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移动床甲醇制丙烯技术的工艺与工程 被引量:14
1
作者 严丽霞 蒋云涛 +5 位作者 蒋斌波 廖祖维 黄正梁 王靖岱 阳永荣 汪燮卿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11,共10页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移动床甲醇制丙烯工艺(MMTP)并进行工程化分析。首先,根据反应器必须与催化剂的反应失活速率相匹配的原则,认为移动床是与失活速率处于中等水平的ZSM-5催化剂相匹配的最佳反应器。因此,MMTP工艺在充分发挥ZSM-5催化剂...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移动床甲醇制丙烯工艺(MMTP)并进行工程化分析。首先,根据反应器必须与催化剂的反应失活速率相匹配的原则,认为移动床是与失活速率处于中等水平的ZSM-5催化剂相匹配的最佳反应器。因此,MMTP工艺在充分发挥ZSM-5催化剂多产丙烯优势的基础上,结合移动床的中等循环速率进行反应-再生,从而实现催化剂高产丙烯的连续化与稳定化;其次,针对MTP反应的强放热特点,对比了流化床工艺的一步法操作与固定床工艺的两步法操作,发现MMTP工艺采用两步法操作既能合理地分配反应热,又能灵活地调控产品分布;最后,通过换热网络的优化设计与醇油共炼的工艺集成,使得MMTP工艺在节水节能的同时仍具有高丙烯收率。目前,在现有的MMTP工艺技术基础上,已经完成1万吨丙烯/年的工艺包设计,技术和经济的竞争优势十分明显,市场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醇制丙烯 移动床 醇油共炼 两步法 失活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折流式气液分离器内流场的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孙婧元 刘文剑 +3 位作者 楼佳明 廖祖维 王靖岱 阳永荣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455-1460,共6页
设计了一种新型折流式柱形气液分离器,应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模拟了折流式柱形分离器和普通柱形分离器的内部流场,对比了两种分离器流场的速度矢量分布、液相体积分数分布和湍流耗散速率分布,并通过冷模实验对两种分离器的分离性能... 设计了一种新型折流式柱形气液分离器,应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模拟了折流式柱形分离器和普通柱形分离器的内部流场,对比了两种分离器流场的速度矢量分布、液相体积分数分布和湍流耗散速率分布,并通过冷模实验对两种分离器的分离性能及影响因素进行了考察,实验结果与CFD模拟结果吻合很好,验证了利用数值模拟方法考察气液分离器分离性能的可行性与准确性.分析结果表明,设计的折流式柱形分离器的压降略大于普通柱形分离器,具有分离效率高、操作弹性范围大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折流 气液分离器 分离效率 流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排放限制的能源规划问题的图表优化法 被引量:10
3
作者 施小妹 廖祖维 +2 位作者 王靖岱 蒋斌波 阳永荣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237-1244,共8页
能源系统是二氧化碳的主要排放源,因而能源的规划必须考虑CO2排放量的限制。本文采用图形方法合成了受碳排放限制的能源规划问题的总组合曲线,求得最小零碳能源目标,同时提出了与总组合曲线对应的组合表格算法,并将该图形和表格方法推... 能源系统是二氧化碳的主要排放源,因而能源的规划必须考虑CO2排放量的限制。本文采用图形方法合成了受碳排放限制的能源规划问题的总组合曲线,求得最小零碳能源目标,同时提出了与总组合曲线对应的组合表格算法,并将该图形和表格方法推广到多种清洁能源问题中。该方法不含迭代、试差步骤,在求解多种清洁能源问题时,可一步求得所有清洁能源的目标,比以往的方法更为简捷。爱尔兰电力部门的实例分析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放系数 夹点技术 二氧化碳排放 组合表格法 能源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电引发剂对气固流化床内静电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18
