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吉兰泰荒漠绿洲过渡带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及养分恢复状况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韩彦隆 魏亚娟 +5 位作者 左小锋 左轶璆 康帅 童国利 李建媛 王永平 《水土保持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7-214,223,共9页
[目的]探究不同下垫面土壤养分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的变化特征,阐明植被演替与土壤性状之间的耦合关系,进而为该区域的植被恢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野外取样与室内实验相结合的方法,以吉兰泰荒漠绿洲过渡带4种下垫面(流动沙地、半固... [目的]探究不同下垫面土壤养分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的变化特征,阐明植被演替与土壤性状之间的耦合关系,进而为该区域的植被恢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野外取样与室内实验相结合的方法,以吉兰泰荒漠绿洲过渡带4种下垫面(流动沙地、半固定沙地、固定沙地和防护林地)为研究对象,分析了0—30 cm浅层土壤容重(BD)、土壤含水量(SM)、有机碳(SOC)、全氮(TN)、全磷(TP)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从而揭示不同下垫面土壤养分含量和生态化学计量比分布特征以及与土壤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1)吉兰泰荒漠绿洲过渡带不同下垫面土壤指标均符合正态分布(p>0.05)。从变异系数来看,BD和土壤孔隙度(STP)属于弱变异性,其余指标属于强变异性。(2)除TP和BD外,其他指标大小均表现为:防护林地>固定沙地>流动沙地>半固定沙地,说明绿洲化过程有利于土壤养分蓄积;(3)各下垫面土壤C∶N,C∶P和N∶P随土层深度变化各异。不同下垫面C∶N,C∶P和N∶P分别介于2.94~70.00,6.89~240.95,0.64~23.22。(4)不同下垫面土壤养分恢复指数表现为:防护林地>固定沙地>半固定沙地。[结论]人工植被建植更有利于土壤养分蓄积,研究结果为荒漠绿洲过渡带植被恢复和保护提供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养分 生态化学计量 下垫面 荒漠绿洲过渡带 吉兰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划分思想及其地理教学价值意蕴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春江 段玉山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5-31,共7页
区域划分思想是地理学家在长期实践中凝练的重要的学科思想和方法,旨在简化地球表层系统的复杂性。地区之间的差异性和相似性是区域划分依据。区域划分思想作为区域认知出发点,体现出地理学综合研究特点,是学科的本质知识,是地理学家专... 区域划分思想是地理学家在长期实践中凝练的重要的学科思想和方法,旨在简化地球表层系统的复杂性。地区之间的差异性和相似性是区域划分依据。区域划分思想作为区域认知出发点,体现出地理学综合研究特点,是学科的本质知识,是地理学家专家思维的体现。区域划分思想对当前素养为本的课程改革具有重要的教学价值意蕴,体现在关注区域本质渗透学科方法论,使知识结构化培养学科认识论,整合素养浸润学科价值,因此具有方法论、认识论和价值论三重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划分 区域特征 区域联系 地理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菌剂和海藻酸对蒙古黄芪光合作用及根系生长的影响
3
作者 刘杰 范菠菠 +7 位作者 冯晓娟 赵鹏 王永龙 赵艳玲 罗焱杰 卢玲 王猛 耿志刚 《中国土壤与肥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93-200,共8页
