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焦炉烟道气双氨法一体化脱硫脱硝:从实验室到工业实验 被引量:14
1
作者 汤志刚 贺志敏 +8 位作者 Ebrahim 郭栋 赵志军 邢潇 温燕明 王登富 姜爱国 康春清 刘敬学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96-508,共13页
针对目前焦炉烟道气脱硫脱硝方法设备投资和运行成本偏高的不足,提出双氨法一体化脱硫脱硝工艺,充分利用焦化自产浓氨水作为脱硫脱硝剂,利用焦化自有硫铵工序作为脱硫脱硝产品的资源化平台,将脱硫脱硝工艺有机"镶嵌"入焦化主... 针对目前焦炉烟道气脱硫脱硝方法设备投资和运行成本偏高的不足,提出双氨法一体化脱硫脱硝工艺,充分利用焦化自产浓氨水作为脱硫脱硝剂,利用焦化自有硫铵工序作为脱硫脱硝产品的资源化平台,将脱硫脱硝工艺有机"镶嵌"入焦化主工艺。实验研究了臭氧用量、氨水浓度、温度等对脱硫脱硝的影响,通过模拟计算优化了浓氨水用量、循环喷淋量等工业脱硫脱硝塔的关键参数,最终设计了双氨法一体化脱硫脱硝工业实验流程,并选择自分布式多降液管斜孔塔板作为一体化脱硫脱硝塔的内件。结合工艺设计、设备设计,最终建成处理10×104m^3·h^(-1)的焦炉烟道气脱硫脱硝工业实验装置,脱硫脱硝后烟道气SO_2和NO可分别降至10 mg·m^(-3)和150mg·m^(-3)以下,完全满足GB 16171—2012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体化 脱硫 脱硝 双氨法 臭氧 资源化 工业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产品工程再认识 被引量:6
2
作者 周兴贵 李伯耿 +2 位作者 袁希钢 骆广生 袁渭康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4497-4504,共8页
化学产品工程作为化学工程学科的一个新方向或化学工程学科的新范式已提出很多年,但学术界对其学科内涵理解不一。本文对化学产品工程的学科内涵进行了分析和探讨,认为其核心是通过过程和设备对产品的纳微结构和复杂大分子结构进行调控... 化学产品工程作为化学工程学科的一个新方向或化学工程学科的新范式已提出很多年,但学术界对其学科内涵理解不一。本文对化学产品工程的学科内涵进行了分析和探讨,认为其核心是通过过程和设备对产品的纳微结构和复杂大分子结构进行调控;化学产品工程仍隶属过程工程,是面向高附加值产品、实现产品结构可控、定向、高效制备的过程工程。通过与传统的以满足市场需求和提高生产效率为目标的过程开发和放大的化学工程研究类比,提出了化学产品工程的主要研究内容,并讨论了其研究的方法论问题,以推动相关的基础研究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品工程 化学工程 学科范式 化学工程学科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催化氮还原合成氨电化学系统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3
作者 刘恒源 王海辉 徐建鸿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2-45,共14页
氨是化肥、涂料等领域中重要的化工原料,是产量第二高的商用化学品。目前,90%以上的氨均来自Haber-Bosch法,该工艺需要高温、高压条件,能耗较高,且依赖化石燃料的使用,产生大量CO_(2)排放,在倡导节能环保的新时代下,该工艺面临严重的能... 氨是化肥、涂料等领域中重要的化工原料,是产量第二高的商用化学品。目前,90%以上的氨均来自Haber-Bosch法,该工艺需要高温、高压条件,能耗较高,且依赖化石燃料的使用,产生大量CO_(2)排放,在倡导节能环保的新时代下,该工艺面临严重的能耗及环保问题。电催化氮还原合成氨工艺是一种采用电能驱动的节能工艺,且原料为绿色环保的H_(2)O和N_(2),其有望替代传统合成氨工艺。但是目前该工艺存在一些技术难点有待突破,使其产氨速率、法拉第效率等性能不高,距离商用化生产差距较大。分析总结了该工艺的技术难点,围绕该领域的优化策略,重点综述了针对合成氨电化学系统的改进措施,以及近几年文献报道的研究进展,最后对该领域的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 催化 化学过程 氮还原反应 氨合成 电化学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反应器内芳烃硝化反应研究进展
4
作者 宋璟 王玉军 +2 位作者 邓建 陈光文 骆广生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911-3922,共12页
