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7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海水淡化到能源技术的开拓创新天津大学海水淡化与膜技术研究中心发展历程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志 王宇新 王世昌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88-297,共10页
大规模的膜技术研究发端于人类对海水淡化的重大需求.天津大学海水淡化与膜技术研究中心从20世纪60年代即开始海水淡化和膜技术的研究,是国内早期研究膜法海水淡化技术的团队之一,主持了国家早期多级闪蒸海水淡化装置的研发攻坚.80年代... 大规模的膜技术研究发端于人类对海水淡化的重大需求.天津大学海水淡化与膜技术研究中心从20世纪60年代即开始海水淡化和膜技术的研究,是国内早期研究膜法海水淡化技术的团队之一,主持了国家早期多级闪蒸海水淡化装置的研发攻坚.80年代以后,研究中心在成膜机理和膜过程等方面做出诸多贡献,逐步奠定了团队在膜科学与技术领域的研究基础.进入21世纪,特别是近十几年来,中心更加注重原始创新和成果转化,在高效节能海水淡化膜的制备机理及应用、能源气体纯化及CO_(2)捕集用膜的制备机理及工业示范、电池用膜、膜曝气膜生物反应器、反渗透过程能量回收等领域取得诸多重大研究突破以及实际应用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淡化膜 气体分离膜 电池用膜 膜曝气膜生物反应器 能量回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仿生特殊浸润性界面在化学工程与工艺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
作者 曹墨源 巴特尔 柏浩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4592-4604,共13页
仿生特殊浸润性界面材料是一类新兴的功能材料。此类界面材料与特定流体之间存在极致的相互作用,如完全浸润、完全不浸润及可调性浸润等,使其在物理学、化学、工程学、生命科学等学科都发挥出特殊的功能。通过学习自然界具有特殊结构与... 仿生特殊浸润性界面材料是一类新兴的功能材料。此类界面材料与特定流体之间存在极致的相互作用,如完全浸润、完全不浸润及可调性浸润等,使其在物理学、化学、工程学、生命科学等学科都发挥出特殊的功能。通过学习自然界具有特殊结构与化学组成的生命体,研究人员可以构筑多种对流体具有排斥、吸引、疏导等作用的特殊浸润界面材料,从而优化目前科研及生产中的流体操控过程。"三传一反"中存在大量的固/液/气多相作用过程,这为仿生特殊浸润界面材料提供了重要的应用场所,同时也对此类材料的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介绍了仿生特殊浸润界面材料在传统化工相关领域的几类应用,包括冷凝换热、多相分离体系、设备防腐防污,非均相催化,以及定向流体传质等方向,并总结仿生特殊浸润界面材料在化工过程中应用的挑战与机遇,对此类界面材料在化工过程中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生材料 特殊浸润性界面 传热 分离 防腐蚀 传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产品工程再认识 被引量:6
3
作者 周兴贵 李伯耿 +2 位作者 袁希钢 骆广生 袁渭康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4497-4504,共8页
化学产品工程作为化学工程学科的一个新方向或化学工程学科的新范式已提出很多年,但学术界对其学科内涵理解不一。本文对化学产品工程的学科内涵进行了分析和探讨,认为其核心是通过过程和设备对产品的纳微结构和复杂大分子结构进行调控... 化学产品工程作为化学工程学科的一个新方向或化学工程学科的新范式已提出很多年,但学术界对其学科内涵理解不一。本文对化学产品工程的学科内涵进行了分析和探讨,认为其核心是通过过程和设备对产品的纳微结构和复杂大分子结构进行调控;化学产品工程仍隶属过程工程,是面向高附加值产品、实现产品结构可控、定向、高效制备的过程工程。通过与传统的以满足市场需求和提高生产效率为目标的过程开发和放大的化学工程研究类比,提出了化学产品工程的主要研究内容,并讨论了其研究的方法论问题,以推动相关的基础研究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品工程 化学工程 学科范式 化学工程学科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星上的气固流态化模拟实验
4
作者 马永丽 李沐阳 +5 位作者 马子皓 王浩然 王茂隆 费瑶寒 张露滨 刘明言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203-4209,共7页