探究微生物菌剂的施用量和海藻酸的施用浓度对蒙古黄芪光合作用及根系生长的影响,为蒙古黄芪合理施肥的生态种植提供理论参考。采用两因素裂区的盆栽试验,以蒙古黄芪种苗为材料,微生物菌剂的施用量[对照不施肥(M0)、施用量(M1:3 g/m^(2)... 探究微生物菌剂的施用量和海藻酸的施用浓度对蒙古黄芪光合作用及根系生长的影响,为蒙古黄芪合理施肥的生态种植提供理论参考。采用两因素裂区的盆栽试验,以蒙古黄芪种苗为材料,微生物菌剂的施用量[对照不施肥(M0)、施用量(M1:3 g/m^(2))和(M2:6 g/m^(2))]为主因素,海藻酸的施用浓度[对照清水(A0)、施用浓度(A1:4 g/L)和(A2:8 g/L)]为副因素,并测定蒙古黄芪叶片、根际土壤和根系的相关指标。结果表明:随着微生物菌剂施用量的增加,蒙古黄芪叶片光合作用、根际土壤微生物含量和酶活性、根系内源激素含量、根系干物质积累量和农艺性状、根系药效成分含量等部分相关指标分别提高了4.6%~41.2%、10.1%~27.7%、10.7%~18.7%、6.9%~16.9%、23.1%~29.9%;而随着海藻酸施用浓度的增加,蒙古黄芪的上述指标基本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光合作用、根际土壤微生物含量和酶活性、内源激素含量以及农艺性状的提高有利于蒙古黄芪产量和质量的提升。微生物菌剂和适宜浓度的海藻酸可增强蒙古黄芪叶片的光合作用,提高根际土壤的微生物含量和酶活性,促进根系的生长发育,进而提升蒙古黄芪的产量和质量,且以M2A1处理(微生物菌剂施用量为6 g/m^(2)、海藻酸施用浓度为4 g/L)效果最佳,此时,根系干物质积累量为10.55 g/株、黄芪甲苷含量为0.159%、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含量为0.055%,可为蒙古黄芪大田合理施肥的生态种植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菌剂 海藻酸 蒙古黄芪 光合作用 生长发育 药效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锌指蛋白6基因多态性与直肠癌发生的关联性
4
作者 何珊 高芳 +2 位作者 戎松浩 马淑一 高丽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64-669,共6页
目的探讨锌指蛋白6(ZBED6)基因三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多态性与直肠癌发病风险的相关性,为直肠癌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内切酶长度多态性检测方法(PCR-RFLP),对无亲缘关系的109例随机直肠癌... 目的探讨锌指蛋白6(ZBED6)基因三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多态性与直肠癌发病风险的相关性,为直肠癌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内切酶长度多态性检测方法(PCR-RFLP),对无亲缘关系的109例随机直肠癌患者和110例健康对照者的ZBED6基因进行分型。利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通过计算OR和95%CI,探讨ZBED6三个SNP位点等位基因以及基因型与直肠癌发病风险的相关性。结果ZBED6基因SNP rs7552670位点与直肠癌发病风险相关,经统计分析携带TC基因型者与携带TT基因型的人群相比,直肠癌发病风险会提高2.653倍(TT vs TC:OR=2.653,95%CI=1.501~4.690),其余SNP与直肠癌发病风险无关。结论ZBED6基因rs7552670多态性与直肠癌发生具有相关性,TC基因携带者直肠癌发病风险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ZBED6 基因多态性 非条件LOGISTIC回归 rs7552670位点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xEnt模型的濒危物种五小叶槭潜在适生区预测
5
作者 高健 刘宏宇 +2 位作者 李雅琴 黄磊 赵鹏 《西北林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19-224,232,共7页
五小叶槭是仅存于我国四川省的特有珍稀濒危物种,预测其潜在适生区变化具有重要意义。基于40个现代五小叶槭植物样点分布数据,运用MaxEnt模型对五小叶槭在我国末次盛冰期、现代及未来(2070s)3个时期气候情景下的潜在分布区进行预测。五... 五小叶槭是仅存于我国四川省的特有珍稀濒危物种,预测其潜在适生区变化具有重要意义。基于40个现代五小叶槭植物样点分布数据,运用MaxEnt模型对五小叶槭在我国末次盛冰期、现代及未来(2070s)3个时期气候情景下的潜在分布区进行预测。五小叶槭适生区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南地区,在3种气候情景下训练数据的AUC值均为0.999,表明模型预测结果的精度极高;刀切法和气候贡献率结果表明,最暖季平均降水量是制约五小叶槭分布的最主要环境变量;末次盛冰期五小叶槭在横断山区存在避难所。四川省西南部雅砻江流域长期以来始终是五小叶槭的核心分布区;末次盛冰期以来,四川东北部的适生区等级出现下降;未来2070s五小叶槭的潜在分布区总面积、高适生区面积均有向高纬度扩展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小叶槭 气候变化 潜在适生区 生态适宜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60-2021年内蒙古高温干旱复合事件特征分析