芳烃的硝化反应作为工业生产中最重要的基本反应类型之一,随着化学品安全、绿色、高效生产的要求,其反应工艺向微尺度方向的发展已是必然的趋势。如何实现微尺度芳烃硝化反应的高质量发展,是重大工程前沿方向之一。本文全面综述并剖析... 芳烃的硝化反应作为工业生产中最重要的基本反应类型之一,随着化学品安全、绿色、高效生产的要求,其反应工艺向微尺度方向的发展已是必然的趋势。如何实现微尺度芳烃硝化反应的高质量发展,是重大工程前沿方向之一。本文全面综述并剖析了硝化微反应工艺的发展和面临的问题,从微尺度硝化反应动力学研究入手,为芳烃硝化微反应工艺设计及强化指明方向,并总结了当前硝化微反应工艺中的过程强化及安全性评价方法,最后对其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化反应 动力学 传递过程 微尺度 微反应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流控技术制备功能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5
作者 骆广生 兰文杰 +2 位作者 李少伟 徐建鸿 吕阳成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6,共6页
针对采用微流控技术制备功能材料这一新兴领域,将制备过程分为微设备中的液液微分散与后续的固化两方面,分别对这两方面的内容进行了综述。特别针对错流剪切型、水力学聚焦型和同轴环管型3种微通道结构和不同的功能材料,系统介绍了近年... 针对采用微流控技术制备功能材料这一新兴领域,将制备过程分为微设备中的液液微分散与后续的固化两方面,分别对这两方面的内容进行了综述。特别针对错流剪切型、水力学聚焦型和同轴环管型3种微通道结构和不同的功能材料,系统介绍了近年来利用微流控技术取得的研究进展。对微流控技术制备功能材料这一新兴领域进行了展望,指出了今后研究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流控技术 功能材料 液液微分散 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搅拌槽内黏性流体流动的DPIV测量与CFD模拟 被引量:15
6
作者 饶麒 樊建华 +1 位作者 王运东 费维扬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1374-1379,共6页
Mixing, achieved mostly by mechanically stirring,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unit operation processes in chemical and related industries. The problem of design and scale-up of stirred tanks has been tackled mainly b... Mixing, achieved mostly by mechanically stirring,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unit operation processes in chemical and related industries. The problem of design and scale-up of stirred tanks has been tackled mainly by means of semi-empirical methods.Measurement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viscous fluid in a stirred tank is still unsufficient and further development is needed.In this paper,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CFD) simulation and digital 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 (DPIV) measurement have been carried out to study the flow field of viscous fluid in a stirred tank agitated by a four-blade Ruston turbine.The working medium is a mixture of water and glycerine with various concentrations.The results show the mean velocity, turbulent energy, vorticity and circle flux of the fluids as well as the change of flow patterns with the fluid viscosity.CFD code of CFX with sliding grids was used to simulate the flow field.The k-ε model and laminar model was selected as the models of simulation.The CFD simulations were compared with the experimental DPIV data.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CFD simulations can reflect the flow of the viscous fluid in a stirred tan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搅拌槽 数字粒子图像测速仪 计算流体力学 黏性流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石墨烯改性PVDF超滤膜制备及分离性能 被引量:13