为了了解火星上的气固流态化行为,本文应用计算颗粒流体力学方法对不同重力条件下的气固流化床反应器中的流态化现象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了火星环境条件下气固流化床内的流体速度分布特性,探索了床层压力波动特性与环境重力和表观... 为了了解火星上的气固流态化行为,本文应用计算颗粒流体力学方法对不同重力条件下的气固流化床反应器中的流态化现象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了火星环境条件下气固流化床内的流体速度分布特性,探索了床层压力波动特性与环境重力和表观气速等因素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火星环境条件下,提高表观气速可以促进气固流态化的形成和充分发展;但是较高的表观气速会使流化床内的气固流场紊乱程度增加,不利于维持稳定的气固流态化状态。研究结果对于未来在火星上开展物质和能源等就地生产用气固流态化单元操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化床 流态化 数值模拟 气固 火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流体强化CO_2鼓泡吸收实验 被引量:12
5
作者 唐忠利 彭林明 张树杨 《天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34-539,共6页
利用两步法制备了多种乙醇基质纳米流体,建立了一套纳米流体强化气体吸收实验装置,分别测试了CO2在体积分数为0.01%~0.10%的Al2O3-C2H5OH、MgO-C2H5OH、SiO2-C2H5OH、TiO2(5,nm)-C2H5OH、TiO2(25,nm)-C2H5OH、TiO2(60,nm)-C2H5OH纳米... 利用两步法制备了多种乙醇基质纳米流体,建立了一套纳米流体强化气体吸收实验装置,分别测试了CO2在体积分数为0.01%~0.10%的Al2O3-C2H5OH、MgO-C2H5OH、SiO2-C2H5OH、TiO2(5,nm)-C2H5OH、TiO2(25,nm)-C2H5OH、TiO2(60,nm)-C2H5OH纳米流体中的吸收浓度曲线,得到了纳米流体的体积分数、纳米粒子的种类和粒径等因素对CO2吸收过程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纳米流体的吸收强化效果随着纳米粒子体积分数的增加而增加,并且随着纳米流体中纳米粒子粒径的增加而减少.此外,还对纳米流体强化CO2吸收过程的机理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流体 鼓泡吸收 吸收强化 吸收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萃取精馏的计算传质学模拟与实验验证 被引量:6
6
作者 刘国标 刘伯潭 +2 位作者 袁希钢 曾爱武 余国琮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809-1814,共6页
提出了萃取精馏过程模拟的计算传质学方法,并针对以N-甲基吡咯烷酮(NMP)为溶剂分离苯和噻吩的萃取精馏过程进行了模拟计算。在散堆填料实验塔内进行了相同的萃取精馏实验,得到了萃取精馏塔内浓度分布。将模拟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比... 提出了萃取精馏过程模拟的计算传质学方法,并针对以N-甲基吡咯烷酮(NMP)为溶剂分离苯和噻吩的萃取精馏过程进行了模拟计算。在散堆填料实验塔内进行了相同的萃取精馏实验,得到了萃取精馏塔内浓度分布。将模拟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比较表明,提出的计算传质学方法能够有效预测萃取精馏塔内浓度和速度分布,为萃取精馏过程设计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传质学 萃取精馏 苯-噻吩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空变压吸附分离CH4/N2/O2实验、模拟与安评 被引量:7
7
作者 周言 沈圆辉 +1 位作者 付强 张东辉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723-731,共9页
针对CH_4/N_2/O_2混合物脱氧效果差以及安全性低等问题,采用实验室自制活性炭为吸附剂,通过数值模拟和实验进行了双塔真空变压吸附(VPSA)分离25%CH_4/59%N_2/16%O_2混合物的工艺研究。通过考察进料流量和置换流量对甲烷产品纯度和回收... 针对CH_4/N_2/O_2混合物脱氧效果差以及安全性低等问题,采用实验室自制活性炭为吸附剂,通过数值模拟和实验进行了双塔真空变压吸附(VPSA)分离25%CH_4/59%N_2/16%O_2混合物的工艺研究。通过考察进料流量和置换流量对甲烷产品纯度和回收率的影响,实验验证了数值模型的准确性。在模拟和实验的基础上,对VPSA工艺全流程进行了系统的安全性分析,并针对存在安全隐患的过程,提出一种更为安全的VPSA工艺流程。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双塔VPSA可以获得甲烷纯度为51.36%的产品气,甲烷回收率可达85.65%,存在安全隐患的过程主要集中在吸附、均压和终升压步骤,通过原料气的惰化过程,可以实现VPSA工艺的安全操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4/N2/O2 真空变压吸附 模拟和实验 安全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晶粒尺寸对铜基催化剂乙酰丙酸乙酯气相加氢性能的影响
