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包头市南海湿地水质现状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29
1
作者 于玲红 王晓云 +3 位作者 李卫平 高静湉 鲍交琦 王佳宁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90-396,共7页
南海湖是包头市唯一的天然湖泊,为了解包头市南海湿地的水质现状,根据南海湿地进出水特点于2015年4—11月合理布点采样,通过检测pH、DO、TN、TP、DP、NO_3-N、NO_2-N、NH_3-N、CODCr、Chl(a)等指标,对湿地水质现状进行分析,并采用污染... 南海湖是包头市唯一的天然湖泊,为了解包头市南海湿地的水质现状,根据南海湿地进出水特点于2015年4—11月合理布点采样,通过检测pH、DO、TN、TP、DP、NO_3-N、NO_2-N、NH_3-N、CODCr、Chl(a)等指标,对湿地水质现状进行分析,并采用污染指数法和营养状态指数法对湿地水体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南海湿地水体达到严重污染级别,根据污染负荷分担率Ki值可知化学需氧量(22.93—45.98)、总氮(27.69—38.10)、总磷(5.93—28.03)对水体的污染最为显著,均超过地表水Ⅴ类标准,监测期间各点位TSI(chla)值均大于53,可知南海湖现已处于富营养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头市南海湿地 污染指数评价 营养状态指数法 水质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包头黄河湿地土壤碳氮磷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 被引量:32
2
作者 杨荣 塞那 +3 位作者 苏亮 尚海军 刘永宏 郭永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2205-2214,共10页
为探究内蒙古包头黄河湿地土壤空间分布特征、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及其指示意义,以黄河包头段沿线从东到西的3种典型类型共6块湿地为研究对象,对其不同土层土壤碳(C)、氮(N)和磷(P)化学计量特征及环境因素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1)SOC... 为探究内蒙古包头黄河湿地土壤空间分布特征、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及其指示意义,以黄河包头段沿线从东到西的3种典型类型共6块湿地为研究对象,对其不同土层土壤碳(C)、氮(N)和磷(P)化学计量特征及环境因素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1)SOC、TN和TP平均值分别为11.20、0.42、0.98 g/kg,SOC、TN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垂直波动减小,TP含量垂直方向上差异不显著。2)土壤C/N、C/P、N/P平均值分别为25.39、9.26、0.37,与中国淋溶土、干旱土和沼泽湿地土壤相比,包头市黄河湿地土壤TN含量、C/P和N/P较低,TP含量较高。3)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土壤TN与SOC、TP、N/P和C/P具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C/N相关性不显著;土壤TP与SOC、TN、C/N和C/P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N/P相关性不显著,TP含量高但有效性较低,TN含量及其有效性可能是限制包头黄河湿地土壤碳、氮、磷等元素循环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关键因子。研究结果将为包头黄河湿地的植被重建、生态修复和科学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头黄河湿地 生态化学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头市南海湿地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及来源解析 被引量:36
3
作者 李卫平 王非 +3 位作者 杨文焕 崔亚楠 樊爱萍 苗春林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977-1984,共8页
