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化学产品工程再认识 被引量:6
1
作者 周兴贵 李伯耿 +2 位作者 袁希钢 骆广生 袁渭康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4497-4504,共8页
化学产品工程作为化学工程学科的一个新方向或化学工程学科的新范式已提出很多年,但学术界对其学科内涵理解不一。本文对化学产品工程的学科内涵进行了分析和探讨,认为其核心是通过过程和设备对产品的纳微结构和复杂大分子结构进行调控... 化学产品工程作为化学工程学科的一个新方向或化学工程学科的新范式已提出很多年,但学术界对其学科内涵理解不一。本文对化学产品工程的学科内涵进行了分析和探讨,认为其核心是通过过程和设备对产品的纳微结构和复杂大分子结构进行调控;化学产品工程仍隶属过程工程,是面向高附加值产品、实现产品结构可控、定向、高效制备的过程工程。通过与传统的以满足市场需求和提高生产效率为目标的过程开发和放大的化学工程研究类比,提出了化学产品工程的主要研究内容,并讨论了其研究的方法论问题,以推动相关的基础研究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品工程 化学工程 学科范式 化学工程学科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产品工程研究内容与方法的思考 被引量:2
2
作者 李伯耿 罗英武 刘平伟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3905-3909,共5页
聚合物产品结构具有明显的多层次性和多分散性,产品的性能也非常丰富。本文提出,应当把产品结构与性能间量化关系的构建,以及在此基础上进行的产品结构的理性设计与精准制造,作为聚合物产品工程的核心研究内容与创新开发途径;为更精确... 聚合物产品结构具有明显的多层次性和多分散性,产品的性能也非常丰富。本文提出,应当把产品结构与性能间量化关系的构建,以及在此基础上进行的产品结构的理性设计与精准制造,作为聚合物产品工程的核心研究内容与创新开发途径;为更精确地描述聚合物结构与性能间的关系,未来应重视聚合物数据库建设及由此衍生的聚合物信息学,注重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为更精准地进行聚合物结构的制造,未来应重视聚合物产品生产过程中分子的数控制造;同时,要不断创新发展软测量技术,提升聚合物制造过程中产品结构在线检测的广度、精度和速度。文章还指出,要注重聚合物的反应器内原位合金化、复合化方法,以及反应挤出在聚合物分子修饰、基团转换、扩链、交联以及合金化、复合化等方面的应用研究,充分发挥它们在多相多组分聚合物产品精准制造中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品工程 聚合物 结构 性能 制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生物活性聚醚醚酮化学改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4
3
作者 陈俊俊 费昌恩 +3 位作者 段金汤 顾雪萍 冯连芳 张才亮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4015-4028,共14页
由于聚醚醚酮(PEEK)表面疏水及生物惰性,用作骨科材料难以与周围细胞、骨组织结合。通过化学改性在PEEK分子链中引入具有生物活性的功能化基团是提高其表面细胞黏附、增殖和成骨分化能力最有效的方式。基于功能化基团引入位置的不同,本... 由于聚醚醚酮(PEEK)表面疏水及生物惰性,用作骨科材料难以与周围细胞、骨组织结合。通过化学改性在PEEK分子链中引入具有生物活性的功能化基团是提高其表面细胞黏附、增殖和成骨分化能力最有效的方式。基于功能化基团引入位置的不同,本文将PEEK化学改性分为苯环位改性、酮基位改性和共聚改性等三种,并且重点综述了这些不同化学改性方法的原理和特性及其对PEEK材料生物活性的影响。苯环位改性主要是通过强酸处理引入羧基等官能团,但会残留含硫或含硝化合物,对细胞有一定的毒害作用;酮基位改性是通过胺类、硼氢化钠等试剂与酮基反应,进一步接枝引入功能化基团,但是会破坏PEEK主链上的醚酮比,影响物理性能和热性能。通过亲电、亲核及卤代改性等共聚方式在PEEK侧链引入功能化基团,能保持聚合物主链醚酮比基本不变,同时提升材料生物活性,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在化学改性的基础上,研究多种功能基团的协同作用,进一步引入物理改性,优化面向不同场景的综合性能,是拓宽其在医疗领域应用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醚醚酮 化学改性 共聚改性 功能化改性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能级总组合曲线的化工过程功-热公用工程设置
4
作者 董轩 彭肖祎 +4 位作者 廖祖维 孙婧元 蒋斌波 王靖岱 阳永荣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4823-4831,共9页
