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横向谷冷通风技术在平房仓小麦储藏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
作者 于素平 赵会义 +5 位作者 马显庆 石天玉 祝祥坤 魏雷 曹阳 李勇 《粮油食品科技》 2015年第B03期56-60,共5页
研究横向谷冷通风技术在平房仓小麦储藏中的应用。实验结果表明:平房仓采用横向谷冷通风技术后,通风路径较传统通风系统增加3倍以上,热交换效率明显提高,冷风量基本不浪费,且谷冷通风降温耗能低,降温后粮堆温度均匀性好。粮堆高度方向... 研究横向谷冷通风技术在平房仓小麦储藏中的应用。实验结果表明:平房仓采用横向谷冷通风技术后,通风路径较传统通风系统增加3倍以上,热交换效率明显提高,冷风量基本不浪费,且谷冷通风降温耗能低,降温后粮堆温度均匀性好。粮堆高度方向粮温基本一致,沿谷冷通风的气流前进方向温度梯度差平均不大于0.5℃/m。在平房仓小麦储藏中应用横向谷冷通风技术可实现与传统竖向谷冷通风相同的降温效果,而且其冷却效率和降温均匀性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向谷冷通风 小麦仓降温实验 温度均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米适度加工检测技术应用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石翠霞 高岩 +1 位作者 张越 路雪蕊 《粮油食品科技》 2019年第6期46-49,共4页
为更好满足实际生产过程中大米加工精度的最终质量控制和实时监控需求,结合大米留皮度和白度2种检测方法,研究既客观准确又便于指导生产的适度加工检测技术。结果表明,留皮度和白度检测方法灵敏度均可满足实际生产需求;二者之间存在极... 为更好满足实际生产过程中大米加工精度的最终质量控制和实时监控需求,结合大米留皮度和白度2种检测方法,研究既客观准确又便于指导生产的适度加工检测技术。结果表明,留皮度和白度检测方法灵敏度均可满足实际生产需求;二者之间存在极显著的负线性相关关系,在实际生产中,可使用留皮度作为最终质量控制指标,建立留皮度与白度的关系模型,再使用白度指标进行碾米过程中的实时监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工精度 留皮度 白度 适度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横向谷冷通风技术在大跨度平房仓稻谷储藏中的应用 被引量:5
3
作者 杨冬平 于素平 +1 位作者 齐国忠 巴瑞新 《粮油食品科技》 2019年第3期56-59,共4页
研究横向谷冷通风技术在36 m×24 m大跨度平房仓稻谷储藏中的应用。结果表明:大跨度平房仓采用横向谷冷通风技术后,通风路径为传统通风系统的4倍以上,冷热交换更加充分,谷冷通风降温耗能低。降温后粮堆温度均匀性好,粮堆高度方向粮... 研究横向谷冷通风技术在36 m×24 m大跨度平房仓稻谷储藏中的应用。结果表明:大跨度平房仓采用横向谷冷通风技术后,通风路径为传统通风系统的4倍以上,冷热交换更加充分,谷冷通风降温耗能低。降温后粮堆温度均匀性好,粮堆高度方向粮温基本一致,沿谷冷通风的气流前进方向温度梯度差平均不大于0.3℃/m。在大跨度平房仓稻谷储藏中应用横向谷冷通风技术冷却效率和降温均匀性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向谷冷通风 稻谷仓降温实验 温度均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高湿地区平房仓横向分区谷冷技术应用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李倩倩 杨冬平 +2 位作者 黄呈兵 石天玉 刘惠标 《粮油食品科技》 2022年第1期214-219,共6页
研究横向谷冷通风技术在高温高湿地区24m大跨度平房仓的应用,采用分区域冷却通风方式,评价横向谷冷通风工艺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在大跨度平房仓采用分区域横向谷冷通风技术,降温速率快、通风均匀性好、保水效果显著和能耗低,冷风推进... 研究横向谷冷通风技术在高温高湿地区24m大跨度平房仓的应用,采用分区域冷却通风方式,评价横向谷冷通风工艺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在大跨度平房仓采用分区域横向谷冷通风技术,降温速率快、通风均匀性好、保水效果显著和能耗低,冷风推进方向粮堆之间的温度梯度差不大于0.23℃/m,通风失水率0.1%,单位能耗0.1 kw·h/(t·℃),为GB/T29374-2012《粮油储藏谷物冷却机应用技术规程》标准中限定的最大能耗指标0.5 kw·h/(t·℃)的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谷 横向谷冷通风 大跨度平房仓 分区谷冷 通风均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蒙特卡罗特征投影法的小麦蛋白质近红外光谱测量变量选择 被引量:12
5
作者 宦克为 刘小溪 +3 位作者 郑峰 蔡小龙 于素平 石晓光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66-271,共6页
