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化学产品工程再认识 被引量:6
1
作者 周兴贵 李伯耿 +2 位作者 袁希钢 骆广生 袁渭康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4497-4504,共8页
化学产品工程作为化学工程学科的一个新方向或化学工程学科的新范式已提出很多年,但学术界对其学科内涵理解不一。本文对化学产品工程的学科内涵进行了分析和探讨,认为其核心是通过过程和设备对产品的纳微结构和复杂大分子结构进行调控... 化学产品工程作为化学工程学科的一个新方向或化学工程学科的新范式已提出很多年,但学术界对其学科内涵理解不一。本文对化学产品工程的学科内涵进行了分析和探讨,认为其核心是通过过程和设备对产品的纳微结构和复杂大分子结构进行调控;化学产品工程仍隶属过程工程,是面向高附加值产品、实现产品结构可控、定向、高效制备的过程工程。通过与传统的以满足市场需求和提高生产效率为目标的过程开发和放大的化学工程研究类比,提出了化学产品工程的主要研究内容,并讨论了其研究的方法论问题,以推动相关的基础研究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品工程 化学工程 学科范式 化学工程学科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极浆料涂布模头流场分析与结构优化 被引量:3
2
作者 杨家沐 陈育新 +2 位作者 练成 徐至 刘洪来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09-1117,共9页
涂布工艺是锂电池极片制造过程的关键工序之一,涂层的稳定性和厚度一致性决定了极片的结构,进而影响电池的性能和循环寿命。大尺寸动力锂电池产品对涂布幅宽提出更高的要求,保证涂布模头出口处电极浆料的流动均匀性成为核心技术问题之... 涂布工艺是锂电池极片制造过程的关键工序之一,涂层的稳定性和厚度一致性决定了极片的结构,进而影响电池的性能和循环寿命。大尺寸动力锂电池产品对涂布幅宽提出更高的要求,保证涂布模头出口处电极浆料的流动均匀性成为核心技术问题之一。因此,对涂布模头的流道结构进行合理优化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针对宽幅涂布模头出口速度分布不均的问题,构建了不同尺寸和结构的模头流道模型进行流场仿真,分析电极浆料在模头内部的流动特性,并采用Box-Behnken设计对衣架式模头的结构尺寸进行优化。具有倾斜变径式匀料腔结构的衣架式模头对浆料有更强的引流效果,有助于提升幅宽方向浆料流动的均匀性。采用Box-Behnken设计对衣架式模头的主要结构参数进行优化,使浆料的均匀性提升至0.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狭缝涂布 衣架式模头 计算流体力学 BOX-BEHNKEN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金属中心双峰聚乙烯催化剂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3
作者 金玉龙 赵柠 +1 位作者 程瑞华 刘柏平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85-495,共11页
双峰聚乙烯因兼具优良的加工性能和优异的力学性能,被广泛应用于PE100、PE100RC等高等级管材的生产,其在聚乙烯市场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目前工业上基本采用双釜串联工艺生产双峰聚乙烯,该工艺设备投资及能耗较高,且均被国外公司垄断。... 双峰聚乙烯因兼具优良的加工性能和优异的力学性能,被广泛应用于PE100、PE100RC等高等级管材的生产,其在聚乙烯市场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目前工业上基本采用双釜串联工艺生产双峰聚乙烯,该工艺设备投资及能耗较高,且均被国外公司垄断。相比之下,单釜双峰工艺因采用双金属中心催化剂在单一反应器中生产双峰聚乙烯,其设备投资和操作费用更低,且更加绿色环保,因而成为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的热点。综述了本课题组近期基于铬系催化剂开发的新型双金属中心双峰聚乙烯催化剂,同时对其他双金属中心聚乙烯催化剂进行了介绍,并对该领域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剂 反应工程 聚合物 双金属中心催化剂 双峰聚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籽油联产生物柴油和甘油的工艺优化及数学模型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李泓 沈本贤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50-52,共3页