采用微分法计算能级,由此生成新的能级组合曲线,获得全流程的总能量目标。提出新的热-功集成图形方法——能级总组合曲线,在获得加热/冷却公用工程目标的同时得到系统所需功量目标,以及过程?损。以甲醇合成工艺为例,通过能级组合曲线和... 采用微分法计算能级,由此生成新的能级组合曲线,获得全流程的总能量目标。提出新的热-功集成图形方法——能级总组合曲线,在获得加热/冷却公用工程目标的同时得到系统所需功量目标,以及过程?损。以甲醇合成工艺为例,通过能级组合曲线和能级总组合曲线分析,获得功需求量为28 MW,冷公用工程用量为137 MW,减少能量消耗71.1%,并选择电能和循环冷却水作为甲醇工艺的公用工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级 [火用] 集成 优化 系统工程 功-热 能级总组合曲线 公用工程设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材用乙烯- α -烯烃共聚物的结构及合成工艺研究进展
5
作者 张宸 常诚 +2 位作者 顾雪萍 张才亮 冯连芳 《塑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共7页
聚乙烯(PE)管材在耐环境应力开裂性能上存在不足,可以通过与α-烯烃共聚改善,以延长管材在地暖系统、工业运输等应用场景下的使用寿命。“系带”分子作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片晶之间的连结链,承担着传递环境应力的作用。当管材发生应力开裂... 聚乙烯(PE)管材在耐环境应力开裂性能上存在不足,可以通过与α-烯烃共聚改善,以延长管材在地暖系统、工业运输等应用场景下的使用寿命。“系带”分子作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片晶之间的连结链,承担着传递环境应力的作用。当管材发生应力开裂时,“系带”分子上的短支链长度是影响裂纹增长快慢的重要因素。共聚单体类型决定了短支链的长度,对管材的耐环境应力开裂性能有重要影响。本文综述了1-丁烯、1-己烯作为共聚单体时PE的结构与性能,论述了共聚单体类型对共聚PE性能的影响,比较得出1-己烯为最佳选择。对比了气相法、环管淤浆、釜式淤浆共聚工艺,气相法工艺较为成熟并广泛用于共聚产品的生产,但操作过程中易产生静电而导致结块现象;环管淤浆工艺需要通过优化反应器结构来减少运行过程中产生的黏壁问题;釜式淤浆工艺操作条件温和、产品分子量分布易调控,选择戊烷作溶剂是其进一步发展方向,为PE管材的产品设计与工艺改进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α-烯烃共聚 管材用品 微观结构 共聚单体类型 聚合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溶剂自乳化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乳液的制备和胶膜性能
6
作者 李明泽 杜淼 +1 位作者 潘鹏举 单国荣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33-340,共8页
水性聚氨酯是一种重要的聚合物。采用丙烯酸酯单体作为聚氨酯预聚体降黏的溶剂,扩链、中和并加水乳化后再将丙烯酸酯乳液聚合,制备出互穿网络结构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复合乳液。复合乳液制备成胶膜后考察其力学性能,探究丙烯酸酯与聚氨... 水性聚氨酯是一种重要的聚合物。采用丙烯酸酯单体作为聚氨酯预聚体降黏的溶剂,扩链、中和并加水乳化后再将丙烯酸酯乳液聚合,制备出互穿网络结构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复合乳液。复合乳液制备成胶膜后考察其力学性能,探究丙烯酸酯与聚氨酯不同比例,以及不同种类丙烯酸酯用量对胶膜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此方法制备所得胶膜力学性能优异,最佳配方下的胶膜拉伸强度达45.17 MPa、断裂伸长率达400.6%、杨氏模量达332.70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 水性聚氨酯 无溶剂 丙烯酸酯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折射率聚硫氨酯的合成、结构与性能
7
作者 应昕 杜淼 +1 位作者 潘鹏举 单国荣 《化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58-867,共10页