8
作者 王洪星 崔丽凤 +4 位作者 张杰 吴书昊 张帅 田野 李新刚 《燃料化学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223-1232,共10页
γ-戊内酯(GVL)是木质纤维素衍生的生物质平台化合物,可用作燃料添加剂、绿色溶剂以及生产其他高附加值化学品的原料,其高效合成对生物质下游产品的开发利用意义重大。本工作以CuZnAl水滑石为前驱体,通过改变老化温度制备出不同Cu晶粒... γ-戊内酯(GVL)是木质纤维素衍生的生物质平台化合物,可用作燃料添加剂、绿色溶剂以及生产其他高附加值化学品的原料,其高效合成对生物质下游产品的开发利用意义重大。本工作以CuZnAl水滑石为前驱体,通过改变老化温度制备出不同Cu晶粒尺寸的铜基催化剂,用于乙酰丙酸乙酯(EL)无溶剂气相加氢制GVL。采用N_(2)物理吸附、XRD、SEM、TEM、H_(2)-TPR、NH_(3)-TPD和in situ XPS等技术对催化剂进行了系统的表征分析,研究了Cu晶粒尺寸对其EL气相加氢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随着催化剂Cu晶粒尺寸的减小,Cu的电子云密度增大,Cu^(0)/(Cu^(0)+Cu^(+))比例增高,且低温下老化制备的小晶粒Cu基催化剂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和较多的酸位点;Cu^(0)位点和酸性位点协同作用,使其对EL加氢制GVL具有优异的催化性能。其中,采用30℃下老化制备的铜基催化剂,在较温和的条件下(常压、140℃、0.3 h^(-1))进行EL加氢,EL转化率和产物GVL选择性分别达到99.9%和99.5%,且连续运行240 h未见明显失活。该工作对GVL规模化生产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酰丙酸乙酯 γ-戊内酯 晶粒尺寸 催化剂 加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矩形通道中涡流发生器换热性能的实验研究与模拟 被引量:4
9
作者 刘春江 阮仁君 +3 位作者 郭凯 齐文哲 陶敏 黄哲庆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1-76,共6页
通过换热实验和CFD模拟,在Re=150~1,200范围内对布置有斜截式半椭圆柱型涡流发生器的矩形换热通道内的流动和换热特性进行研究,并对其强化换热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布置有涡流发生器的换热通道较光滑通道Nu增加,压降增大,并且强化... 通过换热实验和CFD模拟,在Re=150~1,200范围内对布置有斜截式半椭圆柱型涡流发生器的矩形换热通道内的流动和换热特性进行研究,并对其强化换热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布置有涡流发生器的换热通道较光滑通道Nu增加,压降增大,并且强化效果随Re增大而增强.在涡流发生器布置处产生了纵向涡,使截面涡量值大幅增加,从而强化了换热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流传热强化 涡流发生器 涡量值 流动特性 计算流体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实验与CFD方法的Winpak填料混合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春江 卜孟庄 +3 位作者 郭凯 郑龙云 项文雨 刘辉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9,共9页
Winpak是一种新型的规整填料.为了探讨其在液液单相混合过程中的应用前景,采用实验与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对Winpak填料混合性能及其混合强化机制进行了研究.本文设计了包含压降测量以及取样分析的液液单相混合实验装置对Winpak填料... Winpak是一种新型的规整填料.为了探讨其在液液单相混合过程中的应用前景,采用实验与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对Winpak填料混合性能及其混合强化机制进行了研究.本文设计了包含压降测量以及取样分析的液液单相混合实验装置对Winpak填料混合性能进行测试.通过Standardk-ω湍流模型,建立了液液单相混合过程的CFD模型,并与实验测量结果进行对比,模拟值与实验值达到较好的吻合效果,证明了CFD模型的准确性.随后,通过CFD方法考察了压降以及变异系数(coefficientofvariation,CoV)随流量变化的情况.当液体总流量由1.35 m~3/h提高到3.02 m~3/h时,Winpak填料的压降提高了227.1%,同时CoV值下降了2.8%.CFD计算结果表明随着混合过程压降的提高,混合性能也有相应的提高.Winpak填料内部速度场与浓度场的模拟结果表明,Co V值沿流动方向逐渐下降,而CoV值急剧下降的位置均处于Winpak填料的开窗结构处.对比Winpak填料与板波纹填料的模拟结果,Winpak填料压降平均提高了15.0%,但同时CoV值平均降低了24.1%.对比两种填料同一截面处的径向速度分布模拟结果可以看出,Winpak填料的开窗结构可以在更大的流动区域内产生有利于混合的径向速度,达到强化混合的效果.从而证明了Winpak填料对液液单相混合过程具有促进作用,而Winpak填料的开窗结构是其具有较高混合性能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整填料 Winpak填料 混合性能 计算流体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烟道气碳捕集膜技术放大研究进展
