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dVWTi耦合催化剂对乙二胺的选择性催化氧化研究
1
作者 王加欣 刘志坚 +3 位作者 冯拥军 赵保槐 任靖 杨振钰 《现代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18-223,共6页
通过引入氧化和还原活性中心,可控制备了双活性位点的PdVWTi耦合催化剂,并通过XRD、N_(2)吸脱附等温仪、XPS等对催化剂进行表征与分析,研究了2种活性组分负载方法对乙二胺选择性氧化的活性和N_(2)选择性影响。结果表明,共浸渍法制备的... 通过引入氧化和还原活性中心,可控制备了双活性位点的PdVWTi耦合催化剂,并通过XRD、N_(2)吸脱附等温仪、XPS等对催化剂进行表征与分析,研究了2种活性组分负载方法对乙二胺选择性氧化的活性和N_(2)选择性影响。结果表明,共浸渍法制备的催化剂中Pd和V能更好地耦合协同,可以保留较好的氧化活性,在345℃下实现了乙二胺的完全转化,并且表现出优异的N_(2)选择性,达到98.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氮挥发性有机物 选择性氧化 催化剂 协同耦合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麻杆基活性炭表面织构与储氢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韩磊 杨儒 +4 位作者 刘国强 李敏 张建春 郝新敏 张华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2097-2104,共8页
以天然汉麻杆为原料,采用KOH化学活化的方法改变活化时间制备出了高比表面积活性炭,并且对其表面进行硝酸氧化处理.研究活性炭表面化学状态对其吸附性能的影响。采用77K低温氮气吸附和FTIR对样品进行了表征,并在77K、100kPa的条件下... 以天然汉麻杆为原料,采用KOH化学活化的方法改变活化时间制备出了高比表面积活性炭,并且对其表面进行硝酸氧化处理.研究活性炭表面化学状态对其吸附性能的影响。采用77K低温氮气吸附和FTIR对样品进行了表征,并在77K、100kPa的条件下测定样品的氢气吸附等温线。结果表明,所有样品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2435.93—3240.95m^2·g^-1)和总孔容(1.3—1.98cm^3·g^-1),且随活化时间的延长而增加,3.5h达到最大值,之后由于骨架坍塌有所减小。所有样品的孔径分布较为一致呈多峰型分布,主要以小于2nm的微孔为主,同时含有少量的中孔和大孔。活化3.5h样品的吸氢量最大,达到3.28wt%。研究发现,吸氢量受比表面积和孔容等参数影响较大,77K下不仅小于2nm的微孔对活性炭吸氢行为贡献较大,中孔也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样品经硝酸氧化处理后,BET比表面积和总孔容均在一定程度上减小,而氢气吸附量也有所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炭 汉麻秆 孔结构 储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顺丁橡胶-有机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 被引量:7
3
作者 谷正 王文才 +2 位作者 宋国君 李培耀 王宝金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93-396,共4页
采用溶液插层法制备了顺丁橡胶(BR)-有机蒙脱土(OMMT)纳米复合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表征了BR-OMMT纳米复合材料的结构,并研究了BR-OMMT纳米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通过100mL聚合瓶小试,考察了回收溶剂对丁二烯... 采用溶液插层法制备了顺丁橡胶(BR)-有机蒙脱土(OMMT)纳米复合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表征了BR-OMMT纳米复合材料的结构,并研究了BR-OMMT纳米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通过100mL聚合瓶小试,考察了回收溶剂对丁二烯转化率的影响。XRD和TEM表征结果显示,OMMT片层以纳米级均匀分布在BR基体中,BR-OMMT纳米复合材料中OMMT的层间距由1.89nm增至2.52nm。与纯BR相比,当m(BR):m(OMMT)=100:6时,BR-OMMT纳米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提高了182%。研究结果表明,使用回收溶剂时,丁二烯的转化率大于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丁橡胶 有机蒙脱土 溶液插层 纳米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酰亚胺/纳米ZnO耐电晕杂化膜的绝缘特性 被引量:30
