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转基因诱导新生大鼠耳蜗大、小上皮嵴细胞分化为毛细胞样细胞实验 被引量:1
1
作者 翟所强 张媛 +5 位作者 汪学勇 宋巍 郑贵亮 胡吟燕 郭维 孙建和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2009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通过转染Hath1基因诱导大鼠耳蜗大上皮嵴细胞(greater epithelial ridge,GER)和小上皮嵴细胞(lesser epithelial ridge,LER)分化为毛细胞样细胞。方法取出生后第1天的大鼠耳蜗,利用机械分离和酶消化相结合的方法分别分离出纯的GER和... 目的通过转染Hath1基因诱导大鼠耳蜗大上皮嵴细胞(greater epithelial ridge,GER)和小上皮嵴细胞(lesser epithelial ridge,LER)分化为毛细胞样细胞。方法取出生后第1天的大鼠耳蜗,利用机械分离和酶消化相结合的方法分别分离出纯的GER和LER细胞,并转染Hath1基因,培养后做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结果GER和LER体外培养并转染Hath1基因后,免疫组化检测显示肌球蛋白(myosin Ⅶa)染色阳性,表达毛细胞的特异标记物,提示GER和LER已分化为毛细胞样细胞。结论GER和LER细胞作为毛细胞前体细胞可以实现体外培养,转染Hath1后,可分化为毛细胞样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胞 再生 大上皮嵴 小上皮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耳道皮内痣一例 被引量:1
2
作者 宋之瑶 李健东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24-324,292,共2页
女,32岁。半年前挖耳时自觉左外耳道内新生物,偶有刺痛感,无其他不适。半年来自觉肿物缓慢生长,伴听力下降。入院查体见左外耳道人口1cm处被一直径约0.9cm球形新生物占据,其基底位于外耳道后壁,与外耳道长轴平行,色暗红,
关键词 外耳道后壁 皮内痣 听力下降 入院查体 新生物 刺痛感 自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比洛芬酯联合不同剂量舒芬太尼用于改良悬雍垂腭咽成形术后镇痛 被引量:16
3
作者 刘艾竹 关雷 盛崴宣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51-354,共4页
目的探讨氟比洛芬酯联合不同剂量舒芬太尼用于改良悬雍垂腭咽成形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1月~2015年6月择期改良悬雍垂腭咽成形术60例,ASAⅠ~Ⅱ级,按照入院时... 目的探讨氟比洛芬酯联合不同剂量舒芬太尼用于改良悬雍垂腭咽成形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1月~2015年6月择期改良悬雍垂腭咽成形术60例,ASAⅠ~Ⅱ级,按照入院时间顺序均分为4组,术后使用PCIA,背景剂量2 ml/h,按压剂量2 ml/次,负荷量2 ml,锁定时间15min,药液量100 ml。4组分别为舒芬太尼3.0μg/h(A组)、舒芬太尼3.0μg/h+氟比洛芬酯4.0 mg/h(B组)、舒芬太尼2.0μg/h+氟比洛芬酯4.0 mg/h(C组)、舒芬太尼1.0μg/h+氟比洛芬酯4.0 mg/h(D组)。记录术后2 h(T1)、6 h(T2)、12 h(T3)、24 h(T4)、48 h(T5)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Ramsay镇静评分,术后48 h内PCIA泵按压次数及不良反应。结果 D组T1、T2时点VAS评分高于其他3组(P〈0.05),镇静评分低于其他3组(P〈0.05)。48 h内D组按压次数多于其他3组(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4.0 mg/h复合舒芬太尼2.0μg/h静脉自控镇痛可为改良悬雍垂腭咽成形术后提供良好的镇痛效果,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悬雍垂腭咽成形术 氟比洛芬酯 舒芬太尼 患者自控静脉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