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烷基化还原氧化石墨烯的多层界面润滑特性研究
1
作者 王固霞 徐海明 《应用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52-957,共6页
为解决机械磨损引起的能源损耗问题,通过共价作用将还原氧化石墨烯(rGO)与十二烷基三乙氧基硅烷、十六烷基三乙氧基硅烷和十八烷基三乙氧基硅烷进行烷基化,制备了不同链长的烷基化还原氧化石墨烯[rGO-C(N),N=12、16、18]。结果表明,rGO-... 为解决机械磨损引起的能源损耗问题,通过共价作用将还原氧化石墨烯(rGO)与十二烷基三乙氧基硅烷、十六烷基三乙氧基硅烷和十八烷基三乙氧基硅烷进行烷基化,制备了不同链长的烷基化还原氧化石墨烯[rGO-C(N),N=12、16、18]。结果表明,rGO-C(16)在15#工业白油中具有良好的分散稳定性。在多种负载条件下,rGO-C(16)展现出优异的摩擦学性能。其中,在400 N条件下,与15#工业白油相比,其摩擦系数和磨斑直径分别降低了38.0%和1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原氧化石墨烯 滑动磨损 分散稳定性 界面润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氢氧化镧/碳烟复合润滑添加剂的制备及摩擦学特性
2
作者 刘金雨 李靖 +1 位作者 黄越 刘天霞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3-142,共10页
中国稀土资源丰富,镧是重要的稀土元素,氢氧化镧具有制备方法经济环保和摩擦学性能良好的特性,在摩擦学领域有应用潜力。煤制油碳烟(Coal-to-oil soot,CS)的减摩抗磨效果有限,为探究氢氧化镧对于煤制油碳烟摩擦学性能提升的影响和润滑机... 中国稀土资源丰富,镧是重要的稀土元素,氢氧化镧具有制备方法经济环保和摩擦学性能良好的特性,在摩擦学领域有应用潜力。煤制油碳烟(Coal-to-oil soot,CS)的减摩抗磨效果有限,为探究氢氧化镧对于煤制油碳烟摩擦学性能提升的影响和润滑机理,本文采用水热法制备油胺改性氢氧化镧复合碳烟纳米材料(La(OH)_(3)/CS),用MRS-10F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来考察CS和La(OH)_(3)/CS作为液体石蜡(LP)润滑添加剂的摩擦学性能,借助一系列表征方法对CS、La(OH)_(3)/CS形貌、成份、结构进行分析,通过对磨痕表面进行SEM和XPS表征来分析摩擦学机理。结果表明,La(OH)_(3)/CS的减摩抗磨性能优于CS,在添加浓度为0.3 wt%时平均摩擦系数(Average friction coefficient,AFC)和平均磨斑直径(Average wear scar diameter,AWSD)均达到最小值,分别为0.0818和0.372 mm,相较LP的AFC和AWSD分别减小了33.1%和29.3%。在0.3 wt%添加浓度下,与CS相比,La(OH)_(3)/CS在低转速有着更好的减摩效果,AFC较LP降低39.9%,在高转速的工况下二者的抗磨减摩性能相差不大。摩擦机理分析表明:La(OH)_(3)/CS在摩擦过程中能在摩擦表面形成含有C、O、Fe的润滑保护膜,CS的类洋葱状碳在摩擦表面剥落,La(OH)_(3)纳米棒充当轴承,对摩擦表面起到滚动抛光作用,La(OH)_(3)/CS中的CS和La(OH)_(3)的协同作用提升了LP的摩擦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制油碳烟 油胺 La(OH)_(3)/CS 添加剂 减摩抗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枸杞子乙酸乙酯提取部位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
3
作者 尚莹 朱一栋 +3 位作者 张慧 江志波 马晓莉 南泽东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7-64,共8页
研究枸杞子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采用多种色谱方法对枸杞子75%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分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核磁共振、质谱等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最终分离鉴定了17个化合物,分别为水合氧化前胡内酯(1)、潘当归素(2)、白当归... 