包头市南海湿地位于中国西北地区的高纬度寒旱区,具有独特的河流湿地生态系统。以南海湿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对湿地28个点位表层土壤(0~20 cm)中As、Cd、Cr、Cu、Ni、Mn、Pb、Zn 8种重金属进行检测分析,采用环境质量指数与Hakanson环境生... 包头市南海湿地位于中国西北地区的高纬度寒旱区,具有独特的河流湿地生态系统。以南海湿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对湿地28个点位表层土壤(0~20 cm)中As、Cd、Cr、Cu、Ni、Mn、Pb、Zn 8种重金属进行检测分析,采用环境质量指数与Hakanson环境生态潜在风险指数相结合的方法,探讨土壤中8种重金属的累积污染现状及潜在生态风险,利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区分了南海湿地重金属的来源,以期为南海湿地土壤环境保护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As、Cd、Cr、Cu、Ni、Mn、Pb和Zn重金属平均值分别为75.18、1.27、56.98、111.18、87.67、622.71、54.10和209.33 mg·kg^(-1)。以包头市南海公园树木林土壤重金属含量为评价基准,南海湿地土壤重金属普遍超标,研究区域所有样方中As、Cd、Cu、Mn和Pb均超标,Cr有64.29%的样点超标,Ni有96.43%的样点超标,Zn有89.29%的样点超标。单因子污染指数表明,Cd处于中度污染;As、Cu、Pb和Zn处于轻度污染;Cr、Ni和Mn处于轻微污染。农田区和景观大道两侧处于重污染水平,鱼塘区和湿地植物区处于中污染水平。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表明,Cd处于强风险等级;As、Cr、Cu、Ni、Mn、Pb、Zn处于低风险等级。;研究区整体上都属于中等风险等级。来源解析表明:As、Cd、Cu、Ni、Mn的来源受到周边工业活动和农业活动的影响;Pb和Zn的来源与道路交通有关,Pb还受到工业活动的影响;Cr来源与土壤母质和农业活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湿地 土壤 重金属 污染 生态风险 来源解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头黄河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 被引量:2
4
作者 杨荣 吴秀花 +5 位作者 杨宏伟 赛纳 苏亮 韩淑梅 刘永宏 郭永盛 《内蒙古林业科技》 2018年第4期43-49,共7页
包头黄河湿地生态系统位于黄河"几"字段上,是处于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典型的河流湿地生态系统,具有十分重要的区域生态服务功能。通过资料收集、野外调查、试验分析等,借助市场价值法、碳税法、影子工程法、旅行费用等生态服... 包头黄河湿地生态系统位于黄河"几"字段上,是处于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典型的河流湿地生态系统,具有十分重要的区域生态服务功能。通过资料收集、野外调查、试验分析等,借助市场价值法、碳税法、影子工程法、旅行费用等生态服务功能评估方法,对其各项生态功能进行了货币化的价值量估算。结果表明:包头黄河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约为267 958. 38×104元。其中,水源供给功能价值约为72 859. 38万元,固碳释氧功能价值约为63 323万元,旅游休闲功能价值约为48 360万元,调蓄洪水功能价值约为38 478万元,气候调节功能价值约为11 049万元,渔业生产价值约为10 123万元,教育科研功能价值约为9 206万元,生物栖息地功能价值约为6 110万元,降解污染物功能价值约为5 280万元,芦苇生产价值约为3 170万元。直观的货币价值评估可以合理反映出包头黄河湿地对区域生态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同时也可以为当地政府对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湿地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价值评估 包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头市南海湿地水污染现状与防治对策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樊爱萍 王晓云 +4 位作者 于玲红 孙岩柏 殷震育 李鑫玉 李卫平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333-1336,1342,共5页