聚硫氨酯作为一种高折射率光学树脂,具有优异的光学、热学和力学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光电领域。研究了不同单体结构和单体官能团比对聚硫氨酯综合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聚硫氨酯的折射率和色散程度与其含硫量和芳环结构含量有较大的关系,... 聚硫氨酯作为一种高折射率光学树脂,具有优异的光学、热学和力学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光电领域。研究了不同单体结构和单体官能团比对聚硫氨酯综合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聚硫氨酯的折射率和色散程度与其含硫量和芳环结构含量有较大的关系,调整官能团比可使高折射率聚硫氨酯的折射率从1.6848上升至1.6900。聚硫氨酯的热学性能和力学性能受到单体结构刚性、官能团度、交联网络均匀程度和反应程度多个方面影响。制备的大部分聚硫氨酯都可以很好地满足光学透镜、光学黏结剂等领域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硫氨酯 高折射率 光学树脂 反应 合成 聚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化工精馏分离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郑雨婷 方冠东 +3 位作者 张梦波 张浩淼 王靖岱 阳永荣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7-59,共13页
综述了以微尺度结构为核心的微化工精馏分离技术的研究进展。基于传统精馏存在的节能技术落后、设备效能低以及难分离近沸点物系等问题,介绍了易于实现过程强化的微精馏分离技术,包括常规微蒸馏/微精馏、毛细管力微精馏、离心力微精馏... 综述了以微尺度结构为核心的微化工精馏分离技术的研究进展。基于传统精馏存在的节能技术落后、设备效能低以及难分离近沸点物系等问题,介绍了易于实现过程强化的微精馏分离技术,包括常规微蒸馏/微精馏、毛细管力微精馏、离心力微精馏、真空微精馏、重力微精馏等多种方法,在流动化学应用中将起到重要作用。在微尺度条件下,相间传质传热效率随传质距离的缩短显著增强,同时精馏分离流程具有安全可控、连续高效的特点。微尺度精馏分离技术具有独特优势,为化工精馏实现环保、降耗的目标提供了解决方案,也为流动化学合成系统的开发与完善提供了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馏 精馏 微通道 分离 微化工技术 流动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顺磁共振技术在化工基础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王欣雨 王永涛 +1 位作者 姚加 李浩然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4-82,共9页
电子顺磁共振(electron paramagnetic resonance,EPR)技术能够检测自由基、过渡金属离子及缺陷等顺磁性物质,谱图具有高特异性,背景信号少,既可以检测溶液样品,也可以检测固态样品,且检测限低。在化工基础研究中,尤其是自由基相关过程... 电子顺磁共振(electron paramagnetic resonance,EPR)技术能够检测自由基、过渡金属离子及缺陷等顺磁性物质,谱图具有高特异性,背景信号少,既可以检测溶液样品,也可以检测固态样品,且检测限低。在化工基础研究中,尤其是自由基相关过程研究中,EPR技术的优势是其他谱学无可比拟的。但是化工领域的科学家们使用EPR技术并不广泛。综述了EPR在化工基础相关研究中应用的一些例子,包括催化材料的表征、活性中间体的表征、溶剂性质表征及材料性能表征四个方面,希望能让更多化工领域工作者了解EPR技术,并使用EPR技术解决化工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顺磁共振 催化剂 活性中间体 溶剂 材料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苯基甲基硅氧烷分子量-折射率模型研究
10
作者 钟东霖 介素云 +2 位作者 杜淼 潘鹏举 单国荣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0-196,共7页
聚硅氧烷是应用广泛的一种特种有机硅材料,折射率是衡量聚硅氧烷性能的重要指标。应用基团贡献法建立了适用于聚苯基甲基硅氧烷体系的分子量-折射率模型,结合自由体积理论对模型进行了修正。修正后的模型能够根据分子量和温度有效地预... 聚硅氧烷是应用广泛的一种特种有机硅材料,折射率是衡量聚硅氧烷性能的重要指标。应用基团贡献法建立了适用于聚苯基甲基硅氧烷体系的分子量-折射率模型,结合自由体积理论对模型进行了修正。修正后的模型能够根据分子量和温度有效地预测聚苯基甲基硅氧烷的折射率,相对误差在±0.2%范围内。根据修正后的模型阐述了分子量、温度对折射率的影响:折射率随着分子量的增大而升高,最终趋于一定值;折射率随着温度的升高明显下降。研究结果可为高折射率聚硅氧烷的设计与合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团贡献 折射率 模型 聚苯基甲基硅氧烷 分子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嘴结构对射流鼓泡反应器混合和传质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8
