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溶剂辅助蒸馏结合气质联用法分析劲酒中的萜类化合物
1
作者 解倩倩 孙细珍 +2 位作者 熊亚青 李强 杨波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22-328,共7页
该研究采用溶剂辅助蒸馏(solvent-assisted flavor evaporation,SAFE)技术和GC-MS深入探讨了劲酒中丰富的萜类化合物的组成、含量及其潜在价值。采用液液萃取结合SAFE提取劲酒的挥发性成分并除去不挥发性成分,提取液浓缩后经GC-MS分析,... 该研究采用溶剂辅助蒸馏(solvent-assisted flavor evaporation,SAFE)技术和GC-MS深入探讨了劲酒中丰富的萜类化合物的组成、含量及其潜在价值。采用液液萃取结合SAFE提取劲酒的挥发性成分并除去不挥发性成分,提取液浓缩后经GC-MS分析,实验优化了液液萃取和SAFE条件。通过谱库检索与保留指数对比,从劲酒中鉴定出71种萜类化合物,其中单萜类29种,倍半萜42种。通过定量分析,发现劲酒中主要的萜类化合物为乙酸龙脑酯[(17222.4±335.2)μg/L]和樟脑[(10920.8±225.1)μg/L],都属于单萜化合物,呈清爽松木香气,具有杀菌、抗炎、止痛功效。劲酒中倍半萜类种类丰富,结构复杂,其含氧衍生物大多有较强的生物活性,其中含量较高的倍半萜菖蒲烯[(237.09±6.11)μg/L]和α-杜松醇[(236.2±20.3)μg/L]具有抗癌潜力,α-白菖考烯[(172.49±3.71)μg/L]也具有清热平喘的功效。这些化合物对形成劲酒独特的风味与功能具有重要贡献,为劲酒中功能因子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劲酒 中药材 萜类化合物 感官品质 生理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吡嗪类化合物对酱香型白酒香气特征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孙细珍 熊亚青 +1 位作者 倪兴婷 李强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05-311,I0011-I0013,共10页
结合采用感官分析、香气物质定性与定量分析技术,解析吡嗪类化合物对酱香型白酒香气特征的影响。采用液液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嗅闻技术从三轮次酱香型白酒中鉴定出15种吡嗪类化合物,基于定量结果结合气味阈值发现6种香气活度值(odor ... 结合采用感官分析、香气物质定性与定量分析技术,解析吡嗪类化合物对酱香型白酒香气特征的影响。采用液液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嗅闻技术从三轮次酱香型白酒中鉴定出15种吡嗪类化合物,基于定量结果结合气味阈值发现6种香气活度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1的吡嗪类化合物,对三轮次酱香型白酒具有重要的香气贡献;进一步通过香气重组与香气缺失/添加试验,明确了吡嗪类化合物对酱香型白酒香气特征的影响。综合研究表明,吡嗪类化合物对酱香型白酒的坚果香、烘焙香具有重要贡献,其次对青草香与花香也存在一定的影响,同时吡嗪类化合物对酱香型白酒的粮香与酱香具有烘托作用,提高吡嗪类化合物的浓度对提升酱香型白酒的丰富度与层次感具有明显的正向作用。该研究通过剖析吡嗪类化合物对酱香型白酒香气特征的影响,为酱香型白酒酿造工艺调控与产品品质提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酱香型白酒 吡嗪类化合物 香气特征 香气活度值 香气重组 香气缺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酱香轮次不同部位堆积醅单独发酵产酒差异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陈岭 杨生智 +5 位作者 程祥 杨强 陈冰 邓子铿 何斯成 谭航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07-114,共8页