通过对南海湿地进出水和核心区进行布点采样,检测了样品的氮磷和有机污染物,分析了湿地水污染现状,同时采用内梅罗污染指数法和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对湿地水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南海湿地水体达到污染级别,其中湿地进水区域和旅游开发... 通过对南海湿地进出水和核心区进行布点采样,检测了样品的氮磷和有机污染物,分析了湿地水污染现状,同时采用内梅罗污染指数法和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对湿地水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南海湿地水体达到污染级别,其中湿地进水区域和旅游开发区水质达到重污染级别;南海湿地现已处于富营养型。通过分析得出水污染的原因主要是:该地区人口多,人为污染大,南海湿地补水来源受污染严重;对水质净化具有一定作用的水生植物不被收割利用,对水质造成了二次污染。最终针对南海湿地的污染状况和原因,提出了科学合理的防治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湿地 内梅罗污染指数 富营养化评价 防治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头南海子湿地冰封期污染物迁移特征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王晓云 于玲红 +3 位作者 王非 樊爱萍 鲁海 李卫平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67-874,共8页
为研究寒旱区湿地包头南海子冰封期的污染物迁移特征,于2015年11月—2016年1月冰封期每月中旬在冰冻的湖面上破冰钻孔采集冰样和冰下水样,对样品的pH、溶解氧(DO)、总氮(TN)、总磷(TP)、硝态氮(NO_3-N)、亚硝态氮(NO_2-N)、氨氮(NH_3-N... 为研究寒旱区湿地包头南海子冰封期的污染物迁移特征,于2015年11月—2016年1月冰封期每月中旬在冰冻的湖面上破冰钻孔采集冰样和冰下水样,对样品的pH、溶解氧(DO)、总氮(TN)、总磷(TP)、硝态氮(NO_3-N)、亚硝态氮(NO_2-N)、氨氮(NH_3-N)、溶解性磷(DP)、化学需氧量(COD_(Cr))、叶绿素a(Chl(a))等指标进行检测,分析各项污染物指标在冰体和水体中的浓度特征及迁移规律,并对TN、TP、Chl(a)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湿地水体在结冰过程中,污染物由冰体向水体迁移,迁移率Chl(a)>TN>COD_(Cr)>TP;冰封期水体中各形态氮分布差异较大,而磷元素的赋存均以不溶性磷为主;通过分析湿地冰封期TN、TP、Chl(a)的相关性,得出三者在冰体中的相关性较水体显著;与非冰封期相比,冰封期水体中污染物的含量均高于非冰封期水体中的污染物含量,过长的冰封期使湿地有机污染趋势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子湿地 冰封期 污染物迁移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湿地包头段不同地被类型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 被引量:14
7
作者 杨文焕 王铭浩 +3 位作者 李卫平 樊爱萍 苗春林 于玲红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034-1043,共10页
探究黄河湿地包头段——南海湿地不同地被类型土壤有机碳组分空间分布特征及碳库稳定性,了解南海湿地土壤有机碳分布情况,为南海湿地土地管理和生态系统保护提供理论依据。以裸地为参照,选取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旱柳(Salix mat... 探究黄河湿地包头段——南海湿地不同地被类型土壤有机碳组分空间分布特征及碳库稳定性,了解南海湿地土壤有机碳分布情况,为南海湿地土地管理和生态系统保护提供理论依据。以裸地为参照,选取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旱柳(Salix matsudana)、玉米(Zea mays)和向日葵(Helianthus annuus)4种典型地被类型,采集0~10、10~20、20~30、30~40、40~50、50~60 cm共6个层次土壤,测定土壤活性有机碳及其占总有机碳的比例,分析不同地被类型碳库稳定性差异;采用Arc GIS 10.2软件绘制空间插值制图分析有机碳组分含量水平差异。结果表明,在垂直方向,有机碳组分含量均呈现随土壤深度增加而降低的趋势,裸地、玉米、向日葵、旱柳、芦苇总有机碳质量分数垂直变化范围分别为4.25~6.67、5.86~10.26、5.86~11.58、5.31~14.60、6.57~16.71 g?kg^(-1),活性有机碳质量分数垂直变化范围分别为1.22~2.47、2.02~5.32、2.10~6.08、1.97~6.12、1.52~6.17 g?kg^(-1),各分层总有机碳和活性有机碳含量变异系数均在10%~100%之间,属中等变异,南海湿地碳库稳定性不高。