11
作者 黄正梁 帅云 +3 位作者 杨遥 孙婧元 王靖岱 阳永荣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4648-4654,共7页
喷嘴结构对射流鼓泡反应器的混合和传质性能具有重要的影响。以空气-水作为模拟介质,使用双探头电导探针、电解质示踪法和动态溶氧法,对比研究了缩径式圆形喷嘴和旋扭三角形喷嘴对射流鼓泡反应器中气泡尺寸分布、平均气含率、液相混合... 喷嘴结构对射流鼓泡反应器的混合和传质性能具有重要的影响。以空气-水作为模拟介质,使用双探头电导探针、电解质示踪法和动态溶氧法,对比研究了缩径式圆形喷嘴和旋扭三角形喷嘴对射流鼓泡反应器中气泡尺寸分布、平均气含率、液相混合时间和气液传质系数的影响规律。实验发现,随着气速或液体射流Reynolds数的增大,两种喷嘴对应的平均气含率、液相混合时间和气液传质系数具有相同的变化规律;与缩径式圆形喷嘴相比,采用旋扭三角形喷嘴的射流鼓泡反应器中气泡尺寸更小,平均气含率更高,宏观混合时间更短;当气体输入功占总输入功比例超过20%时,喷嘴结构对气液传质系数的影响较小,当气体输入功占总输入功比例小于20%时,旋扭三角形喷嘴的气液传质性能优于缩径式圆形喷嘴。研究结果可为工业射流鼓泡反应器喷嘴结构的优化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 传质 气泡 气液两相流 喷嘴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丙橡胶的合成及其发展现状 被引量:10
12
作者 徐宏彬 马达锋 +5 位作者 梅利 肖智贤 杨柳 姚臻 笪文忠 曹堃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4614-4624,共11页
乙丙橡胶因其结构可控、主链饱和、耐老化好等优异性能,广泛应用于汽车配件、电线电缆、建筑材料、耐热胶管、密封构件等相关领域。从催化体系和聚合工艺两方面系统介绍了合成乙丙橡胶的研究进展,重点阐述了钒系和钛系Ziegler-Natta催化... 乙丙橡胶因其结构可控、主链饱和、耐老化好等优异性能,广泛应用于汽车配件、电线电缆、建筑材料、耐热胶管、密封构件等相关领域。从催化体系和聚合工艺两方面系统介绍了合成乙丙橡胶的研究进展,重点阐述了钒系和钛系Ziegler-Natta催化剂,普通型、桥连型以及限制几何构型茂金属催化剂,负载型茂金属催化剂以及非茂催化剂及其催化乙丙共聚合的特征;同时介绍了溶液聚合、悬浮聚合以及气相聚合的工艺流程及特点,以及乙丙橡胶的若干新品种;最后展望了乙丙橡胶的未来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丙橡胶 催化体系 聚合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锌配合物催化ε-己内酯/L-丙交酯共聚制备环状和线形嵌段共聚酯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娟 杜凡凡 +3 位作者 冯锐 胡倩 介素云 李伯耿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297-1304,共8页
以空气稳定的含苯并咪唑基吡啶醇配体的氯化锌配合物为催化剂,与甲基锂相结合,在有无苄醇引发的情况下,分别研究了L-丙交酯(L-LA)的均聚反应以及L-丙交酯和ε-己内酯(ε-CL)的共聚反应.L-丙交酯的均聚反应与ε-己内酯的均聚反应相似,具... 以空气稳定的含苯并咪唑基吡啶醇配体的氯化锌配合物为催化剂,与甲基锂相结合,在有无苄醇引发的情况下,分别研究了L-丙交酯(L-LA)的均聚反应以及L-丙交酯和ε-己内酯(ε-CL)的共聚反应.L-丙交酯的均聚反应与ε-己内酯的均聚反应相似,具有较高的聚合活性;聚合物的结构分析结果表明,在聚合体系中有无苄醇存在的情况下,分别得到以线形和环状聚丙交酯(PLA)为主的聚合产物;而加入苄醇后聚合物的分子量降低,分子量分布变窄.在L-丙交酯和ε-己内酯均聚反应的基础上,对2种单体的共聚反应进行了研究.通过顺序加料法,调节ε-CL/L-LA的起始投料比,在有无苄醇存在下,分别制备了一系列不同ε-CL/L-LA比例的线形和环状嵌段共聚物,对均聚物和共聚物的结构和热性能进行了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锌配合物 开环聚合 L-丙交酯 Ε-己内酯 环状和线形共聚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法聚乙烯工艺冷凝态操作模式的稳定性和动态行为 被引量:4
14
作者 范小强 韩国栋 +5 位作者 黄正梁 孙婧元 王靖岱 阳永荣 吴文清 谢磊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779-791,共13页