4
作者 查俊伟 党智敏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4期122-127,共6页
通过原位聚合方法制得了纳米粒子分散均匀的聚酰亚胺/纳米ZnO杂化膜。在实验的基础上研究了不同掺杂含量和老化时间对杂化膜的介电特性的影响,同时通过热失重分析仪研究其热稳定性能以及用扫描电镜分析纳米粒子在聚酰亚胺基体中的分散... 通过原位聚合方法制得了纳米粒子分散均匀的聚酰亚胺/纳米ZnO杂化膜。在实验的基础上研究了不同掺杂含量和老化时间对杂化膜的介电特性的影响,同时通过热失重分析仪研究其热稳定性能以及用扫描电镜分析纳米粒子在聚酰亚胺基体中的分散状态。结果表明,随着ZnO含量的提高,耐电晕性能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当纳米ZnO含量为7%时介电常数为4.5左右,介电损耗在0.02以下,且随频率变化不大,击穿场强虽有所下降但仍满足实际需要。通过对电场和纳米ZnO粒子的分析初步讨论了耐电晕性能的老化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亚胺 纳米ZNO 介电性能 耐电晕 纳米杂化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镍的二亚胺催化剂的负载化及其催化乙烯的聚合 被引量:3
5
作者 闫新华 谷巨明 +3 位作者 石艳 李瑛琦 赵敏坚 付志峰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977-1981,共5页
将Ni(Ⅱ)的二亚胺催化剂[(2,6-i-PrPh)2DABAn]NiBr2通过物理吸附法负载在硅胶上,并将负载化催化剂在正己烷作溶剂的条件下用于催化乙烯的配位聚合,通过GPC、DSC、IR等对聚合物性能进行了表征,并与均相催化剂催化烯烃聚合进行对比。结果... 将Ni(Ⅱ)的二亚胺催化剂[(2,6-i-PrPh)2DABAn]NiBr2通过物理吸附法负载在硅胶上,并将负载化催化剂在正己烷作溶剂的条件下用于催化乙烯的配位聚合,通过GPC、DSC、IR等对聚合物性能进行了表征,并与均相催化剂催化烯烃聚合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通过物理吸附法所得负载化催化剂Al/Ni摩尔比约为100。在正己烷作溶剂时,负载化Ni(Ⅱ)的二亚胺催化剂能够催化乙烯的聚合。与均相催化剂聚合体系相比,负载化催化剂的催化效率降低,所得聚合物分子量降低,密度、熔点均增大。在一定温度下随Al/Ni摩尔比、乙烯压力的增大,负载化催化剂催化效率逐渐提高,聚乙烯的支化度减小,分子量、密度、熔点均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载化Ni(Ⅱ)的二亚胺催化剂 乙烯 正己烷 配位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Sn和Ti纳米复合物对CH_4气敏和催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白守礼 李殿卿 +3 位作者 张周珺 黄小葳 罗瑞贤 陈霭璠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2152-2158,共7页
用可控湿化学共沉淀法研制了In2O3-SnO2纳米复合物,通过控制金属盐浓度、阳离子比、沉淀pH值和老化时间,制得化学均一的两元复合物,引入适量的第三组分TiO2制得三元纳米复合氧化物,研究了TiO2添加对材料气敏和CH4催化反应活性的影响,用... 用可控湿化学共沉淀法研制了In2O3-SnO2纳米复合物,通过控制金属盐浓度、阳离子比、沉淀pH值和老化时间,制得化学均一的两元复合物,引入适量的第三组分TiO2制得三元纳米复合氧化物,研究了TiO2添加对材料气敏和CH4催化反应活性的影响,用各种分析方法对复合物进行物性和结构表征,从对CH4气敏和催化活性测定的结果表明,两元25%In2O3-75%SnO2复合物和三元(25%In2O3-75%SnO2)-20%TiO2复合物对CH4具有较好的灵敏度和催化活性,两者有相同变化趋势,也提高了对CO的选择性,再经过掺杂对基质进行结构调变和表面修饰,进一步提高气敏和催化活性。用程序升温吸-脱附(TPD)实验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研究了纳米复合物表面对待测气体和氧的吸脱附行为和组分间电子和化学的相互作用,探讨了气敏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沉淀法 In Sn和n 气敏性能 催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棉籽壳纤维素制备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田维亮 葛振红 +4 位作者 李继兴 薛东虎 赵超 沈俊杰 马志苍 《塔里木大学学报》 2014年第1期109-113,共5页
