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包头黄河国家湿地公园生态监测技术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杨丽文 常飞 《林业资源管理》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41-145,共5页
介绍了包头黄河国家湿地公园生态概况与生态监测内容,建立了生态监测指标体系,结合现状调查、生物监测和环境监测3种方法,对包头黄河国家湿地公园生态状况进行了详细调查。研究内容可为湿地公园的生态监测提供参考。
关键词 湿地公园 生态监测 技术研究 黄河湿地 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头黄河国家湿地公园科普宣教体系建设探索 被引量:2
2
作者 杨丽文 常飞 《内蒙古林业》 2018年第10期12-13,共2页
湿地公园是中国湿地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中国湿地保护形式的创新和丰富.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合理利用湿地资源、开展湿地宣传教育和科学研究,向全社会传播湿地保护、恢复、有效管理及可持续利用的相关知识、方法,并引导公众关注... 湿地公园是中国湿地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中国湿地保护形式的创新和丰富.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合理利用湿地资源、开展湿地宣传教育和科学研究,向全社会传播湿地保护、恢复、有效管理及可持续利用的相关知识、方法,并引导公众关注和支持湿地保护事业,是国家湿地公园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但在众多湿地公园科普宣教工作中,宣教内容没有特色,缺乏宣教设施,宣教方式单调雷同现象仍较为突出.本文从科普宣教体系概况、宣教存在问题以及宣教建议等方面,对包头黄河国家湿地公园科普宣教体系进行探索,以期为我国湿地公园科普宣教工作的持续有效开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公园 科普 黄河 包头 湿地生态系统 湿地保护 保护体系 可持续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头黄河国家湿地公园小白河湿地水环境质量分析
3
作者 郝静颐 《内蒙古林业》 2020年第4期23-27,共5页
湿地是我国非常重要的国土资源和自然资源,湿地、海洋、森林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湿地是自然界中具有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之一:湿地是野生动植物的家园,具有调蓄洪水、降解污染物、调节气候的作用,也是人类生产休闲的场... 湿地是我国非常重要的国土资源和自然资源,湿地、海洋、森林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湿地是自然界中具有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之一:湿地是野生动植物的家园,具有调蓄洪水、降解污染物、调节气候的作用,也是人类生产休闲的场所:湿地又被喻为“地球之肾”“生命摇篮”“物种基因库”。湿地的保护管理影响到林业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生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动植物 湿地水环境 地球之肾 物种基因库 国土资源 生物多样性 生态功能 调蓄洪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头黄河国家湿地公园建设中存在问题及对策
4
作者 张慧敏 《内蒙古林业》 2018年第4期35-36,共2页
人与环境的和谐共存,是当前发展的重点,长久以来,人类社会的发展给原有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损害,所以,如何避免损害的进一步加深,逐渐修复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是至关重要的课题。在包头市的林业生态建设中,湿地资源作为重要的自... 人与环境的和谐共存,是当前发展的重点,长久以来,人类社会的发展给原有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损害,所以,如何避免损害的进一步加深,逐渐修复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是至关重要的课题。在包头市的林业生态建设中,湿地资源作为重要的自然资源,有利于促进良性生态环境循环、保持生物多样性和保护珍稀物种资源,具有涵养水源、蓄洪防旱、降解污染、调节气候、补充地下水、控制土壤侵蚀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资源 包头市 公园建设 黄河 生态环境 林业生态建设 可持续发展 生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生湿生植物与湿地环境关系初探——以包头黄河国家湿地公园南海湖片区为例
5
作者 刘瑞龙 赵巍 郝静颐 《内蒙古林业》 2018年第4期26-28,共3页