7
作者 薛娟琴 王森 +2 位作者 韩小龙 王玉琪 李继定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3466-3473,共8页
用N-(三甲氧基硅丙基)乙二胺三乙酸钠(EDTS)对氧化石墨烯进行修饰,制备出亲水的EDTS-GO纳米复合物。然后通过共混的方式将EDTS-GO添加到PVDF中,制备出EDTS-GO改性PVDF超滤膜。接触角分析和红外光谱结果表明,在相转化过程中EDTS-GO转移... 用N-(三甲氧基硅丙基)乙二胺三乙酸钠(EDTS)对氧化石墨烯进行修饰,制备出亲水的EDTS-GO纳米复合物。然后通过共混的方式将EDTS-GO添加到PVDF中,制备出EDTS-GO改性PVDF超滤膜。接触角分析和红外光谱结果表明,在相转化过程中EDTS-GO转移至膜表面,PVDF膜表面的亲水性增强。系统考察了不同EDTS-GO添加量对膜性能的影响。膜性能测试表明,随着EDTS-GO添加量的增加,PVDF膜的纯水通量先增大然后降低,当添加量为0.5%时,纯水通量达到最大值,711.2 L·(m2·h)-1。此外,抗污染实验表明,EDTS-GO改性的PVDF超滤膜比未改性的PVDF超滤膜具有更强的抗污染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DTS-GO纳米复合物 PVDF超滤膜 抗污染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穿流式刚-柔组合搅拌桨强化混合澄清槽内油-水两相混沌混合 被引量:10
8
作者 刘作华 许传林 +5 位作者 何木川 谷德银 许恢琴 何海先 陶长元 王运东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637-642,共6页
运用Lab View和Matlab软件分别采集和处理穿流式刚-柔组合搅拌桨扰动澄清槽中油-水两相流体内部的压力脉动信号,得出的最大Lyapunov指数(LLE)和多尺度熵(MSE),反映流体内部的混沌程度;同时采用流场可视化技术观测流体混合状态。结果表明... 运用Lab View和Matlab软件分别采集和处理穿流式刚-柔组合搅拌桨扰动澄清槽中油-水两相流体内部的压力脉动信号,得出的最大Lyapunov指数(LLE)和多尺度熵(MSE),反映流体内部的混沌程度;同时采用流场可视化技术观测流体混合状态。结果表明,相比于刚性组合桨,穿流式刚-柔组合搅拌桨通过穿流孔与柔性部分的共同作用改变流场的结构和能量耗散方式,使流体的混沌程度和混合状态都优于刚性组合桨。当转速为88 r·min-1时,流体的混沌混合都达到最佳状态,各实验条件下的LLE均大于零,表明流场混合体系已进入混沌状态,且穿流式刚-柔组合搅拌桨体系的MSE明显高于刚性组合桨体系,说明穿流式刚-柔组合搅拌桨的混合效果优于刚性组合桨。另外,柔性片上穿流孔的数目和柔性桨叶的厚度对流场的混沌特性也有明显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澄清槽 刚-柔组合 LYAPUNOV指数 多尺度熵 穿流搅拌桨 混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搅拌槽内气液两相混沌混合及分散特性 被引量:6
9
作者 谷德银 刘作华 +4 位作者 张姬一哲 邱发成 李军 陶长元 王运东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625-632,共8页
传统Rushton刚性桨常应用于过程工业中搅拌反应器内的气液分散过程,但由于桨叶背后易形成较大的气穴,气液混合效果较差。为了提高搅拌槽内气液两相的混合效果,提出了一种刚柔组合桨强化气液两相的分散过程。利用Lab VIEW软件处理刚性桨... 传统Rushton刚性桨常应用于过程工业中搅拌反应器内的气液分散过程,但由于桨叶背后易形成较大的气穴,气液混合效果较差。为了提高搅拌槽内气液两相的混合效果,提出了一种刚柔组合桨强化气液两相的分散过程。利用Lab VIEW软件处理刚性桨和刚柔组合桨体系中气液混合过程的压力脉动信号,通过Matlab软件编程计算最大Lyapunov指数(LLE),分析气液混合体系的混沌混合行为,同时,对刚性桨和刚柔组合桨体系中的相对搅拌功耗、整体气含率、局部气含率进行测量。结果表明,在功耗为170 W,通气量为10 m3?h-1条件下,与刚性桨相比,刚柔组合桨能够通过刚-柔-流的耦合作用促进桨叶能量的传递过程,提高搅拌体系的混沌混合程度,刚柔组合桨体系的LLE提高了8.89%。同时,在相同操作条件下,与刚性桨相比,刚柔组合桨能够有效提高相对搅拌功耗以及搅拌槽内的整体气含率和局部气含率,且搅拌槽内气体分散更为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液搅拌反应器 刚柔组合桨 气液分散 混沌混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离子液体用于芳烃、烯烃与烷烃分离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0
10