棉籽壳是我国棉产区的大量副产物,是极有开发价值的资源,本文采用机械方法脱绒,测试绒体各组分含量为半纤维素9.7%,纤维素70.62%,木质素12.83%,水分5.44%,灰分1.41%;用碱熔除杂,初步探索了制备纤维素工艺:碱煮温度140 ~ 160℃,... 棉籽壳是我国棉产区的大量副产物,是极有开发价值的资源,本文采用机械方法脱绒,测试绒体各组分含量为半纤维素9.7%,纤维素70.62%,木质素12.83%,水分5.44%,灰分1.41%;用碱熔除杂,初步探索了制备纤维素工艺:碱煮温度140 ~ 160℃,反应时间为3.5~4h,碱液中硫化钠的质量分数为25~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籽壳 纤维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镁基水滑石材料在重金属污染修复领域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6
8
作者 郑美琪 马达 +3 位作者 刘婷婷 林彦军 孔祥贵 段雪 《无机盐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5,12,共6页
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原因,重金属污染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吸附法是一种极具可操作性和规模化推广的修复技术,因此,开发具有高选择性、高吸附量的吸附剂迫在眉睫。类水滑石是一类典型的阴离子插层材料,因其层板组成可调、层间阴离子... 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原因,重金属污染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吸附法是一种极具可操作性和规模化推广的修复技术,因此,开发具有高选择性、高吸附量的吸附剂迫在眉睫。类水滑石是一类典型的阴离子插层材料,因其层板组成可调、层间阴离子可交换、结构记忆效应等特点已经在重金属污染治理领域得到了广泛关注。概述了盐湖镁资源高值化转化制备镁基水滑石材料并用于重金属污染治理方面的工作,介绍了镁基水滑石在重金属污染耕地原位修复方面的应用进展,讨论了超稳矿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建议,最后对镁基水滑石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污染 镁基水滑石 层状材料 超稳矿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泡沫铜和硫脲协同作用构筑无枝晶锂负极 被引量:3
9
作者 秦金利 任龙涛 +4 位作者 曹欣 赵亚军 许海军 刘文 孙晓明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61-170,共10页
锂金属作为下一代储能电池的理想负极材料一直受到极大的关注,然而锂枝晶的不可控生长和负极副反应带来的低库伦效率问题严重限制了锂金属电池的发展。这里,我们提出了一种多孔泡沫铜和硫脲协同作用的策略,利用硫脲分子的超填充作用实... 锂金属作为下一代储能电池的理想负极材料一直受到极大的关注,然而锂枝晶的不可控生长和负极副反应带来的低库伦效率问题严重限制了锂金属电池的发展。这里,我们提出了一种多孔泡沫铜和硫脲协同作用的策略,利用硫脲分子的超填充作用实现锂金属在多孔泡沫铜表面的均匀沉积。在电解液中添加0.02 mol·L^(-1)硫脲作为电解质添加剂,采用多孔泡沫铜的Li||Cu半电池在循环300圈以后,库伦效率仍保持在98%以上。此外,在5C的高倍率条件下,Li||Li FePO4全电池循环300圈以后仍有94%的容量保持率。本工作为锂金属负极保护提供了一种新的策略并且该策略也可以扩展到其他金属负极保护中,非常有利于下一代高能量密度储能电池的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金属负极 硫脲 锂枝晶 3D框架 多孔泡沫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母改性聚酰亚胺纤维纸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黄孟孟 祖梦祎 +2 位作者 齐胜利 田国峰 武德珍 《绝缘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2-15,20,共5页
