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臭氧髓核溶解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0
1
作者 牟桂玲 刘延青 +2 位作者 王宏斌 李延波 都兴林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10-311,共2页
关键词 颈椎间盘突出症 臭氧治疗 髓核溶解术 临床观察 腰椎间盘突出症 CT引导 微创技术 溶解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骶裂孔前间隙法胶原酶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十年随访 被引量:4
2
作者 刘延青 王平 +3 位作者 牟桂玲 刘红兵 丁晓宁 宋宝红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5期276-279,共4页
目的:评价骶裂孔前间隙法胶原酶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远期疗效。方法:262例采用骶裂孔前间隙法胶原酶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按照随访年度分为8、9、10年组,记录其临床症状、体征、脊柱功能活动、能否正常恢复工作等指标。... 目的:评价骶裂孔前间隙法胶原酶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远期疗效。方法:262例采用骶裂孔前间隙法胶原酶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按照随访年度分为8、9、10年组,记录其临床症状、体征、脊柱功能活动、能否正常恢复工作等指标。根据患者术后直腿抬高度、脊椎活动度、VAS评分、患肢肌力的改变综合评定疗效。结果:各组治愈率、优良率分别是八年组73.33%、88.89%,九年组72.22%、87.78%,十年组75.61%、87.80%。三组间治愈率、优良率比较无差异。结论:骶裂孔前间隙法胶原酶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远期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裂孔前间隙法 胶原酶溶解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 远期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原酶盘外溶解术两种术中定位方法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刘延青 牟桂玲 王平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60-261,共2页
目的:比较胶原酶盘外溶解术的测量麻醉平面和椎管造影两种定位方法,并观察椎管造影对胶原酶的效价有无影响。方法:随机将234例患腰椎间盘突出症、经骶裂孔硬膜外前间隙置管注射胶原酶的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和造影组,两组均在X线下操作,... 目的:比较胶原酶盘外溶解术的测量麻醉平面和椎管造影两种定位方法,并观察椎管造影对胶原酶的效价有无影响。方法:随机将234例患腰椎间盘突出症、经骶裂孔硬膜外前间隙置管注射胶原酶的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和造影组,两组均在X线下操作,置管成功后对照组采用测量麻醉平面法;造影组拔除钢丝,注射造影剂观察其分布范围;并比较两组置入导管的预测值、预定值和实测值,术后随访3年,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椎管造影分布节段的范围与麻醉平面测定范围无统计学差异;置入导管长度,预测值加1厘米与实测值相符;术后3年远期疗效两组间无差异。结论:1.椎管造影对胶原酶溶解术的术中定位较麻醉平面法精确,主要能够直观确定导管位于硬膜外的位置。2.硬膜外导管置入长度的预定值与实测值很接近。3.本文结果表明椎管造影剂对胶原酶溶解术疗效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原酶盘外溶解术 测量麻醉平面法 椎管造影法 远期疗效 定位方法 术中定位 对照研究 硬膜外前间隙 胶原酶溶解术 椎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原酶化学溶解术并发症的防治 被引量:6
4
作者 牟桂玲 都兴林 张佳华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80-380,共1页
关键词 胶原酶化学溶解术 术并发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 防治 Ⅲ期临床试验 微创介入治疗 临床应用 相关技术 国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CT椎间盘造影术确定髓核化学溶解方法 被引量:6
5
作者 牟桂玲 刘延青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4期212-214,共3页
目的:通过经皮CT椎间盘造影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行病变椎间盘分型,以便确定椎间盘化学髓核溶解方法。方法:本组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18例,局麻下行后外侧径路穿刺入椎间盘。CT断层示针尖位于椎间盘的中心或中后1/3交界处,根据CT椎... 目的:通过经皮CT椎间盘造影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行病变椎间盘分型,以便确定椎间盘化学髓核溶解方法。方法:本组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18例,局麻下行后外侧径路穿刺入椎间盘。CT断层示针尖位于椎间盘的中心或中后1/3交界处,根据CT椎间盘造影术将病变椎间盘分为三型:(1)包容型;(2)突出型;(3)破裂型。根据病变椎间盘分型选择溶核方法。(1)包容型:盘内外臭氧溶核疗法;(2)突出型:应用臭氧溶核疗法联合胶原酶盘外注射;(3)破裂型:盘内外联合注射胶原酶溶核疗法。每组都经椎间孔注射得宝松1mg。术后随访三年,采用McNab标准评估。结果:本组在CT监测下穿刺成功率为100%。CT腰椎间盘造影术分型结果为:包容型占36.44%(43例),突出型34.75%(41例)和破裂型28.81%(34例)。治疗后随访三年,总有效率分别为:包容型93%,突出型86.8%和破裂型79.1%。结论:(1)经皮CT椎间盘造影术能够显示椎间盘的病理形态改变,可确定椎间盘突出症病变椎间盘分型。(2)通过这种分型选择椎间盘突出症髓核化学溶解术方法,临床远期随访获得满意疗效,且避免了包容型和突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胶原酶盘内注射后的疼痛反应,临床推广应用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椎间盘造影术 病变椎间盘分型 髓核化学溶解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