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酶法合成的葡萄糖氧化酶-纳米金复合物的直接电化学与生物传感 被引量:1
1
作者 何芳 覃晓丽 +3 位作者 傅迎春 陈超 谢青季 姚守拙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15-520,共6页
将NaAuCl4、葡萄糖氧化酶(GOx)和葡萄糖混合,借一步酶促反应制得吸附GOx的金纳米颗粒(Au NPs),再通过滴干修饰法研制了Nafion/GOx-AuNPs修饰的玻碳(GC)电极,并考察了该酶电极上GOx的直接电化学和生物传感性能.这种酶法合成的GOx-A... 将NaAuCl4、葡萄糖氧化酶(GOx)和葡萄糖混合,借一步酶促反应制得吸附GOx的金纳米颗粒(Au NPs),再通过滴干修饰法研制了Nafion/GOx-AuNPs修饰的玻碳(GC)电极,并考察了该酶电极上GOx的直接电化学和生物传感性能.这种酶法合成的GOx-AuNPs复合物有良好的酶直接电化学活性,也保持了GOx的生物活性,似可归因于酶法合成的纳米金更接近酶氧化还原活性中心的缘故.该酶电极在-0.4 V(vs.SCE)电位下,其稳态电流下降与葡萄糖浓度(0.5-4 mmol·L^-1)成正比,检测下限0.2μmol·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氧化酶 酶法合成 葡萄糖氧化酶-纳米金复合物 直接电化学 生物传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状液膜分离提取荷叶中3种生物碱 被引量:17
2
作者 梁锋 张成功 +2 位作者 马铭 陈波 姚守拙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65-570,共6页
建立了用W/O型乳状液膜分离提取荷叶中3种生物碱——N-去甲基荷叶碱、O-去甲基荷叶碱和荷叶碱的方法。通过对迁移时间、表面活性剂Span 80用量、载体D2EHPA浓度、油内比、乳水比和内水相盐酸浓度的优化,获得了高效的液膜体系,为:迁移时... 建立了用W/O型乳状液膜分离提取荷叶中3种生物碱——N-去甲基荷叶碱、O-去甲基荷叶碱和荷叶碱的方法。通过对迁移时间、表面活性剂Span 80用量、载体D2EHPA浓度、油内比、乳水比和内水相盐酸浓度的优化,获得了高效的液膜体系,为:迁移时间2.5 min,表面活性剂Span 80的质量分数为3.0%,载体D2EHPA的浓度为0.01 mol/L,油内比为10∶6,乳水比为10∶60,内水相盐酸浓度为0.2 mol/L。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对荷叶中3种生物碱N-去甲基荷叶碱、O-去甲基荷叶碱和荷叶碱的萃取率分别达到了95.6%、100%和97.9%,相应的富集因子依次为8.73、8.50和8.04。说明该乳状液膜体系能够很好地分离提取荷叶中的N-去甲基荷叶碱、O-去甲基荷叶碱和荷叶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状液膜 荷叶 生物碱 萃取率 中药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剂诱导相变萃取法用于高效液相色谱-质谱分析的血浆样品前处理 被引量:9
3
作者 张鸣珊 刘国柱 +2 位作者 李圣军 陈波 姚守拙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517-1521,共5页
在匀相的乙腈-水体系中添加一种疏水但与乙腈互溶的有机溶剂(如氯仿),能诱导乙腈-水体系分相,基于此现象建立了一种血浆样品处理方法溶剂诱导相变萃取(SIPTE).与传统的液-液萃取法相比,该法最大的优势为新形成的有机相为乙腈(仅含少量氯... 在匀相的乙腈-水体系中添加一种疏水但与乙腈互溶的有机溶剂(如氯仿),能诱导乙腈-水体系分相,基于此现象建立了一种血浆样品处理方法溶剂诱导相变萃取(SIPTE).与传统的液-液萃取法相比,该法最大的优势为新形成的有机相为乙腈(仅含少量氯仿),与常用的反相C18柱兼容,能直接进行高效液相色谱-质谱分析.此外,通过减少乙腈及氯仿的用量还可实现样品的自动浓缩.本文通过测定血浆中尼群地平,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使用反相C18柱,以V(乙腈):V(水)=70:30(含20mmol/L甲酸铵)为流动相,尼莫地平为内标,ESI正离子模式下选择离子监测(SIM)测定了血浆中尼群地平的浓度.实验所得的线性、精密度和准确度结果良好,表明所建立的方法灵敏、准确、简单、快速,可用于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剂诱导相变萃取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 尼群地平 尼莫地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滴液相微萃取技术用于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药品中的酞酸酯和对羟基苯甲酸酯 被引量:17