采用原位掺杂的方式制备了云母改性聚酰亚胺(PI)纤维纸,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热重分析仪、万能材料试验机、阻抗分析仪、智能化直流高压试验仪等对复合纤维纸的微观形貌、热学性能、力学性能、电气性能进行表征和分析。结... 采用原位掺杂的方式制备了云母改性聚酰亚胺(PI)纤维纸,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热重分析仪、万能材料试验机、阻抗分析仪、智能化直流高压试验仪等对复合纤维纸的微观形貌、热学性能、力学性能、电气性能进行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云母能够均匀分散在PI纤维纸中,无插层及剥离现象发生,云母的掺杂能够在不影响纤维纸热稳定性的条件下有效提升纤维纸的电气性能,但纤维纸的力学性能会受到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亚胺纤维纸 云母 抗张指数 耐温性能 介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丁二烯基锂/三异丁基铝引发苯乙烯阻滞负离子聚合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翠华 鲁建民 +2 位作者 程虎 韩丙勇 吴一弦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22-526,共5页
以聚丁二烯基锂(PBLi)为引发剂、i-Bu3Al为调节剂、环己烷为溶剂,在70~120℃下引发苯乙烯聚合,研究了n(i-Bu3Al)∶n(PBLi)对阻滞苯乙烯聚合行为的影响;并用NMR方法对反应的聚合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加入i-Bu3Al时体系的聚... 以聚丁二烯基锂(PBLi)为引发剂、i-Bu3Al为调节剂、环己烷为溶剂,在70~120℃下引发苯乙烯聚合,研究了n(i-Bu3Al)∶n(PBLi)对阻滞苯乙烯聚合行为的影响;并用NMR方法对反应的聚合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加入i-Bu3Al时体系的聚合反应速率降低,n(i-Bu3Al)∶n(PBLi)越大,聚合反应速率越慢,甚至反应完全停滞;当n(i-Bu3Al)∶n(PBLi)=1.0、反应温度由90℃升至120℃时,聚合反应速率大幅加快,1.5 h内苯乙烯转化率达到90%以上。当n(i-Bu3Al)∶n(PBLi)较小时,两者可能形成较高活性的1∶2络合体;当n(i-Bu3Al)∶n(PBLi)较大时可能形成低活性的1∶1络合体,且1∶2络合体自身及其与1∶1络合体之间均存在构型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丁二烯基锂 三异丁基铝 阻滞负离子聚合 苯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苯基桥键色谱固定相的热力学性质 被引量:1
12
作者 吴利平 连东 +1 位作者 张庆合 李红梅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693-696,共4页
将制备的球形苯基桥键型杂化介孔色谱固定相与商品化的C18和苯基键合硅胶固定相对比,研究其热力学性质。以稠环芳烃为例,探讨了溶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迁移焓变、迁移熵变等热力学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与两种商品化的固定相不同,... 将制备的球形苯基桥键型杂化介孔色谱固定相与商品化的C18和苯基键合硅胶固定相对比,研究其热力学性质。以稠环芳烃为例,探讨了溶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迁移焓变、迁移熵变等热力学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与两种商品化的固定相不同,实验制备的苯基桥键固定相不存在明显的焓-熵补偿效应,证实新型桥键固定相分离机理是疏水作用、π-π作用、包结作用等协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基桥键 介孔材料 焓-熵补偿 保留机理 色谱固定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炔丙基酰胺单体的共聚反应及共聚物的螺旋结构 被引量:1
13
作者 楼思斌 罗晓锋 +1 位作者 杨万泰 邓建平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0-42,46,共4页