作者 朱吉钦 陈健 费维扬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2091-2094,共4页
The separation of aromatic hydrocarbons or olefins from paraffins is very important in chemical industry.The volatile organic solvents used are usually harmful to environment and human health.As green solvents,room te... The separation of aromatic hydrocarbons or olefins from paraffins is very important in chemical industry.The volatile organic solvents used are usually harmful to environment and human health.As green solvents,room temperature ionic liquids are potential substitutes for the separation of hydrocarbon products.Activity coefficients at infinite dilution of hydrocarbon solutes,such as alkanes,hexenes,alkylbenzenes and styrene,in 1-butyl-3-methyl imidazolium hexafluorophosphate ([BMIM][PF 6]),1-allyl-3-methylimidazolium tetrafluoroborate ( [AMIM][BF 4]),1-isobutenyl-3-methylimidazolium tetrafluoroborate ([MPMIM][BF 4]) and [MPMIM][BF 4]+AgBF 4 were determined by gas-liquid chromatography.The measurements were carried out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between 298.15 K and 318.15 K.The separation effects of these ionic liquids for olefin/paraffin, alkanes/benzene and hexene isomers were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液体 无限稀释活度系数 烃类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辛胺萃取一元羧酸的平衡规律(Ⅰ) 萃取平衡特性 被引量:12
11
作者 李振宇 秦炜 戴猷元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4-58,共5页
以三辛胺 (TOA)为反应萃取剂 ,正辛醇、甲基异丁基酮 (MiBK)、正己烷、四氯化碳和氯仿为稀释剂 ,甲酸、乙酸、丙酸、丁酸、戊酸、一氯乙酸、二氯乙酸、三氯乙酸、乙醇酸、乙醛酸、乳酸为被萃溶质 ,开展了萃取平衡特性的实验研究 .结果表... 以三辛胺 (TOA)为反应萃取剂 ,正辛醇、甲基异丁基酮 (MiBK)、正己烷、四氯化碳和氯仿为稀释剂 ,甲酸、乙酸、丙酸、丁酸、戊酸、一氯乙酸、二氯乙酸、三氯乙酸、乙醇酸、乙醛酸、乳酸为被萃溶质 ,开展了萃取平衡特性的实验研究 .结果表明 ,羧酸的亲油性和酸性是影响TOA萃取羧酸的关键参数 .萃取平衡条件下 ,羧酸的酸性差别较小时 ,TOA的负载率主要取决于羧酸的亲油性lgP ,且lgP越大 ,TOA负载率越高 ;羧酸的酸性差别较大时 ,TOA的负载率主要与羧酸的酸性pKa 有关 ,且pKa 越小 ,TOA负载率越高 .稀释剂种类、TOA浓度对TOA的表观碱度和TOA的负载率有影响 ,TOA负载率Z <1时 ,稀释剂对羧酸萃取平衡的促进作用为正辛醇≥氯仿 >MiBK >四氯化碳≥正己烷 ,且TOA的负载率随TOA浓度的增大而减小 .TOA的表观碱度是定量表现萃取剂在萃取分离环境中性质的重要参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辛胺 一元羧酸 亲油性 表观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性介孔氧化硅材料的制备与应用 被引量:5
12
作者 朱慎林 赵俊琦 +1 位作者 刁香 王玉军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811-817,共7页
