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WO_3纳米棒/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储锂性能 被引量:11
1
作者 张晴晴 李容 +1 位作者 张萌萌 苟兴龙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76-484,共9页
以氯化钨和氧化石墨烯(GO)为原料,乙醇为溶剂,一步合成了WO3纳米棒/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WO3/RGO).将WO3/RGO纳米复合材料用于锂离子电池负极,并通过充放电测试、循环伏安(CV)和电化学阻抗谱(EIS)技术综合考察了该材料的储锂性能.结果显... 以氯化钨和氧化石墨烯(GO)为原料,乙醇为溶剂,一步合成了WO3纳米棒/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WO3/RGO).将WO3/RGO纳米复合材料用于锂离子电池负极,并通过充放电测试、循环伏安(CV)和电化学阻抗谱(EIS)技术综合考察了该材料的储锂性能.结果显示,在0.1C(1C=638 mA?g-1)倍率下,复合物的首次放电比容量达到761.4 mAh?g-1,100次循环后可逆容量仍保持在635 mAh?g-1,保持率为83.4%.即使在5C倍率下容量仍高达460 mAh?g-1.由此说明,WO3/RGO纳米复合物具有优异的循环稳定性及倍率性能,可望用于高性能锂离子电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氧化钨 石墨烯 纳米复合材料 锂离子电池 负极材料中图分类号 064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萘酚在聚N,N-二甲基苯胺/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李娟娟 李将渊 年作权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77-481,共5页
研究了乙萘酚在不同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以层层修饰的聚N,N-二甲基苯胺/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电极(PDMA/MWNT/GCE)对乙萘酚的电化学响应最佳。在pH为4.86的HAc-NaAc溶液中,乙萘酚在PDMA/MWNT/GCE上是电子数和质子数均为1的扩... 研究了乙萘酚在不同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以层层修饰的聚N,N-二甲基苯胺/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电极(PDMA/MWNT/GCE)对乙萘酚的电化学响应最佳。在pH为4.86的HAc-NaAc溶液中,乙萘酚在PDMA/MWNT/GCE上是电子数和质子数均为1的扩散控制不可逆电氧化过程,其氧化峰电流与浓度在3.0×10-6~3.0×10-4 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为-0.9958,检出限为2.0×10-6 mol/L,样品测定回收率在94.47%~104.60%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 N-二甲基苯胺 多壁碳纳米管 修饰电极 乙萘酚 电化学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米诺-过渡金属超常氧化态配合物化学发光体系测定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被引量:2
3
作者 陈复彬 杨春艳 章竹君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54-357,共4页
研究发现过渡金属超常氧化态配合物(二羟基二过碘酸根合铜(Ⅲ)配离子(DPC)、二羟基二过碘酸根合银(Ⅲ)配离子(DPA)和二羟基二过碘酸根合镍(Ⅳ)配离子(DPN))在碱性条件下可以氧化鲁米诺而产生化学发光,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对... 研究发现过渡金属超常氧化态配合物(二羟基二过碘酸根合铜(Ⅲ)配离子(DPC)、二羟基二过碘酸根合银(Ⅲ)配离子(DPA)和二羟基二过碘酸根合镍(Ⅳ)配离子(DPN))在碱性条件下可以氧化鲁米诺而产生化学发光,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对该化学发光体系有增敏作用.以DPC为例研究了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托普霉素对该体系的增敏作用,建立了测定血清中托普霉素含量的新方法.考察了溶液酸碱度和化学发光试剂对化学发光强度的影响,在最佳实验条件下,托普霉素浓度在6.0×10-8~2.0×10-6 g/mL范围内与化学发光强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方法的检出限(3σ)为1.5×10-8 g/mL,对浓度为5.0×10-7 g/mL的托普霉素溶液连续测定7次,相对标准偏差为2.7%.该方法用于血清中托普霉素含量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米诺 过渡金属超常氧化态配合物 化学发光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托普霉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酪氨酸在聚5-磺基水杨酸/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及其测定 被引量:2