6
作者 刘宏宇 海全胜 +1 位作者 刘美萍 常菲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64-176,共13页
内蒙古作为中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正面临着高温干旱复合事件的严重威胁,复合事件已经成为影响该区域生态系统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风险。利用1960-2021年100个气象站点的标准化降水指数和标准化气温指数,基于Copula函数研究了... 内蒙古作为中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正面临着高温干旱复合事件的严重威胁,复合事件已经成为影响该区域生态系统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风险。利用1960-2021年100个气象站点的标准化降水指数和标准化气温指数,基于Copula函数研究了内蒙古夏季高温干旱复合事件特征和重现期。结果表明:①时间上,1960-2021年高温干旱复合事件的发生频次呈增加趋势,在2000年后逆转为高温主导大于干旱主导,半干旱区的发生频次高于干旱区和半湿润区。②空间上,赤峰市中部和呼伦贝尔市西部是复合事件发生的高频地区,赤峰市南部、兴安盟东部、通辽市以及锡林郭勒盟是中频地区。③在干旱区和半干旱区,Copula函数以BB1类型为主,在半湿润区,以Joe类型为主。④“轻度—轻度”型、“中度—中度”型、“重度—重度”型以及“极重度—极重度”型复合事件的重现期分别为7、20、100、500 a,半湿润区的复合事件重现期最长,其次是干旱区和半干旱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 高温 COPULA函数 重现期 内蒙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荒漠区不同林龄梭梭人工林碳储量及分配特征
7
作者 左小锋 魏亚娟 +3 位作者 左合君 王海兵 闫敏 孙艳丽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47-156,共10页
【目的】为探究不同林龄梭梭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分配规律及其固碳潜力,明确梭梭林在荒漠区的碳汇功能。【方法】以吉兰泰荒漠区3~30 a梭梭林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生态系统碳储量分配特征及其驱动因素。【结果】1)梭梭枝干、叶片和根... 【目的】为探究不同林龄梭梭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分配规律及其固碳潜力,明确梭梭林在荒漠区的碳汇功能。【方法】以吉兰泰荒漠区3~30 a梭梭林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生态系统碳储量分配特征及其驱动因素。【结果】1)梭梭枝干、叶片和根系碳含量随着林龄增加呈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林龄对梭梭各器官和土壤碳含量影响显著。梭梭林土壤碳含量具有明显垂直分布特征。3 a和6 a梭梭土壤碳含量随着土层深度增加逐渐增加,11、16和30 a梭梭土壤碳含量随着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2)灌木层各器官生物量、碳储量和土壤碳储量随着林龄增加而增加。林龄对灌木层各器官生物量、碳储量和土壤碳储量影响显著(P<0.05)。不同林龄梭梭林地0~100 cm土壤碳储量介于1.17~7.82 t·hm^(-2)。3 a和6 a梭梭土壤碳储量随着土层深度逐渐增加,11、16和30 a梭梭土壤碳储量随着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3)梭梭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分配比例表现为:土壤层>灌木层>草本层>枯落物层,说明生态系统碳储量主要集中于土壤层,其碳储量分配比例介于84.06%~95.73%;4)梭梭林净初级生产力和年固碳量随着林龄增加而增大。其中,3 a和6 a梭梭林灌木层净初级生产力和年固碳量大于草本层,11、16和30 a梭梭林草本层净初级生产力和年固碳量大于灌木层。【结论】在我国荒漠区营建梭梭林具有明显的碳汇作用,荒漠区梭梭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受林龄的影响显著,今后计算荒漠区梭梭林碳储量时应该充分考虑林龄差异所造成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梭梭林 碳含量 碳储量 固碳能力 荒漠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古黄芪不同栽培方式的高光谱识别与分类
