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间充质干细胞对免疫细胞的调节及其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
作者 尹学红 白力 耿立霞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435-1438,共4页
间充质干细胞(MSC)是干细胞家族的重要成员,来源于发育早期的中胚层和外胚层,具有多向分化潜能、造血支持、免疫调控和自我复制等特征。利用MSC的特殊免疫学特性治疗相关疾病,并取得一定的疗效,但是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且多集中在体外MS... 间充质干细胞(MSC)是干细胞家族的重要成员,来源于发育早期的中胚层和外胚层,具有多向分化潜能、造血支持、免疫调控和自我复制等特征。利用MSC的特殊免疫学特性治疗相关疾病,并取得一定的疗效,但是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且多集中在体外MSC对免疫细胞的影响,而动物模型以及人类疾病的关系很少涉及。鉴于此,本文先从MSC的一般生物学特性入手,进而分析MSC分别与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和树突状细胞(DC)共培养后对T细胞、B细胞和DC等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同时利用MSC对不同细胞的免疫调控作用分析比较其临床应用的具体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自身免疫性疾病 类风湿性关节炎 系统性红斑狼疮 硬皮病 免疫调节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注射抑制败血症大鼠的炎症反应 被引量:2
2
作者 郝昱芳 耿立霞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158-1163,共6页
目的探索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对败血症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 4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治疗组。利用盲肠结扎造瘘术(CLP)制备大鼠败血症模型,提取BMSC培养至第三代,治疗组大鼠尾静脉注射BMSC,模型组大鼠注... 目的探索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对败血症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 4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治疗组。利用盲肠结扎造瘘术(CLP)制备大鼠败血症模型,提取BMSC培养至第三代,治疗组大鼠尾静脉注射BMSC,模型组大鼠注射等剂量的PBS。观察各组大鼠术后72 h后存活率,取大鼠肺脏组织HE染色观察病变情况,心脏采血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叉头盒蛋白3(Foxp3)、CC趋化因子配体2(CCL2)的mRNA水平,ELISA检测IL-6、IL-17、TNF-α的蛋白水平。结果空白组大鼠与假手术组大鼠的存活率以及肺组织形态均未见明显异常、大鼠血培养未见细菌生长;IL-6、IL-17、TNF-α、CCL2、Foxp3 mRNA和蛋白水平无明显差别。模型组中大鼠存活率明显低于假手术组,组织病变明显,大鼠血培养可见大量肠杆菌生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L-6、IL-17、TNF-α、CCL2 mRNA和IL-6、IL-17、TNF-α蛋白的表达水平较假手术组明显增高,而Foxp3的mRNA表达水平较假手术组明显降低。治疗组中大鼠存活率明显高于模型组,肺组织病变明显减轻,IL-6、IL-17、TNF-α和CCL2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较模型组明显降低,而Foxp3的mRNA表达水平较模型组组明显增高。结论 BMSC治疗可增加败血症大鼠存活率,降低炎性细胞因子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败血症 白细胞介素6(IL-6) 白细胞介素17(IL-17) 肿瘤坏死因子α CC趋化因子配体2(CCL2) 叉头盒蛋白P3(Foxp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