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KOH为催化剂,棉籽油与甲醇发生甲酯化反应联产生物柴油和甘油,采用4因素3水平正交实验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醇油摩尔比、催化剂用量对反应的影响,并对实验数据采用多元非线性回归,建立了反应的数学模型。通过模型计算其结果与...以KOH为催化剂,棉籽油与甲醇发生甲酯化反应联产生物柴油和甘油,采用4因素3水平正交实验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醇油摩尔比、催化剂用量对反应的影响,并对实验数据采用多元非线性回归,建立了反应的数学模型。通过模型计算其结果与实验数据吻合良好,由此得出最佳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51℃,反应时间60 m in,醇油摩尔比6.2∶1,催化剂用量1.2%。在此条件下,所得生物柴油收率为98.1%,且生物柴油主要质量指标符合法国生物柴油质量标准。展开更多
通过在电解液中加入卤族元素,系统地研究了卤族元素对于CO的选择性和反应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卤族元素对于CO_2的还原反应具有促进作用,并按照Cl-<Br-<I-的顺序递增。Cl-和Br-对CO_2还原反应和析氢反应都具有催化作用,而I-的存...通过在电解液中加入卤族元素,系统地研究了卤族元素对于CO的选择性和反应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卤族元素对于CO_2的还原反应具有促进作用,并按照Cl-<Br-<I-的顺序递增。Cl-和Br-对CO_2还原反应和析氢反应都具有催化作用,而I-的存在加快了CO的生成,对析氢反应没有明显影响。在过电势为590 m V时,CO在有I-溶液中的选择性是无I-溶液的28倍。经过表征和分析后得出,I-具有较强的吸附性能,通过化学吸附使催化剂表面形貌发生改变,CO的活性位增多,加快其反应速率。同时,I-在反应过程中易向反应表面传输负电荷,增加与碳原子的相互作用,从而提高CO的生成速率。展开更多
文摘以KOH为催化剂,棉籽油与甲醇发生甲酯化反应联产生物柴油和甘油,采用4因素3水平正交实验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醇油摩尔比、催化剂用量对反应的影响,并对实验数据采用多元非线性回归,建立了反应的数学模型。通过模型计算其结果与实验数据吻合良好,由此得出最佳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51℃,反应时间60 m in,醇油摩尔比6.2∶1,催化剂用量1.2%。在此条件下,所得生物柴油收率为98.1%,且生物柴油主要质量指标符合法国生物柴油质量标准。
文摘研制高活性的Fe/N/C氧还原催化剂对于降低燃料电池成本、实现商业化应用有重要意义.为实现Fe/N/C催化剂的理性设计,需要深入研究其活性位结构.本文发展一种研究活性位结构的新策略,以预先合成好的聚间苯二胺基Fe/N/C催化剂(Pm PDA-Fe Nx/C)为起始物,对其在1000~1500 o C高温下再次进行热处理并使其失活,通过关联催化剂热处理前后的结构变化与氧还原催化性能来揭示活性位结构.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热处理温度升高,活性中心结构被破坏,铁原子析出团聚并形成纳米颗粒,氮元素挥发损失,导致催化剂失活.XPS分析显示,低结合能含氮物种的含量与催化剂的ORR活性呈良好的正相关性,表明活性中心很可能是由吡啶N和Fe-N物种构成的.
文摘通过在电解液中加入卤族元素,系统地研究了卤族元素对于CO的选择性和反应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卤族元素对于CO_2的还原反应具有促进作用,并按照Cl-<Br-<I-的顺序递增。Cl-和Br-对CO_2还原反应和析氢反应都具有催化作用,而I-的存在加快了CO的生成,对析氢反应没有明显影响。在过电势为590 m V时,CO在有I-溶液中的选择性是无I-溶液的28倍。经过表征和分析后得出,I-具有较强的吸附性能,通过化学吸附使催化剂表面形貌发生改变,CO的活性位增多,加快其反应速率。同时,I-在反应过程中易向反应表面传输负电荷,增加与碳原子的相互作用,从而提高CO的生成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