8
作者 吴强 卢玲 +5 位作者 冯晓娟 王猛 王永龙 侯丁一 范菠菠 刘杰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842-1847,共6页
黄芪是一种重要的中药材,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干燥根。一般来说,仿野生种植的蒙古黄芪在有效成分含量等方面往往优于平栽种植,但仅凭外观难以有效鉴别,而传统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量有效成分则存在成本高昂、耗时长等缺... 黄芪是一种重要的中药材,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干燥根。一般来说,仿野生种植的蒙古黄芪在有效成分含量等方面往往优于平栽种植,但仅凭外观难以有效鉴别,而传统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量有效成分则存在成本高昂、耗时长等缺点。本研究旨在探索一种快速、经济且准确的方法来区分仿野生和平栽种植的蒙古黄芪。采用HPLC测定研磨后蒙古黄芪根系样品的有效成分含量;采用地物光谱仪(SVC-HR1024)获取样品在350~2500 nm波长范围的高光谱反射率信息,重点关注可见光(VIS,350~700 nm)、近红外(NIR,700~1100 nm)和短波红外(SWIR,1100~2500 nm)三个主要波段的光谱特征;采用随机森林(RF)、K近邻(KNN)、朴素贝叶斯(NB)和支持向量机(SVM)四种机器学习模型进行分类;对表现最佳的RF模型进行了SHAP特征重要性分析。研究表明:(1)仿野生种植的蒙古黄芪有效成分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平栽种植;(2)仿野生和平栽蒙古黄芪在近红外和短波红外区域存在显著的光谱差异,反映出仿野生种植环境的多样性对蒙古黄芪色素合成、组织结构及化学成分的影响;(3)随机森林模型在分类任务中表现最佳,准确率、精确率、F1分数、Kappa和MCC系数分别为97.14%、97.42%、0.9713、0.9429、0.9456;(4)SHAP分析识别出的关键波段与水分、蛋白质和纤维素等重要成分相关。本研究证明了基于高光谱反射率的方法在区分蒙古黄芪仿野生与平栽样品方面的有效性,为中药材质量控制和鉴别提供了一种新的、非破坏性的快速检测方法,有望在中药材质量评估和市场监管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黄芪 高光谱反射率 仿野生种植 平栽种植 机器学习 SHAP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兰泰盐湖区优势灌丛生物量分配特征及模型研建 被引量:1
9
作者 魏亚娟 左小锋 +5 位作者 高亮 康帅 刘红伟 何建宁 达娃次仁 晋卓拉姆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5-184,共10页
【目的】为了探究吉兰泰盐湖区4种优势灌丛生物量分配格局,并建立各营养器官生物量预测模型,从而为吉兰泰盐湖区人工防护林生物量和碳汇能力做出精准评估。【方法】以吉兰泰盐湖区4种优势灌丛(花棒、沙拐枣、梭梭和柽柳)为研究对象,将... 【目的】为了探究吉兰泰盐湖区4种优势灌丛生物量分配格局,并建立各营养器官生物量预测模型,从而为吉兰泰盐湖区人工防护林生物量和碳汇能力做出精准评估。【方法】以吉兰泰盐湖区4种优势灌丛(花棒、沙拐枣、梭梭和柽柳)为研究对象,将实测因子(株高(H)、基径(D)、冠幅(C))及其组合因子(CH、DH和D^(2)H)作为自变量进行最优模型拟合。探讨各营养器官的最优生物量模型,并对模型的拟合效果进行精度验证。【结果】(1)吉兰泰盐湖区4种单株优势灌丛生物量介于28.19~43.44kg,平均为34.65kg;单株灌丛生物量表现为花棒>梭梭>沙拐枣>柽柳;(2)4种优势灌丛叶生物量与枝干生物量、叶生物量与根系生物量和枝系生物量与根系生物量间存在极显著相关(P<0.01);(3)4种荒漠灌丛根冠比介于0.41~0.54,各器官生物量依次为枝干>根系>叶片。4种优势灌丛地上和地下生物量拟合斜率介于0.78~1.23,与1有显著差异,表明4种荒漠优势灌丛地上和地下生物量均呈异速生长关系;(4)4种优势灌丛全株生物量预测模型R^(2)值均在0.825以上,且生物量最优模型的预测精度在0.85以上,具有较好的预测精度。【结论】幂函数和二次函数形式为生物量最优模型,适用于吉兰泰盐湖区特定树种生物量的精确估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丛 生物量模型 分配格局 根冠比 盐湖区 吉兰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鸭源鸡杆菌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吴昊 马勇 +2 位作者 门中华 项鹏程 温彤 《现代畜牧科技》 2025年第3期126-132,共7页
