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在华苏联专家问题的历史考察:作用和影响——根据中俄双方的档案文献和口述史料 被引量:10
1
作者 沈志华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38-44,共7页
20世纪50年代,中国曾大规模、全方位地聘请苏联顾问和专家来华。这些苏联专家在新中国建设的各个领域给予了积极指导和帮助,将苏联的制度、经验、方法、技术等传授给中国人,为当时中国经济体制和工业基础的建立,国民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 20世纪50年代,中国曾大规模、全方位地聘请苏联顾问和专家来华。这些苏联专家在新中国建设的各个领域给予了积极指导和帮助,将苏联的制度、经验、方法、技术等传授给中国人,为当时中国经济体制和工业基础的建立,国民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作出了贡献。文章根据中俄双方的档案文献和口述史料,对苏联专家来华工作的作用、影响以及这一过程的发展变化进行了历史考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联专家 历史考察 中国 经济体制 工业基础 国民经济 管理体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赫鲁晓夫、毛泽东与中苏未实现的军事合作——关于远东防空协定、长波电台及联合舰队问题的再讨论 被引量:21
2
作者 沈志华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2-43,共12页
本文着重分析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在中苏军事合作方面所发生的三个事件,即远东防空协定问题、建立长波电台问题和组建联合舰队问题。引用近几年披露的俄国档案文献及苏方当事人的回忆,文章对上述事件的历史背景、原由以及两国领导人处理... 本文着重分析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在中苏军事合作方面所发生的三个事件,即远东防空协定问题、建立长波电台问题和组建联合舰队问题。引用近几年披露的俄国档案文献及苏方当事人的回忆,文章对上述事件的历史背景、原由以及两国领导人处理问题的动机和方式进行了较为客观的分析,认为实现军事合作是中苏双方的愿望;苏联在与中国交往中确有某种程度的领导者心态,但并没有任何侵犯中国主权的意图;在长波电台和联合舰队问题上,毛泽东作出过激反应,其结果虽然迫使赫鲁晓夫屈服,却给中苏进一步的军事合作制造了心理障碍;中苏最终未能实现军事合作的根源在于社会主义阵营同盟关系内在的不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事合作 赫鲁晓夫 同盟关系 中国主权 当事人 侵犯 毛泽东 社会主义阵营 年代 协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