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土壤种子库的沙荒地植被恢复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陈颖 郭耸松 +2 位作者 刘海翔 李玉灵 李继泉 《河北林果研究》 2014年第4期333-340,共8页
通过借用退化沙荒地附近种源地土壤种子库的客土方式,分析客土+保水剂、客土2种不同措施对退化沙荒地土壤改良和植被恢复的作用,为沙荒地植被自然恢复与重建技术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①种子库物种以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且双子... 通过借用退化沙荒地附近种源地土壤种子库的客土方式,分析客土+保水剂、客土2种不同措施对退化沙荒地土壤改良和植被恢复的作用,为沙荒地植被自然恢复与重建技术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①种子库物种以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且双子叶植物居多,未发现乔灌木植物种子,种子密度是种源地(1524.64粒/m2)>沙荒地(843.76粒/m2)。②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在0~10 cm土层内表现为:客土+保水剂>客土>沙荒地,在10~20 cm和20~40 cm土层内3种处理样地无明显差异。③客土和客土+保水剂处理地,其地上和地下生物量均远高于沙荒地,客土地的生物量(937.80 g/m2)是沙荒地生物量(287.11 g/m2)的3.27倍。但根冠比是沙荒地(1.85)>客土(1.69)>客土+保水剂(1.04),说明土壤干旱在某种程度上利于植物根系的发育。④不同改良措施下草本Margalef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客土+保水剂>客土>沙荒地;Pielou指数和Simpson指数是客土地与客土+保水剂处理地之间相差不大,但都明显高于沙荒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种子库 客土 沙荒地 植被自然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