介绍了新型复合材料——磁性介孔氧化硅材料的制备途径和应用领域。磁性介孔氧化硅材料兼具介孔氧化硅材料和磁性纳米粒子两者的优势。该材料比较常见的制备方法包括两大类:一步法和两步法,对这两大类制备方法进行了介绍,并从介孔结构... 介绍了新型复合材料——磁性介孔氧化硅材料的制备途径和应用领域。磁性介孔氧化硅材料兼具介孔氧化硅材料和磁性纳米粒子两者的优势。该材料比较常见的制备方法包括两大类:一步法和两步法,对这两大类制备方法进行了介绍,并从介孔结构和磁性分离性能两方面对不同制备方法进行了比较。相比而言,两步法普遍存在步骤较多、耗时较长或磁性颗粒严重阻塞孔道等问题;一步法则更为简单省时,同时磁性颗粒在二氧化硅壁面内原位形成,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介孔孔道的堵塞。磁性介孔氧化硅材料在药物控释、生物催化等领域展现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介孔氧化硅 介孔结构 磁性分离 药物控释 生物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X114浊点萃取D2EHPA的规律 被引量:8
13
作者 黄焱 秦炜 +1 位作者 丁昱文 戴猷元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93-397,共5页
Cloud point extraction(CPE) utilizing non-ionic surfactant TX114 was carried out to separate and concentrate di(2-ethyl hexyl) phosphoric acid(D2EHPA) in its dilute aqueous solution.The CPE process was facilitated at... Cloud point extraction(CPE) utilizing non-ionic surfactant TX114 was carried out to separate and concentrate di(2-ethyl hexyl) phosphoric acid(D2EHPA) in its dilute aqueous solution.The CPE process was facilitated at 45℃.The influence of TX114 concentration,D2EHPA concentration and solution acidity on the extraction efficiency was studi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extraction efficiency increased with decreasing TX114 concentration and increasing D2EHPA concentration.Such unusual extraction behavior might be the result of the reverse-micelle coacervate phase,solublizing D2EHPA on the surface of micelle,and the influence of D2EHPA on the cloud point of TX1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X114 浊点萃取 分相行为 D2EHP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筛板结构与分布对脉冲萃取塔传质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唐晓津 骆广生 +1 位作者 李洪波 汪家鼎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1046-1050,共5页
为了考察萃取柱内液滴的分散与聚集对于传质性能的影响,比较了3种不同筛板结构与分布的脉冲萃取塔的传质性能,即通过在标准柱内加入聚集板加强液滴的聚集,并通过改变板间距来调整塔内分散相的聚集、分散行为。结果表明,板间距为50mm,每... 为了考察萃取柱内液滴的分散与聚集对于传质性能的影响,比较了3种不同筛板结构与分布的脉冲萃取塔的传质性能,即通过在标准柱内加入聚集板加强液滴的聚集,并通过改变板间距来调整塔内分散相的聚集、分散行为。结果表明,板间距为50mm,每隔3块标准板放置1块被分散相浸润的聚集板,可以有效地利用分散相液滴在塔内周期性的表面更新效应强化传质,传质效率较标准脉冲筛板萃取塔高30%以上。降低分散-聚集筛板分布的板间距后,连续相的轴向返混系数会明显降低,但分散性能降低,从而造成全塔的传质效率较低。因此优化塔内分散、聚集频率是设计高效萃取设备的关键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萃取塔 传质性能 分散 聚集 筛板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混合沉淀技术制备纳米TiO_2颗粒 被引量:5
15
作者 陈桂光 骆广生 +2 位作者 杨雪瑞 孙怡文 汪家鼎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163-1167,共5页
