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临界乙烯和高压聚乙烯混合物的减压分离过程建模方法
1
作者 尤潇楠 范小强 +2 位作者 杨遥 王靖岱 阳永荣 《化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95-706,共12页
超临界乙烯和高压聚乙烯混合物的减压分离过程涉及超临界乙烯与多分散性聚乙烯的复杂两相流动和相变传质过程,现有模型不仅缺少有效的数据验证,而且并不具备准确预测多分散性聚乙烯蜡分子量分布的能力。因此,首先对高压聚乙烯及其聚乙... 超临界乙烯和高压聚乙烯混合物的减压分离过程涉及超临界乙烯与多分散性聚乙烯的复杂两相流动和相变传质过程,现有模型不仅缺少有效的数据验证,而且并不具备准确预测多分散性聚乙烯蜡分子量分布的能力。因此,首先对高压聚乙烯及其聚乙烯蜡的分子链结构进行表征分析,然后根据分离机理提出了一种预测高压分离器气相出口聚乙烯蜡流量及其分子量分布的建模策略,最后研究了操作条件对聚乙烯蜡产量的影响。研究方法和结果不仅可为高压聚乙烯分离过程的操作优化和产品含蜡量的定向调控提供理论指导,而且可以拓展到其他溶液法工艺的聚合物分离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聚乙烯 相平衡 减压分离 选择性夹带 模型 两相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氟代丙烯酸酯的嵌段共聚物的结晶、氟元素分布和表面特性
2
作者 罗子淇 陈江 +3 位作者 杨小波 宋金星 王小君 包永忠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22-530,共9页
研究含氟丙烯酸酯共聚物的结晶、氟元素分布和表面特性可为高疏水疏油涂层的开发提供基础。采用碘转移细乳液聚合制备了由聚(氟代丙烯酸酯-co-丙烯酸十八酯)和非氟代聚合物链段构成的嵌段共聚物,并研究嵌段共聚物组成和热处理条件对其... 研究含氟丙烯酸酯共聚物的结晶、氟元素分布和表面特性可为高疏水疏油涂层的开发提供基础。采用碘转移细乳液聚合制备了由聚(氟代丙烯酸酯-co-丙烯酸十八酯)和非氟代聚合物链段构成的嵌段共聚物,并研究嵌段共聚物组成和热处理条件对其结晶、表面氟元素富集和疏水疏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含以C8氟代烷基为主的氟代丙烯酸酯-丙烯酸十八酯无规共聚物或丙烯酸全氟己基乙基丙烯酸酯-丙烯酸十八酯无规共聚物链段的嵌段共聚物均具有结晶和表面氟元素富集特性,并在表面形成“峰谷状”粗糙结构。随着共聚物分子链运动能力和热处理温度的提升,氟元素表面富集程度增大。非氟代链段含量的增加会降低嵌段共聚物的结晶性,同时强化微相分离,因此,合成嵌段比适中的嵌段共聚物能够获得比聚(氟代丙烯酸酯-co-丙烯酸十八酯)无规共聚物更优的综合疏水疏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氟代丙烯酸酯-co-丙烯酸十八酯) 嵌段共聚物 微相分离 结晶 疏水疏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偏氯乙烯-b-聚乙二醇-b-聚偏氯乙烯共聚物基多孔炭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1
3
作者 杨杰 包永忠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890-896,共7页
通过直接碳化由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RAFT)活性自由基聚合制备的聚偏氯乙烯-b-聚乙二醇-b-聚偏氯乙烯共聚物(PVDC-b-PEG-b-PVDC),制备了微孔-中孔复合多孔炭,并对其电化学性能进行了研究。凝胶渗透色谱仪表征表明通过RAFT聚合制得的PVDC... 通过直接碳化由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RAFT)活性自由基聚合制备的聚偏氯乙烯-b-聚乙二醇-b-聚偏氯乙烯共聚物(PVDC-b-PEG-b-PVDC),制备了微孔-中孔复合多孔炭,并对其电化学性能进行了研究。凝胶渗透色谱仪表征表明通过RAFT聚合制得的PVDC-b-PEG-b-PVDC的分子量较高(MnGPC>7000 g?mol-1)、分子量分布较窄(PDI<1.5)。采用热重分析、扫描电镜、N2等温吸脱附法表征了嵌段共聚物的热分解特性和多孔炭的结构,发现PEG链段可完全热分解而具有形成中孔的模板作用,PVDC链段热分解形成含微孔的炭骨架,最终形成兼有微孔和中孔、最大比表面积达1242m2?g-1、孔容达0.49 cm3?g-1的多孔炭。电化学测试表明制备的多孔炭的电化学特性良好,当电流密度为0.5 A?g-1时,PVDC-b-PEG4k-b-PVDC基多孔炭的比电容达到157 F?g-1,显著优于文献报道的PVDC基多孔炭的比电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氯乙烯 嵌段共聚物 多孔炭 电化学性能 比电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斜叶桨搅拌下釜内盘管非稳态对流传热过程的模拟和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毕纪葛 潘万贵 +3 位作者 周俊超 吴可君 徐国华 何潮洪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80-788,共9页