11
作者 杨晋宁 王卫凡 +4 位作者 徐冬 刘毅 翁小涵 原野 王志 《化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04-518,共15页
工业烟道气是全球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也是碳捕集技术的重点应用领域。综述了工业烟道气碳捕集领域中的膜技术放大研究进展。首先,介绍了CO_(2)/N_(2)分离膜的工作原理。其次,总结了化石能源发电厂、水泥厂、钢铁厂烟道气的来源与成分... 工业烟道气是全球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也是碳捕集技术的重点应用领域。综述了工业烟道气碳捕集领域中的膜技术放大研究进展。首先,介绍了CO_(2)/N_(2)分离膜的工作原理。其次,总结了化石能源发电厂、水泥厂、钢铁厂烟道气的来源与成分,并分析了在这些烟道气碳捕集过程中膜分离技术所面临的挑战。然后,对烟道气碳捕集膜的放大生产、烟道气碳捕集膜组件研究、工业烟道气碳捕集膜放大测试进行现状介绍和问题分析。最后,展望了膜技术在工业烟道气碳捕集中的发展方向,包括实现CO_(2)分离混合基质膜放大、针对钢铁厂烟道气的CO分离膜的开发以及膜组件的优化。旨在为学者们提供工业烟气碳捕捉膜放大的最新研究进展和未来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道气 二氧化碳捕集 化石燃料发电厂 水泥厂 钢铁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渗透汽化有机混合物分离膜
12
作者 姜康康 栾丽萍 刘新磊 《膜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2-184,196,共14页
综述了有机混合物渗透汽化膜材料(有机膜、无机膜、有机-无机杂化膜),膜制备方法及其分离应用(极性/非极性有机物、芳香族/脂环族烃类、芳香族/脂肪族烃类、同分异构体系).分析了膜材料结构、膜制备方法以及膜性能三者之间的关系,并指... 综述了有机混合物渗透汽化膜材料(有机膜、无机膜、有机-无机杂化膜),膜制备方法及其分离应用(极性/非极性有机物、芳香族/脂环族烃类、芳香族/脂肪族烃类、同分异构体系).分析了膜材料结构、膜制备方法以及膜性能三者之间的关系,并指出当前渗透汽化有机混合物分离膜领域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低缺陷无机膜分离层的制备仍有挑战,且无机膜材料亟需扩充;有机膜的造价较低且易于规模化,但易溶胀,可通过提高交联度、引入刚性单体等策略进行改善;有机-无机杂化膜比如MOF膜和混合基质膜,具有丰富的结构且制备方法多样,将显著推动渗透汽化有机混合物分离的工业进程.最后展望了渗透汽化有机混合物分离膜的未来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透汽化 分离 有机混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实验数据的湍流扩散POD模态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芳 贾胜坤 +2 位作者 张会书 袁希钢 余国琮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4531-4543,共13页
采用粒子成像测速(PIV)和激光诱导荧光(LIF)技术同时测量了水平通道中湍流扩散过程的流速和荧光剂浓度的瞬时分布,并利用实验数据,通过本征正交分解(POD)模态分析方法,实现了湍流条件下荧光剂扩散过程中浓度分布的数值重构。该方法应用... 采用粒子成像测速(PIV)和激光诱导荧光(LIF)技术同时测量了水平通道中湍流扩散过程的流速和荧光剂浓度的瞬时分布,并利用实验数据,通过本征正交分解(POD)模态分析方法,实现了湍流条件下荧光剂扩散过程中浓度分布的数值重构。该方法应用于瞬时浓度分布的特征分析中,得到了瞬时分布的各阶模态,并分析各阶模态空间分布特征及其所含能量。结果表明,浓度分布在距离荧光剂入口较近的区域具有较强的周期性,且低阶POD模态能量占主导地位。应用POD分析得到的模态可以较准确地重构距离荧光剂入口较近区域的浓度分布的基本特征,相对误差主要集中于距离荧光剂入口较远的区域,表明本文提出的基于POD模态分析的湍流条件下浓度场的数值重构更适用于周期性较强的系统,为预测未知时刻的湍流扩散浓度分布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湍流扩散 POD分析 粒子成像测速 激光诱导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空变压吸附提纯沼气的实验 被引量:8
