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肺炎支原体荚膜多糖与DC-SIGN结合并促进IL-10的分泌 被引量:9
1
作者 刘紫玲 游晓星 +5 位作者 彭志平 张慧丽 高顺利 曾焱华 余敏君 朱翠明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0-13,共4页
目的研究肺炎支原体(Mp)荚膜多糖(CPS)与树突状细胞(DC)特异性细胞间黏附分子-3-结合非整合素分子(DC-SIGN,CD209)的相互作用及其对未成熟DC(iDC)分泌IL-10和IL-12的影响。方法提取并纯化Mp的CPS和脂质相关膜蛋白(LAMPs),用间接免疫荧... 目的研究肺炎支原体(Mp)荚膜多糖(CPS)与树突状细胞(DC)特异性细胞间黏附分子-3-结合非整合素分子(DC-SIGN,CD209)的相互作用及其对未成熟DC(iDC)分泌IL-10和IL-12的影响。方法提取并纯化Mp的CPS和脂质相关膜蛋白(LAMPs),用间接免疫荧光检测CPS与DC-SIGN受体的作用;ELISA法检测CPS和LAMPs作用后iDC所分泌的IL-10,IL-12水平。结果间接免疫荧光可见Mp CPS可结合到DC表面,且DC-SIGN的特异性封闭抗体可阻断CPS与DC的结合;ELISA检测发现CPS与LAMPs共孵育可促进DC分泌IL-10(P<0.05),而IL-12的表达水平刺激前后无统计学的差异。结论 Mp的CPS可识别并结合DC的DC-SIGN受体,并促进未成熟DC分泌IL-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 荚膜多糖 树突状细胞 DC—SIGN IL-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前白蛋白和胆碱酯酶在肝硬化患者肝储备功能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25
2
作者 彭志平 王序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278-1279,共2页
目的:探讨血清前白蛋白(PA)和胆碱酯酶(ChE)在肝硬化患者肝储备功能评估及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测定125例肝硬化患者和50名健康成人(对照组)的血清PA、ChE、白蛋白(ALB)、胆红素(TB)及凝血酶原时间(PT)等生化指标,并按Child-Pugh分... 目的:探讨血清前白蛋白(PA)和胆碱酯酶(ChE)在肝硬化患者肝储备功能评估及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测定125例肝硬化患者和50名健康成人(对照组)的血清PA、ChE、白蛋白(ALB)、胆红素(TB)及凝血酶原时间(PT)等生化指标,并按Child-Pugh分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肝硬化组血清PA含量、ChE活性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肝硬化患者血清PA含量与ALB、TB之间无明显相关,与PT呈显著负相关;血清ChE活性与TB无明显相关,与ALB呈显著正相关,与PT呈显著负相关。按Child-Pugh分级,肝硬化组Child-PughA级、B级血清PA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Child-PughC级明显低于B级、A级及对照组;肝硬化组Child-PughA级、B级、C级血清ChE活性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三级之间血清ChE活性差异也具有显著性;两项指标均呈现随肝硬化程度加重而降低的趋势。肝硬化合并肝性脑病的患者,其血清ChE活性明显低于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和腹水的患者。结论:血清PA含量和ChE活性可作为肝硬化患者肝储备功能评估和肝病严重程度及预后判断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前白蛋白 胆碱酯酶 肝储备功能 Child—Pugh分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炎支原体荚膜多糖抑制树突状细胞吞噬和膜分子表达 被引量:2
3
作者 陈春艳 刘紫玲 +4 位作者 余斓 陈列松 曾燚华 游晓星 朱翠明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5-18,24,共5页
目的:了解肺炎支原体(Mp)荚膜多糖(CPS)通过结合树突状细胞特异性细胞间黏附分子-3-结合非整合素分子(DC-SIGN)对树突状细胞吞噬功能及细胞表面膜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复苏培养Mp菌株,抽提和纯化CPS。培养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来源的DC,... 目的:了解肺炎支原体(Mp)荚膜多糖(CPS)通过结合树突状细胞特异性细胞间黏附分子-3-结合非整合素分子(DC-SIGN)对树突状细胞吞噬功能及细胞表面膜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复苏培养Mp菌株,抽提和纯化CPS。培养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来源的DC,吉姆萨染色观察和流式细胞术(FCM)鉴定;用CPS刺激DC,FCM检测DC对FITC-多聚糖的吞噬指数、DC表面特异标志CD83、HLA-DR抗原以及协同刺激分子CD80和CD86的表达。结果:培养7 d的DC有典型的树突状结构,并高表达CD11c分子。经CPS刺激后,DC内FITC-多聚糖的平均荧光强度较对照PBS处理组显著增加(P<0.05),DC表面膜分子CD83、HLA-DR、CD80和CD86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用CPS刺激被DC-SING受体封闭的DC,发现DC内FITC-多聚糖吞噬指数和四种膜表面分子的表达与对照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Mp CPS可促进DC的吞噬功能和减少细胞膜分子CD83、HLA-DR、CD80和CD86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 荚膜多糖 树突状细胞 DC-SIGN 吞噬功能 细胞膜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炎支原体脂质相关膜蛋白促进树突状细胞成熟 被引量:2
4
作者 欧广利 刘紫玲 +4 位作者 谭田平 胡新年 游晓星 曾焱华 朱翠明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941-944,共4页
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是社区获得性肺炎最主要的病原体。在儿童和青少年中,10%~30%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是由Mp感染所致。Mp缺乏细胞壁,其所引起的一系列炎症反应很大程度上是其细胞膜上的脂蛋白,又称脂质相关膜... 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是社区获得性肺炎最主要的病原体。在儿童和青少年中,10%~30%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是由Mp感染所致。Mp缺乏细胞壁,其所引起的一系列炎症反应很大程度上是其细胞膜上的脂蛋白,又称脂质相关膜蛋白(1ipid-associated membrane proteins,LAMP)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 脂质相关膜蛋白 树突状细胞 成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