搅拌釜内的强放热反应过程常常需采用内置螺旋盘管来增加换热面积,对带盘管搅拌釜内传热过程的数值模拟与盘管外侧对流传热系数的实验测定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今使用流体力学软件FLUENT对四斜叶桨搅拌下釜内盘管非稳态对流传热过程进行模... 搅拌釜内的强放热反应过程常常需采用内置螺旋盘管来增加换热面积,对带盘管搅拌釜内传热过程的数值模拟与盘管外侧对流传热系数的实验测定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今使用流体力学软件FLUENT对四斜叶桨搅拌下釜内盘管非稳态对流传热过程进行模拟,得到了搅拌釜内温度场分布和盘管内外两侧平均对流传热系数。模拟采用标准k-ε湍流模型和强化壁面函数,考虑了釜内液体黏度、导热系数随温度的变化关系。在模拟搅拌釜的非稳态冷却过程中,将搅拌釜内温度的变化过程分成四段,模拟得到四个釜温下的拟稳态温度场和对流传热系数,在此基础上计算得到全冷却过程的平均对流传热系数。为了验证模拟的可靠性,对盘管外侧对流传热系数进行了实验测定。模拟获得的盘管外侧对流传热系数值与实验值相比误差为22.5%,盘管内侧对流传热系数模拟值与经验公式计算值相比误差为2.6%,不同釜温下盘管出口温度模拟值与实验测定值偏差在1.52 K以内,表明所用模拟方法在工程上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搅拌釜 螺旋盘管 模拟 对流传热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弃聚烯烃的高值化学回收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常印龙 周启民 +3 位作者 王青月 王文俊 李伯耿 刘平伟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3965-3978,共14页
占全球塑料产量一半以上的聚烯烃,由于其稳定碳氢链结构,极难降解,废弃后带来了严重的“白色”污染和“微塑料”问题。研究废弃聚烯烃的可控化学回收,实现其资源化和升级循环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重点总结了聚烯烃催化裂解的方法... 占全球塑料产量一半以上的聚烯烃,由于其稳定碳氢链结构,极难降解,废弃后带来了严重的“白色”污染和“微塑料”问题。研究废弃聚烯烃的可控化学回收,实现其资源化和升级循环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重点总结了聚烯烃催化裂解的方法、特点及过程机理,包括催化热解、加氢裂化和氢解;梳理了高值裂解产物如芳烃、轻质烯烃、润滑油等的生成机制以及裂解过程中常用的催化剂种类及其催化构效关系;讨论和介绍了裂解反应以及高值产物生成的过程强化手段,包括基于反应器设计的反应过程强化、基于高效分离材料设计的分离过程强化等方面的研究进展。通过高效催化剂的设计及反应和分离过程强化技术的研究,有望实现废弃聚烯烃低温可控裂解及产物的高值化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弃聚烯烃 化学升级回收 催化裂解 高值化利用 过程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氟-2,2-二甲基-1,3-二氧环戊烯-四氟乙烯共聚物平均分子量、分子量分布和流变特性 被引量:1
6
作者 郑威 余大洋 包永忠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8-134,共7页
全氟-2,2-二甲基-1,3-二氧环戊烯-四氟乙烯(PDD-TFE)共聚物是高性能含氟聚合物,开展PDD-TFE共聚物平均分子量(MW)、分子量分布(MWD)和流变特性研究对拓展其加工应用有重要意义。鉴于溶液法测定PDD-TFE共聚物MW及MWD存在难度,建立了由动... 全氟-2,2-二甲基-1,3-二氧环戊烯-四氟乙烯(PDD-TFE)共聚物是高性能含氟聚合物,开展PDD-TFE共聚物平均分子量(MW)、分子量分布(MWD)和流变特性研究对拓展其加工应用有重要意义。鉴于溶液法测定PDD-TFE共聚物MW及MWD存在难度,建立了由动态流变法和动态黏弹法获得PDD-TFE共聚物MW及MWD的改进方法。根据Fox方程、共聚物结构和性能参数得到了PDD-TFE共聚物的零切黏度与MW之间的关系;通过Carreau-Yasuda方程拟合PDD-TFE共聚物的复数黏度与频率之间的关系,得到了零切黏度。在实验测定PDD-TFE共聚物的储能模量与频率关系基础上,应用动态黏弹法得到其MW及MWD,并进一步研究了220℃时PDD-TFE共聚物的MW及MWD对共聚物熔体流变特性的影响,发现共聚物的MWD越宽,共聚物熔体的“剪切变稀”行为越明显;随着共聚物MW增大,共聚物熔体的非牛顿性越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2 2-二甲基-1 3-二氧环戊烯-四氟乙烯共聚物 平均分子量 流变特性 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ET/CBT开环共聚酯的合成、结构和性能
7