以KOH为催化剂,棉籽油与甲醇发生甲酯化反应联产生物柴油和甘油,采用4因素3水平正交实验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醇油摩尔比、催化剂用量对反应的影响,并对实验数据采用多元非线性回归,建立了反应的数学模型。通过模型计算其结果与... 以KOH为催化剂,棉籽油与甲醇发生甲酯化反应联产生物柴油和甘油,采用4因素3水平正交实验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醇油摩尔比、催化剂用量对反应的影响,并对实验数据采用多元非线性回归,建立了反应的数学模型。通过模型计算其结果与实验数据吻合良好,由此得出最佳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51℃,反应时间60 m in,醇油摩尔比6.2∶1,催化剂用量1.2%。在此条件下,所得生物柴油收率为98.1%,且生物柴油主要质量指标符合法国生物柴油质量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籽油 生物柴油 正交实验 非线性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β复合成核剂调控聚丙烯结晶过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5
作者 辛忠 石尧麒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26-132,188,共8页
综述了3类广泛应用的α/β复合成核剂对聚丙烯结晶动力学、结晶形态及宏观性能等方面影响的研究进展。总结了影响α/β复合成核剂调控聚丙烯结晶的主要因素在于两种成核剂的成核能力,具体表现为其成核聚丙烯结晶温度(TC)的高低:TC高的... 综述了3类广泛应用的α/β复合成核剂对聚丙烯结晶动力学、结晶形态及宏观性能等方面影响的研究进展。总结了影响α/β复合成核剂调控聚丙烯结晶的主要因素在于两种成核剂的成核能力,具体表现为其成核聚丙烯结晶温度(TC)的高低:TC高的成核剂在聚丙烯结晶过程中起主导作用,TC低的成核剂基本不起成核作用,当两者的TC相接近时发生竞争成核。根据这一规律,找出了复合α、β两种成核剂的方法,并列举将其运用到调控聚丙烯的结晶过程中的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结晶 α/β复合成核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N/C氧还原催化剂的热稳定性及活性位结构 被引量:4
6
作者 陈驰 赖愉姣 +2 位作者 周志有 张新胜 孙世刚 《电化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00-408,共9页
研制高活性的Fe/N/C氧还原催化剂对于降低燃料电池成本、实现商业化应用有重要意义.为实现Fe/N/C催化剂的理性设计,需要深入研究其活性位结构.本文发展一种研究活性位结构的新策略,以预先合成好的聚间苯二胺基Fe/N/C催化剂(Pm PDA-Fe Nx... 研制高活性的Fe/N/C氧还原催化剂对于降低燃料电池成本、实现商业化应用有重要意义.为实现Fe/N/C催化剂的理性设计,需要深入研究其活性位结构.本文发展一种研究活性位结构的新策略,以预先合成好的聚间苯二胺基Fe/N/C催化剂(Pm PDA-Fe Nx/C)为起始物,对其在1000~1500 o C高温下再次进行热处理并使其失活,通过关联催化剂热处理前后的结构变化与氧还原催化性能来揭示活性位结构.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热处理温度升高,活性中心结构被破坏,铁原子析出团聚并形成纳米颗粒,氮元素挥发损失,导致催化剂失活.XPS分析显示,低结合能含氮物种的含量与催化剂的ORR活性呈良好的正相关性,表明活性中心很可能是由吡啶N和Fe-N物种构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N/C催化剂 氧还原反应 活性位 吡啶型N Fe-N物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沸腾床内液相的返混特性
7
作者 黄子宾 朱闯杰 +4 位作者 黄岩 程振民 杨涛 刘建锟 方向晨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630-636,共7页
