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螺距双源CT心脏与头颈血管一站式联合扫描的可行性 被引量:18
1
作者 孙凯 韩瑞娟 +5 位作者 王利军 王臣 陈楠 杜祥颖 李立刚 李坤成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36-140,共5页
目的评价Flash双源CT前瞻性心电门控螺旋扫描模式(Flash Spiral模式)心脏与头颈血管一站式联合成像的图像质量、辐射剂量。方法选择246例连续性患者,分为3组,每组82例:A组采用Flash Spiral模式行心脏与头颈血管联合扫描;B组采用Flash Sp... 目的评价Flash双源CT前瞻性心电门控螺旋扫描模式(Flash Spiral模式)心脏与头颈血管一站式联合成像的图像质量、辐射剂量。方法选择246例连续性患者,分为3组,每组82例:A组采用Flash Spiral模式行心脏与头颈血管联合扫描;B组采用Flash Spiral模式心脏成像;C组采用双能量扫描模式行头颈部CTA。分别测量主动脉根部CT值及CNR,测量颈总动脉起始部、颈内动脉起始部、大脑中动脉M1段、椎动脉V4段CT值及图像噪声,评价图像质量、有效辐射剂量。结果 A组与B组冠状动脉平均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头颈部血管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头颈部ED显著低于C组(t=24.215,P<0.01)。结论大螺距双源CT Flash Spiral模式心脏与头颈部血管一站式联合扫描图像质量好,成功率高,对比剂用量少,辐射剂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螺距双源CT 心脏 头颈血管 一站式联合扫描 可行性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冠状血管 脑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室颤动100余次转复成功一例 被引量:1
2
作者 孙凯 韩瑞娟 +2 位作者 岳强 卢耀军 赵瑞平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3年第1期70-70,共1页
关键词 心室颤动 转复 病例报告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碎裂QRS波对疑诊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和发生恶性心律失常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5
3
作者 赵瑞平 张勇 万真真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7年第3期190-193,共4页
目的探讨碎裂QRS波(fQRS)对疑诊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和发生恶性心律失常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包头市中心医院心内科住院,临床考虑冠心病并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492例,根据患者入院后前3 d... 目的探讨碎裂QRS波(fQRS)对疑诊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和发生恶性心律失常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包头市中心医院心内科住院,临床考虑冠心病并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492例,根据患者入院后前3 d内心电图有无fQRS波将其分为两组,其中fQRS波阳性组271例,fQRS波阴性组221例,比较两组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和恶性心律失常发病率的差异。结果 fQRS波阳性组疑诊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检查阳性率高于fQRS波阴性组(86.7%比66.1%,χ~2=29.718,P<0.001),fQRS波阳性组恶性心律失常发病率也高于fQRS波阴性组(8.1%比3.2%,χ~2=5.379,P=0.02)。结论 fQRS波对疑诊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和发生恶性心律失常有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碎裂QRS波 冠状动脉疾病 恶性心律失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血磷脂酸与心房颤动患者血栓形成相关性研究
4
作者 赵瑞平 李猛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40-340,共1页
关键词 心房颤动患者 血栓形成 溶血磷脂酸 脑动脉栓塞 LPA 并发症 心房内 预测 A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浆中溶血磷脂酸水平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5
5
作者 赵瑞平 宋志军 孙凯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3年第4期243-245,共3页
目的 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患者血浆中溶血磷脂酸 (LPA)水平的变化。方法 入选 12 0例ACS患者 ,根据病情将其分为急性心肌梗死 (AMI)组 6 0例 ,不稳定性心绞痛 (UAP)组 6 0例 (据抗凝及抗血小板治疗前UAP为UAP1 组 ,治疗后的... 目的 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患者血浆中溶血磷脂酸 (LPA)水平的变化。方法 入选 12 0例ACS患者 ,根据病情将其分为急性心肌梗死 (AMI)组 6 0例 ,不稳定性心绞痛 (UAP)组 6 0例 (据抗凝及抗血小板治疗前UAP为UAP1 组 ,治疗后的UAP为UAP2 组 ) ,并入选 6 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 ,分别测定血浆中LPA。结果 AMI组和UAP1 组血浆LPA水平分别是 [(3.80 17± 0 .6 2 89) μmol L、(3.0 2 73± 0 .76 2 3) μmol 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1.8378±0 .6 75 3) μmol L],P <0 .0 5 ,其中异常增高率AMI组占 6 3.3%,UAP1 组占 45 %,UAP2 组占 13.3%,正常组 5 %,UAP抗凝抗血小板治疗后LPA明显降低 (2 .0 0 48± 0 .8470 ) μmol L。结论 血浆中LPA作为体内凝血和血栓形成过程早期释放的分子标记物在预测ACS的发生发展及指导合理应用抗血小板及抗凝药物方面可能有一定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心绞痛 不稳定型 溶血磷脂素类 血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螺距双源CT采用bolus-tracking团注法冠状动脉成像的可行性 被引量:2