为了实现小麦蛋白质的无损检测,简化便携式小麦蛋白质检测设备的预测模型,提高模型预测精度,该文针对小麦采集波长范围为950~1690nm的近红外漫透反射光谱,结合蒙特卡罗采样(MCS,monte carlosampling)技术与特征投影图(LPG,latent proje... 为了实现小麦蛋白质的无损检测,简化便携式小麦蛋白质检测设备的预测模型,提高模型预测精度,该文针对小麦采集波长范围为950~1690nm的近红外漫透反射光谱,结合蒙特卡罗采样(MCS,monte carlosampling)技术与特征投影图(LPG,latent projective graph)方法对波长变量进行选择。根据模型集群分析(MPA,model population analysis)思想,采用MCS技术建立样本子空间,利用主成分分析(PCA,principal componentanalysis)得到LPG,假定LPG中共线性光谱变量对建模作用相同,选出少数波长变量建立子预测模型,选出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P,root-mean-square error of prediction)较小的子模型,统计分析其变量的出现频次,选取频次最高的波长变量作为影响变量(IVs,influential variables)。研究结果表明,利用IVs建模可以将RMSEP值由0.5245减小到0.2548,采用蒙特卡罗采样技术的特征投影图方法(MC-LPG,monte carlo-latent projective graph)进行变量选择,对于提高模型预测精度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 无损检测 模型 变量选择 蒙特卡罗采样 特征投影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特征投影图的小麦近红外光谱变量选择方法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宦克为 郑峰 +4 位作者 刘小溪 蔡小龙 蔡红星 王睿 石晓光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962-2965,共4页
为了简化模型,提高模型预测精度,利用特征投影图(LPG)进行变量选择。对原始光谱进行连续小波变换(CWT),利用主成分分析(PCA)得到LPG,假定LPG中共线性光谱变量对建模作用相同,选出少数特征光谱变量建立预测模型,所得模型预测均方根误差(R... 为了简化模型,提高模型预测精度,利用特征投影图(LPG)进行变量选择。对原始光谱进行连续小波变换(CWT),利用主成分分析(PCA)得到LPG,假定LPG中共线性光谱变量对建模作用相同,选出少数特征光谱变量建立预测模型,所得模型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P)为0.345 4,优于其他建模方法,研究结果表明,LPG变量选择可有效简化近红外光谱模型,提高模型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 变量选择 特征投影图 支持向量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米饭质构测定方法的比较与参数优选 被引量:11
7
作者 周显青 王学锋 +3 位作者 张玉荣 邓锋 于素平 郝伟 《粮油食品科技》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10,共5页
米饭质构测定方法主要有饭饼法与饭粒法,对两者进行比较,推选饭饼法,并对其关键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饭饼法与饭粒法所测质构指标的测定值差异较大,其中饭饼法测定值稳定性较高,可作为米饭质构试验的方法。饭饼法测定参数优化实验结... 米饭质构测定方法主要有饭饼法与饭粒法,对两者进行比较,推选饭饼法,并对其关键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饭饼法与饭粒法所测质构指标的测定值差异较大,其中饭饼法测定值稳定性较高,可作为米饭质构试验的方法。饭饼法测定参数优化实验结果表明:随压缩速率的增大,各质构指标测定值总体增大,除硬度、弹性和粘着性差异不显著外,其余质构指标差异显著。当压缩速率为1.00 mm/s时,测定值稳定性最好。随着压缩比例的增大,硬度、粘着性和咀嚼度逐渐增大,粘聚性降低,弹性和胶着性先升后降,回复性先降后升,压缩比例对米饭各质构指标测定结果均有显著影响。当压缩比为50%时,变异系数较小,可选为测定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米 米饭 质构特性 饭粒法 饭饼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化床干燥工艺对稻谷糊化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刘兵 王丹 +4 位作者 刘强 张越 丁超 裴永胜 杨国峰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49-254,260,共7页
本文以不同干燥温度、缓苏时间、降水幅度为因素对稻谷进行流化床干燥-缓苏实验,研究其干燥后的米粉糊化特性变化,并分析干燥后米粉糊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单次降水幅度(1.5%、2.25%、3.0%)、缓苏时间(1、2、3 h)和干燥温度(45、50... 本文以不同干燥温度、缓苏时间、降水幅度为因素对稻谷进行流化床干燥-缓苏实验,研究其干燥后的米粉糊化特性变化,并分析干燥后米粉糊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单次降水幅度(1.5%、2.25%、3.0%)、缓苏时间(1、2、3 h)和干燥温度(45、50、55、60、65℃)对稻谷干燥后不溶性直链淀粉含量、峰值粘度、崩解值、消减值有极显著影响(p<0.01);降水幅度与缓苏时间交互作用对干后稻谷的不溶性直链淀粉含量、崩解值影响显著(p<0.05);稻谷不溶性直链淀粉含量、消减值与崩解值呈显著负相关(p<0.01),峰值粘度与崩解值呈显著正相关(p<0.01)。干燥温度45℃、单次降水幅度在1.5%、缓苏时间3 h工艺条件下,峰值粘度、崩解值相对较高分别为(2282±13.09)c P、(755±27)c P,不溶性淀粉含量和消减值相对最低9.29%±0.37%、(906±98)c P,干燥后稻谷的各项品质保持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谷 流化床干燥 直链淀粉 缓苏 降水幅度 糊化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米凝胶特性测定中凝胶制备工艺参数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周显青 郎凯红 +2 位作者 张玉荣 于素平 郝伟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5,21,共6页