鸭源鸡杆菌(Galllibacterium anatis,G.anatis)是一种通常定植于禽类生殖系统或呼吸系统的条件致病菌。该菌可引起宿主生殖系统及呼吸道疾病,导致宿主死亡率上升,蛋鸡出现产蛋数量和质量下降等现象。随着传播范围的不断扩大,该菌对全球... 鸭源鸡杆菌(Galllibacterium anatis,G.anatis)是一种通常定植于禽类生殖系统或呼吸系统的条件致病菌。该菌可引起宿主生殖系统及呼吸道疾病,导致宿主死亡率上升,蛋鸡出现产蛋数量和质量下降等现象。随着传播范围的不断扩大,该菌对全球范围内的禽类养殖业所构成的威胁逐年加剧。另一方面,目前对于该菌遗传特性及致病机制的研究扔处于初步阶段,且大量研究调查表明该菌极易对抗生素产生耐受性,增加这一致病菌的防控难度。基于这一背景,该文从鸭源鸡杆菌的发现历史、分类、致病机制以及抗生素耐受机制等方面对相关研究的进展进行了论述,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源鸡杆菌 毒力因子 致病机制 耐药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生长中期施肥对草甸草原群落特征与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11
作者 吕娜 高吉喜 +7 位作者 李政海 尤春赫 刘晓曼 张彪 莫宇 朱萨宁 彭阳 杨雪 《草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9-122,共14页
适当营养添加是提高草地生产力和稳定草原群落结构的重要手段,但不同养分添加量对大尺度草原群落的影响尚不清晰。在总面积为182673 m2的呼伦贝尔轻度退化天然刈割草地上开展施肥试验,以尿素颗粒、过磷酸钙颗粒、硫酸钾颗粒为N、P、K元... 适当营养添加是提高草地生产力和稳定草原群落结构的重要手段,但不同养分添加量对大尺度草原群落的影响尚不清晰。在总面积为182673 m2的呼伦贝尔轻度退化天然刈割草地上开展施肥试验,以尿素颗粒、过磷酸钙颗粒、硫酸钾颗粒为N、P、K元素添加原料,共设置了3个养分添加处理:A处理(2.3 g·m^(-2) N、1.2 g·m^(-2) P、0.75 g·m^(-2) K),B处理(4.6 g·m^(-2) N、2.4 g·m^(-2) P、1.5 g·m^(-2) K),C处理(6.9 g·m^(-2) N、3.6 g·m^(-2) P、2.3 g·m^(-2) K)和1个对照处理;于植物生长中期的2022年7月中旬和8月初进行两次施肥,对比施肥对草地群落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对草地生产力与物种多样性无协同影响,A处理未显著影响群落生物量,但显著提高了群落丰富度指数;B和C处理显著提高了群落生物量,由CK的201.73 g·m^(-2)提高到B和C处理的319.19和328.52 g·m^(-2),但未显著影响群落物种多样性。B和C处理显著提高了优势种和多年生丛生禾草的生物量,B处理还显著提高了多年生杂类草的生物量。B和C处理群落生物量的提高是群落物种高度与密度共同作用的结果。A、B和C处理均显著提升了群落C、N、P含量,且与群落生物量的提升呈显著正相关。施肥缓解了养分限制因子对植物生长的影响,通过提高群落中主要物种的生物量来提升群落生物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伦贝尔草原 物种多样性 草地生产力 化学计量比 植物功能群 群落成员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古扁桃潜在地理分布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1
12
作者 贺晓慧 高健 +5 位作者 朱丽 郝瑞敏 黄磊 朱晋 程莉 周洁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0-191,共12页
为了解蒙古高原第三纪孑遗珍稀濒危物种蒙古扁桃(Amygdalus mongolica)潜在分布特征及其对未来气候变化的响应,利用121个蒙古扁桃种群分布点数据,选取气候和土壤变量,通过在R软件Biomod2建模平台构建物种综合适宜生境模型(CHS),模拟当... 为了解蒙古高原第三纪孑遗珍稀濒危物种蒙古扁桃(Amygdalus mongolica)潜在分布特征及其对未来气候变化的响应,利用121个蒙古扁桃种群分布点数据,选取气候和土壤变量,通过在R软件Biomod2建模平台构建物种综合适宜生境模型(CHS),模拟当前气候条件和预测未来两个时期(2050S和2090S)共3种不同气候情景下(SSP1-2.6、SSP3-7.0和SSP5-8.5)蒙古扁桃的潜在分布、时空演变特征及适宜生境迁移。结果显示:气候适宜性模型(EM)的TSS>0.75,分布限制模型(Li)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0.90,表明选择综合适宜生境模型能精确地模拟不同气候情景蒙古扁桃潜在地理分布特征。