6
作者 孙凯 韩瑞娟 +4 位作者 赵瑞平 马利军 崔丽芳 李立刚 陈九宏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083-2086,共4页
目的评价应用缩短呼吸指令时间的团注示踪法(bolus-tracking)行大螺距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CCTA)获得图像的增强效果及有效辐射剂量。方法收集临床疑诊为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184例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A组92例,采用大螺距前瞻性心电门... 目的评价应用缩短呼吸指令时间的团注示踪法(bolus-tracking)行大螺距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CCTA)获得图像的增强效果及有效辐射剂量。方法收集临床疑诊为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184例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A组92例,采用大螺距前瞻性心电门控螺旋扫描(Flash Spiral)模式、缩短呼吸指令时间的bolus-tracking法扫描;B组92例,采用测试团注法(test-bolus)扫描。对两组图像的主动脉根部CT值、图像噪声、CNR及有效辐射剂量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两组图像主动脉根部CT值、图像噪声、CNR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触发时、扫描过程中辐射剂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双源CT大螺距前瞻性心电门控螺旋扫描CCTA中,采用缩短呼吸指令时间的bolus-tracking法可获得与test-bolus法相近的图像增强效果,而对比剂用量进一步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血管造影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辐射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价结合生长因子胶原补片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卢耀军 赵瑞平 +2 位作者 孙凯 乌日娜 韩瑞娟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6年第3期108-112,共5页
目的制备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 FGF)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共价结合的胶原蛋白海绵补片,探讨其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方法制备胶原补片,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和实验组。空白对照组胶原补片在无菌条件下经... 目的制备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 FGF)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共价结合的胶原蛋白海绵补片,探讨其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方法制备胶原补片,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和实验组。空白对照组胶原补片在无菌条件下经碳化二亚胺处理,实验组胶原补片于室温条件下利用N-羟基硫代琥珀酰亚胺+磷酸盐缓冲液+1-(3-二甲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溶液处理,并与b FGF和VEGF共价结合。保存后1、3、7、14、21、28天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上清液中b FGF和VEGF含量。将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均匀接种于两组胶原补片上,分别进行细胞计数、MTT检测以及溴脱氧尿苷单克隆抗体增殖实验,并采用SMA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细胞分化情况,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细胞Ⅰ、Ⅲ型胶原表达情况。结果实验组胶原补片与VEGF和b FGF结合率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绘制释放曲线并分析发现,实验组生长因子处于稳定状态,仅有极少数发生解离释放。制备后28天,大部分生长因子存留于胶原补片上。随时间推移,两组胶原补片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均呈增长趋势。接种后3天、7天比较显示,实验组胶原补片上碳化二亚胺数量均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经RT-PCR检测和SMA免疫荧光染色发现,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胶原补片上细胞Ⅰ、Ⅲ型胶原表达水平均显著下调(P<0.05)。结论 b FGF和VEGF共价结合的胶原补片可以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产生较大影响,有效促进其增殖并抑制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原蛋白海绵 生长因子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增殖 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