气相法聚乙烯工艺冷凝态操作模式由于显著提高了循环气移热能力和反应器时空产率,已成为流化床乙烯聚合工艺的主流操作模式。建立了气相法聚乙烯工艺冷凝态操作模式的数学模型,包括流化床反应器模型,多级换热器模型和反应温度、压力以... 气相法聚乙烯工艺冷凝态操作模式由于显著提高了循环气移热能力和反应器时空产率,已成为流化床乙烯聚合工艺的主流操作模式。建立了气相法聚乙烯工艺冷凝态操作模式的数学模型,包括流化床反应器模型,多级换热器模型和反应温度、压力以及循环气组成的控制模型。基于此,采用流程模拟方法,计算了系统在反应器温度采用闭环控制时的稳态解;根据系统对小扰动的动态响应特点,定性判断了反应器温度采用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时聚合反应系统的稳定性;考察了系统对1-己烯分压和催化剂进料速率的阶跃响应特性。结果表明,反应器温度采用闭环控制时,聚合反应系统在所考察操作条件下均是稳定的,而采用开环控制时,解曲线被分叉点分割为稳定区域和不稳定区域。反应器温度对1-己烯分压阶跃变化的动态响应表明聚合反应系统存在长、短周期两类振荡,表明冷凝态操作模式下乙烯聚合反应过程是一个多控制回路耦合的复杂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化床 聚合 冷凝态 稳定性 动态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石墨烯复合水凝胶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5
作者 单国荣 张宁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535-545,共11页
氧化石墨烯(GO)是一种廉价易得、水中易分散、光热性能好的二维纳米材料。将氧化石墨烯与水凝胶结合,可以赋予水凝胶许多纳米材料的优异性能,大大拓展水凝胶的潜在应用。详细介绍了具有力学性能、光热转化性能、自修复性能的氧化石墨烯... 氧化石墨烯(GO)是一种廉价易得、水中易分散、光热性能好的二维纳米材料。将氧化石墨烯与水凝胶结合,可以赋予水凝胶许多纳米材料的优异性能,大大拓展水凝胶的潜在应用。详细介绍了具有力学性能、光热转化性能、自修复性能的氧化石墨烯复合水凝胶及其在智能驱动器、细胞骨架等方面的应用,并对其未来研究方向提出展望和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材料 复合材料 聚合物 氧化石墨烯 水凝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烯酰胺与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反相乳液聚合动力学 被引量:7
16
作者 陈勇 单国荣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563-569,共7页
以丙烯酰胺(AM)和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为单体,失水山梨糖醇脂肪酸酯(Span 80)和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聚氧乙烯醚(Tween 80)为乳化剂,液体石蜡为油相,2,2′-偶氮二异丙基咪唑啉二盐酸盐(VA-044)为引发剂,研究AM与DMC反相乳... 以丙烯酰胺(AM)和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为单体,失水山梨糖醇脂肪酸酯(Span 80)和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聚氧乙烯醚(Tween 80)为乳化剂,液体石蜡为油相,2,2′-偶氮二异丙基咪唑啉二盐酸盐(VA-044)为引发剂,研究AM与DMC反相乳液聚合动力学,反相乳液聚合速率方程为Rp=k[M]2.12[I]0.55[E]0.65,AM与DMC反相乳液聚合表观活化能为80.65 k J·mol-1。通过反相乳液聚合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得出其成核机理倾向于单体液滴成核。用Fireman-Ross法研究了共聚单体竞聚率,分别为r AM=0.23、r DMC=1.93,AM与DMC在聚合物链上发生无规共聚反应。单体量增大、引发剂量减少、乳化剂量增大、聚合温度降低均使共聚产物的特性黏数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学 反相乳液 聚合 成核机理 特性黏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螯合型离子液体:合成、性质以及应用 被引量:8
17
作者 姚加 王冠淇 +1 位作者 陈航 李浩然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03-217,共15页
配位型离子液体在过去一段时间内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其中,螯合型离子液体因其存在多个配位点,因而可以通过螯合作用增强金属与配体的相互作用。根据金属在分子中所处的位置,可以将螯合型离子液体分为4种类型:阳离子螯合型离子液体、阴... 配位型离子液体在过去一段时间内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其中,螯合型离子液体因其存在多个配位点,因而可以通过螯合作用增强金属与配体的相互作用。根据金属在分子中所处的位置,可以将螯合型离子液体分为4种类型:阳离子螯合型离子液体、阴离子螯合型离子液体、阴阳离子螯合型离子液体和中性螯合型离子液体。对近年来报道的螯合型离子液体的合成、物理性质及其应用进行了综述,阐述了其存在的问题、面临的挑战和今后研究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液体 制备 热力学性质 催化(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抗冲聚丙烯颗粒的流动性及其抗静电性 被引量:2