4
作者 年作权 李将渊 李娟娟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675-1679,共5页
用不同方法制备了四种修饰电极,酪氨酸在聚5-磺基水杨酸/多壁碳纳米管电极上的电化学响应明显优于裸玻碳电极和其他修饰电极。运用多种电化学方法研究了酪氨酸在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酪氨酸在电极上的反应是电子数和质子数均为... 用不同方法制备了四种修饰电极,酪氨酸在聚5-磺基水杨酸/多壁碳纳米管电极上的电化学响应明显优于裸玻碳电极和其他修饰电极。运用多种电化学方法研究了酪氨酸在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酪氨酸在电极上的反应是电子数和质子数均为1的扩散控制的不可逆氧化过程,氧化峰电流与酪氨酸的浓度在9.0×10-6~2.0×10-4mol/L的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Ip(A)=-1.61×10-9-2.54×10-4c(mol/L),相关系数R=-0.9950,检出限为6.0×10-6mol/L。平均回收率为99.5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酪氨酸 修饰电极 5-磺基水杨酸 多壁碳纳米管 电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MnO_2纳米针的合成及其对刚果红的吸附性能 被引量:3
5
作者 何平 郎筠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13年第10期1875-1877,1881,共4页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α-MnO2纳米材料,用于废水处理,研究了其对刚果红染料的吸附性能。结果显示,α-MnO2纳米材料具有均匀的针状形貌,对于刚果红具有非常优异的吸附性能,最大吸附量可达154.08 mg/g,是一种优良的吸附剂,在废水的处理上具有...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α-MnO2纳米材料,用于废水处理,研究了其对刚果红染料的吸附性能。结果显示,α-MnO2纳米材料具有均匀的针状形貌,对于刚果红具有非常优异的吸附性能,最大吸附量可达154.08 mg/g,是一种优良的吸附剂,在废水的处理上具有巨大的应用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MnO2 纳米材料 吸附剂 刚果红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左氧氟沙星在聚L-精氨酸/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 被引量:1
6
作者 曾春梅 李将渊 年作权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534-1538,共5页
运用循环伏安法、线性扫描伏安法、计时电量法等研究了盐酸左氧氟沙星在聚L-精氨酸/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实验表明:盐酸左氧氟沙星在聚L-精氨酸/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电极上的电极反应过程为等电子等质子吸附控制的不可逆... 运用循环伏安法、线性扫描伏安法、计时电量法等研究了盐酸左氧氟沙星在聚L-精氨酸/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实验表明:盐酸左氧氟沙星在聚L-精氨酸/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电极上的电极反应过程为等电子等质子吸附控制的不可逆过程,在pH=6.0的Na2 HPO4-NaH2 PO4支持电解质中,其氧化峰电流与浓度在7.0×10-6~1.0×10-4mol·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为-0.9992,检出限为5.0×10-6 mol·L-1,样品测定回收率为98.26%~101.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饰电极 L-精氨酸 多壁碳纳米管 盐酸左氧氟沙星 电化学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保型AZ91D镁合金直接化学镀镍工艺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谢治辉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4-28,47,共6页