水生植物和湿生植物是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顾名思义,水生、湿生植物是指生长在水中或潮湿土壤中的植物,其中,水生植物又包括挺水、漂浮、浮叶和沉水植物。常见的水生植物有荷花、睡莲、浮萍、眼子菜等,湿生植物有芦苇、水葱、... 水生植物和湿生植物是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顾名思义,水生、湿生植物是指生长在水中或潮湿土壤中的植物,其中,水生植物又包括挺水、漂浮、浮叶和沉水植物。常见的水生植物有荷花、睡莲、浮萍、眼子菜等,湿生植物有芦苇、水葱、莎草等。水生、湿生植物既是水生生物的食物来源,又为水鸟等野生动物提供栖息繁殖地,一些水生、湿生植物还能吸附、消除水中的污染物,改善水质。近年来,对水生、湿生植物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区系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植物 湿生植物 湿地公园 湿地环境 南海湖 黄河 包头 湿地生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头南海子湿地冰封期污染物迁移特征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王晓云 于玲红 +3 位作者 王非 樊爱萍 鲁海 李卫平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67-874,共8页
为研究寒旱区湿地包头南海子冰封期的污染物迁移特征,于2015年11月—2016年1月冰封期每月中旬在冰冻的湖面上破冰钻孔采集冰样和冰下水样,对样品的pH、溶解氧(DO)、总氮(TN)、总磷(TP)、硝态氮(NO_3-N)、亚硝态氮(NO_2-N)、氨氮(NH_3-N... 为研究寒旱区湿地包头南海子冰封期的污染物迁移特征,于2015年11月—2016年1月冰封期每月中旬在冰冻的湖面上破冰钻孔采集冰样和冰下水样,对样品的pH、溶解氧(DO)、总氮(TN)、总磷(TP)、硝态氮(NO_3-N)、亚硝态氮(NO_2-N)、氨氮(NH_3-N)、溶解性磷(DP)、化学需氧量(COD_(Cr))、叶绿素a(Chl(a))等指标进行检测,分析各项污染物指标在冰体和水体中的浓度特征及迁移规律,并对TN、TP、Chl(a)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湿地水体在结冰过程中,污染物由冰体向水体迁移,迁移率Chl(a)>TN>COD_(Cr)>TP;冰封期水体中各形态氮分布差异较大,而磷元素的赋存均以不溶性磷为主;通过分析湿地冰封期TN、TP、Chl(a)的相关性,得出三者在冰体中的相关性较水体显著;与非冰封期相比,冰封期水体中污染物的含量均高于非冰封期水体中的污染物含量,过长的冰封期使湿地有机污染趋势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子湿地 冰封期 污染物迁移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湿地保护的重要性及保护策略 被引量:2
7
作者 王凯 《现代园艺》 2018年第24期128-129,共2页
湿地与海洋、森林共同构成了3大自然生态系统,其中湿地是野生动植物生存的基础,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生态平衡的维护具有积极作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利用湿地进行垦荒种田、城镇建设、道路建设等活动越来越强烈,造成了资源... 湿地与海洋、森林共同构成了3大自然生态系统,其中湿地是野生动植物生存的基础,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生态平衡的维护具有积极作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利用湿地进行垦荒种田、城镇建设、道路建设等活动越来越强烈,造成了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和过度开发,加剧了湿地的退化,为此加强湿地保护尤为迫切。本文就对内蒙古湿地保护的重要性及保护策略进行分析和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湿地 保护 重要性 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湖冬季浮游植物特征及与水质因子关系 被引量:7
8
作者 姜庆宏 潘彤 +2 位作者 李卫平 樊爱萍 苗春林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1-75,共5页