以Ti(SO4)2为分散相,NH4HCO3为连续相,通过膜分散实现液液的微混合沉淀,从而制备纳米TiO2晶体颗粒.分别研究了两种反应物浓度和流量对制备的TiO2颗粒的影响,并利用XRD和TEM分别对所得颗粒的晶型和形态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制得的颗... 以Ti(SO4)2为分散相,NH4HCO3为连续相,通过膜分散实现液液的微混合沉淀,从而制备纳米TiO2晶体颗粒.分别研究了两种反应物浓度和流量对制备的TiO2颗粒的影响,并利用XRD和TEM分别对所得颗粒的晶型和形态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制得的颗粒具有球形度高,粒径小,分布范围窄,且为锐钛矿结构的特点.TiO2的晶粒粒度和颗粒粒径随Ti(SO4)2和NH4HCO3浓度的上升,先有所上升再下降;随Ti(SO4)2流量的上升而下降;随NH4HCO3流量的上升而上升.微混合沉淀技术是一种很好的控制颗粒粒径、且连续化沉淀制备TiO2超细颗粒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混合沉淀 TIO2 超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逆流桨强化搅拌槽内流体混沌混合及流场结构失稳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刘作华 周毅林 +2 位作者 熊黠 陶长元 王运东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22-231,共10页
在传统三斜叶桨的基础上,结合逆流桨结构,提出三斜叶逆流桨,以破坏或者消除搅拌槽内稳定的对称性流场结构,提高流体传递效率及混沌混合程度。结合实验和模拟两种方法,主要研究了上推式三斜叶桨(PBTU)、外推内压式三斜叶逆流桨(PBTC-U)... 在传统三斜叶桨的基础上,结合逆流桨结构,提出三斜叶逆流桨,以破坏或者消除搅拌槽内稳定的对称性流场结构,提高流体传递效率及混沌混合程度。结合实验和模拟两种方法,主要研究了上推式三斜叶桨(PBTU)、外推内压式三斜叶逆流桨(PBTC-U)、外压内推式三斜叶逆流桨(PBTC-D)三种桨叶体系以及不同外层桨叶长度的PBTC-U桨体系内搅拌功耗、混合时间、混沌特性参数、流场结构以及流体速度分布。实验结果表明,N=130 r/min时,PBTC-U桨相对于PBTU桨和PBTC-D桨,体系混合时间分别从22.0、37.5 s缩短到16.5 s,功耗分别降低了5.6%和12.8%,LLE值分别提高了13.69%和37.01%。在确定PBTC-U桨适宜外层桨叶长度的研究中发现当外层桨叶长度D_(2)=0.375D时,搅拌功耗最低且混合时间最短。PBTC-U型逆流桨通过内外层桨叶的逆流作用,强化体系内流体的随机运动,使得流场的不稳定性得到增强,对称性被破坏,进而流场结构失稳,流体混合效率得到提高。另外,PBTC-U桨可以增强流体轴、径向速度分布的波动性,有利于提高体系的混合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流桨 最大LYAPUNOV指数 搅拌功耗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丁砜对乙醇胺溶液吸收和解吸CO2的影响 被引量:7
17
作者 郭东方 郜时旺 +1 位作者 罗伟亮 陈健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5244-5251,共8页
利用物理溶剂环丁砜替代部分水,采用气液搅拌实验装置和真实热流量热法测定了环丁砜对乙醇胺(MEA)溶液吸收和解吸二氧化碳(CO_2)过程的影响,考察了CO_2循环负载、吸收速率、吸收热和解吸热等性质变化。研究表明:环丁砜对MEA溶液负载CO_... 利用物理溶剂环丁砜替代部分水,采用气液搅拌实验装置和真实热流量热法测定了环丁砜对乙醇胺(MEA)溶液吸收和解吸二氧化碳(CO_2)过程的影响,考察了CO_2循环负载、吸收速率、吸收热和解吸热等性质变化。研究表明:环丁砜对MEA溶液负载CO_2的吸收热影响较小,但对吸收速率、循环吸收容量和解吸过程影响较大。环丁砜可降低MEA溶液对CO_2的表观吸收速率,且随CO_2负载量的增大,降幅也逐渐变大。环丁砜有利于富液解吸过程,加快解吸速率,增大CO_2解吸程度,同时单位热流负荷、单位冷流负荷和单位能耗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在燃煤电厂烟气条件下,20%MEA+20%sulfolane体系相对20%MEA体系,其表观吸收速率平均降低约10%,CO_2循环吸收容量增加24%,单位CO_2解吸能耗降低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丁砜 乙醇胺 CO2 吸收 解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液体-水复配吸收剂捕获CO_2性能 被引量:7
18
作者 李天成 孔庆华 +1 位作者 陈郴 朴香兰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600-608,共9页