当前气候条件下蒙古扁桃的适宜生境面积为64.00万km2,占全国总面积的6.67%,主要分布于蒙甘宁等地,少量分布于青海、新疆、陕西、山西、河北等地。未来(2050S、2090S)SSP1-2.6、SSP3-7.0、SSP5-8.5三种气候情景下,蒙古扁桃的适宜生境面积均呈现出减少趋势,且2090S不同气候情景下适宜生境面积均小于2050S。蒙古扁桃适宜生境质心整体上有逐步向西和向高纬度地区迁移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扁桃 气候变化 综合适宜生境模型 适宜生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学习进阶构建教育实践一体化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春江 王志红 +2 位作者 韩秀凤 海全胜 段玉山 《地理教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34-38,共5页
师范类专业认证对师范院校教育实践提出了全新的、细致化的要求。当前,教育实践面临着教学内容割裂、教学活动浅表、教学效果低效等共性难题。本文基于学习进阶,构建融合课程、活动和教育实践的一体化体系,贯通教育实践课程目标内在逻... 师范类专业认证对师范院校教育实践提出了全新的、细致化的要求。当前,教育实践面临着教学内容割裂、教学活动浅表、教学效果低效等共性难题。本文基于学习进阶,构建融合课程、活动和教育实践的一体化体系,贯通教育实践课程目标内在逻辑的统一性,改进评价方式并指向师范素养。这是构建具有内在逻辑、渐进式教育实践一体化的重要举措,是走出当前教育实践困境的适宜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范类专业认证 学习进阶 教育实践一体化 表现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牡荆属叶绿体基因组比较分析及系统发育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修志莹 赵艳玲 +2 位作者 程永琴 贾芸 杨颜慈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755-1771,共17页
牡荆属(Vitex L.)广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多为乔木或灌木,包含众多具有药用价值、观赏价值和生态价值的植物。为了解牡荆属的叶绿体基因组特征、系统位置及种间关系,该研究从头组装、注释获得穗花牡荆(V.agnus-castus)的叶绿体基因组,... 牡荆属(Vitex L.)广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多为乔木或灌木,包含众多具有药用价值、观赏价值和生态价值的植物。为了解牡荆属的叶绿体基因组特征、系统位置及种间关系,该研究从头组装、注释获得穗花牡荆(V.agnus-castus)的叶绿体基因组,与牡荆属公布的11条叶绿体基因组序列进行基因组结构、密码子偏好性、高变区和重复序列分析,并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1)穗花牡荆叶绿体基因组呈典型的四段式结构,全长154 444 bp,其中大单拷贝(LSC)区、小单拷贝(SSC)区、反向重复(IR)区长度分别是85 229、17 915、51 400 bp,编码132个基因,包含87个蛋白编码基因、37个tRNA基因和8个rRNA基因。(2)牡荆属12个叶绿体基因组在长度、反向重复区边界位置、编码的基因及数目、GC含量方面均具有高保守性。(3)共检测到31个高频密码子和6个共有最优密码子,ENC-plot、PR2-plot和中性绘图分析表明密码子偏好性主要受自然选择的影响。(4)共检测到14个叶绿体基因组高变区和519个简单重复序列。(5)分子系统发育结果支持牡荆属隶属于唇形科牡荆亚科,而非马鞭草科。另外,系统发育推断也为存在争议的蔓荆(V.trifolia)、V.bicolor和单叶蔓荆(V.rotundifolia)之间关系的理解提供一定参考,建议将单叶蔓荆作为独立的种。该研究结果不仅丰富了穗花牡荆的遗传资源信息,增加了对牡荆属叶绿体基因组的理解,提供了牡荆属群体遗传学研究的候选分子标记,还证明了叶绿体基因组序列在牡荆属系统发育重建中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荆属 叶绿体基因组 密码子偏好性 系统发育 唇形科 马鞭草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质草原区风蚀坑形态演变——以锡林郭勒盟大河口镇为例
15
作者 郭子玥 解云虎 +4 位作者 高亮 姜洪涛 余婷 石慧东 海春兴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10401-10410,共10页