目的开发一种无铬、低氟、稳定的镁合金直接化学镀镍工艺。方法通过SEM,EDX及浸泡实验、动电位极化曲线、划格试验等方法 ,以稳定系数和镀速等参数为对象,对比新工艺和传统工艺对镀层或镀液性能的影响。结果在以硫酸镍为主盐的基础液中... 目的开发一种无铬、低氟、稳定的镁合金直接化学镀镍工艺。方法通过SEM,EDX及浸泡实验、动电位极化曲线、划格试验等方法 ,以稳定系数和镀速等参数为对象,对比新工艺和传统工艺对镀层或镀液性能的影响。结果在以硫酸镍为主盐的基础液中,添加质量浓度为0.5 mg/L的硫脲,镀液的稳定性可得到明显的提高。在使用硝酸+磷酸酸洗后的镁合金试样表面,获得了良好的腐蚀形貌结构,这种结构有利于增强镀层与基底间的机械咬合作用。新工艺获得的镀层属高P镀层(P的质量分数约为11%),在Na Cl溶液中的自腐蚀电位由-1.5 V正移至-0.5 V,腐蚀电流密度降低了约3个数量级。结论以硫酸镍主盐镀液获得的镀层耐蚀性优于碱式碳酸镍主盐镀液获得的镀层,镀液的最佳p H=5,化学镀镍温度为8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合金 化学镀 前处理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疏水缔合水溶性聚合物的合成及溶液性能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王斌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11年第4期667-669,共3页
以四甲基乙二胺分别与溴代正十四烷/溴代正十六烷反应得到单季铵盐,再与溴丙烯反应即得到2种新型疏水单体十四烷基烯丙基二溴化四甲基乙二铵(C14PDBTMN)和十六烷基烯丙基二溴化四甲基乙二铵(C16PDBTMN)。用1HNMR和IR对单体结构进行表征... 以四甲基乙二胺分别与溴代正十四烷/溴代正十六烷反应得到单季铵盐,再与溴丙烯反应即得到2种新型疏水单体十四烷基烯丙基二溴化四甲基乙二铵(C14PDBTMN)和十六烷基烯丙基二溴化四甲基乙二铵(C16PDBTMN)。用1HNMR和IR对单体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为目标化合物。以C16PDBTMN为功能性单体,和丙烯酰胺进行共聚得到新型疏水缔合物P(C16PDBTMN/AM),研究表明,新型疏水缔合物具有其独特的抗盐、抗剪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子表面活性剂 疏水缔合聚合物 不对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H4V3O8纳米线的水热合成及超级电容器性能 被引量:1
9
作者 韩园园 朱伟琼 李容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13年第1期12-14,共3页
通过水热处理偏钒酸铵酸性溶液制得了高纯NH4V3O8纳米线,其直径约为100~150 nm,长达数十微米。采用循环伏安、恒流充放电和交流阻抗等电化学测试方法研究了由NH4V3O8纳米线组成的对称超级电容器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在8 mol/L的LiC... 通过水热处理偏钒酸铵酸性溶液制得了高纯NH4V3O8纳米线,其直径约为100~150 nm,长达数十微米。采用循环伏安、恒流充放电和交流阻抗等电化学测试方法研究了由NH4V3O8纳米线组成的对称超级电容器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在8 mol/L的LiCl溶液中,电流密度为0.1 A/g时,NH4V3O8纳米线电极的比容量可达到210 F/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H4V3O8纳米线 水热合成 超级电容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性化学镀镍磷合金的动力学机理 被引量:1
10
作者 谢治辉 余刚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76-581,共6页
通过极化曲线研究了3种不同溶液(阴极液、阳极液和完整镀液)的电化学行为,测定了主盐、还原剂浓度以及镀液p H和体系温度对化学镀镍沉积速率的影响.与直接在镁合金上化学镀镍并使用重量分析法得到的沉积速率相比较发现,完整镀液体系的... 通过极化曲线研究了3种不同溶液(阴极液、阳极液和完整镀液)的电化学行为,测定了主盐、还原剂浓度以及镀液p H和体系温度对化学镀镍沉积速率的影响.与直接在镁合金上化学镀镍并使用重量分析法得到的沉积速率相比较发现,完整镀液体系的极化曲线才能真实地反映化学镀镍的沉积过程,其过程不能简单视为由彼此完全独立毫无关联的阴阳极半反应构成.根据Butler-Volmer公式,本化学镀液体系的化学镀镍过程属混合控制,其表观反应活化能为42.89 k J·mo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镀 极化 电化学机理 混合电势理论 沉积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保型镁合金化学镀镍酸洗活化工艺 被引量:2