研究枸杞子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采用多种色谱方法对枸杞子75%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分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核磁共振、质谱等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最终分离鉴定了17个化合物,分别为水合氧化前胡内酯(1)、潘当归素(2)、白当归脑(3)、珊瑚菜内酯(4)、3-[2-甲酰基-5-羟甲基-1 H-吡咯-1-基]-戊二酸(5)、4-[2-甲酰基-5-羟甲基-1 H-吡咯-1-基]-丁酸(6)、3-甲氧基-1 H-吡咯(7)、烟酰胺(8)、5-羟基-2-羟甲基吡啶(9)、5-羟甲基-糠醛(10)、豆甾-4-烯-3-酮(11)、(+)-hannokinol(12)、反式阿魏酸(13)、4-羟基肉桂酸(14)、2,4-二甲氧基-2-甲基-(6 H)-吡喃-3-酮(15)、对羟基苯甲醛(16)、对羟基苯甲酸(17)。其中,化合物1~4为首次从枸杞属中分离,化合物11为首次从枸杞中得到。DPPH自由基清除和酪氨酸酶催化左旋多巴氧化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化合物1、4、5、12、14、15具有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化合物3~9、11、14、17可抑制酪氨酸酶活性,IC_(50)范围分别为0.17~87.56μg/mL和1.65~68.76μg/mL,其中化合物5和14的抗氧化能力优于阳性对照抗坏血酸,化合物3、6、8、11对酪氨酸酶的抑制活性高于熊果苷(阳性对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子 化学成分 分离鉴定 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 酪氨酸酶抑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PLC-Q-TOF MS的网络化技术对宁夏枸杞根皮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何春娴 陈靖枝 +4 位作者 杨静玲 李舂龙 马晓莉 南泽东 江志波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92-803,I0006,共13页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HPLC-Q-TOF MS)法分析宁夏枸杞根皮的主要化学成分。采用Agilent ZORBAX Extend C18柱(250 mm×4.6 mm×5μm),以水(含10 mmol/L醋酸铵)-乙腈为流动相进行等度洗脱,流速1.0 mL/min,柱...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HPLC-Q-TOF MS)法分析宁夏枸杞根皮的主要化学成分。采用Agilent ZORBAX Extend C18柱(250 mm×4.6 mm×5μm),以水(含10 mmol/L醋酸铵)-乙腈为流动相进行等度洗脱,流速1.0 mL/min,柱温30℃,进样量5μL;电喷雾离子源正、负离子模式检测,质量扫描范围m/z 100~300和300~2000。利用数据转换软件将原始数据转换成mzXML格式,在GNPS上建立分子网络,并运用Cytoscape软件对结果进行可视化解读,结合文献数据推测化合物结构。通过手动检索发现了宁夏枸杞根皮中的21个化合物,与已报道的枸杞根皮中化合物一致。通过分子网络化聚类分析发现11个化合物,为地骨皮中首次报道,其中化合物24和25为新发现的环九肽类化合物。该方法可快速分析宁夏枸杞根皮的化学成分,为其质量控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HPLC-Q-TOF MS) 宁夏枸杞根皮 分子网络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堇属植物苄基异喹啉类成分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邓超凡 江志波 +1 位作者 马晓莉 南泽东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94-716,共23页