为研究神农架生态酒业酱香型白酒三、四、五、六轮次不同部位堆积酒醅单独发酵产酒差异,以堆积醅底部中心为原点进行分层,从里至外分为里层(0~60 cm)、中层(60~160 cm)、外层(160~210 cm)、表面(210~230 cm)4个部分,将4个部分堆积醅区... 为研究神农架生态酒业酱香型白酒三、四、五、六轮次不同部位堆积酒醅单独发酵产酒差异,以堆积醅底部中心为原点进行分层,从里至外分为里层(0~60 cm)、中层(60~160 cm)、外层(160~210 cm)、表面(210~230 cm)4个部分,将4个部分堆积醅区分开单独发酵产酒,对比酒醅理化差异和产酒差异。结果表明,不同部位堆积醅在同一轮次的理化差异明显,且同一部位堆积醅在不同轮次也存在明显变化。在单独发酵的堆积醅中,中层与里层堆积醅产酒酒质最优,酱曲香、花果香、甜感、绵感等风味感官最优,整体风味感官最优。表面糟醅单独发酵产酒四甲基吡嗪含量最高,表面与外层糟醅产酒涩味、杂味、焦糊味等异杂味感官最明显。中层糟醅产酒丙三醇含量最高,里层堆积醅产酒木糖醇含量最高,不同部位堆积醅产酒的赤藓糖醇含量整体差异较小。该研究可为酱香型白酒堆积工艺优化与产酒酒质提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酱香型白酒 堆积醅 分层 单独发酵 理化差异 产酒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酒中风味成分对饮后舒适度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孙婷婷 李文艳 +5 位作者 蒋燕明 万朕 祝成 柯锋 徐若芸 童国强 《中国酿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19,共6页
中国白酒的风味成分是一个庞大且复杂的化合物体系,包括酸、酯、醇、醛、酚、萜烯类等物质,虽然在白酒中只占1%~2%的比例,却不仅决定着白酒的香型与品质,还对人体健康和饮后舒适度起着重要作用。该文从白酒的风味成分、饮后舒适度及其... 中国白酒的风味成分是一个庞大且复杂的化合物体系,包括酸、酯、醇、醛、酚、萜烯类等物质,虽然在白酒中只占1%~2%的比例,却不仅决定着白酒的香型与品质,还对人体健康和饮后舒适度起着重要作用。该文从白酒的风味成分、饮后舒适度及其之间的关系三个方面对近30年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分析,以期为白酒的健康酿造与现代化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酒 风味成分 饮后舒适度 酒精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衣观音土曲中添加中药材对清香型白酒风味物质的影响
5
作者 江威 李锐 +7 位作者 江丹 唐洁 林斌 李群 张晶晶 柯晗冰 杨强 陈申习 《中国酿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8-52,共5页
为探究在绿衣观音土曲生产中加入10种中药材(肉桂、丁香、丹参、人参、黄芪、陈皮、当归、川芎、辣蓼、甘草)对清香型白酒品质的影响,该研究将10种中药材按5%的添加量添加至绿衣观音土曲(药曲),以不添加中药材绿衣观音土曲(土曲)为对照... 为探究在绿衣观音土曲生产中加入10种中药材(肉桂、丁香、丹参、人参、黄芪、陈皮、当归、川芎、辣蓼、甘草)对清香型白酒品质的影响,该研究将10种中药材按5%的添加量添加至绿衣观音土曲(药曲),以不添加中药材绿衣观音土曲(土曲)为对照,分别酿造药曲白酒及土曲白酒。利用气相色谱(GC)、气质联用(GC-MS)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HS-SPME-GC-MS)等方法,检测其出酒率、酒质指标(乙酸乙酯、正丙醇、杂醇油)、挥发性风味物质及活性成分。结果表明,与土曲白酒相比,药曲白酒出酒率提升2.93个百分点,正丙醇和杂醇油分别降低0.08 g/L、0.12 g/L,乙酸乙酯下降0.18 g/L。土曲酒样、药曲酒样中分别检出99种、101种挥发性风味物质,药曲白酒中存在异丁香烯、古巴烯、卡拉烯、丁香酚和α-白菖考烯,其中,异丁香烯相对含量最高(1.36%)。与土曲酒样相比,药曲白酒中四甲基吡嗪、愈创木酚含量分别增加12.62%、23.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衣观音土曲 中药材 清香型白酒 风味物质 活性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酒中愈创木酚类化合物研究进展
6
作者 唐洁 林斌 +7 位作者 单义民 阮松 江威 李群 杨生智 杨强 杜佳炜 陈申习 《中国酿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共5页