14
作者 田彩霞 沈圆辉 +1 位作者 张东辉 甘海南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741-749,共9页
以煤基碳分子筛为沼气净化吸附剂,借助扫描电镜观察了碳分子筛的表面形貌,并通过物理化学吸附仪表征了碳分子筛的孔径分布。基于静态容积法测定了CO2与CH4在碳分子筛的静态吸附量,并估算了CO2与CH4在碳分子筛的动力学扩散系数。单塔穿... 以煤基碳分子筛为沼气净化吸附剂,借助扫描电镜观察了碳分子筛的表面形貌,并通过物理化学吸附仪表征了碳分子筛的孔径分布。基于静态容积法测定了CO2与CH4在碳分子筛的静态吸附量,并估算了CO2与CH4在碳分子筛的动力学扩散系数。单塔穿透实验考察了吸附压力与进料流量对原料气中CO2穿透曲线的影响,选取吸附压力为0.3 MPa,进料流量为4 L·min-1进行两塔六步真空变压吸附提纯沼气的实验研究,并考察了吸附步骤时长与产品气冲洗率对CH4富集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吸附步骤时长为140 s,冲洗率为0.05时,产品气中CH4纯度可达98%,收率可达8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筛 真空变压吸附 沼气 甲烷 二氧化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循环的二阶变压吸附碳捕集工艺模拟、实验及分析 被引量:10
15
作者 刘冰 孙伟娜 +4 位作者 安亚雄 江南 汪亚燕 邢瑞 张东辉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4788-4797,共10页
针对日益严重的温室效应及传统CO_2捕集和储存技术的不足,设计带循环的二阶四塔变压吸附装置捕集电厂烟道气中的二氧化碳,采用炭分子筛作为第一阶二塔处理装置吸附剂,采用13X作为第二阶二塔处理装置的吸附剂。建立上述工艺的数学模型,... 针对日益严重的温室效应及传统CO_2捕集和储存技术的不足,设计带循环的二阶四塔变压吸附装置捕集电厂烟道气中的二氧化碳,采用炭分子筛作为第一阶二塔处理装置吸附剂,采用13X作为第二阶二塔处理装置的吸附剂。建立上述工艺的数学模型,通过实验验证数学模型和模拟结果的准确性。模拟结果表明,本工艺可以将烟道气中的CO_2(15%)富集为纯度95%的产品气,收率为93.92%,工艺处理量为4.576 mol CO_2·h^(-1)·kg^(-1),能耗为0.847 MJ·(kg CO_2)^(-1),通过对比,本工艺具有处理量大、回收率高、纯度高的优点。在此基础上,根据数学模型分析二阶床层在一个周期内的压力变化、温度分布、固相和气相组成分布、能耗组成、生产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 数值模拟 实验验证 二氧化碳捕集 炭分子筛 13X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剂萃取-树脂吸附联合脱除盐湖老卤中的微量硼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雄 刘明言 宋军超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3625-3632,共8页
采用溶剂萃取-树脂吸附联合的方法对青海盐湖卤水中的硼进行了提取和脱除。研究了p H、相比和萃取级数对萃取过程的影响,讨论了萃取后卤水的p H和树脂用量等对吸附过程的影响,考察了D564树脂的吸附等温线和吸附动力学特性,并对反萃和洗... 采用溶剂萃取-树脂吸附联合的方法对青海盐湖卤水中的硼进行了提取和脱除。研究了p H、相比和萃取级数对萃取过程的影响,讨论了萃取后卤水的p H和树脂用量等对吸附过程的影响,考察了D564树脂的吸附等温线和吸附动力学特性,并对反萃和洗脱过程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萃取过程中卤水p H为2时,萃取效果最佳,相比和萃取级数增加至3后继续增加相比和萃取级数对进一步降低卤水中硼浓度的作用并不明显;吸附过程中卤水的p H最佳值为7,吸附动力学数据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等温线数据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当树脂用量为6g/(100m L卤水)时,可直接将一级萃取后卤水中的硼浓度降低至1.0mg/L以下;建议使用0.1mol/L的Na OH溶液作反萃剂,0.5mol/L的HCl溶液作洗脱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剂萃取 吸附 硼酸 盐湖卤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氢气分离有机膜 被引量:1
17
作者 朱娇 栾丽萍 +1 位作者 从深震 刘新磊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8-158,共21页