4
作者 徐怡 王靖岱 阳永荣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629-1637,共9页
气固流化床内静电荷的积累会导致颗粒团聚、静电放电、结片甚至爆炸等严重后果,在工业流化床反应器内控制静电的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针对LLDPE-N2体系,对静电引发剂的加入提出了电势-电负性(δU-χi)假设,即金属离子的电负性χi很... 气固流化床内静电荷的积累会导致颗粒团聚、静电放电、结片甚至爆炸等严重后果,在工业流化床反应器内控制静电的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针对LLDPE-N2体系,对静电引发剂的加入提出了电势-电负性(δU-χi)假设,即金属离子的电负性χi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金属氧化物与聚乙烯颗粒接触分离后的电性,χi与静电引发剂添加前后静电电势的变化呈负相关。将静电引发剂分成负静电引发剂、正静电引发剂和非活泼液体静电引发剂3类,推测了3类静电引发剂加入后对于床内静电势分布的影响,并设计了相应的在气固流化床内添加静电引发剂的实验。实验结果显示负静电剂的加入,使得整床的静电水平显著升高;正静电引发剂的少量加入,流化床内的静电水平有明显降低;非活泼液体静电引发剂的注入,流化床内的静电水平显著下降。实验结果与利用δU-χi假设预测的结果相吻合,可为生产过程中静电引发剂的添加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引发剂 静电电势 电负性 静电电荷 气固流化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拉曼光谱检测丙烯共聚物的性质 被引量:6
5
作者 杨遥 黄正粱 +3 位作者 王靖岱 蒋斌波 阳永荣 宋文波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3262-3266,共5页
采用拉曼光谱检测了7个丙烯共聚物样品,并详细分析了谱图中所有特征峰来源;最终选择2 700~3 100cm-1作为特征谱段,采用偏最小二乘(PLS)回归的方法分别建立了样品中二甲苯可溶物、乙烯含量及可溶物中乙烯含量与拉曼特征峰相对强度的关... 采用拉曼光谱检测了7个丙烯共聚物样品,并详细分析了谱图中所有特征峰来源;最终选择2 700~3 100cm-1作为特征谱段,采用偏最小二乘(PLS)回归的方法分别建立了样品中二甲苯可溶物、乙烯含量及可溶物中乙烯含量与拉曼特征峰相对强度的关联模型。通过预测模型求得的预测含量与真实含量的相关系数(r)均大于0.94,平均相对误差(ARE)均小于5%。还对2 700~3 100cm-1区域拉曼光谱的第二项PLS成分进行了研究,发现采用PLS回归能够准确、有效地提取出样品的原有信息。为采用拉曼光谱在线检测共聚聚丙烯中的二甲苯可溶物量、乙烯含量及可溶物中的乙烯含量提供了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共聚物 二甲苯可溶物含量 乙烯含量 可溶物中乙烯含量 拉曼光谱 偏最小二乘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琼脂糖-DEAE离子交换介质的配基密度和孔径对BSA吸附的影响 被引量:14
6
作者 卢慧丽 林东强 姚善泾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3164-3170,共7页
离子交换色谱是蛋白质分离纯化的有效方法之一,配基密度和介质孔径是影响蛋白质吸附的关键因素。采用3种不同琼脂糖浓度的凝胶为基质,具有不同的平均孔径,分别偶联上阴离子交换配基DEAE,通过调控反应条件,包括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碱浓... 离子交换色谱是蛋白质分离纯化的有效方法之一,配基密度和介质孔径是影响蛋白质吸附的关键因素。采用3种不同琼脂糖浓度的凝胶为基质,具有不同的平均孔径,分别偶联上阴离子交换配基DEAE,通过调控反应条件,包括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碱浓度和DEAE浓度,得到了不同配基密度和介质孔径的系列DEAE离子交换介质。考察了牛血清白蛋白(BSA)的静态和动态吸附性能,发现随配基密度增加或介质孔径减小,BSA饱和吸附容量有所增大;对于吸附动力学,介质孔径显著影响有效扩散系数。结果表明,配基密度和介质孔径共同决定了蛋白质的吸附性能,介质孔径主导蛋白质的孔内扩散,而配基密度则影响配基-蛋白质间的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交换色谱 配基密度 介质孔径 蛋白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水性电荷诱导层析纯化免疫球蛋白IgY 被引量:11