在水平方向,土壤总有机碳含量表现为芦苇>旱柳>向日葵>玉米>裸地,活性有机碳占总有机碳含量的比例分别为:裸地28.73%~37%,平均值为32.06%;玉米34.53%~51.85%,平均值为42.41%;向日葵35.86%~52.5%,平均值为43.26%;旱柳31.22%~41.92%,平均值为35.08%;芦苇23.14%~36.91%,平均值为28.08%,表现为向日葵>玉米>旱柳>裸地>芦苇,向日葵和玉米平均值最高,碳库稳定性最低,芦苇碳库稳定性最高。可以认为,南海湿地土壤有机碳属稳定碳库,但稳定性不高;土壤有机碳稳定性表现为向日葵<玉米<旱柳<裸地<芦苇;人类活动对天然湿地进行开发利用之后,其碳库稳定性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被类型 南海湿地 土壤有机碳 空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冰封期湿地沉积物碳、氮、磷分布及污染评价 被引量:14
8
作者 杨文焕 崔亚楠 +3 位作者 李卫平 于玲红 苗春林 樊爱萍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87-295,共9页
为研究冰封期湿地沉积物污染的变化规律和主要来源,采集了包头南海湿地南海湖中20个点位的沉积物,研究分析总有机碳(TOC)、总氮(TN)和总磷(TP)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对其污染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随着采样深度的增加,沉积物污染物的含量均在... 为研究冰封期湿地沉积物污染的变化规律和主要来源,采集了包头南海湿地南海湖中20个点位的沉积物,研究分析总有机碳(TOC)、总氮(TN)和总磷(TP)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对其污染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随着采样深度的增加,沉积物污染物的含量均在逐渐降低,且在表层中累积明显;水平分布主要受进出水口、人类活动、水体流动、外源输入、沉积物-水界面物质交换等影响,呈现一定规律.沉积物中C/N均值为10.44,说明南海湖有机物主要以外源有机质为主.此外,由相关性分析得出,沉积物中TOC、TN、TP含量两两具有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n=20),由此说明C、N、P具有同源性.由评价结果可知,高寒旱区湖泊与其他平原浅水湖泊的碳、氮、磷沉积特征存在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 沉积物 冰封期 营养盐 污染评价 包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头南海湖冰封期不同形态氮的空间分布 被引量:11
9
作者 杨文焕 齐璐 +3 位作者 李卫平 樊爱萍 苗春林 于玲红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2-49,共8页
为探究包头南海湖冰封期不同形态氮空间分布特征及变化规律,根据南海湖不同水域使用功能划分区域,于2017年12月在南海湖布设采样点取样,检测各采样点不同形态氮含量,Arc GIS软件分析湖泊中各种形态氮空间特异性。研究结果表明,包头南海... 为探究包头南海湖冰封期不同形态氮空间分布特征及变化规律,根据南海湖不同水域使用功能划分区域,于2017年12月在南海湖布设采样点取样,检测各采样点不同形态氮含量,Arc GIS软件分析湖泊中各种形态氮空间特异性。研究结果表明,包头南海湖氮污染物空间分布整体呈东高西低,由西南向东北呈逐渐增加趋势。总氮浓度为2.286~5.988 mg·L^(-1),氨氮浓度在1.049~3.436 mg·L^(-1),硝态氮在0.019~0.059 mg·L^(-1),亚硝态氮在0.016~0.069 mg·L^(-1),氨氮含量达总氮50%以上,硝态氮和亚硝态氮浓度较低。位于旅游开发区内湖心岛周围区域及出水口区总氮、氨氮及亚硝态氮浓度较高。总氮、氨氮及亚硝态氮空间分布趋于一致,硝态氮空间分布则与之相反。从研究数据分析结果可知,由于迁移浓缩效应,冰体中各种形态氮含量均小于水体中含量。研究可为南海湖冬季氮污染治理提供理论依据,为渔业保护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湖 冰封期 氮污染 空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头南海湖沉积物有机碳空间分布特征 被引量:6
10
作者 于玲红 王铭浩 +3 位作者 李卫平 杨文焕 樊爱萍 苗春林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38-545,共8页