作者 刘明 王松林 +3 位作者 李院院 高倩倩 潘鹏举 包永忠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09-915,共7页
环状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低聚物(CET)与环状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低聚物(CBT)开环共聚,不仅可以降低开环聚合温度,而且还可调节共聚酯的综合性能。采用自制的CET与商品化CBT熔融开环共聚制备共聚酯,研究了投料CET与CBT质量比对共聚酯平均... 环状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低聚物(CET)与环状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低聚物(CBT)开环共聚,不仅可以降低开环聚合温度,而且还可调节共聚酯的综合性能。采用自制的CET与商品化CBT熔融开环共聚制备共聚酯,研究了投料CET与CBT质量比对共聚酯平均分子量、组成和序列分布、结晶和结晶熔融、动态力学特性的影响。在300℃下聚合10min可得到平均分子量大的共聚酯,当投料单体中CET质量分数为50%~60%时,共聚酯的平均分子量较大;当CET与CBT质量比大于或等于1:1时,分子链具有较高的无规度;CET质量分数为50%的共聚酯的结晶熔融温度最低为181.1℃,而CET质量分数为70%的共聚酯的结晶度和结晶速率最小;随着CET质量分数增大,不同组成共聚酯的储能模量和玻璃化温度均呈增大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状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低聚物 环状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低聚物 开环聚合 共聚酯 结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法LDPE管式反应器的结构优化方法 被引量:1
8
作者 从文杰 黄嘉雯 +3 位作者 范小强 杨遥 王靖岱 阳永荣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557-3567,共11页
高压管式反应器是生产低密度聚乙烯(LDPE)和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等产品的重要装备。高压聚合反应条件苛刻,高压管式反应器的设计不仅要满足聚合反应工艺要求,还要满足装备的机械强度和疲劳寿命要求。以高压法LDPE管式反应器为研... 高压管式反应器是生产低密度聚乙烯(LDPE)和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等产品的重要装备。高压聚合反应条件苛刻,高压管式反应器的设计不仅要满足聚合反应工艺要求,还要满足装备的机械强度和疲劳寿命要求。以高压法LDPE管式反应器为研究对象提出了管式反应器结构的两步法优化策略,首先根据超高压容器标准确定反应器的管径比要求,并基于管式反应器的详细模型计算引发剂配方对管式反应器升温速率的影响规律,然后以单位转化率下的年度总费用作为目标函数,采用遗传算法优化得到反应器的管径、分区长度等结构参数。所提出的管式反应器的结构优化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可为高压法LDPE管式反应器的优化设计和技术改造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 聚合 管式反应器 结构设计 优化设计 反应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CO/─OH物质的量比对无外加溶剂聚氨酯预聚体的MMA溶液流变行为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陈芬婷 熊露 +4 位作者 张丹丹 王小君 杜淼 潘鹏举 单国荣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96-804,共9页
无外加溶剂、自乳化丙烯酸酯改性水性聚氨酯复合乳液的绿色合成是聚氨酯(PU)工业的重要研究目标。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代替丙酮,会影响该预聚体溶液的流变行为,而调控其流变行为的主要方法是调控异氰酸酯基与羟基的物质的量比n。为了... 无外加溶剂、自乳化丙烯酸酯改性水性聚氨酯复合乳液的绿色合成是聚氨酯(PU)工业的重要研究目标。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代替丙酮,会影响该预聚体溶液的流变行为,而调控其流变行为的主要方法是调控异氰酸酯基与羟基的物质的量比n。为了探究n值对其流变行为的影响,制备了不同n值PU预聚体的MMA溶液,采用旋转黏度计和流变仪进行测试。结果表明,不同n值PU预聚体的MMA溶液黏性占主导;随n值增大,PU预聚体的MMA溶液黏度下降、黏流活化能增加,剪切变稀的临界剪切速率增大,损耗模量与储能模量降低,Lissajous曲线偏离椭圆形的线性响应程度更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预聚体 甲基丙烯酸甲酯 异氰酸酯基与羟基的物质的量比 流变行为 无外加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拉曼光谱技术的聚合物材料制备与组成分布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卫人予 陈八斤 +7 位作者 邓维 吴徐冰 包界杰 张浩然 吴彬 王小君 LIM Khak Ho 王文俊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41-353,共13页