基于绿色合成方法制备出亲水性离子液体(ILs)[NH2-C3mim][Br],从有效降低CO2吸收-解吸操作成本出发,采用ILs-H2O复配吸收剂,开展了常温加压CO2吸收及吸收剂常温减压解吸再生实验。结果表明,比CO2吸收量(基于复配吸收剂或离子液体组分)... 基于绿色合成方法制备出亲水性离子液体(ILs)[NH2-C3mim][Br],从有效降低CO2吸收-解吸操作成本出发,采用ILs-H2O复配吸收剂,开展了常温加压CO2吸收及吸收剂常温减压解吸再生实验。结果表明,比CO2吸收量(基于复配吸收剂或离子液体组分)随复配吸收剂中ILs组分浓度而变;吸收初期,CO2吸收速率随吸收剂配比变化显著;以CO2高吸收率和吸收剂低成本为目标,优选出新型水基复配吸收剂(离子液体与水质量比为1.38∶1)。分别以水基离子溶液、改良热钾碱液和活化复配醇胺液为吸收剂,在自行搭建的超重力场强化吸收-连续逆流接触(加热或减压)解吸再生台架实验装置上进行了CO2捕获与吸收剂再生连续化实验。结果表明,在超重力场作用下,改良热钾碱液和活化复配醇胺液对CO2有较好的捕获,吸收率分别在98%、96%和90%以上,3种吸收剂经加热或减压解吸再生后均可循环回用,水基离子溶液吸收剂在常温减压下解吸更具有实际可操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化离子液体 复配水基吸收剂 超重力场 碳捕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C_(12)E_(10)的浊点分相行为及其应用 被引量:4
19
作者 黄焱 秦炜 +2 位作者 柳鹤 霍小平 戴猷元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253-1258,共6页
Cloud point extraction (CPE) utilizing polyoxyethylene 10 lauryl ether (C12E10) as the surfactant was carried out to separate and concentrate di(2-ethyl hexyl) phosphoric acid (D2EHPA) in its dilute aqueous solution.T... Cloud point extraction (CPE) utilizing polyoxyethylene 10 lauryl ether (C12E10) as the surfactant was carried out to separate and concentrate di(2-ethyl hexyl) phosphoric acid (D2EHPA) in its dilute aqueous solution.The CPE process was facilitated by decreasing the cloud point (CP) temperature of the solution with sodium sulfate.The influence of C12E10 concentration, settling temperature, pH value, and Ni2+ in the solution on the extraction efficiency (E) was studi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extraction efficiency increased with the concentration of C12E10, temperature and pH value of the system.Trace Ni2+ in the solution has no obvious influence on extraction efficiency of D2EHPA when pH=7.00.Single-stage extraction efficiency larger than 85% has been obtain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浊点萃取 分相行为 萃取剂 二(2-乙基己基)磷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液体[Bmim][NTf2]对CO2在碳酸二乙酯中溶解性能的强化 被引量:6
20
作者 邢潇 赵志军 +5 位作者 汤志刚 张少峰 费维扬 梁向峰 李红伟 郭栋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542-551,共10页
采用恒定容积法在温度范围308.15~328.15 K、压力范围0~3 MPa条件下测定了CO_2在碳酸二乙酯(DEC)、离子液体[Bmim][NTf_2]以及二者不同质量分数配比混合溶剂中的溶解度,并用COSMO-RS模型研究了离子液体的加入对DEC蒸气分压的影响。实验... 采用恒定容积法在温度范围308.15~328.15 K、压力范围0~3 MPa条件下测定了CO_2在碳酸二乙酯(DEC)、离子液体[Bmim][NTf_2]以及二者不同质量分数配比混合溶剂中的溶解度,并用COSMO-RS模型研究了离子液体的加入对DEC蒸气分压的影响。实验表明,在相同实验条件下CO_2在[Bmim][NTf_2]中的溶解度大于在DEC中的溶解度。[Bmim][NTf_2]的加入可强化CO_2在DEC中的溶解性能,在相同温度下CO_2在混合溶剂中的溶解度随[Bmim][NTf_2]质量分数增加而增大,在相同浓度的混合溶剂中CO_2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COSMO-RS模型计算表明,DEC的蒸气分压下降的分数随混合溶剂中离子液体质量分数增加而增大,而对于相同质量分数配比的混合溶剂温度对DEC的蒸气分压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液体 碳酸二乙酯 二氧化碳 物理吸收 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