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盐酸戊乙奎醚对嵌顿疝伴肠组织损伤患者自噬基因Beclin1 mRNA表达情况与血清乳酸脱氢酶水平的影响分析
1
作者 武建斌 武国强 +1 位作者 赵志英 杨冬花 《中国社区医师》 2025年第6期42-44,共3页
目的:分析盐酸戊乙奎醚对嵌顿疝伴肠组织损伤患者自噬基因Beclin1 mRNA表达情况与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乌兰察布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自嗜嵌顿疝伴肠组织损伤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 目的:分析盐酸戊乙奎醚对嵌顿疝伴肠组织损伤患者自噬基因Beclin1 mRNA表达情况与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乌兰察布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自嗜嵌顿疝伴肠组织损伤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两组均接受手术治疗,术后,观察组静脉推注盐酸戊乙奎醚,对照组静脉推注生理盐水。比较两组自噬基因Beclin1 mRNA表达情况及血清LDH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自噬基因Beclin1 mRNA、LDH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自噬基因Beclin1 mRNA、LDH水平低于治疗前及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戊乙奎醚能够抑制嵌顿疝伴肠组织损伤患者自噬基因Beclin1 mRNA表达,降低血清LDH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戊乙奎醚 嵌顿疝 肠组织损伤 自噬基因Beclin1 mRNA 血清乳酸脱氢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不同小花棘豆种群苦马豆素及其内生真菌关系的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王维夫 钱亚光 +4 位作者 卢萍 何珊 杜玲 李玉玲 高峰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04-314,共11页
小花棘豆是广泛分布于内蒙古草原和荒漠区的一种有毒植物,其主要毒性成分为有毒生物碱——苦马豆素(swainsonine,SW),牲畜采食后可引起中毒,甚至死亡,给当地畜牧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本研究旨在探究内蒙古不同小花棘豆种群植株苦马豆素... 小花棘豆是广泛分布于内蒙古草原和荒漠区的一种有毒植物,其主要毒性成分为有毒生物碱——苦马豆素(swainsonine,SW),牲畜采食后可引起中毒,甚至死亡,给当地畜牧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本研究旨在探究内蒙古不同小花棘豆种群植株苦马豆素及其与内生真菌关系。采集内蒙古8个样地120株小花棘豆,利用萃取、离心、离子交换层析法提取和纯化植物单株和菌丝体的SW,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检测SW水平,取茎和叶外植体分离培养内生真菌,提取植物和真菌的总DNA,扩增真菌特异序列,利用内生真菌微生物学特征和DNA序列比对进行鉴定。结果显示:8个种群共111株小花棘豆检测出SW,最高水平为369.05μg·g^(-1),平均水平32.78μg·g^(-1),从38株小花棘豆分离培养出内生真菌,纯培养下菌丝体呈松散白色绒毛状,菌落圆形、隆起、边缘整齐、辐射状生长,颜色逐渐呈现灰色、深灰色或褐色至深褐色,内生真菌均测出SW,其水平为0.83~2573.24μg·g^(-1),经微生物学研究及5.8S rDNA/ITS序列比对分析,在属水平上鉴定该内生真菌为Alternaria。有Alternaria内生真菌的小花棘豆植株含SW,无该内生真菌的植株不含SW,培养的Alternaria内生真菌合成了S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花棘豆 种群 苦马豆素 内生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脂肪组织石蜡切片制作及免疫组织化学显色方法 被引量:4
3
作者 于畅 李梁 +4 位作者 张立佳 郝文静 张起帆 于源 董自豪 《解剖学杂志》 CAS 2022年第5期465-467,F0003,共4页
哺乳动物体内的脂肪组织可分为白色脂肪组织(white adipose tissue,WAT)和棕色脂肪组织(brown adipose tissue,BAT)。白色脂肪组织与棕色脂肪组织拥有不同的代谢特征。白色脂肪组织主要分布于皮下、肾周、肠系膜等部位,其功能是储存甘... 哺乳动物体内的脂肪组织可分为白色脂肪组织(white adipose tissue,WAT)和棕色脂肪组织(brown adipose tissue,BAT)。白色脂肪组织与棕色脂肪组织拥有不同的代谢特征。白色脂肪组织主要分布于皮下、肾周、肠系膜等部位,其功能是储存甘油三酯。棕色脂肪组织则能通过非战栗产热消耗甘油三酯。近年来,白色脂肪组织向棕色脂肪组织转变的研究成为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色方法 棕色脂肪组织 白色脂肪组织 免疫组织化学 甘油三酯 代谢特征 肠系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