愈创木酚类化合物是广泛存在于我国白酒中的一类重要风味化合物,其中愈创木酚、4-甲基愈创木酚、4-乙基愈创木酚和4-乙烯基愈创木酚具有香味阈值低、活性多样的特点,对白酒香气和品质提升具有重要贡献。该文综述了我国白酒中愈创木酚类... 愈创木酚类化合物是广泛存在于我国白酒中的一类重要风味化合物,其中愈创木酚、4-甲基愈创木酚、4-乙基愈创木酚和4-乙烯基愈创木酚具有香味阈值低、活性多样的特点,对白酒香气和品质提升具有重要贡献。该文综述了我国白酒中愈创木酚类化合物种类、功能、检测方法、生成途径及产愈创木酚类微生物研究进展,阐述了白酒中愈创木酚类化合物的健康作用及提升思路,旨在为更好的研究中国白酒中健康活性成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酒 愈创木酚类化合物 检测方法 微生物 生成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生产时期高温大曲发酵性能差异性分析
7
作者 陈梅梅 陈帆 +3 位作者 文尚瑜 孟廷淋 肖宗银 黄小平 《中国酿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6-91,共6页
该研究以不同生产时期(2023年5月、7月、9月、11月及2024年1月)热、冷季高温大曲(编号分别为(1)、(2)、(3)、(4)、(5))为研究对象,对其发酵过程中温度、理化指标、微生物及四甲基吡嗪进行监测,并对温度、理化指标及四甲基吡嗪之间的相... 该研究以不同生产时期(2023年5月、7月、9月、11月及2024年1月)热、冷季高温大曲(编号分别为(1)、(2)、(3)、(4)、(5))为研究对象,对其发酵过程中温度、理化指标、微生物及四甲基吡嗪进行监测,并对温度、理化指标及四甲基吡嗪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发酵过程中,温度整体呈先增加后降低分趋势,水分、糖化力整体呈降低趋势,酸度整体呈上升趋势,四甲基吡嗪含量整体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在小范围内上下浮动。发酵结束时,高温大曲出仓时水分含量为10%~12%;而冷季高温大曲(4)、(5)出仓时糖化力(400~500 mg/(g·h))高于热季高温大曲(1)、(2)、(3)(50~300 mg/(g·h)),酸度(0.8~1.5 mmol/10 g)及四甲基吡嗪含量(10~40 mg/kg)低于热季高温大曲。在二次翻仓前,部分酵母、霉菌死亡,细菌、芽孢杆菌有所增加;二次翻仓后,霉菌有所增加。在二次翻仓前,四甲基吡嗪与温度呈正相关,与水分呈负相关;在二次翻仓后,四甲基吡嗪与温度、水分、酸度呈正相关,与糖化力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酱香型高温大曲 冷、热季节 理化指标 四甲基吡嗪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曲产褶皱机理及对酿造质量的影响研究
8
作者 朱丽萍 陈亮 +8 位作者 赖富丽 章刚 李韦琴 唐洁 林斌 张磊 杨生智 杨强 陈申习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207-214,共8页
该研究以产生褶皱的种曲为研究对象,采用菌株分离筛选、体式显微观察、分子生物学鉴定技术和菌株原位发酵技术,确定了种曲褶皱的产生菌株为米根霉(Rhizopus oryzae)MZ1,并解析了起褶机理。通过最适添加量筛选实验,明确了种曲产生褶皱的... 该研究以产生褶皱的种曲为研究对象,采用菌株分离筛选、体式显微观察、分子生物学鉴定技术和菌株原位发酵技术,确定了种曲褶皱的产生菌株为米根霉(Rhizopus oryzae)MZ1,并解析了起褶机理。通过最适添加量筛选实验,明确了种曲产生褶皱的程度与R.oryaze MZ1的添加量成正相关。当R.oryaze MZ1的添加量为0.50‰(质量分数)时,实验种曲生产的土曲酿造的原酒酒质较好,较对照原酒乙酸乙酯含量提升了69.7%,杂醇油降低了22.3%。该研究为传统酒曲发酵过程中的褶皱现象提供了科学解释,也为实际生产中的工艺优化和质量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曲 褶皱 米根霉 糖化力 白酒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九蒸九制对九华山多花黄精品质的影响
9
作者 罗欣 胡杨 +5 位作者 倪兴婷 谈小飞 黄涅 赖富丽 李强 杨强 《中国酿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4-149,共6页