4
作者 漆爱明 李玫瑰 毛丽秋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06-309,共4页
应用微滴液相微萃取(SDME)与气相色谱-离子阱质谱联用测定药品中的酞酸酯和对羟基苯甲酸酯。考察了萃取溶剂的种类及用量、微液滴在样品溶液中的深度、萃取时间及搅拌子的搅拌速度对微滴液相微萃取效果的影响。优化的萃取条件:萃取溶剂... 应用微滴液相微萃取(SDME)与气相色谱-离子阱质谱联用测定药品中的酞酸酯和对羟基苯甲酸酯。考察了萃取溶剂的种类及用量、微液滴在样品溶液中的深度、萃取时间及搅拌子的搅拌速度对微滴液相微萃取效果的影响。优化的萃取条件:萃取溶剂为1.5μL甲苯,微液滴在样品溶液中的深度为0.8cm,搅拌子的搅拌速度为1000r/min,萃取时间为20min。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032~80mg/L,检出限为0.6μg/L^1.28mg/L,加标回收率为95.85%~148.85%,相对标准偏差为3.9%~14.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滴液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离子阱质谱 酞酸酯 对羟基苯甲酸酯 药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厚壳贻贝足丝黏附蛋白mfp-3重组表达及黏附功能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李楠楠 谭亮 +2 位作者 王智平 王信超 廖智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851-857,共7页
厚壳贻贝(Mytilus coruscus)中富含各种黏附蛋白分子,其中贻贝足丝蛋白3(mussel footprotein-3,mfp-3)是贻贝用以与外界基质进行黏附的主要蛋白分子.贻贝足丝中天然的mfp-3的含量低,水溶性差,因此纯化困难.本文以厚壳贻贝足丝蛋白mfp-3... 厚壳贻贝(Mytilus coruscus)中富含各种黏附蛋白分子,其中贻贝足丝蛋白3(mussel footprotein-3,mfp-3)是贻贝用以与外界基质进行黏附的主要蛋白分子.贻贝足丝中天然的mfp-3的含量低,水溶性差,因此纯化困难.本文以厚壳贻贝足丝蛋白mfp-3的cDNA序列为目的基因,用PCR法扩增Mfp-3基因,并成功构建含有多聚组氨酸标签的重组mfp-3原核表达载体pET-21a/Mfp-3.经IPTG(isopropylthio-β-D-galactoside)诱导表达出重组蛋白,利用亲和层析和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离纯化,获得分子量为9.18 kD的重组蛋白.经酪氨酸酶催化、玻璃包被和石英晶体微天平(quartzcrystal microbalance,QCM)分析.结果表明,重组厚壳贻贝mfp-3蛋白经酪氨酸酶催化后,L-3,4-二羟基苯丙氨酸(即多巴,L-3,4-dihydroxyphenylalanine,DOPA)含量较高并且具有较好的黏附性能.上述研究为开发以mfp-3黏附蛋白为来源的生物粘合剂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壳贻贝 足丝黏附蛋白 多巴 原核表达 石英晶体微天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HPLC法从中药中筛选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被引量:7
6
作者 洪韫嘉 肖晓峰 +1 位作者 陈波 姚守拙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8年第4期728-730,755,共4页
本文发展了一种从中药中筛选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抑制剂的高效液相色谱法。以马尿酰-组氨酰-亮氨酸为反应底物,人体血浆中内生的ACE作为反应用酶,反应所生成的马尿酸为检测指标,未加酶抑制剂的反应为空白对照。用阳性药物卡托普利对... 本文发展了一种从中药中筛选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抑制剂的高效液相色谱法。以马尿酰-组氨酰-亮氨酸为反应底物,人体血浆中内生的ACE作为反应用酶,反应所生成的马尿酸为检测指标,未加酶抑制剂的反应为空白对照。用阳性药物卡托普利对本方法进行了验证。应用本方法对中药提取物进行了ACE抑制活性的筛选,其中地龙的ACE抑制活性最强,其IC50值为2.57 mg/mL。用HPLC法筛选中药ACEI且有很好的精密度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 抑制剂 高效液相色谱 中药提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量子点在光电化学传感器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7