为获得主链规整性高且能形成稳定螺旋结构的炔丙酰胺聚合物,实施了单体M1与单体M2的共聚反应。均聚物1不能形成螺旋结构,均聚物2只有在较低温度下才能形成螺旋结构。不同单体1/2比例的聚合体系,其共聚反应均能顺利进行;共聚物产率高于85... 为获得主链规整性高且能形成稳定螺旋结构的炔丙酰胺聚合物,实施了单体M1与单体M2的共聚反应。均聚物1不能形成螺旋结构,均聚物2只有在较低温度下才能形成螺旋结构。不同单体1/2比例的聚合体系,其共聚反应均能顺利进行;共聚物产率高于85%、主链规整性很高(顺式含量大于92%)。通过测定紫外-可见吸收谱图表明,共聚物均能形成螺旋结构,并且与均聚物2相比,共聚物所形成的螺旋结构的热稳定性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炔丙基酰胺 螺旋聚合物 铑催化剂 二级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状金属氢氧化物中铁位点辅助分散铂纳米颗粒用于高效甲醇氧化 被引量:1
14
作者 孟庆成 金林薄 +4 位作者 马梦泽 高学庆 陈爱兵 周道金 孙晓明 《电化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9-47,共9页
高活性和耐用性的甲醇氧化电催化剂对于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的商业可行性至关重要,然而,目前的甲醇氧化电催化剂与预期相去甚远,存在贵金属用量过多、活性平庸、衰减快等问题。在这里,我们报告了锚定在镍铁层状金属氢氧化物(NiFe-LDHs)表... 高活性和耐用性的甲醇氧化电催化剂对于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的商业可行性至关重要,然而,目前的甲醇氧化电催化剂与预期相去甚远,存在贵金属用量过多、活性平庸、衰减快等问题。在这里,我们报告了锚定在镍铁层状金属氢氧化物(NiFe-LDHs)表面Pt纳米颗粒复合材料,用于在碱性介质中稳定电催化甲醇氧化。基于Pt纳米颗粒的高固有甲醇氧化活性,与商业Pt/C催化剂相比,基底材料NiFe-LDHs在200,000 s循环测试后进一步增强了Pt的抗中毒能力和稳定性。NiFe-LDHs层板上单原子分散的Fe作为锚定位点将Pt纳米颗粒均匀分散在其表面,进一步充分利用了层状金属氢氧化物表面丰富的OH基团,促进邻近Pt位点上毒化中间体的氧化去除。这项工作突出了NiFeLDH在提高甲醇氧化反应整体效率方面的特殊性,为其他甲醇氧化电催化的设计和应用提供了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金属氢氧化物 甲醇氧化 单原子 Pt电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炔丙基酰胺共聚物组成对其光学活性的影响
15
作者 崔新 刘栋 +1 位作者 邓建平 杨万泰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97-99,104,共4页
通过与手性单体共聚,可调控基于非手性单体所制备的螺旋聚合物的光学活性。文中利用[Rh]金属有机催化剂,进行了手性(M1)和非手性(M2)N-炔丙基酰胺单体的共聚反应,聚合物产率高于97%。利用圆二色光谱技术及旋光仪对共聚物的光学活性进行... 通过与手性单体共聚,可调控基于非手性单体所制备的螺旋聚合物的光学活性。文中利用[Rh]金属有机催化剂,进行了手性(M1)和非手性(M2)N-炔丙基酰胺单体的共聚反应,聚合物产率高于97%。利用圆二色光谱技术及旋光仪对共聚物的光学活性进行了表征,发现共聚物组成对其光学活性有显著影响,不仅影响共聚物光学活性的大小,甚至还决定着聚合物主链所形成螺旋结构的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活性 螺旋聚合物 共聚物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酰胺酶催化水解脱氨反应的QM/MM分子动力学模拟
16
作者 段新丽 张欣 雷鸣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491-2496,共6页
采用QM(PM3)/MM分子动力学(MD)方法模拟了烟酰胺酶催化烟酰胺水解脱氨形成烟碱酸的反应过程.计算结果表明,硫的亲核进攻是整个反应的速率控制步骤.当改变Ala155所在Loop区的位置,在亲核进攻时,底物能够自由旋转,可以加速亲核进攻过程并... 采用QM(PM3)/MM分子动力学(MD)方法模拟了烟酰胺酶催化烟酰胺水解脱氨形成烟碱酸的反应过程.计算结果表明,硫的亲核进攻是整个反应的速率控制步骤.当改变Ala155所在Loop区的位置,在亲核进攻时,底物能够自由旋转,可以加速亲核进攻过程并降低整个催化反应的能垒.讨论了氨分子的离去过程和质子传递过程的相关细节.为烟酰胺酶的定点突变以及脱氨酶的设计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酰胺酶 脱氨 反应机理 QM/MM方法 分子动力学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