7
作者 童红飞 林东强 姚善泾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574-1580,共7页
利用疏水性电荷诱导层析(HCIC)从鸡血中分离免疫球蛋白IgY。采用经辛酸预处理后的血浆上清液作为原料,直接用HCIC分离纯化IgY。考察了两种HCIC介质,市售介质MEP HyperCel和实验室自制介质Bestarose-DVS-MMI,优化了上样pH、洗脱pH和上样... 利用疏水性电荷诱导层析(HCIC)从鸡血中分离免疫球蛋白IgY。采用经辛酸预处理后的血浆上清液作为原料,直接用HCIC分离纯化IgY。考察了两种HCIC介质,市售介质MEP HyperCel和实验室自制介质Bestarose-DVS-MMI,优化了上样pH、洗脱pH和上样量等条件。研究发现,以2-巯基-1-甲基咪唑为配基的Bestarose-DVS-MMI介质优于MEP HyperCel介质,前者分离IgY的纯度和收率较高,HPLC分析IgY纯度可达92%以上,收率约95%。通过配基结构比较和表面电势分析,探讨了HCIC分离IgY的机制。结果表明,采用HCIC可以实现IgY的高效分离,为从血液中分离免疫球蛋白提供了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水性电荷诱导层析 免疫球蛋白 IGY 鸡血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机/有机复合载体负载TiCl3/(n-BuCp)2ZrCl2复合催化剂用于宽峰聚乙烯的制备 被引量:6
8
作者 历伟 吴晶 +4 位作者 杜丽君 蒋斌波 王靖岱 阳永荣 吴文清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127-1136,共10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将苯乙烯-丙烯酸(PSA)共聚物包覆在以硅胶/MgCl2为载体的TiCl3催化剂上,负载(n-BuCp)2ZrCl2后制得Ziegler-Natta/茂金属复合催化剂。实验在同一反应釜中进行两段反应模拟双釜串联聚合工艺。在第一段反应中制备高分子量... 采用溶胶-凝胶法,将苯乙烯-丙烯酸(PSA)共聚物包覆在以硅胶/MgCl2为载体的TiCl3催化剂上,负载(n-BuCp)2ZrCl2后制得Ziegler-Natta/茂金属复合催化剂。实验在同一反应釜中进行两段反应模拟双釜串联聚合工艺。在第一段反应中制备高分子量高支化度的乙烯/1-己烯共聚物,在第二段反应中,制备低分子量低支化度的聚合物。淤浆聚合结果表明,所得聚乙烯的熔融流动比(MI21.6/MI2.16)较宽,达到79,分子量分布达到18.6。两段反应得到的聚乙烯共混物的结晶度和熔融温度介于第一段、第二段单独反应时所得产物的结晶度和熔融温度之间,且DSC曲线具有单一的熔融峰,说明该两段反应法制备的聚乙烯共混物具有良好的共结晶行为。动力学研究同时表明,苯乙烯-丙烯酸共聚物的引入,使得催化剂的活性缓慢释放,活性持续时间明显长于负载于无机载体的催化剂,有利于灵活地调节各段反应的停留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催化剂 无机/有机复合载体 双峰聚乙烯 聚合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混合模式层析介质制备及用于牛初乳免疫球蛋白分离 被引量:10
9
作者 陈振明 林东强 姚善泾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2453-2459,共7页