11
作者 谢治辉 向书容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1-34,共4页
为寻找一种绿色环保的镁合金化学镀镍酸洗活化工艺,通过SEM、极化曲线和划线划格试验等方法对基底及镀层的形貌、结合力及耐腐蚀能力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发现:用磷酸酸洗后直接化学镀镍的镀层与基底间因存在较多的氧化层而导致镀层的结... 为寻找一种绿色环保的镁合金化学镀镍酸洗活化工艺,通过SEM、极化曲线和划线划格试验等方法对基底及镀层的形貌、结合力及耐腐蚀能力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发现:用磷酸酸洗后直接化学镀镍的镀层与基底间因存在较多的氧化层而导致镀层的结合力较差;当向磷酸中直接加入HF或NH4HF2后,由于氟离子对镁合金较强的保护作用使得酸洗活化后无法得到粗糙的表面,镀层的结合力同样不理想;相比之下,先用400 m L/L的磷酸酸洗,再用10 m L/L的HF或30 g/L的NH4HF2活化得到的镀镍层结合力最佳,耐蚀性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 极化 镁合金 化学镀镍 酸洗 活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Ni LDHs/RGO纳米复合物合成及其对亚甲基蓝的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何平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3-47,共5页
通过简单的回流及室温老化两步法合成了CoNiLDHs/RGO纳米复合物,采用XRD、EDS和SEM等技术手段对其微观结构进行了表征。将其作为吸附剂应用于废水处理,研究了对亚甲基蓝染料的吸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在优化条件下,CoNiLDHs/RGO纳米复... 通过简单的回流及室温老化两步法合成了CoNiLDHs/RGO纳米复合物,采用XRD、EDS和SEM等技术手段对其微观结构进行了表征。将其作为吸附剂应用于废水处理,研究了对亚甲基蓝染料的吸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在优化条件下,CoNiLDHs/RGO纳米复合物能较快吸附废水中的亚甲基蓝分子,在150 min吸附已经达到平衡,同时具有较大的吸附量,最大吸附量可达149.48 mg·g-1,该研究为其实际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复合物 吸附剂 亚甲基蓝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苯胺季铵盐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
13
作者 夏世威 郑时国 詹豪强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12年第10期1738-1740,1744,共4页
以邻氨基苯甲酸为原料,与氯乙醇反应生成2-氨基苯甲酸氯乙酯,然后用三乙胺季铵化合成了苯胺季铵盐,并将其聚合,通过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X-射线衍射、循环伏安法和热重分析等对其结构与性能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季铵盐 聚苯胺 导电聚合物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无机阴离子插层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的合成及其离子交换特性
14
作者 谢治辉 舒雅 胡婷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65-71,共7页