作者 王琼 张伊 +2 位作者 唐浩 胡云楚 王文磊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8期16-23,共8页
量子点作为一种新兴的光电活性材料,因其特殊的光电效应和稳定性,既可以实现光能与电能的转化,提高检测的灵敏度,又能在外加电压0 V左右产生光电流,适合生物分子检测,为光电化学传感领域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然而,量子点在光电传感分... 量子点作为一种新兴的光电活性材料,因其特殊的光电效应和稳定性,既可以实现光能与电能的转化,提高检测的灵敏度,又能在外加电压0 V左右产生光电流,适合生物分子检测,为光电化学传感领域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然而,量子点在光电传感分析中的研究仍处于早期阶段,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上还有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光电响应机理不够明确、电化学发光强度较低、光电流变化影响因素较多,需要大量系统而全面的研究揭示量子点光电转化的内在机制;另外,单一的量子点在受到光激发时产生的电子-空穴很容易发生复合,且光电转化效率较低。引入具有匹配能级的无机纳米材料或有机材料,提高量子点的光电性能和生物相容性,从而设计出一系列高灵敏度的光电化学传感器,目前已成为文献报道的焦点。基于此,本文在大量文献的基础上,深入阐述了量子点用于光电化学传感器的原理及优势,详细归纳了常用的量子点光电复合材料及其构建传感界面的方法,全面综述了量子点在金属离子、小分子化合物及生物分析等光电化学传感检测中的应用,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点 复合材料 光电效应 光电化学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支撑枝晶铜电极的控制制备及其电还原硝酸盐产氨性能
8
作者 周锐 陈思敏 +2 位作者 张恩薇 陈琳 黄炜 《材料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79-188,共10页
硝酸盐污染物在水中富集会给生态环境带来极大危害,同时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健康。研究可持续发展的高效率电催化硝酸盐还原制氨的电催化剂材料对保护生态环境、形成可持续氮循环意义重大。本研究选择泡沫铜(copper foam,CF)作为基底,... 硝酸盐污染物在水中富集会给生态环境带来极大危害,同时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健康。研究可持续发展的高效率电催化硝酸盐还原制氨的电催化剂材料对保护生态环境、形成可持续氮循环意义重大。本研究选择泡沫铜(copper foam,CF)作为基底,采用氢气泡动态模板(DHBT)电沉积方法,在CF骨架上原位得到了枝晶铜/CF(D-Cu/CF)自支撑电极。用于电还原硝酸盐合成氨时,其三维枝晶结构的取向尖端大幅提升活性位点数量和本征活性。通过探究沉积时间以及不同电位对电化学性能造成的影响,在最优化条件下,D-Cu/CF表现出了高达0.379 mmol·h^(-1)·cm^(-2)的产氨速率和92.8%的法拉第效率,且在6次电还原硝酸盐循环测试中保持产氨速率稳定、法拉第效率均在90%以上,并且3 h内硝酸盐的降解率高达92%。在实际水样测试中,D-Cu/CF电催化剂表现出良好电还原综合性能,展现出较大的潜在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枝晶铜 自支撑 电还原硝酸盐产氨 高稳定性 高选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食品中的防腐剂和抗氧化剂 被引量:5
9
作者 向俊 徐建双 毛丽秋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87-190,共4页
采用液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测定食品中的四种防腐剂和三种抗氧化剂。优化后的萃取条件为:2.0μL甲苯作萃取剂,微液滴在样品中深度为0.85cm,搅拌速度800r/min,萃取时间25min,溶液的pH=3,加入盐的质量浓度为10%。该方法线性范围为... 采用液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测定食品中的四种防腐剂和三种抗氧化剂。优化后的萃取条件为:2.0μL甲苯作萃取剂,微液滴在样品中深度为0.85cm,搅拌速度800r/min,萃取时间25min,溶液的pH=3,加入盐的质量浓度为10%。该方法线性范围为0.5~400mg/kg,检出限0.01~1.2mg/kg,加标回收率93.7%~113.4%,相对标准偏差2.7%~8.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离子阱质谱 防腐剂 抗氧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色素的纳米纸色谱分离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周聪 袁平 +1 位作者 陈波 姚守拙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733-1736,共4页