针对免疫球蛋白的分离纯化,设计和制备了以2-巯基咪唑为功能配基的新型混合模式层析介质B-DVS-MI,兼有疏水、静电和亲硫作用。采用二乙烯基砜活化法,优化了琼脂糖微球基质的活化反应和配基偶联条件,活化密度达100μmol.ml-1以上,2-巯基... 针对免疫球蛋白的分离纯化,设计和制备了以2-巯基咪唑为功能配基的新型混合模式层析介质B-DVS-MI,兼有疏水、静电和亲硫作用。采用二乙烯基砜活化法,优化了琼脂糖微球基质的活化反应和配基偶联条件,活化密度达100μmol.ml-1以上,2-巯基咪唑配基密度达65μmol.ml-1。将该介质用于从牛初乳蛋白粉中分离免疫球蛋白,考察了B-DVS-MI对牛初乳免疫球蛋白的静态和动态吸附性能,结果表明介质吸附容量达到127.6mg.(g介质)-1,具有非盐依赖的吸附特性,且pH显著影响吸附性能,通过调节pH可实现高效吸附和洗脱。确定了合适的层析分离条件,从牛初乳蛋白粉中直接分离牛初乳免疫球蛋白,纯度达95%以上。结果充分说明,制备的新型混合模式层析介质B-DVS-MI是一种高效分离免疫球蛋白的分离介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模式层析 2-巯基咪唑 二乙烯基砜活化 免疫球蛋白 牛初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定床催化合成N,N,N′,N′-四甲基乙二胺的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涛 陈汉庚 +3 位作者 张旭 韦隆武 钱超 陈新志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401-2405,共5页
通过自制备的金属负载型催化剂,以二甲胺和乙二醇为原料,在气固固定床反应器中合成了N,N,N′,N′-四甲基乙二胺.以γ-Al2O3为载体,Cu、Ni、Cr、Zn等金属为活性组分,通过浸渍法制备了3种二元金属负载型催化剂:Cu-Ni型、Cu-Zn型、Cu-Cr型... 通过自制备的金属负载型催化剂,以二甲胺和乙二醇为原料,在气固固定床反应器中合成了N,N,N′,N′-四甲基乙二胺.以γ-Al2O3为载体,Cu、Ni、Cr、Zn等金属为活性组分,通过浸渍法制备了3种二元金属负载型催化剂:Cu-Ni型、Cu-Zn型、Cu-Cr型.在相同条件下对3种催化剂的催化性能进行了考察,对乙二醇转化率及四甲基乙二胺的选择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Cu-Ni型催化剂的催化效果最佳.通过平行实验对反应温度、胺醇的物质的量比及体积空速进行了研究,获得了较优的条件区间范围.根据平行实验结果,采用响应面实验设计方法(DesignEx-pert软件)对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获得了最优的反应条件:以Cu-Ni为活性组分的催化剂进行催化,反应温度为204.81℃,胺醇的物质的量比为5.27,体积空速为0.29h-1,最佳产率可以达到79.8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 N N′ N′-四甲基乙二胺 固定床反应器 金属负载催化剂 响应面方法 DESIGN EXPER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偏氯乙烯嵌段共聚物的多级多孔炭的制备 被引量:5
11
作者 杨杰 浦群 包永忠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58-364,共7页
采用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RAFT)活性自由基聚合制备了聚苯乙烯-b-聚偏氯乙烯-b-聚苯乙烯嵌段共聚物(PS-b-PVDC-b-PS),以此嵌段共聚物为碳前驱体,直接碳化制备微孔-中孔复合多级多孔炭。采用凝胶渗透色谱仪和核磁共振仪表征了嵌段共聚物... 采用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RAFT)活性自由基聚合制备了聚苯乙烯-b-聚偏氯乙烯-b-聚苯乙烯嵌段共聚物(PS-b-PVDC-b-PS),以此嵌段共聚物为碳前驱体,直接碳化制备微孔-中孔复合多级多孔炭。采用凝胶渗透色谱仪和核磁共振仪表征了嵌段共聚物结构,表明通过RAFT聚合可制得分子量较高(Mn GPC>6000 g·mol-1)和分子量分布较窄(PDI<1.5)的PS-b-PVDC-b-PS。采用热重分析表征嵌段共聚物热解特性,采用扫描电镜、N2吸脱附表征多孔炭形貌和孔隙结构。结果表明嵌段共聚物同时具有PVDC和PS链段的热失重峰,PS链段可完全热解而具有形成中孔的模板作用,PVDC链段热降解形成含微孔的炭骨架,最终形成兼有微孔和中孔的多级多孔炭;随着PS嵌段含量的增加,嵌段共聚物的成炭率逐渐降低,孔隙尺寸逐渐增大;当PS/PVDC聚合度比为4.3时,多孔炭的比表面积、中孔率和平均孔径达到最大,分别为839 m2·g-1、54%和2.02 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氯乙烯 嵌段共聚物 多级多孔炭 中孔 微孔 自由基聚合 纳米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液体复合溶剂法制备纤维素多孔微球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鹏 林东强 姚善泾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160-2164,2207,共6页