以籼米和粳米为原料,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探索并优化确定制备大米凝胶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米浆浓度、加热温度、蒸制时间、静置温度与时间等因素对形成的凝胶的硬度、弹性、黏性、内聚性、咀嚼性等均有一定影响。凝胶制备条件为:粳... 以籼米和粳米为原料,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探索并优化确定制备大米凝胶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米浆浓度、加热温度、蒸制时间、静置温度与时间等因素对形成的凝胶的硬度、弹性、黏性、内聚性、咀嚼性等均有一定影响。凝胶制备条件为:粳米米浆浓度为25%,籼米米浆浓度为20%,80℃水浴糊化成悬浮液,而后转入蒸锅中蒸制15 min,取出冷却至室温后,于4℃恒温箱中分别静置24、36 h。静置时间对粳米凝胶的感官综合评价有较为显著影响,而米浆浓度和蒸制时间影响不显著;米浆浓度对籼米凝胶的感官综合评价影响较为显著,而静置时间与蒸制时间影响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米 凝胶 制备 质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杀虫剂对嗜虫书虱的触杀作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劳传忠 刘芳芳 +2 位作者 冼庆 曾伶 曹阳 《昆虫天敌》 CSCD 2007年第1期16-20,共5页
采用滤纸药膜法比较了常用8种杀虫剂对嗜虫书虱Liposcelis entomophila的触杀作用,在药剂的推荐浓度下有机磷类杀虫剂对嗜虫书虱的急性触杀作用强于其它药剂。同时测定了杀螟硫磷、敌敌畏和溴氰菊酯(含增效醚)3种药剂对嗜虫书虱的触杀毒... 采用滤纸药膜法比较了常用8种杀虫剂对嗜虫书虱Liposcelis entomophila的触杀作用,在药剂的推荐浓度下有机磷类杀虫剂对嗜虫书虱的急性触杀作用强于其它药剂。同时测定了杀螟硫磷、敌敌畏和溴氰菊酯(含增效醚)3种药剂对嗜虫书虱的触杀毒力,其24h内触杀作用的LC_(50)分别为9.3284、2.1440和7.5007μg/cm^2,但杀螟硫磷的LC_(95)为459.4949μg/cm^2,远高于敌敌畏的8.2453μg/cm^2和溴氰菊酯(含增效醚)的14.5274μg/cm^2。此外,48h内敌敌畏等有机磷杀虫剂对嗜虫书虱的毒杀速度较其它供试药剂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虫书虱 药膜法 杀虫剂 储粮害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散粮汽车的研发 被引量:1
11
作者 郝伟 《粮油食品科技》 2008年第A01期31-35,共5页
粮食流通散粮化具有高效率、低成本,低损耗的显著优点。近年来,粮食的散运、散装、散卸得到了各级粮食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和积极推进。汽车散粮运输是实现粮食散装流通的重要环节。国家粮食局组织实施的"散粮汽车试点项目",... 粮食流通散粮化具有高效率、低成本,低损耗的显著优点。近年来,粮食的散运、散装、散卸得到了各级粮食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和积极推进。汽车散粮运输是实现粮食散装流通的重要环节。国家粮食局组织实施的"散粮汽车试点项目",对我国汽车散粮运输的发展起到了引导作用,在散粮汽车车型和经济运行管理等方面为我国探索出了一条科学的、并且经过实践初步验证的模式。介绍了该试点项目的实施过程和散粮汽车车型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粮汽车 散粮运输 研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式吹泡示功仪的研制
12
作者 于素平 郝伟 +2 位作者 管超 巴瑞新 杨冬平 《粮油食品科技》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14-116,共3页
电子式吹泡示功仪是用来检测优质小麦流变学特性的专用仪器。阐述了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电子式吹泡示功仪研制的原理结构、功能及特点,并对其检测精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其稳定性、检测精度等已达到国际和国内相关标准... 电子式吹泡示功仪是用来检测优质小麦流变学特性的专用仪器。阐述了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电子式吹泡示功仪研制的原理结构、功能及特点,并对其检测精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其稳定性、检测精度等已达到国际和国内相关标准的要求,各项指标达到国外同类仪器的技术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吹泡示功仪 结构和功能 检测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