全球紫堇属Corydalis约400余种,广泛分布于北温带和非洲南部地区。在我国,该属多种物种作为民间用药具有上千年历史。紫堇属植物富含异喹啉生物碱,对该类成分通常以回流、超声加热、湿法超微粉碎法和酶解辅助技术等方法提取,并使用溶剂... 全球紫堇属Corydalis约400余种,广泛分布于北温带和非洲南部地区。在我国,该属多种物种作为民间用药具有上千年历史。紫堇属植物富含异喹啉生物碱,对该类成分通常以回流、超声加热、湿法超微粉碎法和酶解辅助技术等方法提取,并使用溶剂分离法、硅胶柱色谱法、反向填料柱色谱法、HPLC法、离子交换树脂法、高效逆流色谱法和活性引导技术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法。紫堇属生物碱有效部位或单体成分都具有较强药理活性,现代药理学表明,该属所含生物碱类成分对心脑血管、抗肿瘤、镇痛、消炎、保肝和抗血小板凝集等均具有显著的药理作用。本文对已报道的紫堇属植物生物碱类成分的结构类型、特征、药理作用以及提取分离方法研究进行综述,为植物药用化学成分富集和安全用药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堇属 苄基异喹啉 生物碱 药理作用 提取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北盐碱地土壤微生物的分离和抗菌活性筛选 被引量:1
6
作者 马晓莉 丁范范 +4 位作者 魏纪元 周乐瑞 胡运琪 南泽东 江志波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0-56,共7页
从宁北盐碱土壤中分离得到具有一定形态特征的单菌落45株,利用基因组提取技术,对菌株16S rRNA序列进行测序及菌属鉴定。结果显示,有16株放线菌,含13株链霉菌属,3株拟无枝酸菌属。抗菌活性实验结果表明,16株菌株均具有抑菌活性,其中,12... 从宁北盐碱土壤中分离得到具有一定形态特征的单菌落45株,利用基因组提取技术,对菌株16S rRNA序列进行测序及菌属鉴定。结果显示,有16株放线菌,含13株链霉菌属,3株拟无枝酸菌属。抗菌活性实验结果表明,16株菌株均具有抑菌活性,其中,12株菌株次级代谢产物对普通变形杆菌具有显著抗菌活性,12株菌株次级代谢产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明显抑制活性,9株菌株次级代谢产物对白色念珠菌具有一定的生长抑制活性。研究表明,从宁北盐碱土壤中分离得到的微生物菌株具有较强抗菌或抑菌活性,不仅丰富了特殊生境微生物资源,也为进一步从活性菌株中分离抗菌活性先导化合物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碱地土壤 微生物 放线菌 次级代谢产物 抗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瓜头乙酸乙酯提取部位化学成分及其抗氧化与酪氨酸酶抑制活性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孙茹茹 杨静玲 +2 位作者 南泽东 江志波 马晓莉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512-1518,共7页
为挖掘药用植物老瓜头的活性成分,对老瓜头全草的乙酸乙酯提取部位进行化学成分分离,并考察其抗氧化和酪氨酸酶抑制活性。采用各种色谱手段从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通过波谱学方法鉴定结构为3-甲氧基-4-羟基苯乙酮(1)、3,4-二甲氧基苯乙... 为挖掘药用植物老瓜头的活性成分,对老瓜头全草的乙酸乙酯提取部位进行化学成分分离,并考察其抗氧化和酪氨酸酶抑制活性。采用各种色谱手段从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通过波谱学方法鉴定结构为3-甲氧基-4-羟基苯乙酮(1)、3,4-二甲氧基苯乙酮(2)、6,7-二甲氧基香豆素(3)、6-甲氧基-7-羟基香豆素(4)、对羟基苯丙酮(5)、对羟基苯乙酮(6)、10a,12a-dimethyl-4,4a,4b,10b,11,12-hexahydro-3H-naphtho[2,1-f]chromene-2,8-dione(7)、ent-13S-hydroxy-16-atisene-3,14-dione(8)、3-吲哚甲醛(9)、反式肉桂酸(10)。其中化合物7~10为首次从老瓜头中分离得到。分别通过DPPH自由基清除法和酪氨酸酶催化左旋多巴氧化速率法考察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和酪氨酸酶抑制活性。结果表明化合物1、2、4和5对DPPH自由基有一定的清除能力,其IC50分别为37.3、44.3、51.4、48.2μg/mL。化合物1、2、3、4和6对酪氨酸酶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IC50分别为15.7、22.3、8.3、7.1、39.8μg/mL,均强于阳性对照熊果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瓜头 化学成分 抗氧化活性 酪氨酸酶抑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房山紫堇地上部分化学成分及其抗乳腺癌细胞增殖作用研究
8
作者 邓卫芳 贺金亮 +2 位作者 朱一栋 邓超凡 南泽东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2-259,共8页