采用SiO2纳米粒子结合硅烷化处理对滤纸进行改性,以罗丹明B、苏丹红Ⅰ及苏丹红Ⅳ为模型化合物,考察了改性滤纸在分离特性上的差异.对不同粒径纳米粒子、不同硅烷化试剂及不同展开剂的极性进行比较、优化后发现,在同等展开条件下,经改性... 采用SiO2纳米粒子结合硅烷化处理对滤纸进行改性,以罗丹明B、苏丹红Ⅰ及苏丹红Ⅳ为模型化合物,考察了改性滤纸在分离特性上的差异.对不同粒径纳米粒子、不同硅烷化试剂及不同展开剂的极性进行比较、优化后发现,在同等展开条件下,经改性纳米粒子修饰后的滤纸分离色素的效果得到明显改善,且纳米粒子越小、烷基碳链越长、硅烷化越完全,则色素斑点越集中,分离效果越好,其保留行为与反相液相色谱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粒子 纸色谱 硅烷化改性 色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空纤维膜液相微萃取及常规分析用于气相色谱-质谱分析白酒中的正己酸乙酯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漆爱明 毛丽秋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53-156,共4页
应用中空纤维膜液相微萃取技术(HF-LPME),及常规分析法与气相色谱一质谱(GC-MS)联用分别测定了3种浓香型白酒中的正己酸乙酯。两种方法都采用内标法定量,内标物为乙酸正戊酯。中空纤维膜液相微萃取的优化条件为:萃取溶剂为4.0扯... 应用中空纤维膜液相微萃取技术(HF-LPME),及常规分析法与气相色谱一质谱(GC-MS)联用分别测定了3种浓香型白酒中的正己酸乙酯。两种方法都采用内标法定量,内标物为乙酸正戊酯。中空纤维膜液相微萃取的优化条件为:萃取溶剂为4.0扯L正己烷,搅拌速度为1000r/min,萃取时间为20min。中空纤维膜液相微萃取法及常规前处理分析法的线性范围分剐为25~400mg/L、5.0~500mg/L,检出限分别为0.25mg/L、0.03mg/L,加标回收率分别为83.7%~1189/6、78.4%~94.2%,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9.4%~15.6%、3.5%~4.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质谱 中空纤维膜液相微萃取 内标法 正己酸乙酯 白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多巴胺/多壁碳纳米管/玻璃碳电极上多巴胺的电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云龙 苏招红 +2 位作者 陈超 孟越 谢青季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046-1051,共6页
基于多巴胺(DA)在多壁碳纳米管(MWCNTs)修饰玻璃碳(GC)电极上的电聚合,制得聚多巴胺(PDA)/MWCNTs/GC电极,并对该修饰电极进行了电化学阻抗谱(EIS)和循环伏安法(CV)表征。在该修饰电极上,DA呈现良好的电化学行为。在pH=7.4磷酸缓冲溶液... 基于多巴胺(DA)在多壁碳纳米管(MWCNTs)修饰玻璃碳(GC)电极上的电聚合,制得聚多巴胺(PDA)/MWCNTs/GC电极,并对该修饰电极进行了电化学阻抗谱(EIS)和循环伏安法(CV)表征。在该修饰电极上,DA呈现良好的电化学行为。在pH=7.4磷酸缓冲溶液中其氧化电流显著高于在裸电极上的响应,且能有效地抑制2.0 mmol/L抗坏血酸(AA)或K4Fe(CN)6的直接电化学响应,表明MWCNTs可增敏信号,且阳离子选择透过性PDA膜可抑制阴离子的电化学干扰。采用CV实验检测DA,DA氧化的半微分伏安峰高(ipa-sd)与多巴胺浓度在0.08~1.76μmol/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在无抗坏血酸和有0.5 mmol/L抗坏血酸共存时的线性回归方程分别为ipa-sd(μA/s1/2)=0.107+0.405c(μmol/L)(r2=0.986)和ipa-sd(μA/s1/2)=0.628+0.649c(μmol/L)(r2=0.992),检测限均为8.0×10-8 mol/L(S/N=3)。该法用于盐酸多巴胺注射液中多巴胺的快速测定,结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多巴胺/多壁碳纳米管/玻璃碳电极 纳米增敏 抗坏血酸干扰的抑制 多巴胺电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胺磷抑制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压电体声波阻抗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智 李云龙 谢青季 《高技术通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17-521,共5页