针对传统纤维素溶解方法的局限性,以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氯盐(BmimCl)和有机溶剂1,3-二甲基-2-咪唑啉酮(DMI)组成的复合溶剂溶解微晶纤维素,结合反相悬浮再生法,制备纤维素多孔微球.考察复合溶剂配比对纤维素溶解度和微球制备的影... 针对传统纤维素溶解方法的局限性,以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氯盐(BmimCl)和有机溶剂1,3-二甲基-2-咪唑啉酮(DMI)组成的复合溶剂溶解微晶纤维素,结合反相悬浮再生法,制备纤维素多孔微球.考察复合溶剂配比对纤维素溶解度和微球制备的影响,比较分析了微球的理化性质,结果表明:所制微球体现出良好的球形度、孔度、孔径和比表面积;进一步选择合适微球,偶联离子交换配基,制备阴离子交换介质,体现出良好的蛋白吸附性能.采用复合溶剂法制备纤维素多孔微球,过程简便,性能优良,可以作为层析介质制备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液体 纤维素 多孔微球 1-丁基-3-甲基咪唑氯盐 1 3-二甲基-2-咪唑啉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SAFT在烯烃共聚物体系物性计算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艳丽 顾雪萍 +1 位作者 王嘉骏 冯连芳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106-2112,2119,共8页
综述了PC-SAFT状态方程在计算共聚物性质以及共聚物-溶剂相平衡方面的研究进展,介绍了用PC-SAFT状态方程计算的几种共聚物体系的相平衡以及计算值与实验值的比较情况。结果表明PC-SAFT状态方程可以很好地描述二元共聚物-溶剂体系的相平... 综述了PC-SAFT状态方程在计算共聚物性质以及共聚物-溶剂相平衡方面的研究进展,介绍了用PC-SAFT状态方程计算的几种共聚物体系的相平衡以及计算值与实验值的比较情况。结果表明PC-SAFT状态方程可以很好地描述二元共聚物-溶剂体系的相平衡。此外,对于由极性和非极性重复单元构成的共聚物,需要用相互作用参数来校正不同类型重复单元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聚物 PC-SAFT 相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ilbert-Huang变换的搅拌釜临界悬浮转速的声发射测量 被引量:3
14
作者 胡雨晨 黄正梁 +1 位作者 王靖岱 阳永荣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6-41,共6页
基于声发射测量技术,结合Hilbert-Huang变换(HHT),分析搅拌釜壁声发射信号,获得了代表浆液运动的特征频段(20~230kHz),以特征频段对声信号进行重构。同时,以重构信号能量为特征参数,根据其随搅拌转速的规律性变化,提出了搅拌釜临界悬... 基于声发射测量技术,结合Hilbert-Huang变换(HHT),分析搅拌釜壁声发射信号,获得了代表浆液运动的特征频段(20~230kHz),以特征频段对声信号进行重构。同时,以重构信号能量为特征参数,根据其随搅拌转速的规律性变化,提出了搅拌釜临界悬浮转速的测量判据,即重构信号能量由上升转向平稳时所对应的搅拌转速为临界悬浮转速。与目测法相比,该方法平均相对误差为3.83%,具有较高的精度。进一步,发现外循环加强了搅拌釜内轴向流动,有利于固体悬浮,从而使临界分散转速变小,并建立了外循环搅拌釜临界悬浮转速的预测关联式,平均相对误差为5.78%。由此获得了一种快速、准确、安全的临界悬浮转速的测量技术,有利于工业生产流程的优化和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LBERT-HUANG变换 外循环 临界悬浮转速 声发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性环烯烃共聚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5
作者 姚臻 戴斌斌 +5 位作者 刘少杰 陈振华 曹堃 谢家明 傅建松 孙荣华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62-166,共5页