在直径0.3 m、总高7.2 m的沸腾床反应器内采用脉冲示踪法研究液相的返混特性。实验中分别以空气和水作为气相和液相,气体操作速度从0.26 cm·s-1变至12.97 cm·s^(-1),液体表观速度固定为0.86 cm·s^(-1)。采用三氧化二铝... 在直径0.3 m、总高7.2 m的沸腾床反应器内采用脉冲示踪法研究液相的返混特性。实验中分别以空气和水作为气相和液相,气体操作速度从0.26 cm·s-1变至12.97 cm·s^(-1),液体表观速度固定为0.86 cm·s^(-1)。采用三氧化二铝颗粒作为固相,其中固体颗粒的平均粒径为0.4 mm,床层固体含量(体积分数)从0变至42.9%。实验结果表明,在所有考察条件下每组响应曲线均存在明显的长拖尾现象,沸腾床内存在剧烈的液体返混现象。尝试采用带回流的多釜串联模型拟合实验数据,结果表明模型预测值与实验数据吻合得非常好,其中拟合得到的全混釜个数N为8,回流比k从1.320至4.218不等,方差预测值与实验值之间的最大误差不超过+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沸腾床 返混 固含率 停留时间分布 带回流的多釜串联模型 数值模拟 实验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磷酸盐成核剂粒径对PP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张恰 赵世成 +2 位作者 石尧麒 辛忠 周帅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9-24,共6页
通过调控反溶剂法中的转速、反溶剂与溶剂配比、溶液浓度等条件制备了不同粒径的2,2’–亚甲基双(4,6–二叔丁基苯基)磷酸钠(NA–40)成核剂,考察了NA–40粒径对等规聚丙烯(i PP)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利用差示扫描量热(DSC)仪研究了NA–40... 通过调控反溶剂法中的转速、反溶剂与溶剂配比、溶液浓度等条件制备了不同粒径的2,2’–亚甲基双(4,6–二叔丁基苯基)磷酸钠(NA–40)成核剂,考察了NA–40粒径对等规聚丙烯(i PP)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利用差示扫描量热(DSC)仪研究了NA–40粒径对i PP结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NA–40粒径的增加,NA–40对i PP力学性能的改善作用变弱。NA–40平均粒径为(17.7±2.2)μm时,i PP/NA–40–1的弯曲弹性模量、弯曲强度和拉伸强度与纯i PP相比,分别提高了44.5%,20.5%和8.3%,相应的缺口冲击强度有所降低;当NA–40平均粒径为(52.6±1.1)μm时,i PP/NA–40–4的弯曲弹性模量、弯曲强度和拉伸强度的增幅分别降至16.8%,2.3%和6.4%。在较低的降温速率下,NA–40粒径对结晶峰值温度(Tc)的影响不明显,提高降温速率对Tc的影响开始显现。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NA–40形貌发现,NA–40呈棒状,加工过程影响NA–40粒径,但对NA–40形貌没有影响。利用偏光显微镜观察NA–40在i PP熔体中的分散性,粒径较小的NA–40能够均匀分散在i PP熔体中,而粒径较大的分散性差,大大降低了NA–40的有效成核浓度,影响了NA–40对i PP力学性能及结晶性能的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规聚丙烯 有机磷酸盐成核剂 力学性能 结晶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炭载体对Pt-C复合物非碱性条件下催化甘油氧化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雷佳契 段学志 +1 位作者 钱刚 周兴贵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679-686,共8页
采用等量浸渍法制备了具有相似平均粒径的活性炭(AC)和碳纳米管(CNTs)负载的Pt催化剂,并比较研究了非碱性条件下两种催化剂催化甘油氧化反应的性能。结果表明,炭载体对Pt-C复合物催化甘油氧化反应的活性、选择性和稳定性有重要影响。相... 采用等量浸渍法制备了具有相似平均粒径的活性炭(AC)和碳纳米管(CNTs)负载的Pt催化剂,并比较研究了非碱性条件下两种催化剂催化甘油氧化反应的性能。结果表明,炭载体对Pt-C复合物催化甘油氧化反应的活性、选择性和稳定性有重要影响。相对于Pt/CNTs催化剂,Pt/AC催化剂中Pt 4f结合能较低,导致其表面氧的覆盖度相对较高,因而抑制了甘油的吸附,降低了甘油氧化反应的初始活性;Pt/AC催化剂会促进甘油醛进一步氧化成甘油酸以及C3产物的氧化断键;Pt/AC催化剂失活的主要原因是氧中毒和中间产物的吸附,而Pt/CNTs催化剂的失活主要是由于甘油酸的吸附堵塞Pt表面的活性位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油 氧化 Pt-C复合物 载体 失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级电容器及锂电池中锂离子相互作用模型的构建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宇 江浩 +1 位作者 李春忠 刘洪来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552-559,共8页
