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偏氯乙烯-b-聚乙二醇-b-聚偏氯乙烯共聚物基多孔炭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1
1
作者 杨杰 包永忠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890-896,共7页
通过直接碳化由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RAFT)活性自由基聚合制备的聚偏氯乙烯-b-聚乙二醇-b-聚偏氯乙烯共聚物(PVDC-b-PEG-b-PVDC),制备了微孔-中孔复合多孔炭,并对其电化学性能进行了研究。凝胶渗透色谱仪表征表明通过RAFT聚合制得的PVDC... 通过直接碳化由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RAFT)活性自由基聚合制备的聚偏氯乙烯-b-聚乙二醇-b-聚偏氯乙烯共聚物(PVDC-b-PEG-b-PVDC),制备了微孔-中孔复合多孔炭,并对其电化学性能进行了研究。凝胶渗透色谱仪表征表明通过RAFT聚合制得的PVDC-b-PEG-b-PVDC的分子量较高(MnGPC>7000 g?mol-1)、分子量分布较窄(PDI<1.5)。采用热重分析、扫描电镜、N2等温吸脱附法表征了嵌段共聚物的热分解特性和多孔炭的结构,发现PEG链段可完全热分解而具有形成中孔的模板作用,PVDC链段热分解形成含微孔的炭骨架,最终形成兼有微孔和中孔、最大比表面积达1242m2?g-1、孔容达0.49 cm3?g-1的多孔炭。电化学测试表明制备的多孔炭的电化学特性良好,当电流密度为0.5 A?g-1时,PVDC-b-PEG4k-b-PVDC基多孔炭的比电容达到157 F?g-1,显著优于文献报道的PVDC基多孔炭的比电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氯乙烯 嵌段共聚物 多孔炭 电化学性能 比电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斜叶桨搅拌下釜内盘管非稳态对流传热过程的模拟和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毕纪葛 潘万贵 +3 位作者 周俊超 吴可君 徐国华 何潮洪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80-788,共9页
搅拌釜内的强放热反应过程常常需采用内置螺旋盘管来增加换热面积,对带盘管搅拌釜内传热过程的数值模拟与盘管外侧对流传热系数的实验测定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今使用流体力学软件FLUENT对四斜叶桨搅拌下釜内盘管非稳态对流传热过程进行模... 搅拌釜内的强放热反应过程常常需采用内置螺旋盘管来增加换热面积,对带盘管搅拌釜内传热过程的数值模拟与盘管外侧对流传热系数的实验测定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今使用流体力学软件FLUENT对四斜叶桨搅拌下釜内盘管非稳态对流传热过程进行模拟,得到了搅拌釜内温度场分布和盘管内外两侧平均对流传热系数。模拟采用标准k-ε湍流模型和强化壁面函数,考虑了釜内液体黏度、导热系数随温度的变化关系。在模拟搅拌釜的非稳态冷却过程中,将搅拌釜内温度的变化过程分成四段,模拟得到四个釜温下的拟稳态温度场和对流传热系数,在此基础上计算得到全冷却过程的平均对流传热系数。为了验证模拟的可靠性,对盘管外侧对流传热系数进行了实验测定。模拟获得的盘管外侧对流传热系数值与实验值相比误差为22.5%,盘管内侧对流传热系数模拟值与经验公式计算值相比误差为2.6%,不同釜温下盘管出口温度模拟值与实验测定值偏差在1.52 K以内,表明所用模拟方法在工程上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搅拌釜 螺旋盘管 模拟 对流传热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聚氰胺甲醛泡沫增韧改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3
作者 夏学禹 顾雪萍 +2 位作者 冯连芳 王嘉骏 张才亮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82-190,共9页
三聚氰胺甲醛泡沫是一种具有吸音、耐热、保温等性能的本征型阻燃泡沫,燃烧时火焰易自熄且不产生流滴,可用于建筑、农业、航空、交通运输和电子信息等领域,是一种发展前景良好的轻质材料。但是,由于柔性链段短、交联密度大,三聚氰胺甲... 三聚氰胺甲醛泡沫是一种具有吸音、耐热、保温等性能的本征型阻燃泡沫,燃烧时火焰易自熄且不产生流滴,可用于建筑、农业、航空、交通运输和电子信息等领域,是一种发展前景良好的轻质材料。但是,由于柔性链段短、交联密度大,三聚氰胺甲醛泡沫脆性往往较大,限制了其实际应用。为此,从三聚氰胺甲醛树脂基体改性和泡沫结构调控2个方面综述了国内外关于三聚氰胺甲醛泡沫增韧改性的研究进展,分析了不同改性方法的原理及优缺点,并对增韧改性三聚氰胺甲醛泡沫的发展进行了展望,旨在为合成高性能的三聚氰胺甲醛泡沫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聚氰胺甲醛树脂 增韧改性 泡沫 泡孔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动态共价键制备可重复加工交联聚合物 被引量:4