聚合物材料制备过程和聚合物中添加剂的含量及分布决定了材料的性能,拉曼光谱技术为相关研究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表征手段。基于拉曼光谱的基本原理,介绍了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拉曼光谱成像、激光显微共聚焦拉曼光谱等多种拉曼光谱衍生技术... 聚合物材料制备过程和聚合物中添加剂的含量及分布决定了材料的性能,拉曼光谱技术为相关研究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表征手段。基于拉曼光谱的基本原理,介绍了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拉曼光谱成像、激光显微共聚焦拉曼光谱等多种拉曼光谱衍生技术,总结了相关技术在聚合物加工和聚合反应过程中的应用,评述了聚合物中添加剂分布的检测,涵盖了乳化剂、染料以及其他添加剂的浓度、分布及迁移规律等,并对拉曼光谱衍生技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曼光谱 显微拉曼光谱 拉曼光谱成像技术 聚合物材料 添加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固流化床中声发射和流动模式关系 被引量:11
11
作者 王靖岱 曹翌佳 +2 位作者 任聪静 阳永荣 侯琳熙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713-1718,共6页
The flow pattern of a fluidized bed is a key factor for heat transfer and new reactor design.The flow pattern of the gas-solid fluidized bed was experimentally measured by a novel acoustic emission(AE)technique.The ac... The flow pattern of a fluidized bed is a key factor for heat transfer and new reactor design.The flow pattern of the gas-solid fluidized bed was experimentally measured by a novel acoustic emission(AE)technique.The acoustic energy generated by the collision of solids particles on the reactor wall or in the local space is a reflection of the speed and frequency of collision,and consequently the flow pattern of particles.The flow pattern of polyethylene particles with the average size 460 μm in a  150 mm fluidized bed in the range of superficial gas velocity from 0.3 m·s-1 to 0.7 m·s-1 was multi-circulation pattern with main-circulation zone,sub-circulation zone and stagnant zone.The multi-circulation flow pattern would transit to the single circulation flow pattern if superficial gas velocity exceeded 0.8 m·s-1 or average particle size decreased to below 365 μm.The height of stagnant zone remained unchanged with the increase of static bed height.It was also found that the type of the distributor had an evident effect on flow pattern.The single circulation flow pattern in the fluidized bed with a perforated stainless steel plate distributor would change to the multi-circulation flow pattern for the same