为研究不同炮制次数对九华山多花黄精的活性成分、滋味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采用分光光度法、电子舌及气质联用(GC-MS)技术等方法分析多花黄精炮制过程中的感官品质、浸出物、活性成分、挥发性成分、滋味及抗氧化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 为研究不同炮制次数对九华山多花黄精的活性成分、滋味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采用分光光度法、电子舌及气质联用(GC-MS)技术等方法分析多花黄精炮制过程中的感官品质、浸出物、活性成分、挥发性成分、滋味及抗氧化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炮制次数的增加,多花黄精外观颜色由棕黄色转变为黑褐色,麻舌感逐渐消失,焦香味逐渐增强,多糖含量先逐渐减少后趋于稳定,还原糖、总皂苷、总多酚、总黄酮等成分含量逐渐增加,分别达到59.77%、6.92%、1.79%、0.99%,浸出物含量无明显变化,抗氧化能力逐渐增强,氧自由基吸收能力(ORAC)在炮制8次时最高,为18662.45 mmol Trolox当量(TE)/mL,较炮制1次增加16527.83 mmol TE/mL,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和2,2'-联氨-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在炮制8次时最高,分别为72.50%、93.52%,较炮制1次分别增加了69.8%、26.3%;多花黄精中的甜味、苦味、涩味和鲜味均呈现出淡化的趋势;炮制前后多花黄精样品挥发性风味成分有显著差异,导致差异的潜在标记化合物有39种。炮制6次时,多花黄精综合品质较佳,因此,多花黄精炮制6次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花黄精 九蒸九制 活性成分 挥发性风味成分 滋味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淫羊藿保健酒中6种黄酮醇苷
10
作者 石豪 毛琼丽 +6 位作者 胡杨 李先芝 杨强 李强 熊晓通 严玲 朱艳 《中国酿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77-281,共5页
该研究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法同时测定淫羊藿保健酒中6种黄酮醇苷(淫羊藿苷、朝藿定C、朝藿定B、朝藿定A、朝藿定A1、淫羊藿次苷Ⅱ)的检测方法。样品经蒸发去除乙醇后,再经HLB固相萃取小柱(200 mg/6 m L)净化,采用Agilent ZORBAX... 该研究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法同时测定淫羊藿保健酒中6种黄酮醇苷(淫羊藿苷、朝藿定C、朝藿定B、朝藿定A、朝藿定A1、淫羊藿次苷Ⅱ)的检测方法。样品经蒸发去除乙醇后,再经HLB固相萃取小柱(200 mg/6 m L)净化,采用Agilent ZORBAX Eclipse XDB-C_(18)色谱柱(2.1 mm×150 mm,1.8μm)分离,以乙腈-0.1%甲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0.3 m L/min,柱温25℃,进样量2μL,检测波长270 nm。结果表明,在此条件下,6种黄酮醇苷在各自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 6),检出限(LOD)为0.004~0.011 mg/L,定量限(LOQ)为0.013~0.034 mg/L,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4.741%~99.713%,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加标回收率试验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均<3.0%。该方法灵敏、稳定、准确,适用于淫羊藿保健酒中6种黄酮醇苷的含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淫羊藿 保健酒 黄酮醇苷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分离蛋白对红曲菌产莫纳可林K及菌丝形态的影响
11
作者 张羽帆 覃学领 +5 位作者 谢斌 韩浩兰 宗绚丽 余翔 胡远亮 冯艳丽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53-61,共9页