氢气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和燃料,其分离纯化的效果将直接影响使用成本。有机聚合物膜具有成本低、可加工性强、结构多样、性能稳定等优点,已成为H2分离领域应用最多的膜材料。介绍了H2分离有机膜的分离机理,讨论了H2分离有机膜的种类、制... 氢气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和燃料,其分离纯化的效果将直接影响使用成本。有机聚合物膜具有成本低、可加工性强、结构多样、性能稳定等优点,已成为H2分离领域应用最多的膜材料。介绍了H2分离有机膜的分离机理,讨论了H2分离有机膜的种类、制备方法和性能,综述了其应用现状,并对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气 聚合物 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规整填料塔中氨水吸收CO2的体积总传质系数 被引量:15
18
作者 唐忠利 赵行健 +3 位作者 刘伯潭 刘春江 陈涛 袁希钢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102-1107,共6页
目前,CO2排放问题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要挑战。以化学溶剂吸收法工艺为基础的燃烧后脱碳是当前比较成熟的已进入工业规模实验的技术路线。而氨水作为一种新的吸收剂受到广泛关注。以气相体积传质系数(KGae)作为表征,对... 目前,CO2排放问题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要挑战。以化学溶剂吸收法工艺为基础的燃烧后脱碳是当前比较成熟的已进入工业规模实验的技术路线。而氨水作为一种新的吸收剂受到广泛关注。以气相体积传质系数(KGae)作为表征,对规整填料塔中氨水吸收CO2的传质性能进行了研究,探索了气速、CO2分压、液速和氨水浓度对KGae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本文的工况条件下,KGae随液速和氨水浓度的增大而增大,随CO2分压的增大有所减小,气速对KGae的影响不大。实验结果对今后填料塔的设计工作的经济性和合理性有一定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水 二氧化碳 吸收 规整填料 体积总传质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完全能量耦合精馏塔的设计、模拟与优化 被引量:28
19
作者 龚超 余爱平 +1 位作者 罗祎青 袁希钢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77-184,共8页
本文针对完全能量耦合精馏塔,基于Fenske-Underwood-Gilliland方程建立了完整的简捷设计方法,得到了各塔的实际理论板数、适宜的进料和侧线液相采出位置以及各塔回流比等参数。并在此基础上通过严格模拟,对完全热耦合精馏塔的中间组分... 本文针对完全能量耦合精馏塔,基于Fenske-Underwood-Gilliland方程建立了完整的简捷设计方法,得到了各塔的实际理论板数、适宜的进料和侧线液相采出位置以及各塔回流比等参数。并在此基础上通过严格模拟,对完全热耦合精馏塔的中间组分分配比β、气相分割比Rv和液相分割比Rl等参数进行了优化,得出了它们对再沸器热负荷的影响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耦合精馏塔 简捷设计 严格模拟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制备5-羟甲基糠醛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20
作者 姜楠 齐崴 +2 位作者 黄仁亮 苏荣欣 何志敏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937-1945,共9页
5-羟甲基糠醛(HMF)是一种重要的平台化合物,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很多研究者已对如何提高HMF的产率和降低HMF的制备成本开展了多方面研究。本文综述了2006—2010年HMF的主要制备方法及研究特色,并对原料(单糖、多糖)、催化剂(固体... 5-羟甲基糠醛(HMF)是一种重要的平台化合物,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很多研究者已对如何提高HMF的产率和降低HMF的制备成本开展了多方面研究。本文综述了2006—2010年HMF的主要制备方法及研究特色,并对原料(单糖、多糖)、催化剂(固体酸、均相催化剂)、溶剂体系(单相体系、双相体系)及其它辅助条件(微波加热法、添加调节剂法)进行了系统总结与全面分析;同时,介绍了HMF的重要衍生物及其应用;最后指出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对其中的主要研究方向进行了归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羟甲基糠醛 生物质 原料 溶剂体系 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