particles and the same fluidized bed with a cone-shaped distributor.An empirical equation calculating the height of stagnant zone was presented and the experimental data could be correlated with the empirical equation with fairly good accurac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发射 能量 气固流化床 流动模式 聚乙烯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烯和丙烯在低聚物-正己烷溶液中的溶解度及体积传质系数测定 被引量:4
12
作者 孙婧元 蒋浩 +2 位作者 蒋斌波 王靖岱 阳永荣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2153-2160,共8页
在高压搅拌釜中,利用气体间歇物理吸收技术,在温度343~393K、压力0.2~1.45MPa下,测定了乙烯-正己烷、丙烯-正己烷、乙烯-正己烷-低聚物(低分子量聚乙烯)和丙烯-正己烷-低聚物的气体平衡溶解度与液相体积传质系数kLa,并回归出表观溶解... 在高压搅拌釜中,利用气体间歇物理吸收技术,在温度343~393K、压力0.2~1.45MPa下,测定了乙烯-正己烷、丙烯-正己烷、乙烯-正己烷-低聚物(低分子量聚乙烯)和丙烯-正己烷-低聚物的气体平衡溶解度与液相体积传质系数kLa,并回归出表观溶解热,使用PC-SAFT状态方程关联了汽液平衡数据,拟合得到乙烯/丙烯-正己烷-低聚物的kLa经验关联式,与实验结果吻合良好。实验系统考察了压力、温度和低聚物浓度对平衡溶解度和kLa的影响,结果表明:压力升高,气体溶解度增大,符合亨利定律,kLa略有降低;温度升高,气体溶解度减小,乙烯在正己烷中的kLa增大,丙烯在正己烷中的kLa则减小;低聚物浓度增加,气体溶解度与kLa均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 丙烯 正己烷 低聚物 气体平衡溶解度 液相体积传质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相添加剂对热可膨胀聚合物微球颗粒结构和膨胀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7
13
作者 谢贵明 王稚阳 包永忠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4682-4688,共7页
通过戊烷发泡剂存在下的偏氯乙烯-丙烯腈-甲基丙烯酸甲酯(VDC-AN-MMA)悬浮共聚制备包覆型热可膨胀聚合物微球,考察氯化钠、柠檬酸和重铬酸钾等水相添加剂对聚合物微球颗粒结构和热膨胀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氯化钠、柠檬酸和重铬酸钾... 通过戊烷发泡剂存在下的偏氯乙烯-丙烯腈-甲基丙烯酸甲酯(VDC-AN-MMA)悬浮共聚制备包覆型热可膨胀聚合物微球,考察氯化钠、柠檬酸和重铬酸钾等水相添加剂对聚合物微球颗粒结构和热膨胀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氯化钠、柠檬酸和重铬酸钾的添加均可起到降低聚合过程中形成难膨胀聚合物细微粒子的作用,当氯化钠添加量为4%(质量分数,基于单体,下同)、柠檬酸添加量为2.5%~5.0%、重铬酸钾添加量为0.05%~0.1%时,制备的可膨胀聚合物微球具有粒径分布窄、形态规整、聚合物对发泡剂包覆效果好等特点;加热后未膨胀聚合物微粒数目少,膨胀均匀,膨胀温度区间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 粒子 粒度分布 热可膨胀聚合物微球 水相添加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池内水沸腾状态的声发射测量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擎 董克增 +2 位作者 黄正梁 王靖岱 阳永荣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3527-3533,共7页
采用声发射技术,结合频域和时域分析手段,研究了池内水沸腾过程中声信号变化与沸腾状态转变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当过热度为5℃时,沸腾由自然对流状态转变为核态沸腾状态,此时声信号能量、标准偏差和平均绝对偏差值均达到极值点;当过... 采用声发射技术,结合频域和时域分析手段,研究了池内水沸腾过程中声信号变化与沸腾状态转变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当过热度为5℃时,沸腾由自然对流状态转变为核态沸腾状态,此时声信号能量、标准偏差和平均绝对偏差值均达到极值点;当过热度为30℃时,沸腾由核态沸腾状态转变为过渡沸腾状态,此时声信号能量、标准偏差和平均绝对偏差值开始出现剧烈的波动。与此同时,随过热度的增加,沸腾过程中声信号主频出现两次明显的阶跃性下降,分别对应于沸腾状态转变为核态沸腾和过渡沸腾。因此,声信号主频的阶跃性变化可作为沸腾状态转变的判据。与该领域的其他工作相比,不仅考察了自然对流状态和核态沸腾状态,还考察了核态沸腾向过渡沸腾的转变过程,同时提出了沸腾状态转变的判据。与传统方法相比,该法相对简单准确,具有灵敏度高、非侵入式、实时在线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液两相流 传热 成核 池内水沸腾 核态沸腾 声发射 主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相气相色谱法测定小分子溶剂在聚乙烯粒子中的无限稀释扩散系数 被引量:4