为探究大豆分离蛋白(soybean protein isolate,SPI)对红曲菌产莫纳可林K(monacolin K,MK)及菌丝形态的影响,以丛毛红曲菌(Monascus pilosus)MS-1为实验菌株,在合成培养基中优化SPI影响红曲菌产MK的浓度及pH,并观察其菌丝形态。结果表明,... 为探究大豆分离蛋白(soybean protein isolate,SPI)对红曲菌产莫纳可林K(monacolin K,MK)及菌丝形态的影响,以丛毛红曲菌(Monascus pilosus)MS-1为实验菌株,在合成培养基中优化SPI影响红曲菌产MK的浓度及pH,并观察其菌丝形态。结果表明,当SPI添加量为1%且初始pH值为4.0或SPI添加量为3%且初始pH值为2.0时,红曲菌产MK的量可分别达到106.48、105.93 mg/L。另外,SPI能促进红曲菌菌丝生长、菌落直径增加和分生孢子的产生。在SPI作用下,红曲菌发酵前期菌丝体较为饱满但表面不光滑。发酵后期菌丝体变为干瘪、弯曲折叠和断裂,分生孢子凹陷程度更加明显。推测SPI能够促进细胞膜的通透性。该研究结果可为利用SPI偏向性产生MK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曲菌 大豆分离蛋白 红曲色素 莫纳可林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个产地枸杞中16种氨基酸含量分析及营养价值评价
12
作者 朱教胜 胡杨 +6 位作者 罗欣 沈蕊 李娟娟 解倩倩 黄智安 曹珏珏 李强 《中南农业科技》 2025年第2期53-58,共6页
利用氨基酸分析仪对甘肃省靖远县、甘肃省玉门市、甘肃省中宁县、青海省乌兰县4个产地的枸杞进行检测,比较不同产地枸杞(Lycium chinense Miller)中氨基酸的组成及含量之间的差异,并利用氨基酸比值(Amino acid ratio,RAA)、氨基酸比值系... 利用氨基酸分析仪对甘肃省靖远县、甘肃省玉门市、甘肃省中宁县、青海省乌兰县4个产地的枸杞进行检测,比较不同产地枸杞(Lycium chinense Miller)中氨基酸的组成及含量之间的差异,并利用氨基酸比值(Amino acid ratio,RAA)、氨基酸比值系数(Ratio coefficient of amino acid,RC)和氨基酸比值系数评分(Score of RC,SRC)对不同产地枸杞的营养价值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4个产地中均检测出了16种氨基酸,总氨基酸含量为68.3~77.9 g/kg;必需氨基酸总量为12.9~17.1 g/kg,非必需氨基酸总量为55.4~61.3 g/kg。4个产地枸杞中呈味氨基酸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甜味氨基酸、鲜味氨基酸、苦味氨基酸、芳香族氨基酸,而不同产地枸杞中呈味氨基酸含量由低到高依次为玉门市、乌兰县、中宁县、靖远县。不同产地的枸杞中药效氨基酸种类齐全,MAA/TAA均高于53%,且F较高,可作为高F活性肽的开发原料。由此可知,氨基酸作为枸杞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与开发利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Lycium chinense Miller) 氨基酸含量 营养价值 评价 产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C×GC-TOF MS分析中国劲酒基酒挥发性成分 被引量:10
13
作者 景思 宋学博 +5 位作者 朱琳 郑福平 黄明泉 吴继红 杨强 童国强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4-76,共13页
保健酒是以白酒或其他酒类为基酒,佐以中药材,对人体具有保健功效的酒饮料。中国劲酒是保健酒的代表产品之一,通常以清香型小曲酒为基酒,加入淮山药、仙茅、当归、肉苁蓉、枸杞子、黄芪、淫羊藿等药材经过现代提取与分离技术调配制成。... 保健酒是以白酒或其他酒类为基酒,佐以中药材,对人体具有保健功效的酒饮料。中国劲酒是保健酒的代表产品之一,通常以清香型小曲酒为基酒,加入淮山药、仙茅、当归、肉苁蓉、枸杞子、黄芪、淫羊藿等药材经过现代提取与分离技术调配制成。采用液-液萃取结合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仪(comprehensive two-dimensional gas chromatography-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GC×GC-TOF MS)对2种中国劲酒基酒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测定其化合物的种类和含量。