采用压电体声波阻抗分析法实时动态监测了乙酰胆碱酯酶对乙酰胆碱的酶促水解过程及农药甲胺磷对酶活性的影响. 监测结果表明, 农药甲胺磷可显著抑制乙酰胆碱的酶促水解, 且水解过程稳态频移值反映的酶活性和农药浓度呈负相关关系, 且甲... 采用压电体声波阻抗分析法实时动态监测了乙酰胆碱酯酶对乙酰胆碱的酶促水解过程及农药甲胺磷对酶活性的影响. 监测结果表明, 农药甲胺磷可显著抑制乙酰胆碱的酶促水解, 且水解过程稳态频移值反映的酶活性和农药浓度呈负相关关系, 且甲胺磷的体积比浓度(V甲胺磷/V双重蒸馏水)低至8×10^-8依然给出明显的频率响应. 该工作为甲胺磷农药残留检测和研究有机磷农药对蜘蛛神经兴奋性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可行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胺磷 乙酰胆碱酯酶 乙酰胆碱水解 酶活性 压电体声波阻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化学石英晶体阻抗和FTIR-ATR研究牛血清白蛋白在羟基磷灰石、TiO_2表面的吸附
14
作者 杨琴 刘美玲 +2 位作者 张友玉 谢青季 姚守拙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28-133,共6页
用电化学石英晶体阻抗法(EQCI)和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法(FTIR-ATR)研究了牛血清白蛋白(BSA)在纳米生物活性材料TiO_2和羟基磷灰石(HAP)上的吸附行为,获得了BSA吸附过程中电极表面的质量变化和电极/蛋白质界面双电层中电容变化以及BSA构... 用电化学石英晶体阻抗法(EQCI)和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法(FTIR-ATR)研究了牛血清白蛋白(BSA)在纳米生物活性材料TiO_2和羟基磷灰石(HAP)上的吸附行为,获得了BSA吸附过程中电极表面的质量变化和电极/蛋白质界面双电层中电容变化以及BSA构象变化等信息。以2步骤连串反应机理分析BSA吸附动力学。结果表明,BSA在2种电极表面的吸附过程均分为吸附和重排2个过程,BSA在TiO_2上吸附速度慢于在HAP上的吸附,且难达到稳定状态。根据Sauerbrey方程结合Martin方程估算了BSA在TiO_2和HAP上饱和吸附时的表面质量覆盖度,分别为1.12×10^(-6)和1.09×10^(-6)g/cm^2。红外谱图结果还表明,生物材料的表面组成对蛋白质吸附动力学和蛋白质结构变化均有影响。BSA在HAP表面吸附时的响应更大,并对蛋白质二级结构的变化影响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血清白蛋白 电化学石英晶体阻抗 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法 TIO2 羟基磷灰石 吸附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甲氨基苯酚在Pt电极上电氧化还原过程的现场红外光谱电化学研究
15
作者 王美玲 张友玉 +1 位作者 谢青季 姚守拙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45-48,共4页
 运用循环伏安法和现场红外反射光谱电化学技术,研究了0.2mol/LKCl水溶液中对甲氨基苯酚在铂电极上的电氧化还原过程.循环伏安扫描和现场红外反射吸收光谱结果表明:对甲氨基苯酚的电氧化还原过程中有两个电子和两个质子发生转移,对甲...  运用循环伏安法和现场红外反射光谱电化学技术,研究了0.2mol/LKCl水溶液中对甲氨基苯酚在铂电极上的电氧化还原过程.循环伏安扫描和现场红外反射吸收光谱结果表明:对甲氨基苯酚的电氧化还原过程中有两个电子和两个质子发生转移,对甲氨基苯酚首先氧化生成对甲亚胺基苯醌,然后其氧化产物发生不可逆水解反应生成对苯醌和甲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场红外反射光谱 对-甲氨基苯酚 PT电极 循环伏安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铂-铅电化学共沉积/溶铅法制备纳米铂修饰玻璃碳电极及其对C1小分子的电催化氧化
16
作者 黄金花 谢青季 姚守拙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8-91,共4页
采用铂-铅电化学共沉积/溶铅法制备了纳米铂修饰玻璃碳电极,并用于电催化氧化C1有机小分子(甲醇、甲醛和甲酸).结果表明,该法所制铂修饰电极的电催化氧化活性比常规单组分电沉积法所制的铂电极提高了约60%.
