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寒动车组温变特性对运行性能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祁亚运 李龙 +2 位作者 石怀龙 宋烨 戴焕云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36-345,共10页
高寒动车组服役环境长期受温度的影响,车辆悬挂元件参数和轨下参数具有很强的季节变化特性,为了探究高寒动车组中橡胶元件温变特性对运行性能的影响,本文建立高寒动车组多体动力学模型,分析不同温度下的车辆动力学特性;利用Jendel磨耗... 高寒动车组服役环境长期受温度的影响,车辆悬挂元件参数和轨下参数具有很强的季节变化特性,为了探究高寒动车组中橡胶元件温变特性对运行性能的影响,本文建立高寒动车组多体动力学模型,分析不同温度下的车辆动力学特性;利用Jendel磨耗模型探究不同温度下的车轮磨耗特性;基于疲劳预测模型提出车轮表面疲劳因子.结果表明:温度变化会改变悬挂参数的刚度和阻尼值,随着温度降低,悬挂参数刚度增大;低温状态下,动车组动力学性能整体下降,随着温度降低车辆磨耗都会增大,当运行20万里程后,-40℃下车轮的磨耗深度最大,较20℃时增大6.2%;随着温度降低,表面接触疲劳指数也逐渐增大,温度分别为20、-20、-40℃时,车轮表面疲劳因子分别为6.4648×10^(-4),6.6150×10^(-4),6.7885×10^(-4);温变特性对高寒动车组悬挂参数有较大影响,低温下整体动力学性能下降,磨耗增大,车轮表面疲劳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动车组 温变特性 轮轨接触 车轮磨耗 接触疲劳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样本信息重构的小子样P-S-N曲线拟合方法 被引量:7
2
作者 刘文飞 刘志明 +1 位作者 薛海 贾裕祥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47-53,共7页
为了在小子样条件下拟合出精度较高的P-S-N曲线,本文提出基于样本信息重构并符合疲劳寿命等效原理的极大似然法和基于样本信息重构的最小二乘法。样本信息重构有效解决了在部分相邻的应力水平下样本的对数寿命标准差与对数应力水平不呈... 为了在小子样条件下拟合出精度较高的P-S-N曲线,本文提出基于样本信息重构并符合疲劳寿命等效原理的极大似然法和基于样本信息重构的最小二乘法。样本信息重构有效解决了在部分相邻的应力水平下样本的对数寿命标准差与对数应力水平不呈线性关系的问题,同时该方法考虑了各应力水平下样本数量效应对整体样本分布的影响,有效降低了部分应力水平下小样本与异常样本对疲劳寿命均值与标准差的影响,保证疲劳寿命的等效精度。最后通过应用疲劳试验数据对本文提出的2种方法与传统的极大似然法和最小二乘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基于样本信息重构并符合疲劳寿命等效原理的极大似然法拟合的P-S-N曲线精度高且偏于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S-N曲线 小子样 样本信息重构 寿命等效 极大似然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正交设计与GA-BP算法的铁路货车车体结构优化 被引量:4
3
作者 刘文飞 刘志明 +2 位作者 胡伟钢 张良 田迎利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7-34,共8页
铁路重载货车车体在运用中出现的疲劳裂纹往往发生在焊缝连接处,为了从设计源头有效遏制此类问题的发生,对车体结构设计传统策略进行了优化,并给出了适用于车体结构设计的优化方法。车体结构设计策略优化是在车体设计传统策略基础上,通... 铁路重载货车车体在运用中出现的疲劳裂纹往往发生在焊缝连接处,为了从设计源头有效遏制此类问题的发生,对车体结构设计传统策略进行了优化,并给出了适用于车体结构设计的优化方法。车体结构设计策略优化是在车体设计传统策略基础上,通过车体静强度仿真,确定应力集中部位,然后建立包括焊缝的应力集中部位实体模型,在结果分析时除了关注焊缝连接处的应力最大点,同时重点关注焊缝连接处的应力变化趋势。为了进一步降低焊缝连接处的应力,给出了正交试验设计、BP神经网络、遗传算法相结合的优化方法。最后采用车体设计策略与GA-BP优化方法对C80E车体从整体到局部进行结构优化,不仅提升了车体结构的疲劳可靠性,同时也验证了本文给出的车体设计策略与结构优化方法合理、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货车车体 结构优化 GA-BP算法 结构设计策略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80E车体局部不对称结构与关键焊缝应力分布相关性研究
4
作者 刘文飞 刘志明 +1 位作者 林莉 薛利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3-90,共8页
铁路通用敞车车体局部结构不对称是大横梁焊缝出现疲劳裂纹的主要因素.以C80E型敞车车体为研究对象,对局部不对称结构与底架大横梁焊缝应力分布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首先通过对比车体1/4模型与局部结构模型的有限元计算结果,确定较为合... 铁路通用敞车车体局部结构不对称是大横梁焊缝出现疲劳裂纹的主要因素.以C80E型敞车车体为研究对象,对局部不对称结构与底架大横梁焊缝应力分布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首先通过对比车体1/4模型与局部结构模型的有限元计算结果,确定较为合理的车体局部仿真模型;其次根据侧柱1与侧柱2不同位置的组合建立了30个局部仿真模型,由仿真结果形成的大横梁焊缝应力分布簇可明显看出,大横梁焊缝的应力极大值基本上分布在内补强座、隔板1、隔板2三个部位,其中内补强座处的应力对侧柱位置的调整最为敏感;最后分别采用皮尔逊相关系数与复相关系数对内补强座处应力与侧柱位置的相关性进行了度量,结果表明:大横梁焊缝2在内补强座处应力与侧柱位置的相关性相对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敞车 焊缝 不对称结构 皮尔逊相关系数 复相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曲线段钢轨磨耗预测 被引量:2
5
作者 李书玉 李龙 +2 位作者 祁亚运 李洁 毛文慧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7-61,共5页
为了精确预测钢轨磨耗,以及为工务部门进行钢轨打磨和线路维护提供指导,建立了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采用Hertz-FASTRIP(FastStrip)-USFD(University of sheffield)模型对钢轨磨耗进行了计算,对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曲线段... 为了精确预测钢轨磨耗,以及为工务部门进行钢轨打磨和线路维护提供指导,建立了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采用Hertz-FASTRIP(FastStrip)-USFD(University of sheffield)模型对钢轨磨耗进行了计算,对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曲线段钢轨磨耗的演变规律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LM型踏面与60 kg/m钢轨(以下简称“60钢轨”)接触时,其轮轨接触区域较大,且横移量较大时轮缘接触频繁。LM型踏面与60D钢轨接触时,其轮轨接触点在轨顶区域比较集中;相较60钢轨接触,其等效锥度更小,有利于车辆稳定运行;轮轨接触点集中在滚动圆附近,轮对横移量小于7 mm时,接触斑面积较小,法向应力较大,磨耗功较小。60D钢轨减轻了曲线外侧钢轨磨耗,且其在曲线外侧磨耗整体小于60钢轨。通过总重为5 Mt时,缓和曲线段60D钢轨最大磨耗深度为0.48 mm,相比60钢轨减小44.18%;圆曲线段60D钢轨最大磨耗深度为1.43 mm,相比60钢轨减小22.7%。60D钢轨可以进一步改善轮轨接触关系,并有效减小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曲线段的钢轨磨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 曲线段 轮轨接触 钢轨磨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