预警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裂型危岩体 倾斜变形 崩塌预测模型 崩塌前兆 MEMS技术 微芯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利水电工程边坡安全监测三维可视化分析理论方法及应用》探讨白鹤滩水电站金江滑坡体监测预警 被引量:1
2
作者 任大春 段杭 +1 位作者 熊娟 赵翔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I0005-I0005,共1页
金沙江白鹤滩水电站位于四川凉山州与云南昭通市交界处,是目前全球在建规模最大、单机容量最大、装机规模第二大的水电站,也是我国西电东送战略的重要工程项目。由于地质条件复杂,因此白鹤滩水电站的建设技术难度非常高,很多主要技术指... 金沙江白鹤滩水电站位于四川凉山州与云南昭通市交界处,是目前全球在建规模最大、单机容量最大、装机规模第二大的水电站,也是我国西电东送战略的重要工程项目。由于地质条件复杂,因此白鹤滩水电站的建设技术难度非常高,很多主要技术指标位居世界第一,在工程建设期间,库岸边坡的稳定性是其遇到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鹤滩水电站 水利水电工程 装机规模 库岸边坡 在建规模 单机容量 工程建设 方法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智能传感器与雷达联合的露天边坡变形监测方法
3
作者 肖兵 王家伟 +4 位作者 黄月军 徐乐 杨日 李佳豪 刘焕通 《智能矿山》 2024年第6期88-93,共6页
地基合成孔径雷达具有不受外界环境影响,可对某一固定区域全天时实时监测及监测范围广等特点,但单一的位移监测手段不能完整地描述边坡稳定性状态和发展趋势。因此提出采用微动智能传感装置与地基合成孔径雷达相结合的手段进行监测,将... 地基合成孔径雷达具有不受外界环境影响,可对某一固定区域全天时实时监测及监测范围广等特点,但单一的位移监测手段不能完整地描述边坡稳定性状态和发展趋势。因此提出采用微动智能传感装置与地基合成孔径雷达相结合的手段进行监测,将位移与振动特征监测数据相结合,探讨一种动、静结合的露天矿边坡变形监测方法,提升边坡管理水平,保障露天矿安全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传感器 地基合成孔径雷达 外界环境影响 位移监测 全天时 振动特征 监测范围 实时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芯桩监测技术在黄河丁坝根石走失预警中的应用
4
作者 栗铭阳 张宝森 +2 位作者 孟昱含 高宇翔 赵启新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38-141,共4页
黄河下游丁坝根石走失问题频发,传统监测方法成效有限。为提高根石走失预警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创新性地将微芯桩监测设备应用在黄河神堤控导工程13#、14#、15#、20#坝,监测根石走失情况以及坝体倾斜角度、振动冲击合加速度等变化情况。... 黄河下游丁坝根石走失问题频发,传统监测方法成效有限。为提高根石走失预警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创新性地将微芯桩监测设备应用在黄河神堤控导工程13#、14#、15#、20#坝,监测根石走失情况以及坝体倾斜角度、振动冲击合加速度等变化情况。微芯桩监测系统利用物联网一体化感知技术,通过感知终端实现对水下根石运行状态的24 h全天候监测。应用情况表明,丁坝基础石料在水流或者外力作用下产生滑移,使丁坝发生轻微的位移、倾斜或振动时,微芯桩能灵敏地捕捉到这些指标信息,监测精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坝 根石 微芯桩 监测预警 黄河神堤控导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BAS技术的露天煤矿地表沉降监测与分析
5
作者 耿昊 樊新杰 +3 位作者 赵宇 王开华 祁凯宁 唐彦超 《建井技术》 2024年第2期34-41,共8页
煤炭是一种重要的能源,在国家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为了减少煤炭开采后地面沉降带来的负面影响,对矿区地面进行监测,并研究其地面沉陷的规律是十分必要的。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具有全时段监测,成像不受气候影响,监测范围广... 煤炭是一种重要的能源,在国家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为了减少煤炭开采后地面沉降带来的负面影响,对矿区地面进行监测,并研究其地面沉陷的规律是十分必要的。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具有全时段监测,成像不受气候影响,监测范围广等特点,相比传统监测方法优势明显。基于胜利一号露天煤矿15景Sentinel-1A影像数据,采用小基线子集方法(SBAS),对胜利一号露天煤矿进行多时相监测,获得矿区2022年10月—2023年3月时间段内地面沉降区域的分布和变化趋势。并对SBAS监测结果进行了实地勘察验证,证明了SBAS技术应用于矿区地面沉降监测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区 地面沉降 哨兵-1A影像 SBAS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