关键词 Pt-Pb共沉积/溶Pb法 C1有机小分子 电催化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含芳醚结构的噻唑甲酰脲类化合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赵柳英 丛菲 +7 位作者 张雪鹏 罗喜爱 祝岱桢 马红伟 刘凤 方建新 张欣 刘建兵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3-37,共5页
利用活性亚结构拼接法,将芳醚结构片段与噻唑甲酰脲拼接,设计合成了10个新型含芳醚结构的噻唑甲酰脲类化合物.所有化合物的结构均经1H NMR、MS及元素分析确证.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该类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植物生长调节活性.其中,化合物8c... 利用活性亚结构拼接法,将芳醚结构片段与噻唑甲酰脲拼接,设计合成了10个新型含芳醚结构的噻唑甲酰脲类化合物.所有化合物的结构均经1H NMR、MS及元素分析确证.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该类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植物生长调节活性.其中,化合物8c、8g和8i对黄瓜子叶生根分别显示140%、115%和100%的促进作用(10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噻唑甲酰脲 芳醚 合成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催化鲁米诺化学发光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蔡俊 伍斌 +1 位作者 邓鸾姣 冯志明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14年第12期42-43,66,共3页
采用荧光分光光度法,建立了血催化过氧化氢氧化鲁米诺的化学发光体系。考察了缓冲体系、pH值、血液浓度等对鲁米诺化学发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采用56.60mmol·L-1 Na2CO3-NaHCO3缓冲体系与30.0mmol·L-1 H2O2溶液(B液)混合... 采用荧光分光光度法,建立了血催化过氧化氢氧化鲁米诺的化学发光体系。考察了缓冲体系、pH值、血液浓度等对鲁米诺化学发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采用56.60mmol·L-1 Na2CO3-NaHCO3缓冲体系与30.0mmol·L-1 H2O2溶液(B液)混合时,在pH=8.98的条件下,血液浓度越高,血催化鲁米诺化学发光性能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 鲁米诺 化学发光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5-氨基噻唑苯甲酰脲类化合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 被引量:1
19
作者 熊传武 张雪鹏 +2 位作者 罗喜爱 刘奕奕 刘建兵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16-123,共8页
以商品化的苯甲酰脲作先导化合物,基于活性亚结构拼接法,将5-氨基噻唑单元替换原有的苯胺部分,成功制备了13个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化合物,通过^(1)H NMR、^(13)C NMR、IR、MS以及元素分析确认了所有化合物的结构。离体生物活性结果显示,大... 以商品化的苯甲酰脲作先导化合物,基于活性亚结构拼接法,将5-氨基噻唑单元替换原有的苯胺部分,成功制备了13个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化合物,通过^(1)H NMR、^(13)C NMR、IR、MS以及元素分析确认了所有化合物的结构。离体生物活性结果显示,大部分化合物具有优异的杀虫活性:当浓度为200 mg·L^(-1)时,化合物1g对棉铃虫和玉米螟的杀虫活性均为100%;当浓度为10 mg·L^(-1)时,化合物1c,1e,1i及1k对蚊幼虫的杀虫活性为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甲酰脲 先导化合物 活性亚结构拼接法 5-氨基噻唑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5-氨基噻唑环核双酰胺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生物活性 被引量:3
20
作者 许望津 陈开义 +3 位作者 刘建兵 杜彦林 曹蕾 张雪鹏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45-651,共7页
以商品化双酰胺基本骨架为先导,设计并合成了13个含5-氨基噻唑环核的苯甲酰脲类化合物,优化了基于Ugi四组件反应合成2,4-二取代-5-氨基噻唑中间体的方法,其结构均经1HNMR、13CNMR、IR和MS确证。初步离体杀虫活性测试结果表明:部分该类... 以商品化双酰胺基本骨架为先导,设计并合成了13个含5-氨基噻唑环核的苯甲酰脲类化合物,优化了基于Ugi四组件反应合成2,4-二取代-5-氨基噻唑中间体的方法,其结构均经1HNMR、13CNMR、IR和MS确证。初步离体杀虫活性测试结果表明:部分该类化合物具有很好的杀虫活性,当质量浓度为10 mg/L,化合物Ⅴf、Ⅴg、Ⅴh、Ⅴj和Ⅴm对蚊幼虫均显示100%的杀虫活性,且当质量浓度降至5 mg/L和2 mg/L时,化合物Ⅴj的杀虫活性仍有100%,高于阳性对照;当质量浓度为600 mg/L,化合物Ⅴd、Ⅴg对棉铃虫和玉米螟均显示100%的杀虫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氨基噻唑 苯甲酰脲 杀虫活性 医药原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