为了解包头南海湿地的有机碳分布特点及碳库稳定性,以南海湖沉积物有机碳为研究对象,利用活性有机碳及其占总有机碳比例,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及碳库稳定性。结果表明:有机碳含量在垂向总体呈现随沉积物深度增加而降低的趋势,总有机碳含量... 为了解包头南海湿地的有机碳分布特点及碳库稳定性,以南海湖沉积物有机碳为研究对象,利用活性有机碳及其占总有机碳比例,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及碳库稳定性。结果表明:有机碳含量在垂向总体呈现随沉积物深度增加而降低的趋势,总有机碳含量在3.96~28.35 g·kg^(-1)之间,平均值为13.11 g·kg^(-1),活性有机碳含量在1.16~16.47 g·kg^(-1)之间,平均值为6.12 g·kg^(-1),活性有机碳含量占总有机碳含量的34.19%~54.64%。变异系数均在10%~100%之间,属中等变异,0~10 cm层、10~20 cm层沉积物中有机碳含量峰值集中在0~10 cm层,在8.91~28.35 g·kg^(-1)之间,平均值为16.52 g·kg^(-1),活性有机碳含量整体所占比例较大,有机碳易受到干扰,碳库稳定性较低,但整体以惰性有机碳含量为主,亦属稳定碳库;水平分布总体呈现从湖心向四周逐减的规律,但进水口和芦苇区的有机碳含量较高,活性有机碳以湖心为最高,总有机碳含量越高,活性有机碳含量也越高,湖心小岛处活性有机碳占总有机碳含量的44.16%,湖心处为43.47%,但芦苇区总有机碳含量最高,而活性有机碳含量却较低,活性有机碳含量占总有机碳含量的39.78%,以稳定的惰性有机碳为主,属稳定碳库,表明芦苇对碳库稳定较为有利。研究表明,沉积物碳库稳定性受芦苇区和人为活动影响,随着沉积物深度的增加碳库稳定性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湿地 沉积物 有机碳 空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头南海湖非冰封期浮游植物的时空动态特征 被引量:1
11
作者 姜庆宏 王佳宁 +4 位作者 李卫平 李兴 菅广林 卜楠龙 苗春林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0-36,共7页
为了解包头南海湖浮游植物群落非冰封期的时空动态特征,2017年5-10月,在南海湖设置了12个监测站位,监测浮游植物时空变化,并同步监测水环境因子。结果表明,南海湖12个站位共鉴定出浮游植物146种(含变种);其中,绿藻门(Chlorophyta)59种,... 为了解包头南海湖浮游植物群落非冰封期的时空动态特征,2017年5-10月,在南海湖设置了12个监测站位,监测浮游植物时空变化,并同步监测水环境因子。结果表明,南海湖12个站位共鉴定出浮游植物146种(含变种);其中,绿藻门(Chlorophyta)59种,蓝藻门(Cyanophyta)31种,硅藻门(Bacillariophyta)37种,裸藻门(Euglenophyta)9种,金藻门(Chrysophyta)5种,黄藻门(Xanthophyta)3种,隐藻门(Cryptophyta)2种。浮游植物密度为23.35×10~6~115.59×10~6个/L;优势度分析表明,5-6月主要以绿藻占优势,优势种为四尾栅藻(Scenedesmus quadricauda)和螺旋弓形藻(Schroederia spiralis);7-9月主要以蓝藻占优势,优势种为微小平裂藻(Merismopedia tenuissima)和水花束丝藻(Aphanizomenon flosaquae);10月以绿藻和硅藻占优势,优势种为四尾栅藻和近缘针杆藻(Synedra affinis)。空间上呈现出沿进水口向湖心区逐渐递增的趋势,湖心区整体密度较高,而排污口和芦苇区处密度相对较低;冗余分析(RDA)表明,氨氮、化学需氧量、pH、叶绿素-a以及水温是影响浮游植物分布的主要水环境因子,绿藻与总氮关系密切,蓝藻主要受总磷的影响,硅藻受pH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 水环境因子 时空动态 南海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湖冬季浮游植物特征及与水质因子关系 被引量:7
12
作者 姜庆宏 潘彤 +2 位作者 李卫平 樊爱萍 苗春林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1-75,共5页
为了探究包头市南海湖冬季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及其与水质因子关系,于2017年12月至2018年2月在湖区的12个采样点进行水环境样品的采集分析。结果共鉴定出浮游植物7门20属51种;以绿藻的种类数最多,优势种主要为四尾栅藻、镰形纤维藻、纤细... 为了探究包头市南海湖冬季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及其与水质因子关系,于2017年12月至2018年2月在湖区的12个采样点进行水环境样品的采集分析。结果共鉴定出浮游植物7门20属51种;以绿藻的种类数最多,优势种主要为四尾栅藻、镰形纤维藻、纤细月牙藻、螺旋弓形藻、水华束丝藻、微小色球藻、近缘针杆藻、普通等片藻、多形裸藻。各月浮游植物单位体积细胞数量(细胞丰度)变化范围为3.17×10~6~16.96×10~6个/L,生物量变化范围为0.52~3.00 mg·L^(-1)。