对房山紫堇Corydalis fangshanensis地上部分化学成分及其体外抗乳腺肿瘤细胞活性进行研究。采用各种色谱分离技术对乙酸乙酯和正丁醇两个萃取部位进行系统分离纯化,通过多种波谱数据(1D、2D NMR、MS、IR、UV)鉴定化合物结构,从房山紫... 对房山紫堇Corydalis fangshanensis地上部分化学成分及其体外抗乳腺肿瘤细胞活性进行研究。采用各种色谱分离技术对乙酸乙酯和正丁醇两个萃取部位进行系统分离纯化,通过多种波谱数据(1D、2D NMR、MS、IR、UV)鉴定化合物结构,从房山紫堇乙酸乙酯和正丁醇两个部位中鉴定了17个化合物,分别为7-acetyl thalifoline(1)、pycnarrhine(2)、corynoxidine(3)、trans-isocorypalmine N-oxide(4)、四氢巴马汀(5)、四氢药根碱(6)、liriotulipiferine(7)、异波尔定碱(8)、乌药碱(9)、脱氢甲卡维丁(10)、feruloylputrescine(11)、木黄酮(12)、二甲基咖啡酸(13)、4-羟基-3-甲氧基桂皮酰基-β-D-葡萄糖苷(14)、水仙苷(15)、丁香脂素-4-O-β-D-葡萄糖苷(16)、异落叶松脂醇9-O-β-D-葡萄糖苷(17)。其中化合物1作为天然产物首次报道,2~17是首次从房山紫堇中分离得到。结合体外MTT法评价单体化合物对人乳腺癌肿瘤细胞(MDA-MB-231、MCF-7)抑制作用。结果显示化合物2~10、13、15~17对MDA-MB-231细胞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IC 50值范围为8.00~79.99μmol/L,化合物2~10、16、17对MCF-7细胞有抑制作用,IC 50值范围为7.29~86.91μ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山紫堇 化学成分 结构确定 乳腺癌抑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硅改性磷-氮阻燃剂和双季戊四醇协同阻燃聚乙烯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3
9
作者 王固霞 董庭轩 +5 位作者 栗照帅 王哲 喻迎春 李丹 周鹏 郭生伟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9-69,共11页
以正硅酸四乙酯(TEOS)和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A-151)对聚磷酸铵(APP)和三聚氰胺尿酸盐(MCA)进行改性,制备了Si-MAPP和Si-MMCA,解决了APP和MCA疏水性差的问题。将Si-MAPP和Si-MMCA与双季戊四醇(DPER)复配得到一种新的膨胀型阻燃剂(IFR)并... 以正硅酸四乙酯(TEOS)和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A-151)对聚磷酸铵(APP)和三聚氰胺尿酸盐(MCA)进行改性,制备了Si-MAPP和Si-MMCA,解决了APP和MCA疏水性差的问题。将Si-MAPP和Si-MMCA与双季戊四醇(DPER)复配得到一种新的膨胀型阻燃剂(IFR)并用于LDPE阻燃。利用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热重分析证明了APP和MCA成功被TEOS和A-151涂层修饰。采用万能材料试验机、极限氧指数仪、UL-94垂直燃烧试验和锥形量热试验测试了LDPE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经TEOS和A-151涂层修饰后,Si-MAPP和Si-MMCA疏水性能优异,与LDPE相容性好。加入含Si-MAPP/DPER/Si-MMCA的IFR大幅提高了LDPE复合材料的阻燃性。当加入质量分数43.75%的Si-MAPP/DPER/Si-MMCA后,复合材料极限氧指数为30.3%并达到V-0级别,拉伸强度达12.92 MPa,比同比例无Si-MMCA的LDPE/IFR高出了3.79%,比质量分数为41.6%无Si-MAPP的LDPE/IFR高出了6.81%。烟密度试验表明,Si-MAPP和Si-MMCA的加入有效提高了LDPE复合材料的残炭量和热稳定性,并使烟气排放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氮阻燃剂 双季戊四醇 改性 协同 低密度聚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表面织构参数对乏油润滑下钢球-钢盘摩擦学性能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天霞 李靖 +1 位作者 卢星 江志波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74-80,共7页