15
作者 严小伟 单奕彬 +1 位作者 王靖岱 阳永荣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917-1925,共9页
基于经典线性非平衡色谱过程的矩分析理论,用反相气相色谱法测定了323.15~358.15K温度范围内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甲烷3种不同相对分子量的同系物小分子及正己烷在聚乙烯粒子中的无限稀释扩散系数。采用聚合物粒子直接填充的色谱柱... 基于经典线性非平衡色谱过程的矩分析理论,用反相气相色谱法测定了323.15~358.15K温度范围内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甲烷3种不同相对分子量的同系物小分子及正己烷在聚乙烯粒子中的无限稀释扩散系数。采用聚合物粒子直接填充的色谱柱,考察了温度、同系物小分子分子量及聚乙烯结晶度对扩散系数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对同一种小分子溶剂/聚乙烯体系,扩散系数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不同相对分子量的同系物小分子在同一种聚乙烯中扩散系数随分子量增加而减小,聚乙烯结晶度增加也会导致扩散系数减小。采用文献中所报道的Krevelen扩散系数预测模型的计算值与实验测量值较为吻合,表明本文所采用的以聚合物粒子直接填充色谱柱的反相气相色谱扩散分析具有一定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限稀释扩散系数 小分子溶剂 聚乙烯粒子 反相气相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泡剂存在下甲基丙烯酸甲酯悬浮聚合制备热膨胀微球 被引量:5
16
作者 谢贵明 包永忠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171-1177,共7页
通过戊烷发泡剂存在下的甲基丙烯酸甲酯(MMA)悬浮聚合方法制备热膨胀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微球,利用在线激光粒度分析仪和光学显微镜观察聚合过程中PMMA微球粒径和形貌的变化,并对微球的热膨胀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存在戊烷发泡剂... 通过戊烷发泡剂存在下的甲基丙烯酸甲酯(MMA)悬浮聚合方法制备热膨胀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微球,利用在线激光粒度分析仪和光学显微镜观察聚合过程中PMMA微球粒径和形貌的变化,并对微球的热膨胀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存在戊烷发泡剂时,聚合温度对微球粒径及形貌变化的影响显著,当聚合温度(70℃)远高于戊烷沸点时,微球粒径变化存在悬浮聚合成粒的典型特征阶段(转变、准稳态、增长和恒定阶段),但最终微粒形貌较差,核-壳结构不完善,导致微球热膨胀性能不佳。当聚合温度(50℃)接近戊烷沸点时,聚合过程微球粒径增长阶段不明显,粒子表面光滑且核-壳结构完善,微球的热膨胀性能良好,稳泡温程为60℃(起始发泡温度为95℃,收缩温度为155℃),体积膨胀率达56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丙烯酸甲酯 悬浮聚合 热膨胀微球 发泡剂 粒径 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碘转移细乳液聚合制备氟代丙烯酸酯-丙烯酸十八酯共聚物 被引量:6
17
作者 陈江 宋金星 +1 位作者 王胜鹏 包永忠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5-71,共7页
为了制备结构可控的疏水疏油丙烯酸酯共聚物,以碘仿为链转移剂、偶氮二异丁基脒二盐酸盐(AIBA)为引发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十六烷为主/助乳化剂,进行氟代丙烯酸酯-丙烯酸十八酯(FA-SA)碘转移细乳液共聚合。考察单体配比、聚合温度... 为了制备结构可控的疏水疏油丙烯酸酯共聚物,以碘仿为链转移剂、偶氮二异丁基脒二盐酸盐(AIBA)为引发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十六烷为主/助乳化剂,进行氟代丙烯酸酯-丙烯酸十八酯(FA-SA)碘转移细乳液共聚合。考察单体配比、聚合温度、引发剂浓度等对聚合动力学的影响,并对共聚物的结构和界面特性进行表征。结果表明:FA与SA质量比对初期聚合速率影响不大;聚合温度为60℃时,聚合速率较快,聚合转化率较高;随着AIBA浓度增大,聚合速率增大。