超级电容器及锂电池中锂离子高度富集,构建准确的锂离子相互作用模型对于预测超级电容器及锂电池性能、设计电极材料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通过量子密度泛函理论计算了超级电容器及锂电池中锂离子间的相互作用,重点考察了锂离子间短程范... 超级电容器及锂电池中锂离子高度富集,构建准确的锂离子相互作用模型对于预测超级电容器及锂电池性能、设计电极材料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通过量子密度泛函理论计算了超级电容器及锂电池中锂离子间的相互作用,重点考察了锂离子间短程范德华相互作用的特点及溶剂化效应对范德华作用的影响,发现短程区域内范德华作用能在很大程度上屏蔽库仑排斥作用,溶剂化效应对范德华作用有很大贡献。通过数值拟合建立了能适用于不同溶剂环境下的锂离子相互作用分子模型(隐式溶剂模型)。另外还考察了锂离子间三体相互作用,发现三体相互作用为吸引作用,且仅对局部大量富集的锂离子有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 超级电容器 密度泛函理论 模型 溶剂 微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油氢解双金属Ir-Re催化剂的结构调控:焙烧温度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邓澄浩 任鑫 +3 位作者 张宏 周静红 周兴贵 袁渭康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84-390,共7页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双金属Ir-Re催化剂,通过TEM、XRD、TPR、NH_3-TPD和CO-DRIFTS考察了350~650℃焙烧温度对催化剂结构的影响,并考评了其催化甘油氢解性能。结果表明,低温(350℃)焙烧处理的双金属催化剂中Ir和Re物种能够被完全...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双金属Ir-Re催化剂,通过TEM、XRD、TPR、NH_3-TPD和CO-DRIFTS考察了350~650℃焙烧温度对催化剂结构的影响,并考评了其催化甘油氢解性能。结果表明,低温(350℃)焙烧处理的双金属催化剂中Ir和Re物种能够被完全还原为金属态,还原后形成Ir-Re合金结构;而高温(500和650℃)焙烧显著降低了Re物种的还原能力,还原后形成氧化铼(Re Ox)部分覆盖于Ir金属表面,形成Ir-ReOx的结构。低温焙烧所得的催化剂具有更高的甘油氢解催化活性和1,3-丙二醇选择性,这是由于低温焙烧的Ir-Re合金催化剂具有更高的金属分散度和更多的酸性位Re-O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焙烧温度 Ir-Re合金 甘油氢解 1 3-丙二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卤族元素对Ag电极电催化还原CO2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志盼 陈承镇 +3 位作者 王倩倩 钟菊花 张波 程振民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687-693,共7页
通过在电解液中加入卤族元素,系统地研究了卤族元素对于CO的选择性和反应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卤族元素对于CO_2的还原反应具有促进作用,并按照Cl-<Br-<I-的顺序递增。Cl-和Br-对CO_2还原反应和析氢反应都具有催化作用,而I-的存... 通过在电解液中加入卤族元素,系统地研究了卤族元素对于CO的选择性和反应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卤族元素对于CO_2的还原反应具有促进作用,并按照Cl-<Br-<I-的顺序递增。Cl-和Br-对CO_2还原反应和析氢反应都具有催化作用,而I-的存在加快了CO的生成,对析氢反应没有明显影响。在过电势为590 m V时,CO在有I-溶液中的选择性是无I-溶液的28倍。经过表征和分析后得出,I-具有较强的吸附性能,通过化学吸附使催化剂表面形貌发生改变,CO的活性位增多,加快其反应速率。同时,I-在反应过程中易向反应表面传输负电荷,增加与碳原子的相互作用,从而提高CO的生成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还原 CO Ag电极 电催化 卤族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圆柱形锂离子电池真空干燥过程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3
13
作者 陈育新 杨家沐 +2 位作者 李东博 练成 刘洪来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957-1967,共11页