通过改变激光打标机的加工参数对微织构形貌进行优化改进,并利用可控气氛微型摩擦磨损实验仪研究乏油条件下表面微织构不同参数对其摩擦学性能的影响,用微机万能工具显微镜测试表面微织构形貌、磨斑直径、磨痕,并计算得到钢球磨损量。... 通过改变激光打标机的加工参数对微织构形貌进行优化改进,并利用可控气氛微型摩擦磨损实验仪研究乏油条件下表面微织构不同参数对其摩擦学性能的影响,用微机万能工具显微镜测试表面微织构形貌、磨斑直径、磨痕,并计算得到钢球磨损量。结果表明:当线间距取值0.01 mm,开光延时为-91μs,关光延时为114μs,结束延时为112μs,拐角延时为97μs时,加工的钢盘三角形微织构的形貌质量比默认参数时高;5个参数对表面微织构形貌质量影响程度的先后顺序为:拐角延时>开光延时>关光延时>线间距>结束延时;在载荷8.82 N、转速400 r/min乏油润滑条件下,三角形织构摩擦因数和磨损量最小的参数组合为深度18~23μm,尺寸150μm,间距250μm。表面微织构抗磨减摩机制是由流体动压效应、减小接触面积、提供“二次润滑”及收集并储存磨粒等多个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织构 乏油润滑 织构形貌 微织构参数 抗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镧化合物对煤间接液化柴油碳烟颗粒摩擦学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天霞 秦建 +1 位作者 康凯 王建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46-254,共9页
目的研究镧化合物对含煤间接液化柴油碳烟润滑油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方法利用四球长时摩擦磨损试验机,分别考察不同浓度氟化镧(La F_(3))和氧化镧(La_(2)O_(3))对含煤间接液化柴油碳烟(Fischer-Tropsch synthesis diesel soot,F-TDS)与... 目的研究镧化合物对含煤间接液化柴油碳烟润滑油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方法利用四球长时摩擦磨损试验机,分别考察不同浓度氟化镧(La F_(3))和氧化镧(La_(2)O_(3))对含煤间接液化柴油碳烟(Fischer-Tropsch synthesis diesel soot,F-TDS)与0~#柴油碳烟(Diesel soot,DS)白油的润滑性能的影响,利用多功能万能工具显微镜、扫描电镜与能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仪器对磨斑直径、结构、形貌、组成及元素价态进行表征。结果在含F-T DS白油体系中,添加0.4%(质量分数)镧化合物La F_(3)或La_(2)O_(3)时,减摩抗磨效果最优,平均摩擦系数(AFC)分别为0.070、0.058,较未添加时(0.094)分别下降25.5%和38.3%,平均磨斑直径(AWSD)分别为0.4318、0.4207 mm,较未添加时减少了33.6%和35.2%。在含DS白油体系中,添加0.6%镧化合物La F_(3)或La_(2)O_(3)时,减摩效果最佳,AFC分别下降11%和16%;添加0.8%镧化合物时,抗磨效果最优,AWSD降幅分别为24.8%和33.7%,La_(2)O_(3)抗磨效果优于La F_(3)。结论添加少量镧化合物可以改善含F-TDS与DS白油的减摩抗磨效果。其减摩抗磨机理可能是,通过形成转移膜,或在摩擦进程中添加剂吸附在接触表面形成镧系边界润滑保护膜,改善了润滑状态,起到了减摩抗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镧化合物 煤间接液化柴油 碳烟 添加剂 摩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马先蒿化学成分及对乳腺癌细胞增殖的作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任华忠 胡冬燕 +2 位作者 韩广田 李喜安 南泽东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3862-3866,共5页
目的研究四川马先蒿Pedicularis szetschuanica Maxim.的化学成分及其体外抗乳腺癌活性。方法80%乙醇提取物采用多种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采用MTT法测试各化合物对人乳腺癌MCF-7、MDA-MB-231... 目的研究四川马先蒿Pedicularis szetschuanica Maxim.的化学成分及其体外抗乳腺癌活性。