结果表明:2种中国劲酒基酒中初步定性出挥发性化合物175种,标准品定性化合物40种,其中醇类化合物41种、酯类化合物53种、醛酮类化合物24种、缩醛类化合物2种、酸类化合物24种、呋喃类化合物8种、酚类化合物3种、内酯类化合物8种、含氮化合物8种、含硫化合物1种和酸酐类化合物2种;含氮和含硫化合物在中国劲酒中为首次发现。液-液萃取结合GC×GC-TOF MS技术的分析方法可快速、准确分析鉴定出中国劲酒基酒中挥发性成分,结果旨在为中国劲酒的重要风味物质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健酒 中国劲酒 基酒 液-液萃取 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劲酒对肾阳虚模型大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3
14
作者 刘源才 杨跃军 +5 位作者 冯声宝 陆世广 单义民 夏世金 黄建华 沈自尹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080-1084,共5页
目的:研究中国劲酒对皮质酮致肾阳虚模型的大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ypothalamic-pituitary adrenal,HPA)轴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取健康清洁级雄性SD大鼠45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和中国劲酒组,每组15只,通过皮下... 目的:研究中国劲酒对皮质酮致肾阳虚模型的大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ypothalamic-pituitary adrenal,HPA)轴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取健康清洁级雄性SD大鼠45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和中国劲酒组,每组15只,通过皮下注射外源性皮质酮(10 mg/kg体重)连续14天抑制HPA轴,制备肾阳虚模型。皮质酮注射前5天,以50 ml/kg体重灌胃中国劲酒(相当于中国劲酒日推荐服用剂量的30倍),连续19天。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血浆皮质酮(Corticosterone,CORT)含量;采用放射性免疫法测定血浆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re,ACTH)含量,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Real-time PCR)测定下丘脑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orticotropin releasing hormone,CRH)mRNA表达水平;取胸腺称重,淋巴细胞凋亡及增殖率分别采用流式细胞仪法和改良四氮唑盐(XTT)法。结果:在外源性皮质酮作用下,肾阳虚模型大鼠较空白对照组HPA轴和免疫功能受到明显抑制,中国劲酒灌胃后可显著提高大鼠下丘脑CRH mRNA水平、血浆ACTH含量,与肾阳虚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CORT水平有升高倾向;同时在免疫调节方面,中国劲酒可明显增加皮质酮模型大鼠胸腺重量和降低脾脏淋巴细胞凋亡率,与肾阳虚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国劲酒有促进淋巴细胞增殖的趋势。结论:中国劲酒能改善肾阳虚模型大鼠HPA轴功能;也具有改善肾阳虚模型大鼠免疫功能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劲酒 肾阳虚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劲酒缓解肾阳虚证患者主要症状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
15