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是用于镁合金表面防腐蚀的新兴材料。但LDH层间具有较强亲和力的层间无机阴离子是否会与腐蚀性阴离子Cl^(-)发生离子交换还存在争议,为解决该问题,本工作拟合成3种不同无机阴离子插层的MgAl-X-LDHs(X=PO_(4)^(3-... 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是用于镁合金表面防腐蚀的新兴材料。但LDH层间具有较强亲和力的层间无机阴离子是否会与腐蚀性阴离子Cl^(-)发生离子交换还存在争议,为解决该问题,本工作拟合成3种不同无机阴离子插层的MgAl-X-LDHs(X=PO_(4)^(3-),CO_(3)^(2-)和SO_(4)^(2-))并开展离子交换实验。SEM和XRD等测试结果表明,PO_(4)^(3-),CO_(3)^(2-)和SO_(4)^(2-)成功进入LDH层间,形成3种不同阴离子插层的MgAl-X-LDHs。离子交换实验结果表明:当在3.5%NaCl(质量分数)溶液中含有10 g/L MgCl_(2)时,Cl^(-)可以将LDH层间的PO_(4)^(3-)和CO_(3)^(2-)交换出来;不含有MgCl_(2)时,Cl^(-)则难以与LDH层间的PO_(4)^(3-)和CO_(3)^(2-)发生离子交换。而无论是否含有Mg^(2+),高浓度Cl^(-)都可以将LDH层间的SO_(4)^(2-)交换出来,低浓度Cl^(-)则不会与SO_(4)^(2-)发生明显离子交换。上述结果对于在镁合金表面设计和制备不同类型的LDH防腐涂层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 离子交换 腐蚀 涂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FeOOH纳米线的合成及其对染料废水的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任铜彦 何平 +2 位作者 张萌萌 张便利 苟兴龙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034-1037,共4页
以FeCl3和NaOH为原料,一步水热合成了α-FeOOH纳米线,通过XRD、SEM技术对材料进行表征,XRD表明该材料的成分是α-FeOOH,从SEM可看出该材料是线并形成网状。考察了其对刚果红的吸附性能,并研究了吸附时间和温度对吸附性能的影响;实验表明... 以FeCl3和NaOH为原料,一步水热合成了α-FeOOH纳米线,通过XRD、SEM技术对材料进行表征,XRD表明该材料的成分是α-FeOOH,从SEM可看出该材料是线并形成网状。考察了其对刚果红的吸附性能,并研究了吸附时间和温度对吸附性能的影响;实验表明:α-FeOOH纳米线对于刚果红的吸附在很短的时间内到达平衡,平衡时间为12 min,动力学吸附行为更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刚果红在α-FeOOH纳米线的吸附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吸附容量为208.77 mg·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线 刚果红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没食子酸取代酞菁锌的合成及其碱敏感荧光特性 被引量:3
16
作者 邹晓婷 张锦 +3 位作者 肖尧 常金明 陈意 范浩军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615-1620,1628,共7页
以4-硝基邻苯二甲腈为主要原料,3,4,5-三甲氧基苯甲酰氯为酰胺化试剂,合成了没食子酸取代酞菁锌(GA-Zn PC)。通过FTIR、1HNMR、MALDI-TOF-MS、UV-Vis、荧光光谱等对其结构及光谱性能进行了表征与测试。结果表明,GA-Zn PC可溶于多种有机... 以4-硝基邻苯二甲腈为主要原料,3,4,5-三甲氧基苯甲酰氯为酰胺化试剂,合成了没食子酸取代酞菁锌(GA-Zn PC)。通过FTIR、1HNMR、MALDI-TOF-MS、UV-Vis、荧光光谱等对其结构及光谱性能进行了表征与测试。结果表明,GA-Zn PC可溶于多种有机溶剂。在GA-Zn PC浓度为2.0×10^-6~1.0×10^-5mol/L的N,N-二甲基甲酰胺(DMF)溶液中,GA-ZnPC以单体形式存在,其Q带最大吸收峰在692nm。用四丁基氢氧化铵水溶液对浓度2μmol/L的GA-Zn PC DMF溶液进行光谱滴定,结果证实,GA-Zn PC在溶液中保持单体形式,酚到酚盐转变增强分子内电荷转移使其表现出明显的碱敏感荧光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没食子酸 酞菁衍生物 分子内电荷转移 碱敏感荧光 功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猪饲料中的吡喹酮 被引量:1
17
作者 罗琼 陈复彬 +2 位作者 李青轻 黎东 杨春艳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854-858,共5页
