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模型集成的高炉炼铁智能控制专家系统 被引量:19
1
作者 刘祥官 曾九孙 +1 位作者 郝志忠 鹿智勇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637-1642,共6页
为达到高炉冶炼过程的最优控制,提出了高炉冶炼过程的多模型集成的专家系统.阐述了专家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工艺计算机理模型、炉况诊断推理模型、系统优化参数模型、混合动力学机理和炉温控制方程.在保证炉况平稳运行的基础上,专家系... 为达到高炉冶炼过程的最优控制,提出了高炉冶炼过程的多模型集成的专家系统.阐述了专家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工艺计算机理模型、炉况诊断推理模型、系统优化参数模型、混合动力学机理和炉温控制方程.在保证炉况平稳运行的基础上,专家系统对几个主要运行参数进行了优化.同时通过对高炉冶炼过程混合动力学机理的分析,揭示了高炉炉温波动所隐含的非线性能耗规律,得到在不同生产目标状态下的最优操作区间.对复杂的生产状况做出准确的预测并给出了对应的控制措施,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增加产量和降低能耗的实际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炉炼铁 专家系统 多模型集成 智能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炉硅含量预测控制的时间序列混合建模 被引量:17
2
作者 贺诗波 刘祥官 +2 位作者 郜传厚 黄丽英 黄雅彬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739-1742,共4页
根据时间序列原理,对铁水硅质量分数w(Si)序列的动态特性进行了分析,找出了其主体成分.综合炼铁工艺理论和6号高炉炼铁现场的实际情况,对影响铁水硅质量分数w(Si)的各个因素进行了典型相关分析,确定了w(Si)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料速、风量... 根据时间序列原理,对铁水硅质量分数w(Si)序列的动态特性进行了分析,找出了其主体成分.综合炼铁工艺理论和6号高炉炼铁现场的实际情况,对影响铁水硅质量分数w(Si)的各个因素进行了典型相关分析,确定了w(Si)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料速、风量、喷煤、透气性、富氧率、铁水物理温度和渣碱度.建立了由AR(2)、状态变量和控制变量混合构成的w(Si)预测控制的传递函数模型.使用包钢6号高炉生产数据验证表明,此模型克服了以往炉温控制模型把炼铁理论和统计知识分离的缺点,炉温预报的命中率高达84%,预测控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序列 统计分析 典型相关分析 传递函数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风炉冷风分布的计算机模拟
3
作者 陈义胜 张捷宇 +5 位作者 那树人 贺友多 王劲宇 刘培生 周焕威 汪大泓 《华东冶金学院学报》 1997年第3期327-332,共6页
应用湍流三维数学模型内燃式热风炉内冷风在格子砖柱中的分布,讨论了加设不同布置的导流板对支柱空腔内气流分布的影响,并给出了较佳的气流分布.
关键词 热风炉 气流分配 计算机模拟 冷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炉炉温预测控制的变系数回归模型 被引量:7
4
作者 冯婷 刘祥官 +1 位作者 马祥 赵斌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743-1745,1772,共4页
为更好地预测与控制高炉炉温的发展趋势,从高炉炉温控制的混合动力学方程出发,在将其差分离散的基础上,运用变系数回归的相关理论,建立了高炉炉温预测控制的变系数回归模型.同时运用加权最小二乘法对模型的参数进行估计,得到每一炉下具... 为更好地预测与控制高炉炉温的发展趋势,从高炉炉温控制的混合动力学方程出发,在将其差分离散的基础上,运用变系数回归的相关理论,建立了高炉炉温预测控制的变系数回归模型.同时运用加权最小二乘法对模型的参数进行估计,得到每一炉下具体的高炉炉温预测控制的回归模型.结合包钢6#高炉的数据进行预测控制模拟,取得了90%命中的预测效果.此外,还给出了每一预测时刻下控制变量、状态变量与铁水硅质量分数w(Si)之间的数量关系,为预测之后的控制奠定了模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测控制 变系数 核估计 加权最小二乘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