作者 陆世广 李静 +5 位作者 张亚方 王磊 杨跃军 陈默思 石姣 刘源才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62-570,共9页
目的探讨中国劲酒(仙茅、当归、肉苁蓉等)缓解肾阳虚证患者主要症状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12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试验组患者饮用中国劲酒50 mL 8周,对照组患者饮用含10%药量的中国劲酒50 mL 8周。在0天、第4周和第8周,... 目的探讨中国劲酒(仙茅、当归、肉苁蓉等)缓解肾阳虚证患者主要症状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12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试验组患者饮用中国劲酒50 mL 8周,对照组患者饮用含10%药量的中国劲酒50 mL 8周。在0天、第4周和第8周,建立肾阳虚证症状分级量表、饮酒后体表温度变化曲线,收集血样并检测血液流变学,比较2组饮酒前后肾阳虚证候积分、单项症状积分、体表温度和血液流变学。结果试验组肾阳虚证候临床痊愈率(31.034%)显著高于对照组(5.172%)(P=0.000);试验组总显效率(69.966%)显著高于对照组(34.483%)(P=0.000);试验组畏寒肢冷临床痊愈率(35.593%)显著高于对照组(6.667%)(P=0.000);试验组纤维蛋白原[(2.845±0.724)g/L]显著高于对照组[(2.500±0.395)g/L](P=0.004);2组间不良事件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619)。同时,中国劲酒还改善了患者腰膝酸软、性欲减退、精神萎靡、夜尿频多和下肢浮肿。结论中国劲酒能有效改善肾阳虚证患者主要症状,提升体表温度的基础值,并延长饮酒后体表温度升高的持续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劲酒 肾阳虚证 体表温度 血液流变学 畏寒肢冷 纤维蛋白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劲酒抗疲劳、调节免疫力及增强性功能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单义民 周慧 +3 位作者 陈默思 陈凯 刘源才 王磊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600-1603,共4页
目的研究中国劲酒抗疲劳、调节免疫力、增强性功能的作用。方法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基酒组和中国劲酒高、中、低剂量组,通过负重游泳实验、血乳酸累积与清除实验、肝糖原实验、碳廓清实验、脏器/体重比值测定、血清半数溶血值(HC_(50)... 目的研究中国劲酒抗疲劳、调节免疫力、增强性功能的作用。方法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基酒组和中国劲酒高、中、低剂量组,通过负重游泳实验、血乳酸累积与清除实验、肝糖原实验、碳廓清实验、脏器/体重比值测定、血清半数溶血值(HC_(50))测定、交配实验、附睾精子计数、性器官指数测定、血清中睾酮含有量测定进行功效研究。结果中国劲酒各剂量组对小鼠各期体质量及其增长均无明显影响;能显著延长小鼠负重游泳时间,效果呈剂量依赖性,还有助于运动后血乳酸清除和肝糖原含有量升高;对小鼠脾脏、胸腺的脏体比无明显影响,与对照组相比能显著提高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指数,HC_(50)高于对照组和基酒组;对小鼠睾丸、附睾、前列腺、精囊、精子数量无明显影响;与对照组和基酒组相比,能提高血清睾酮水平,可使小鼠性行为潜伏时间显著缩短,次数显著增加。结论中国劲酒具有较好的抗疲劳、调节免疫力、增强性功能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劲酒 抗疲劳 免疫力调节 性功能增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包装容器对劲酒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屈娜 陈彦和 +2 位作者 柳念 杨跃军 张亚方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7期66-71,共6页