方法80%乙醇提取物采用多种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采用MTT法测试各化合物对人乳腺癌MCF-7、MDA-MB-231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结果从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argyol(1)、artselaenins A(2)、campsinol(3)、4-hydroxymethylboschnialactone(4)、8-epideoxy loganic acid(5)、山柰酚(6)、8-对羟苄基山柰酚(7)、槲皮素(8)、松脂素(9)、3-甲氧基-4-羟基苯乙醇(10)、腺嘌呤核苷(11)、2-羟甲基-5-羟基吡啶(12)。通过体外乳腺癌细胞增殖抑制活性分析,化合物3对MCF-7细胞的抑制作用较好,IC 50等于(46.5±2.7)μmol/L,化合物8对MDA-MB-231细胞的IC 50值为(14.8±1.1)μmol/L。结论化合物1~6、8、11为首次从四川马先蒿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7、9、10、12为首次从马先蒿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对MCF-7抑制活性较弱,化合物8对MDA-MB-231抑制活性中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马先蒿 化学成分 分离鉴定 抗乳腺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壳粉水解条件优化及燃料酒精发酵的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天霞 刘雅琴 《宁夏农林科技》 2008年第1期27-28,88,共3页
对水稻稻壳粉的水解条件进行了优化探索,水解温度、水解时间、硫酸浓度及固形物含量都对相对水解率有显著影响。经分析稻壳粉水解液的主要成分为木糖和葡萄糖,采用木糖酒精发酵菌株g-13发酵,可以同时将葡萄糖和木糖都转化为酒精,发酵120... 对水稻稻壳粉的水解条件进行了优化探索,水解温度、水解时间、硫酸浓度及固形物含量都对相对水解率有显著影响。经分析稻壳粉水解液的主要成分为木糖和葡萄糖,采用木糖酒精发酵菌株g-13发酵,可以同时将葡萄糖和木糖都转化为酒精,发酵120h时酒精浓度达到最大值19.25g/L,此时的糖醇转化率为0.337 g/g(酒精/消耗的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单宁管囊酵母 发酵 燃料酒精 稻壳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n(Al)O复合氧化物负载Au催化剂催化氧化甘油制备1,3-二羟基丙酮 被引量:4
14
作者 柯义虎 李景云 +2 位作者 刘春玲 董文生 刘海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581-2592,共12页
以尿素为沉淀剂,采用均匀沉积沉淀法制备了Zn(Al)O复合氧化物负载Au催化剂,并用于无碱条件下催化氧化甘油制备1,3-二羟基丙酮(DHA)反应,值得注意的是随着载体中Zn/Al摩尔比的不同,负载Au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和产物DHA的选择性呈现明显差距... 以尿素为沉淀剂,采用均匀沉积沉淀法制备了Zn(Al)O复合氧化物负载Au催化剂,并用于无碱条件下催化氧化甘油制备1,3-二羟基丙酮(DHA)反应,值得注意的是随着载体中Zn/Al摩尔比的不同,负载Au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和产物DHA的选择性呈现明显差距。结合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透射电镜(TEM)、CO吸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CO吸附FTIR)等表征手段,发现载体Zn(Al)O复合氧化物中Zn/Al摩尔比会影响表面氧物种的含量并进一步会影响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当Zn/Al摩尔比为7∶1、反应温度为80℃、氧气压力为10bar、反应2h时获得最佳的甘油转化率(58.5%)和DHA的选择性(95.3%)。同时,还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反应压力及载体的焙烧温度对催化性能的影响,并发现反应条件对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此外,以Au/Zn(Al)O-7∶1催化剂为基准考察了催化剂的稳定性,并通过表征手段分析了催化剂失活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油 1 3-二羟基丙酮 催化 氧化 活性 选择性 催化剂载体 负载Au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酸改性石墨相氮化碳的制备、表征及摩擦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杨长兴 王固霞 郭生伟 《材料导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3期22-28,共7页