基于吡喹酮对Luminol-NaIO4化学发光体系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并结合流动注射分析技术,建立了测定吡喹酮的流动注射-化学发光(FI-CL)新方法。在最佳实验条件下,吡喹酮在4.0×10^-8~1.0×10^-6mol/L浓度范围内与相对化学发光强度呈... 基于吡喹酮对Luminol-NaIO4化学发光体系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并结合流动注射分析技术,建立了测定吡喹酮的流动注射-化学发光(FI-CL)新方法。在最佳实验条件下,吡喹酮在4.0×10^-8~1.0×10^-6mol/L浓度范围内与相对化学发光强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该方法对测定吡喹酮显示出较高的灵敏度,检出限(LOD,3σ)为9.9×10^-9mol/L。对2.0×10^-7mol/L的吡喹酮平行测定11次,其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4%。采用该方法对猪饲料样品进行加标实验,回收率为98.5%~100%。该方法已经成功用于猪饲料样品中吡喹酮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注射 化学发光 Luminol-NaIO4 吡喹酮 猪饲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Fe_2O_3空心球的溶剂热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1
18
作者 吕长鹏 苟兴龙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11年第5期793-795,共3页
以FeCl3.6H2O为原料,乙醇为溶剂,采用聚乙二醇(PEG-400)辅助的溶剂热法制备了大小均匀的α-Fe2O3空心微球,其直径约为900 nm,粒径分布均匀。产物经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进行了表征。
关键词 Α-FE2O3 空心球 溶剂热合成 聚乙二醇-40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MnO_2纳米线的合成及对刚果红的吸附热力学、平衡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任铜彦 何平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14年第2期319-321,325,共4页
通过水热一步合成了α-MnO2纳米线,采用静态吸附法系统研究了α-MnO2对刚果红的吸附平衡曲线及热力学,并且计算出了有关的参数。结果表明,刚果红在α-MnO2上的吸附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最大吸附量达到了173.61 mg/g。热力学参数表... 通过水热一步合成了α-MnO2纳米线,采用静态吸附法系统研究了α-MnO2对刚果红的吸附平衡曲线及热力学,并且计算出了有关的参数。结果表明,刚果红在α-MnO2上的吸附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最大吸附量达到了173.61 mg/g。热力学参数表明,刚果红在α-MnO2上的吸附是一个吸热的、自发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线 刚果红 吸附 热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环境中秸秆源溶解有机质的组成及光化学活性特征 被引量:14
20
作者 张海洋 杨清贤 +3 位作者 杨倩 任丽平 王建刚 任东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521-2528,共8页
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三维荧光光谱和稳态光化学反应技术,对水环境中水稻和小麦秸秆短期(91d)分解释放的溶解有机质(DOM)的组成、结构和光化学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水环境中,秸秆分解释放DOM过程可分为物理淋溶、易分解组分分... 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三维荧光光谱和稳态光化学反应技术,对水环境中水稻和小麦秸秆短期(91d)分解释放的溶解有机质(DOM)的组成、结构和光化学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水环境中,秸秆分解释放DOM过程可分为物理淋溶、易分解组分分解和难分解组分分解三个阶段,其中易分解组分是该分解过程中秸秆DOM的主要来源;随分解周期增长,秸秆源DOM的芳香性、腐殖化程度及分子量不断增大,而生物可利用性逐渐减小;秸秆源DOM中的类酪氨酸、类腐殖酸和类富里酸在秸秆分解过程中逐渐累积,至分解末期,3种组分在水稻和小麦秸秆DOM中的含量分别增加了4.2%~14.3%和5.9%~12.8%,而类色氨酸和溶解性微生物分泌物相对不稳定,会被逐渐分解;秸秆源DOM的紫外和荧光光谱特征指数SUVA254、E2/E3、S275~295、SR、BIX和FI均与其光生HO·、1O2和三线态DOM间具有良好的相关关系(r>0.61,P<0.05),因此秸秆源DOM的光化学活性由其芳香结构、分子量及生物可利用性共同决定.鉴于此,研究认为,探讨生物可利用组分的光化学活性,及构建光谱特征指数预测DOM光化学活性的数学模型,是今后秸秆源DOM生态环境作用研究的两项重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 溶解有机质 组成特征 光化学活性 活性物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