为了探究包头市南海湖冬季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及其与水质因子关系,于2017年12月至2018年2月在湖区的12个采样点进行水环境样品的采集分析。结果共鉴定出浮游植物7门20属51种;以绿藻的种类数最多,优势种主要为四尾栅藻、镰形纤维藻、纤细... 为了探究包头市南海湖冬季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及其与水质因子关系,于2017年12月至2018年2月在湖区的12个采样点进行水环境样品的采集分析。结果共鉴定出浮游植物7门20属51种;以绿藻的种类数最多,优势种主要为四尾栅藻、镰形纤维藻、纤细月牙藻、螺旋弓形藻、水华束丝藻、微小色球藻、近缘针杆藻、普通等片藻、多形裸藻。各月浮游植物单位体积细胞数量(细胞丰度)变化范围为3.17×10~6~16.96×10~6个/L,生物量变化范围为0.52~3.00 mg·L^(-1)。由浮游植物丰度来看,南海湖已经处于富营养化状态。基于污染指示种,多样性指数综合评价,南海湖水质总体呈现中污染状态。浮游植物主要种类密度与环境因子的冗余分析排序结果显示:多数绿藻受总氮、化学需氧量、氨氮影响较大;硅藻主要受pH值的影响;蓝藻主要受水温和总磷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湖 浮游植物 群落结构 多样性指数 冗余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湖营养盐季节特征及其与叶绿素a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姜庆宏 潘彤 +4 位作者 李卫平 王志超 菅广林 苗春林 张明钰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4-80,共7页
为探究包头市南海湖的水质状况及营养状态变化趋势,于2017年4月至2018年3月,在南海湖选取20个采样点,对水体叶绿素a含量及主要营养盐进行测定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南海湖水体总氮(TN)含量为1.60~5.95 mg/L,平均值为3.54 mg/L;总... 为探究包头市南海湖的水质状况及营养状态变化趋势,于2017年4月至2018年3月,在南海湖选取20个采样点,对水体叶绿素a含量及主要营养盐进行测定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南海湖水体总氮(TN)含量为1.60~5.95 mg/L,平均值为3.54 mg/L;总磷(TP)含量为0.17~0.81 mg/L,平均值为0.42 mg/L,两项指标均超过了地表水Ⅴ类标准。氮磷营养盐存在时空差异,TN和氨氮(NH_3-N)随季节变化明显,其含量均呈现冬季>秋季>夏季>春季,且均在冬季达到了最高值,平均含量分别为5.95 mg/L和2.18 mg/L;TP含量主要表现为秋季最高,春季最低;硝态氮(NO3^--N)四季差异不大,其含量变化在0.30~0.54 mg/L。空间上,各营养盐均呈现东部、北部高,西部、南部低的趋势。南海湖水体叶绿素a(Chl-a)含量变化为21.94~40.93μg/L,平均含量为30.96μg/L,已达到了轻度藻华风险。时间上,其含量呈现秋季>夏季>春季>冬季;空间上呈现东北高、西南低的趋势,与氮磷营养盐的分布趋势相同。四季的水体Chl-a与TN、NH3-N、TP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表明这3个营养盐指标含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南海湖的Chl-a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磷营养盐 叶绿素A 季节特征 时空分布 南海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诱导银灰杨花粉染色体加倍创制杂种三倍体 被引量:5
10
作者 田梦迪 李燕杰 +2 位作者 张平冬 王健 郝静颐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9-47,共9页
【目的】验证高温处理诱导银灰杨花粉染色体加倍选育三倍体的可行性,获得银灰杨三倍体新种质,选育抗逆性强的银灰杨新品种,服务于西部生态环境建设。【方法】以银灰杨为研究对象,利用醋酸洋红染色法和花粉染色体加倍技术,在研究雄花芽... 【目的】验证高温处理诱导银灰杨花粉染色体加倍选育三倍体的可行性,获得银灰杨三倍体新种质,选育抗逆性强的银灰杨新品种,服务于西部生态环境建设。【方法】以银灰杨为研究对象,利用醋酸洋红染色法和花粉染色体加倍技术,在研究雄花芽减数分裂规律的基础上,开展高温诱导银灰杨花粉染色体加倍技术条件优化以及杂交创制三倍体的研究。【结果】银灰杨花粉母细胞完成减数分裂大约需要5~6天。其减数分裂过程与其他杨属植物相似,无明显差异。但银灰杨同一花芽不同部位花粉母细胞的减数分裂进程存在明显的不同步性,花芽顶部花粉母细胞发育最快,基部次之,中部发育最慢。筛选出高温诱导银灰杨花粉染色体加倍的最佳处理技术组合为当花粉母细胞发育至双线期至终变期时,利用38℃或41℃的高温,持续处理6 h,可获得56.33%的2n花粉。利用2n花粉比率高的花粉与银白杨雌配子杂交,获得杂种苗木911株,检测出三倍体42株,三倍体得率最高可达10.71%。三倍体得率与2n花粉比率间存在弱正相关(r=0.599,P=0.116),说明提高2n花粉比率有助于提高三倍体得率。【结论】尽管银灰杨同一花芽不同部位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同步性差,但在双线期至终变期进行高温处理,仍可获得56.33%的2n花粉,三倍体得率可达10.71%,证明了高温诱导银灰杨花粉染色体加倍选育三倍体的可行性,并首次获得银灰杨三倍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灰杨 花粉母细胞 高温 花粉染色体加倍 三倍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线粒体控制区D-loop序列的内蒙古大鳍鼓鳔鳅群体遗传结构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杨艳平 杨丽文 +2 位作者 乌兰 缪丽梅 罗旭光 《水产科技情报》 2021年第2期77-81,共5页