石墨相氮化碳(g-C_(3)N_(4))具有高比表面积、超低的层间剪切强度以及表面化学稳定性,在润滑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本工作采用冷凝回流法制备了油酸表面改性石墨相氮化碳(g-C_(3)N_(4)/OA)纳米片,并利用FTIR、XRD、SEM、AFM、TGA、BE... 石墨相氮化碳(g-C_(3)N_(4))具有高比表面积、超低的层间剪切强度以及表面化学稳定性,在润滑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本工作采用冷凝回流法制备了油酸表面改性石墨相氮化碳(g-C_(3)N_(4)/OA)纳米片,并利用FTIR、XRD、SEM、AFM、TGA、BET等手段对其结构、形貌进行表征,利用四球法考察了含有g-C_(3)N_(4)/OA的150BS再生基础油的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0.03%(质量分数,下同)g-C_(3)N_(4)/OA作为润滑油添加剂,可使基础油平均摩擦系数(AFC)和平均磨斑直径(AWSD)最低,与纯150BS再生基础油相比,分别降低了27.7%和9.2%。机理分析表明,在摩擦过程中层状结构诱导的自润滑展现出良好的润滑性能,在摩擦接触界面形成含有铁、氧、氮和碳元素的自修复油膜有效提高了基础油的减摩、抗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C_(3)N_(4)纳米片 再生基础油 表面改性 摩擦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酸改性石墨烯/二硫化钼复合材料润滑添加剂的制备及摩擦学特性 被引量:9
16
作者 秦建 刘天霞 +1 位作者 王建 卢星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4973-4985,共13页
为研究石墨烯基二硫化钼复合材料润滑添加剂对10^(#)白油(10^(#)White Oil,10^(#)WO)的摩擦磨损性能影响。采用水热反应法,以油酸为改性剂,以硫化钠为硫源,制备出油酸改性还原氧化石墨烯/二硫化钼(OA-RGO-MoS_(2),ORM)及还原氧化石墨烯... 为研究石墨烯基二硫化钼复合材料润滑添加剂对10^(#)白油(10^(#)White Oil,10^(#)WO)的摩擦磨损性能影响。采用水热反应法,以油酸为改性剂,以硫化钠为硫源,制备出油酸改性还原氧化石墨烯/二硫化钼(OA-RGO-MoS_(2),ORM)及还原氧化石墨烯/二硫化钼(RGO-MoS_(2),RM)复合材料,利用四球长时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ORM和RM对10^(#)WO润滑性能的影响,借助多种现代表征手段分别对两种复合材料和磨痕进行表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ORM较RM具有更大的层间距、更高的石墨化程度、更好的热稳定性以及更加优异的分散稳定性。两种复合材料均在质量分数为0.2%时体现出最优异的润滑性能,其中,ORM由于经过油酸改性,产生的空间位阻效应使其润滑性能更加突出,最优条件下平均摩擦系数下降了42.2%。摩擦机理分析表明:RM与ORM均可在摩擦过程中通过吸附作用或摩擦化学反应在摩擦表面形成含有铁、氧、钼、碳和硫元素的润滑保护膜,从而起到减摩抗磨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二硫化钼 复合材料 润滑添加剂 摩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枸杞根际土壤链霉菌V-1-3次级代谢产物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胡运琪 马晓莉 +7 位作者 贾荣亮 林文星 郭欢欢 李彬 李舂龙 南泽东 吴秀丽 江志波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647-653,共7页