4
作者 吴坤红 顾雪萍 +1 位作者 冯连芳 张才亮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8,共8页
通过动态共价键构建聚合物交联网络,一方面高度交联的化学结构使其具有优异机械物理性能,另一方面通过链段重排可赋予其良好的自修复和重复加工性能,突破热塑性聚合物和热固性聚合物的界限,具有十分诱人的工业应用前景。从酯交换反应、... 通过动态共价键构建聚合物交联网络,一方面高度交联的化学结构使其具有优异机械物理性能,另一方面通过链段重排可赋予其良好的自修复和重复加工性能,突破热塑性聚合物和热固性聚合物的界限,具有十分诱人的工业应用前景。从酯交换反应、二硫键交换反应、硅醇交换反应、烯烃复分解、亚胺交换反应、酰腙键交换反应等动态共价化学作用机理出发,详细介绍了基于这些动态共价键制备可重复加工交联聚合物方法和特性的研究进展,并对发展前景和面对的挑战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共价化学 动态共价键 交联 重复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芳杂环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8
5
作者 郑梦凯 张聪聪 李伯耿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933-941,共9页
为了提高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TPU)的耐热性,以聚四氢呋喃二元醇(PTMG-2000)为软段,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分别与扩链剂1,2,4,5-苯四甲羧酸二酐(PMDA)、3,3’,4,4’-苯甲酮四羧酸酐(BTDA)、3,3’,4,4’-联苯四甲酸二酐(BPDA)和... 为了提高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TPU)的耐热性,以聚四氢呋喃二元醇(PTMG-2000)为软段,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分别与扩链剂1,2,4,5-苯四甲羧酸二酐(PMDA)、3,3’,4,4’-苯甲酮四羧酸酐(BTDA)、3,3’,4,4’-联苯四甲酸二酐(BPDA)和1,4-丁二醇(BDO)反应形成的链段为硬段,经预聚体法合成了一系列不同硬段种类和含量的TPU,考察了它们的热性能和力学性能。研究表明,含芳基酰亚胺基团的引入能有效地提高产品的初始分解温度,BPDA-MDI为硬段的TPU初始分解温度约为260℃,优于以BTDA-MDI和PMDA-MDI为硬段的TPU,更优于常规的以BDO-MDI为硬段的TPU(150℃)。当硬段含量为w=40%时,25℃环境中,含芳基酰亚胺型TPU的邵氏硬度>92 A,拉伸强度在36~40 MPa,断裂伸长率>500%,均较相同硬段含量的BDO-MDI型TPU高;且80℃下,含芳基酰亚胺型TPU仍有较高的杨氏模量、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与BDO-MDI硬段含量为w=40%的TPU相比,25和80℃下,相同硬段含量的BPDA-MDI型TPU的杨氏模量分别是前者的3.8倍和18倍,拉伸强度是前者的2.1倍和3.4倍,断裂伸长率是前者的1.03倍和2.5倍。此外,含芳基酰亚胺型TPU的弹性恢复能力并未随着它们硬度和刚性的增加而变差,还略优于BDO-MDI型TPU,在100%应变条件下,弹性恢复率均大于8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塑性弹性体 聚氨酯 扩链剂 力学性能 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基丙烯酸甲酯本体聚合动力学模型
6
作者 汪情兵 张才亮 +2 位作者 冯连芳 顾雪萍 王嘉骏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097-1103,共7页
甲基丙烯酸甲酯本体聚合动力学研究可指导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聚合工艺和反应器设计。甲基丙烯酸甲酯本体聚合过程凝胶效应显著,基于扩散理论,结合分子量、聚合物浓度对黏度的影响规律,同时考虑玻璃化温度,建立了凝胶效应框架模型。通过... 甲基丙烯酸甲酯本体聚合动力学研究可指导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聚合工艺和反应器设计。甲基丙烯酸甲酯本体聚合过程凝胶效应显著,基于扩散理论,结合分子量、聚合物浓度对黏度的影响规律,同时考虑玻璃化温度,建立了凝胶效应框架模型。通过在玻璃化温度上/下甲基丙烯酸甲酯间歇聚合实验数据,确定模型参数。聚合过程的单体转化率计算值与实验数据吻合,聚合物数均分子量的计算误差在±7%内。该模型可应用于含有引发剂和链转移剂、在玻璃化温度上/下聚合的甲基丙烯酸甲酯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胶效应 甲基丙烯酸甲酯 本体聚合 玻璃化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