草原区风蚀坑的出现,加速了草地沙漠化进程,对草原生态系统平衡产生严重威胁。已有关于沙质草原风蚀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现状风蚀坑的形态、规模及机制研究,缺乏区域尺度一个完整发育周期风蚀坑形态变化的研究。基于此,以锡林郭勒沙质草... 草原区风蚀坑的出现,加速了草地沙漠化进程,对草原生态系统平衡产生严重威胁。已有关于沙质草原风蚀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现状风蚀坑的形态、规模及机制研究,缺乏区域尺度一个完整发育周期风蚀坑形态变化的研究。基于此,以锡林郭勒沙质草原区大河口镇风蚀坑为研究对象,以美国锁眼卫星数据和中国高分一号卫星数据为数据源,采用ENVI 5.6影像数据处理软件和ArcGIS 10.5数据提取分析软件提取1962—2023年共六期风蚀坑形态数据,并进行了区域尺度长时间序列风蚀坑形态变化分析。同时选取了锡林郭勒沙质草原发育典型的独立型和复合型风蚀坑,采用景观格局指数法和椭圆几何参数定量描述法,探讨了近60年风蚀坑的形态演变过程。研究发现,1962—2023年风蚀坑斑块面积变异系数、平均斑块形状指数和平均斑块分维数均显著增加,研究区该时间段有大型风蚀坑发育;风蚀坑总体发育规律为坑体向坑后边缘扩展,积沙体沿盛行风向延伸,形态从卵圆形到碟形再到槽形坑;该区发育典型的独立型和复合型风蚀坑面积及长短轴长度随时间推移呈现波动变化趋势,复合型风蚀坑A长轴和短轴长度分别增加722.78%和150.43%,演化过程经过裸地沙斑、活跃发展和固定消亡三个阶段,该类型风蚀坑在以上三个阶段均有重新活化的可能性。通过对锡林郭勒沙质草原风蚀坑形态演变的研究,其研究结果可以为草原风蚀坑治理和草地沙化防治、草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质草原 风蚀坑 形态演变 景观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市桃力庙-阿拉善海子鸟类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瑞平 韩雪 +4 位作者 李子滕 王立宇 刘利平 刘旭东 刘利 《绿色科技》 2024年第18期35-37,50,共4页
2022年7月-9月、2023年3月-10月,采用固定半径样点法对桃力庙-阿拉善海子(以下简称桃-阿海子)鸟类资源进行调查。结果表明:①桃-阿海子内有72种鸟类,隶属11目19科。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鸟类1种,为遗鸥(Larus relictus);国家二级重点... 2022年7月-9月、2023年3月-10月,采用固定半径样点法对桃力庙-阿拉善海子(以下简称桃-阿海子)鸟类资源进行调查。结果表明:①桃-阿海子内有72种鸟类,隶属11目19科。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鸟类1种,为遗鸥(Larus relictus);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14种,包括黑颈䴙䴘(Podiceps nigricollis)、白琵鹭(Platalea leucorodia)、蓑羽鹤(Anthropoides virgo)等;②从居留类型来看,桃-阿海子鸟类以旅鸟为主(25种,占比34.72%);从生态类型来看,桃-阿海子鸟类以游禽为主(35种,占比48.61%);③桃-阿海子鸟类群落结构季节变化显著,其中夏季鸟类多样性指数最高(1.94),秋季最低(0.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力庙-阿拉善海子 鸟类 生物多样性 多样性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头机场戴胜组织中重金属含量分析
17
作者 李晓海 孙艳 +2 位作者 苏亮 张阿敏 刘利 《中国动物保健》 2025年第8期225-226,共2页
2025年3~7月,为阐明包头机场代表留鸟戴胜(Upupa epops)体内重金属富集特征,评估其作为生态污染指示物种的潜能。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对戴胜心脏、胸骨、肌肉、肝脏、肾脏和肺6种组织中Fe、Mn、As等10种重金属含量进行测定,结果... 2025年3~7月,为阐明包头机场代表留鸟戴胜(Upupa epops)体内重金属富集特征,评估其作为生态污染指示物种的潜能。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对戴胜心脏、胸骨、肌肉、肝脏、肾脏和肺6种组织中Fe、Mn、As等10种重金属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戴胜Zn蓄积效率为As的26.4倍。10种重金属总的潜在生态风险数值为54865.28,表明包头机场处于高生态风险状态,研究结果将为保护生态环境及鸟类提供科学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头机场 戴胜 重金属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