目的获得链霉菌V-1-3的基因组序列信息,分析其次级代谢产物生物合成基因簇并预测其代谢产物,为发现潜在新抗生素奠定基础。方法基于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菌株属水平鉴定,利用Illumina HiSeq+PacBio测序技术对菌株V-1-3进行基因组测序,采... 目的获得链霉菌V-1-3的基因组序列信息,分析其次级代谢产物生物合成基因簇并预测其代谢产物,为发现潜在新抗生素奠定基础。方法基于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菌株属水平鉴定,利用Illumina HiSeq+PacBio测序技术对菌株V-1-3进行基因组测序,采用antiSMASH(v6.0.1)在线工具分析次级代谢产物生物合成基因簇,液-质联用技术检测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结果链霉菌V-1-3基因组序列全长8243417 bp,平均(G+C)含量为72.14%,共编码7578个基因,预测到33个生物合成基因簇,利用液-质联用检测到4个代谢物:oxalomycin B、geosmin、coelichelin和ishigamide。结论来自盐碱地的链霉菌V-1-3具有丰富的次级代谢产物生物合成基因簇,能产生多种次级代谢产物,具有进一步发掘新抗生素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碱地 链霉菌 全基因组测序 次级代谢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间接液化柴油碳烟颗粒摩擦特性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建 刘天霞 +1 位作者 康凯 秦建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84-290,共7页
煤间接液化柴油(F-T柴油)可直接应用在汽车发动机中,但其不完全燃烧产生的碳烟颗粒对发动机润滑系统的影响有待研究。本文在长时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上研究F-T柴油碳烟(F-T DS)和0;柴油碳烟(DS)对10;白油摩擦学性能影响及其与传统抗磨添... 煤间接液化柴油(F-T柴油)可直接应用在汽车发动机中,但其不完全燃烧产生的碳烟颗粒对发动机润滑系统的影响有待研究。本文在长时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上研究F-T柴油碳烟(F-T DS)和0;柴油碳烟(DS)对10;白油摩擦学性能影响及其与传统抗磨添加剂的作用,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等分析F-T DS、DS对10;白油的摩擦磨损机理。结果表明:随着10;白油中F-T DS与DS添加量的增加,平均摩擦系数(AFC)与钢球的平均磨斑直径(AWSD)均先降低后增加,当F-T DS添加量为1.0%(wt)时降到最低,此时AFC为0.071,AWSD为0.442 mm, DS也在浓度1.0%(wt)时AFC达到最小值0.075,AWSD达到最小值0.448 mm。当F-T DS与DS为2.5%(wt)时,AFC和AWSD急剧增加,并且都高于10;白油。在添加硫磷双辛伯烷基锌盐(T204)后,含2种碳烟的油品AWSD均明显减少,T204添加浓度为0.4%(wt)时,2种碳烟的AFC和AWSD均达到最小,此时AWSD分别降低为0.292、0.288 mm,分别减少35.4%和37.1%。机理分析表明:T204与碳烟形成复杂、具有抗磨减摩作用的摩擦膜,T204加量超过0.8%(wt)时,碳烟会和T204分解产生的磷酸盐在摩擦过程中形成磨粒,使磨粒磨损变得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间接液化柴油 碳烟 颗粒 摩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101型大孔吸附树脂的溴甲基化及反应条件优化
19
作者 岳方 孙涛 +2 位作者 刘春晖 马晓莉 杨晋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62-166,共5页
根据Blanc反应原理,以氢溴酸为溴甲基化试剂,对D101型大孔吸附树脂进行溴甲基化反应研究。在氢溴酸过量的条件下,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浓硫酸用量对溴甲基化反应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以溴含量为响应值设计响应面实验... 根据Blanc反应原理,以氢溴酸为溴甲基化试剂,对D101型大孔吸附树脂进行溴甲基化反应研究。在氢溴酸过量的条件下,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浓硫酸用量对溴甲基化反应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以溴含量为响应值设计响应面实验。通过响应面实验得到最佳反应条件为:反应时间9h,反应温度93℃,浓硫酸用量39.5mL。在该条件下可制备溴含量为4.522mmol/g的大孔吸附树脂,为树脂的进一步改性、功能化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lanc反应原理 溴甲基化反应 大孔吸附树脂 溴含量 响应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