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林带冬季相疏透度与透风系数的换算 被引量:4
1
作者 任昱 王志刚 杨东慧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83-88,共6页
为得到较为准确的林带冬季相疏透度与透风系数换算公式,利用阻力形成的物理机制推导不同行数圆柱体栅栏的疏透度与透风系数近似换算公式,揭示不同行数林带防风效应物理机制的一致性和数值差异规律。结果表明,疏透度β相同的林带,行数越... 为得到较为准确的林带冬季相疏透度与透风系数换算公式,利用阻力形成的物理机制推导不同行数圆柱体栅栏的疏透度与透风系数近似换算公式,揭示不同行数林带防风效应物理机制的一致性和数值差异规律。结果表明,疏透度β相同的林带,行数越少透风系数α越小,防风效果越好。以几何相似程度接近为原则,给出林带冬季相透风系数α与疏透度β的近似换算关系:单行林带为α=β0.7,2行林带为α=β0.6,多行林带为α=β0.55,比忽略行数和季相的影响而采用宽高比近于1的林带实验模拟公式α=β0.4更符合实际,有助于准确理解和运用防风效应原理进行林带和林网的结构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季相 疏透度 透风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头市南海湿地水污染现状与防治对策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樊爱萍 王晓云 +4 位作者 于玲红 孙岩柏 殷震育 李鑫玉 李卫平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333-1336,1342,共5页
通过对南海湿地进出水和核心区进行布点采样,检测了样品的氮磷和有机污染物,分析了湿地水污染现状,同时采用内梅罗污染指数法和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对湿地水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南海湿地水体达到污染级别,其中湿地进水区域和旅游开发... 通过对南海湿地进出水和核心区进行布点采样,检测了样品的氮磷和有机污染物,分析了湿地水污染现状,同时采用内梅罗污染指数法和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对湿地水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南海湿地水体达到污染级别,其中湿地进水区域和旅游开发区水质达到重污染级别;南海湿地现已处于富营养型。通过分析得出水污染的原因主要是:该地区人口多,人为污染大,南海湿地补水来源受污染严重;对水质净化具有一定作用的水生植物不被收割利用,对水质造成了二次污染。最终针对南海湿地的污染状况和原因,提出了科学合理的防治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湿地 内梅罗污染指数 富营养化评价 防治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利用效益与城市化耦合协调分析——以呼包鄂城市群为例 被引量:2
3
作者 蔡恩槐 盛宇凡 薛建春 《林业与生态科学》 2019年第1期50-57,共8页
土地利用与城市化发展息息相关,若两者处于高度耦合优质协调状态则可促进城市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呼包鄂城市群为例,计算了3个城市2001—2016年的土地利用效益与城市化综合指数、耦合协调度和灰色关联度,结果显示:①3个城市的土地... 土地利用与城市化发展息息相关,若两者处于高度耦合优质协调状态则可促进城市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呼包鄂城市群为例,计算了3个城市2001—2016年的土地利用效益与城市化综合指数、耦合协调度和灰色关联度,结果显示:①3个城市的土地利用效益与城市化水平均稳步上升,且呼包鄂土地利用效益平均增幅分别为8.96%、18.01%、24.19%,城市化平均增幅分别为9.45%、8.53%、27.71%,增幅最大的是鄂尔多斯市,包头的平均水平与增长水平都较低;②3个城市均处于高水平耦合阶段,且16a间协调度逐年递增,鄂尔多斯的增长幅度最大,为0.714 3,2009年开始3个城市均进入初级协调状态;③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呼包鄂3个城市的人口密度指标对土地利用效益的影响都是中度相关,分别为0.487 1、0.543 7、0.627 1,人口城市化是对土地利用效益影响最小的因素,所以重视土地利用的方式要远比减少人口数量更能提高土地利用的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效益 城市化 耦合协调 呼包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中游段南海湖恢复湿地植物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杨轶凡 《现代农业科技》 2019年第3期111-113,共3页
研究包头市黄河中游南海湖段沿线恢复湿地的植物多样性,对沙漠干旱生态脆弱性地区的植物多样性恢复及湿地保护有重要意义。通过2017年野外18块样地调查,对南海湖保护区湿地植物种类、植物丰富度、区系组成、地理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 研究包头市黄河中游南海湖段沿线恢复湿地的植物多样性,对沙漠干旱生态脆弱性地区的植物多样性恢复及湿地保护有重要意义。通过2017年野外18块样地调查,对南海湖保护区湿地植物种类、植物丰富度、区系组成、地理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南海湖湿地保护区中共有205种植物,隶属于47科135属,其中占优势的是禾本科、藜科、菊科、豆科、莎草科植物,占所有植物总物种数的50.24%;调查区域内植物物种丰富度Gleason指数为30.55,植物物种种类少,生态环境总体较差;不同功能区因受到人为干扰,植物种与属的比值差异较大,合理利用区最高(1.99),恢复重建区最低(1.19);植物区系地理成分以北温带分布型为主,且195种为中国种子植物。南海湖湿地植物种类总体上受人为干扰、气候干旱与寒冷等因素影响,种类稀少,且暂时性植物较多,定植植物较少,总的物种丰富度高并不代表所有种群都是稳定和持久的,因而修复重建区易受到人为干扰而导致修复失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湖恢复湿地 植物多样性 植物区系 地理分布 暂时性植物 黄河中游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MSP/OLS与CCI-LC数据的内蒙古自治区城市化进程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张星宇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8年第23期125-128,共4页
城市人口的快速集聚和建设用地的空间扩张是城市化的主要表现形式,但人口集聚和建设用地扩张表征的时空精度不足一直是城市地理学研究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基于DMSP/OLS稳定夜间灯光数据与CCI-LC土地覆被产品,实现了对1992—2012年内... 城市人口的快速集聚和建设用地的空间扩张是城市化的主要表现形式,但人口集聚和建设用地扩张表征的时空精度不足一直是城市地理学研究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基于DMSP/OLS稳定夜间灯光数据与CCI-LC土地覆被产品,实现了对1992—2012年内蒙古自治区城市化进程的年尺度分析。结果表明:内蒙古自治区10.5%空间的夜间灯光强度显著增长,2002年数个盟市城市化提速的拐点年份;在夜间灯光强度显著增长区中,全自治区生活空间面积占比由2.81%增长至10.57%,其中包头市生活空间占比由1.84%增长至16.88%,为各盟市最快。夜间灯光强度与生活空间占比两项指标在时间演化角度上总体呈现较为相似的规律,交互使用DMSP/OLS与CCI-LC两项空间数据可以对连续时间城市化进程的表征起到良好的支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间灯光 土地利用 城市化 时间趋势 内蒙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