评述了具有殷实应用前景的极性环烯烃共聚物最新研究进展。主要对比了后处理法、前处理法及直接共聚法三种不同的制备途径。后处理法因极性基团通过后处理产生,故不会影响聚合活性,且极性基团含量较高,但步骤繁琐。前处理法使极性基团... 评述了具有殷实应用前景的极性环烯烃共聚物最新研究进展。主要对比了后处理法、前处理法及直接共聚法三种不同的制备途径。后处理法因极性基团通过后处理产生,故不会影响聚合活性,且极性基团含量较高,但步骤繁琐。前处理法使极性基团的保护与聚合过程相耦合,操作较后处理法简便。直接共聚法工艺最为简单,但其催化剂活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同时,在基于制备过程特征的基础上,围绕提高环烯烃及极性基团的有效插入率进行了重点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冰片烯 极性α-烯烃 极性环烯烃共聚物 茂金属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酯切片结晶熔融粘结与固相缩聚工艺优化 被引量:5
16
作者 张军 沈希军 +1 位作者 张建 冯连芳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4,共4页
差示扫描量热(DSC)实验研究了聚酯切片在不同的结晶温度等温结晶样品的升温熔融行为。发现结晶温度升高,结晶熔融温度升高,切片的抗粘结温度升高;固相缩聚过程是结晶与反应同时发生的过程,反应时间延长,结晶层分布变窄,结晶熔融温度升高... 差示扫描量热(DSC)实验研究了聚酯切片在不同的结晶温度等温结晶样品的升温熔融行为。发现结晶温度升高,结晶熔融温度升高,切片的抗粘结温度升高;固相缩聚过程是结晶与反应同时发生的过程,反应时间延长,结晶层分布变窄,结晶熔融温度升高,且逐渐与升温熔融峰重合在一起;多段升温反应的方式,可逐步提高熔融粘结温度,避免粘结,提高反应速度。利用这种优化的反应方式,可缩短反应时间,特别适用于固相缩聚法生产高分子量(η>1.0dL/g)聚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缩聚 结晶粘结 聚酯 工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固密相流化床颗粒温度的流体力学模拟与时间序列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孙婧元 周业丰 +2 位作者 王靖岱 阳永荣 武锦涛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3330-3336,共7页
应用基于颗粒动力学理论的欧拉-欧拉模型,模拟了不同表观气速下的气固密相流化床,测定了冷模流化床中压力脉动沿床高的变化,将CFD模拟与实验得到的床层压力分布及压力脉动频谱图相对照,验证了数值模拟方法的正确性。采用统计分析的手段... 应用基于颗粒动力学理论的欧拉-欧拉模型,模拟了不同表观气速下的气固密相流化床,测定了冷模流化床中压力脉动沿床高的变化,将CFD模拟与实验得到的床层压力分布及压力脉动频谱图相对照,验证了数值模拟方法的正确性。采用统计分析的手段对模拟得到的颗粒温度时间序列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表观气速的增加,颗粒温度增大,颗粒温度时间序列的标准偏差增大,平坦度基本不变。将声能量理论与颗粒温度相结合并比照声能量沿床高的变化趋势,发现颗粒温度、颗粒温度时间序列的标准偏差及平坦度可用于确定颗粒运动'滞留区'的位置。引入颗粒温度谱,并根据脉动能的级串理论将颗粒温度谱划分为含能尺度、惯性尺度和耗散尺度,发现颗粒温度谱在惯性尺度内普遍偏离Kolmogorov-5/3定律而趋向符合Levy-Kolmogorov定律。在Levy-Kolmogorov定律的适用范围内,'滞留区'的颗粒温度谱衰减指数达到最大值,据此提出颗粒温度谱的衰减指数具有表征'滞留区'位置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固密相流化床 颗粒温度 统计分析 频谱分析 滞留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机/有机复合载体SiO2/MgCl2·xBu(OH)2/PSA负载TiCl4催化剂的制备及其乙烯聚合行为 被引量:1
18
作者 杜丽君 蒋斌波 +3 位作者 王靖岱 阳永荣 廖祖维 吴文清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3107-3116,共10页