碘仿调控的FA-SA细乳液共聚合可控性较好,符合一级动力学,具有活性自由基聚合特征。制备的FA-SA共聚物具有优异的疏水疏油特性,表面张力极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代丙烯酸酯 丙烯酸十八酯 碘转移聚合 聚合动力学 疏水疏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烯酰胺与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双水相共聚临界相分离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商宽祥 单国荣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647-652,共6页
引言 双水相体系主要用于蛋白质等高分子的分离纯化[1-5],近年来逐渐用于水溶性高分子的制备,发展成为一种新的聚合方法,即双水相聚合[6-12]。有效的相分离是双水相聚合正常进行的前提。Kim等[13]研究了聚乙二醇(PEG)/盐双水相体系... 引言 双水相体系主要用于蛋白质等高分子的分离纯化[1-5],近年来逐渐用于水溶性高分子的制备,发展成为一种新的聚合方法,即双水相聚合[6-12]。有效的相分离是双水相聚合正常进行的前提。Kim等[13]研究了聚乙二醇(PEG)/盐双水相体系的相分离,发现随PEG分子量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酰胺 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 双水相共聚 临界转化率 临界分子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解聚成环产物的分离和特性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明 王松林 +2 位作者 李院院 潘鹏举 包永忠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37-443,共7页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解聚成环(CDP)可合成环状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低聚物(CET),但产物的组成较为复杂,为了后续高值化利用,必须进行有效的分离纯化。采用柱层析分离方法获得环数分布窄的CET,并研究其热学特性和开环聚合行为。结果...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解聚成环(CDP)可合成环状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低聚物(CET),但产物的组成较为复杂,为了后续高值化利用,必须进行有效的分离纯化。采用柱层析分离方法获得环数分布窄的CET,并研究其热学特性和开环聚合行为。结果表明PET解聚成环形成以三聚体为主的混合产物,以体积比为70:1的二氯甲烷/丙酮混合液为展开剂,粒径分布为0.074~0.15 mm的硅胶为载体,收集柱层析分离展开的第一个点可得到三聚体形式的CET,其熔点为320℃左右,5%热失重温度接近400℃。以三聚CET为前驱单体,通过开环聚合制得黏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8 000的PET,为进一步制备PET复合材料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解聚成环 环状对苯二甲酸乙二酯低聚物 柱层析分离 开环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液逆流喷射式外环流反应器的液相返混特性 被引量:1
20
作者 黄正梁 帅云 +3 位作者 杨遥 孙婧元 王靖岱 阳永荣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14-820,共7页
在气液逆流喷射式外环流反应器中,采用电解质脉冲示踪法对液相停留时间分布进行测量,考察不同操作条件以及液相进料位置对液相返混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射流速度uj或表观气速ug的增加,液相返混程度先减小后增大;当气速较低且uj较大... 在气液逆流喷射式外环流反应器中,采用电解质脉冲示踪法对液相停留时间分布进行测量,考察不同操作条件以及液相进料位置对液相返混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射流速度uj或表观气速ug的增加,液相返混程度先减小后增大;当气速较低且uj较大时,底部进料的液相返混程度大于喷嘴进料的液相返混程度;而在气速较低且uj较小以及气速较高条件下,底部进料的液相返混程度小于喷嘴进料的液相返混程度。研究结果可为气液逆流喷射式外环流反应器中液相进料位置的选取及液相返混程度的调控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环流反应器 液相返混 进料位置 停留时间分布 动态溶氧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