由浮游植物丰度来看,南海湖已经处于富营养化状态。基于污染指示种,多样性指数综合评价,南海湖水质总体呈现中污染状态。浮游植物主要种类密度与环境因子的冗余分析排序结果显示:多数绿藻受总氮、化学需氧量、氨氮影响较大;硅藻主要受pH值的影响;蓝藻主要受水温和总磷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湖 浮游植物 群落结构 多样性指数 冗余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湖营养盐季节特征及其与叶绿素a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姜庆宏 潘彤 +4 位作者 李卫平 王志超 菅广林 苗春林 张明钰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4-80,共7页
为探究包头市南海湖的水质状况及营养状态变化趋势,于2017年4月至2018年3月,在南海湖选取20个采样点,对水体叶绿素a含量及主要营养盐进行测定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南海湖水体总氮(TN)含量为1.60~5.95 mg/L,平均值为3.54 mg/L;总... 为探究包头市南海湖的水质状况及营养状态变化趋势,于2017年4月至2018年3月,在南海湖选取20个采样点,对水体叶绿素a含量及主要营养盐进行测定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南海湖水体总氮(TN)含量为1.60~5.95 mg/L,平均值为3.54 mg/L;总磷(TP)含量为0.17~0.81 mg/L,平均值为0.42 mg/L,两项指标均超过了地表水Ⅴ类标准。氮磷营养盐存在时空差异,TN和氨氮(NH_3-N)随季节变化明显,其含量均呈现冬季>秋季>夏季>春季,且均在冬季达到了最高值,平均含量分别为5.95 mg/L和2.18 mg/L;TP含量主要表现为秋季最高,春季最低;硝态氮(NO3^--N)四季差异不大,其含量变化在0.30~0.54 mg/L。空间上,各营养盐均呈现东部、北部高,西部、南部低的趋势。南海湖水体叶绿素a(Chl-a)含量变化为21.94~40.93μg/L,平均含量为30.96μg/L,已达到了轻度藻华风险。时间上,其含量呈现秋季>夏季>春季>冬季;空间上呈现东北高、西南低的趋势,与氮磷营养盐的分布趋势相同。四季的水体Chl-a与TN、NH3-N、TP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表明这3个营养盐指标含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南海湖的Chl-a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磷营养盐 叶绿素A 季节特征 时空分布 南海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景观文化资本经营理念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14
作者 孟显国 杨文静 刘婷婷 《内蒙古林业》 2014年第1期32-32,共1页
目前,全球生态环境恶化问题严重,园林绿化日益被人们所重视.如何把不断增加的城市绿地、街心公园与当地文化、周边环境合理地融为一体,构筑一种以人为本,结合文化、绿化、美化、生态于一体的园林绿化景观,并将其转化为城市无形资本,是... 目前,全球生态环境恶化问题严重,园林绿化日益被人们所重视.如何把不断增加的城市绿地、街心公园与当地文化、周边环境合理地融为一体,构筑一种以人为本,结合文化、绿化、美化、生态于一体的园林绿化景观,并将其转化为城市无形资本,是当前园林绿化建设的当务之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林绿化建设 景观文化 经营理念 资本 生态环境恶化 应用 城市绿地 周边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鹤类资源
15
作者 方海涛 王智慧 关湘茹 《内蒙古林业》 2021年第5期41-42,共2页
鹤在中国文化中有崇高的地位,是长寿、吉祥和高雅的象征。鹤生活在洁净、开阔的湿地,因对湿地环境变化十分敏感,被认为是湿地生态系统稳定的指示物种。内蒙古自治区湿地类型多样,总面积601.06万公顷,位于全国湿地资源第三,孕育了丰富的... 鹤在中国文化中有崇高的地位,是长寿、吉祥和高雅的象征。鹤生活在洁净、开阔的湿地,因对湿地环境变化十分敏感,被认为是湿地生态系统稳定的指示物种。内蒙古自治区湿地类型多样,总面积601.06万公顷,位于全国湿地资源第三,孕育了丰富的鹤类资源。全世界鹤类有15种,中国境内分布的野生鹤类9种,其中6种迁徙和繁殖在内蒙古自治区,均为鹤科鹤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环境 指示物种 鹤类 湿地类型 湿地生态系统 湿地资源 内蒙古自治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