采用SiO2、MgCl2以及苯乙烯-丙烯酸共聚物(PSA)合成了SiO2/MgCl2.xBu(OH)2/PSA无机/有机复合载体并负载TiCl4,得到具有SiO2无机支撑层、MgCl2.xBu(OH)2加合物以及PSA有机载体3种化学环境的SiO2/MgCl2.xBu(OH)2/PSA/TiCl4复合载体负载催... 采用SiO2、MgCl2以及苯乙烯-丙烯酸共聚物(PSA)合成了SiO2/MgCl2.xBu(OH)2/PSA无机/有机复合载体并负载TiCl4,得到具有SiO2无机支撑层、MgCl2.xBu(OH)2加合物以及PSA有机载体3种化学环境的SiO2/MgCl2.xBu(OH)2/PSA/TiCl4复合载体负载催化剂。研究了复合载体组成对催化剂的载钛量、形貌以及乙烯聚合行为的影响。当PSA存在时,催化剂的载钛量明显降低。乙烯/1-己烯共聚的反应动力学结果表明,与SiO2/MgCl2.xBu(OH)2/TiCl4相比,无机/有机复合载体负载催化剂的动力学曲线具有一段较长的受扩散控制的诱导期,并且随着PSA质量分数的增加,诱导期延长,动力学曲线由衰减型转变为上升-稳定型。由于复合载体具有多种化学环境,使得负载催化剂活性中心种类增多,共聚性能提高,聚乙烯产品分子量分布变宽,熔流比显著提高。根据聚乙烯树脂的扫描电镜照片,探讨了复合载体负载催化剂在聚乙烯生长过程中的破碎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IEGLER-NATTA催化剂 复合载体 乙烯聚合 聚合动力学 宽峰分子量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烯流化床反应器床内温度分布的模拟
19
作者 柏基业 王校铮 +1 位作者 田洲 冯连芳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984-989,共6页
针对Unipol聚乙烯工艺的流化床反应器内温度分布不均匀问题,建立了全混流(CSTRs)串联模型、乳化相NCSTRs串联模型和乳化相全混流模型。与工业装置所测温度分布比较表明,乳化相全混流模型最适用于描述流化床层的温度分布。采用调整气泡... 针对Unipol聚乙烯工艺的流化床反应器内温度分布不均匀问题,建立了全混流(CSTRs)串联模型、乳化相NCSTRs串联模型和乳化相全混流模型。与工业装置所测温度分布比较表明,乳化相全混流模型最适用于描述流化床层的温度分布。采用调整气泡相分区以及串联CSTR个数的方法确定乳化相全混流模型参数为乳化相为1个CSTR,气泡相为26个串联的CSTRs;该模型可准确描述流化床层的温度分布,催化剂进料口附近的床层温升较快(7℃),反应器上部区域温度梯度较小(小于2℃);结合聚合反应动力学,该模型可预测工业乙烯聚合过程的聚合产量和产品密度等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乙烯聚合 流化床反应器 乳化相 气泡相 温度分布 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MR法研究小分子在SiO2/PSA核壳复合颗粒中的扩散行为
20
作者 杜丽君 王靖岱 +1 位作者 阳永荣 蒋斌波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210-1215,共6页
以正己烷为探针分子,采用基于常梯度自旋回波序列的核磁共振技术(CFG-NMR)研究了小分子在SiO2颗粒和通过相转化法制备的SiO2/Poly(styrene-co-acrylic acid)(SiO2/PSA)复合颗粒中的扩散行为.根据双位点模型和分子交换的理论,采用两组分... 以正己烷为探针分子,采用基于常梯度自旋回波序列的核磁共振技术(CFG-NMR)研究了小分子在SiO2颗粒和通过相转化法制备的SiO2/Poly(styrene-co-acrylic acid)(SiO2/PSA)复合颗粒中的扩散行为.根据双位点模型和分子交换的理论,采用两组分指数拟合实验得到的1H CFG NMR信号衰减曲线表明,正己烷在SiO2颗粒和SiO2/PSA颗粒中具有2个相差一个数量级的扩散系数.在相同的扩散时间下,正己烷在SiO2/PSA颗粒中的2个扩散系数均小于其在SiO2颗粒中的扩散系数,说明复合颗粒壳层的聚合物膜对正己烷的扩散具有阻碍作用.通过改变常梯度自旋回波序列中的扩散时间,研究了脉冲序列中扩散时间对扩散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正己烷在复合粒子中的扩散系数强烈依赖于扩散时间的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梯度核磁共振 扩散系数 核壳结构 复合粒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