18
作者 徐宏彬 陈薇 +4 位作者 武燕 梅利 姚臻 笪文忠 曹堃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767-773,共7页
随着气相釜中乙烯含量的增加,高抗冲聚丙烯颗粒会出现发黏、聚并等现象,严重影响其流动性及连续化生产。添加极少量惰性无机超细粉体是减少高抗冲聚丙烯颗粒间粘连的有效措施。通过冷模研究,剖析超细粉体的加入对颗粒流动性的影响,同时... 随着气相釜中乙烯含量的增加,高抗冲聚丙烯颗粒会出现发黏、聚并等现象,严重影响其流动性及连续化生产。添加极少量惰性无机超细粉体是减少高抗冲聚丙烯颗粒间粘连的有效措施。通过冷模研究,剖析超细粉体的加入对颗粒流动性的影响,同时探讨体系静电的产生因素及其对颗粒流动性的影响。选用的超细粉体包括球形二氧化硅和层状水滑石。研究发现,相对于直接加入未改性处理的超细粉体,加入经抗静电剂改性的超细粉体后,颗粒的带电量明显减少,落下时间缩短,流动性也得到了有效提高;而且选用水滑石的效果明显优于二氧化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抗冲聚丙烯 超细粉体 抗静电剂 流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红外光响应氧化石墨烯/微凝胶复合智能水凝胶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宁 单国荣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4862-4868,共7页
设计合成了一种包含氧化石墨烯(GO)片层、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PNIPAM)微凝胶球体和PNIPAM链段的复合结构水凝胶。通过控制聚合时间得到负载双键且粒径不同的PNIPAM微凝胶,将其作为交联点与N-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M)聚合,GO作为纳米填... 设计合成了一种包含氧化石墨烯(GO)片层、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PNIPAM)微凝胶球体和PNIPAM链段的复合结构水凝胶。通过控制聚合时间得到负载双键且粒径不同的PNIPAM微凝胶,将其作为交联点与N-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M)聚合,GO作为纳米填料掺入水凝胶体系,GO片层上的含氧基团与NIPAM上的胺基产生氢键物理交联。此方法制备的复合水凝胶同时具有温度敏感和近红外光敏感特性,通过改变GO浓度、微凝胶的合成时间、NIPAM浓度等条件,水凝胶的光敏感性和温度敏感性得到提升。相比于传统PNIPAM水凝胶,此种复合水凝胶能够对光响应,实现非接触式控制形变,且响应速率快、响应程度高,可应用于光控开关等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材料 复合材料 聚合物 氧化石墨烯 水凝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烯/1-丁烯聚合物合金的单体组成切换法制备:动力学及聚合器模型 被引量:1
20
作者 黄凯 郑征 +2 位作者 胡激江 冯连芳 李伯耿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4693-4701,共9页
采用球形负载型Ziegler-Natta催化剂和单体组成周期性切换的丙丁淤浆共聚合技术,原位制备了聚丙烯/丙丁共聚物合金。将共聚动力学的矩模型与物料衡算相结合,首次建立了单体组成切换的共聚反应器模型。依据实验所得的丙烯实时消耗速率拟... 采用球形负载型Ziegler-Natta催化剂和单体组成周期性切换的丙丁淤浆共聚合技术,原位制备了聚丙烯/丙丁共聚物合金。将共聚动力学的矩模型与物料衡算相结合,首次建立了单体组成切换的共聚反应器模型。依据实验所得的丙烯实时消耗速率拟合得到模型参数,并模拟计算了不同单体组成切换频率下的聚合反应活性和聚合产物的组成。结果表明,模型能很好地描述各切换频率下丙烯的聚合速率曲线、催化聚合活性,以及合金中1-丁烯的总含量、丙丁无规共聚物的含量和"嵌段"共聚物的含量等。结果还显示,共聚过程中丙烯的脉冲进料有利于提高单体向活性中心的扩散,进而提高聚合速率和聚合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 合成 反应动力学 反应器 数学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