为了解内蒙古地区大鳍鼓鳔鳅(Herzenstein)群体的遗传背景和分化情况,对该地区52个大鳍鼓鳔鳅样本的线粒体控制区D-loop序列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分析。结果显示,在947 bp的D-loop区序列中,碱基A、T、C、G的平均含量分别为34.5%、... 为了解内蒙古地区大鳍鼓鳔鳅(Herzenstein)群体的遗传背景和分化情况,对该地区52个大鳍鼓鳔鳅样本的线粒体控制区D-loop序列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分析。结果显示,在947 bp的D-loop区序列中,碱基A、T、C、G的平均含量分别为34.5%、28.0%、21.3%、16.2%,表现出较强的AT偏好性;有27个样本在645位点均缺失C碱基,突变总数为21;D-loop区序列存在多态性位点/突变位点20个,单倍型数(h)、单倍型多样性(H d)、核苷酸多样性(π)分别为17、0.912和0.0045;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样本D-loop区序列分布在2个大的分支上,表明该群体结构形成了一定的遗传分化;样本的D-loop序列间的遗传距离均在0.010以下,说明样本的D-loop区序列亲缘关系较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鳍鼓鳔鳅 内蒙古地区 D-LOOP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线粒体Cytb基因序列的内蒙古居延海大鳍鼓鳔鳅群体遗传结构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丽文 杨艳平 罗旭光 《北方农业学报》 2020年第2期120-125,共6页
【目的】进一步了解内蒙古居延海大鳍鼓鳔鳅(Hedinichthys yarkandensis macroptera)群体遗传背景和分化情况,合理保护与开发利用渔业资源。【方法】以线粒体细胞色素b(Cytb)基因序列为主,对分布于内蒙古居延海的52个大鳍鼓鳔鳅野生群... 【目的】进一步了解内蒙古居延海大鳍鼓鳔鳅(Hedinichthys yarkandensis macroptera)群体遗传背景和分化情况,合理保护与开发利用渔业资源。【方法】以线粒体细胞色素b(Cytb)基因序列为主,对分布于内蒙古居延海的52个大鳍鼓鳔鳅野生群体的主基因序列进行比对,分析它们的序列特征,并进行遗传多样性及遗传分化分析。【结果】经PCR扩增得到大鳍鼓鳔鳅野生群体的Cytb基因序列,全长1 097 bp,共检测到10种单倍型,16个多态位点,仅占分析总位点数的1.5%。种内单倍型多样性指数平均值为0.716,核苷酸多样性平均值为0.002 7。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52个样品中的D37、D43遗传距离较远,单独形成1个分支,其余50个标本的Cytb基因为主流进化分支,单独形成另1个分支,表明不同样品Cytb基因正在逐步进化。【结论】对内蒙古居延海52个大鳍鼓鳔鳅样品进行遗传多样性及遗传分化分析,有利于丰富内蒙古淡水鱼类种质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鳍鼓鳔鳅 细胞色素B基因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肥方式及接种菌根真菌对1年生油松苗木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郝龙飞 刘欢 +2 位作者 王续富 包会嘎 徐悦丽 《南方林业科学》 2021年第1期15-20,共6页
为评价施肥方式和接种菌根真菌处理对油松苗木质量的影响,在大田条件下,以1年生油松接菌苗(简称+M)和非接菌苗(简称-M)为研究材料,设置3种施肥处理(常规施肥(CF)、指数施肥(EF)、2倍指数施肥(DEF))试验,对比分析不同处理对苗木形态和综... 为评价施肥方式和接种菌根真菌处理对油松苗木质量的影响,在大田条件下,以1年生油松接菌苗(简称+M)和非接菌苗(简称-M)为研究材料,设置3种施肥处理(常规施肥(CF)、指数施肥(EF)、2倍指数施肥(DEF))试验,对比分析不同处理对苗木形态和综合质量指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EF处理下,+M和-M处理间油松苗木菌根侵染率无显著差异;而CF和DEF处理下,+M处理油松苗木菌根侵染率较-M处理显著增加了35.7%(P<0.05)和35.0%(P<0.05)。2)3种施肥处理下,苗高和地径均为+M高于-M处理,且在+M和EF组合处理下苗木的苗高和地径均达到最大;而+M和CF组合处理下苗木主根长最小,侧根数最大。3)在+M和EF组合处理下油松苗木总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均最大,且地下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的比例最高。4)与-M处理和CF、EF、DEF组合处理相比,+M与EF组合处理下苗木质量指数分别增加了23.8%(P<0.05)、21.0%(P<0.05)、27.7%(P<0.05)。综上所述,指数施肥结合接种菌根真菌处理有利于促进油松苗木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松 指数施肥 外生菌根真菌 苗木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