极片中的水分对锂离子电池的性能和安全有重要影响,在生产中需要通过真空干燥对其进行严格控制。目前对于真空干燥工艺的研究以实验为主,消耗了大量的能源、材料以及人力资源,且耗时较长。针对以上问题,以18650电池为研究对象,建立了扩... 极片中的水分对锂离子电池的性能和安全有重要影响,在生产中需要通过真空干燥对其进行严格控制。目前对于真空干燥工艺的研究以实验为主,消耗了大量的能源、材料以及人力资源,且耗时较长。针对以上问题,以18650电池为研究对象,建立了扩散-流动-热传导-气液传质耦合的二维旋转模型,准确预测了真空干燥过程中电芯含水率的变化。结果表明,过程中电芯不同位置的温度、水蒸气分压、含水率较为均匀,采用均质的零维模型同样能得到准确结果;电芯材料的颗粒尺寸、孔隙率、初始含水率对水分蒸发速率有显著影响,达到相同干燥程度所需的时间相差数个小时;平衡含水率取决于温度和空气湿度,二者是影响最终含水率的主要因素;提高电芯的温度或降低烘箱的出口压力均可提高真空干燥的效率,获得更低含水率的电芯产品;以更快的速度加热电芯,更早进入真空阶段可以显著提升前期的干燥效率;在进入真空阶段后以一定频率对烘箱进行换气可以降低电芯中水蒸气分压,进而提升干燥速率,既能降低最终含水率,也可节约时间成本。本工作提出的预测模型可以快速、便捷地研究各工艺参数的影响,在锂离子电池真空干燥工艺参数优化方面具有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制造工艺 真空干燥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催化基底表面亲水改性对氢气催化氧化效率影响的密度泛函研究
14
作者 肖钧尹 喻啸晨 +3 位作者 唐伟强 陶佳波 赵双良 刘洪来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4683-4692,共10页
催化剂表面亲疏水性改性是一种常见的调控手段,其对催化剂催化活性、选择性和稳定性有着重要的影响。以氢气催化氧化转化为水为研究对象,从分子水平出发,通过多尺度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了催化剂在不同程度的表面亲水改性后对水和氢气... 催化剂表面亲疏水性改性是一种常见的调控手段,其对催化剂催化活性、选择性和稳定性有着重要的影响。以氢气催化氧化转化为水为研究对象,从分子水平出发,通过多尺度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了催化剂在不同程度的表面亲水改性后对水和氢气的吸附作用,并研究了吸附对于反应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表面亲水性的增强,催化剂表面对水吸附越来越多,而受体积排斥效应影响,氢气的吸附量越来越少。而对于同一催化剂表面,增大水分子的均相密度量可促进氢气在表面的吸附。该理论结果不仅很好地解释了催化剂表面亲水性对于催化活性的影响,且为表界面反应的效率调控与强化提供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水性 密度泛函 吸附 表面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O_x/TiO_2光催化水蒸气还原CO_2反应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洪益娟 张钦辉 于建国 《分子催化》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4-89,共6页
以商品TiO2-P25为原料,通过浸渍法负载一定量过渡金属Cu,得到一系列不同含量的CuOx/TiO2光催化剂.利用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BET,高分辨率透射镜(HRTEM),X射线荧光光谱(XRF)和光致发光光谱(PL)等方法对催化剂进行了详... 以商品TiO2-P25为原料,通过浸渍法负载一定量过渡金属Cu,得到一系列不同含量的CuOx/TiO2光催化剂.利用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BET,高分辨率透射镜(HRTEM),X射线荧光光谱(XRF)和光致发光光谱(PL)等方法对催化剂进行了详细表征,在自建的光催化反应器中评价了气态水光催化还原CO2反应的活性和CH4收率.结果表明负载CuOx后的TiO2纳米材料光催化性能显著提高,其中1%CuOx/TiO2样品紫外光照72 h后,CH4生成量达到了24.86μmol.gTi-1.同时,CuOx负载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CH4收率均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2O CO2 还原 TIO2 光催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