目的研究包装容器对酒体品质的影响因素,为劲酒包装容器的选择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撑。方法采用光学透过率测试仪对不同包装容器的透光率进行了测定,并对贮存2年的劲酒的总黄酮含量、总皂苷含量、色率、淫羊藿苷含量、口感进行分析,数据分... 目的研究包装容器对酒体品质的影响因素,为劲酒包装容器的选择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撑。方法采用光学透过率测试仪对不同包装容器的透光率进行了测定,并对贮存2年的劲酒的总黄酮含量、总皂苷含量、色率、淫羊藿苷含量、口感进行分析,数据分析的方法为随机区组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结果无色玻璃瓶、PET瓶透光率高达90%以上,深色瓶、涂漆瓶、陶瓷瓶、不锈钢瓶透光率均极小。总体来说高硼硅玻璃瓶和PET瓶储存的劲酒均有不同程度的颜色变浅,总黄酮、总皂苷含量降低,口感变差,其他容器储存的酒体之间没有明显差异,且它的总体品质要高于高硼硅玻璃瓶和PET瓶储存酒体的总体品质。结论包装容器的透光性会对劲酒的品质产生影响,避光包装容器可能更适合劲酒的储存,避光容器的材质和形状对劲酒品质基本没有影响;对于透光性容器,容器形状可能影响劲酒品质,相较于圆柱型的包装容器,扁平型的可能更能保护劲酒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透过率测试仪 劲酒 容器 透光率 形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感官和化学分析技术解析不同产区酱酒风味特征 被引量:13
18
作者 刘家欢 孙细珍 +4 位作者 熊亚青 宁珍珍 倪兴婷 江莎 解倩倩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68-275,I0006-I0013,共16页
联合采用感官分析、香气活性成分定性与定量技术,对茅台镇和神农架产区酱酒的香气感官特征及香气组分特征进行解析。感官分析表明茅台镇酱酒主要表现为曲香、粮香、酱香等香气特征,神农架酱酒则主要表现为甜香、酱香、青草香、酸香等香... 联合采用感官分析、香气活性成分定性与定量技术,对茅台镇和神农架产区酱酒的香气感官特征及香气组分特征进行解析。感官分析表明茅台镇酱酒主要表现为曲香、粮香、酱香等香气特征,神农架酱酒则主要表现为甜香、酱香、青草香、酸香等香气特征。采用香气萃取物稀释分析技术从2个产区酱香型白酒中筛选出133种挥发性物质(香气稀释因子≥2);基于多组分的定量结果结合香气活度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与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从2个产区酱酒中共挖掘出65个重要香气化合物(OAV>1)以及32个差异性化合物[即变量权重重要性排序(variable importance for the projection,VIP)≥1];进一步明确了2个不同产区酱酒的香气感官特征与香气化合物之间的联系。结果表明,与茅台镇酱酒感官特征相关的重要香气化合物主要包括2,3,5-三甲基吡嗪、2-乙基-3,5-二甲基吡嗪、2-乙基-5-甲基吡嗪、2,6-二甲基吡嗪、2-甲基丁酸乙酯、己酸乙酯、乳酸乙酯、γ-丁内酯、苯丙酸乙酯、异戊酸乙酯;与神农架酱酒感官特征相关的重要香气物质为甲硫醇、2,6-二乙基吡嗪、2-乙基-6-甲基吡嗪、3-甲硫基丙醛、香草醛、2,3-丁二酮、γ-壬内酯、3-羟基-2-丁酮、乙醛、乙缩醛、己醛、异戊醛。该研究通过剖析两类酱香型白酒的香气轮廓与风味特征,增进了对2个产区酱酒风味独特性的认识,为生产品质控制提供了参考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产区 酱香型白酒 香气萃取物稀释分析 感官分析 香气活度值 香气活性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感官定量描述结合化学分析技术解析浓香型白酒窖泥臭味物质基础 被引量:9
19
作者 倪兴婷 孙细珍 +5 位作者 江莎 熊亚青 刘家欢 宁珍珍 杜佳炜 胡杨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13-219,I0002-I0006,共12页
窖泥臭味是浓香型白酒常见的异味,研究浓香型白酒窖泥臭味物质基础,对提高酒体品质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联合使用感官分析技术和多种挥发性化合物检测技术对浓香型白酒中风味物质进行解析,进一步对30批正常和窖泥臭缺陷型浓香型原酒中13... 窖泥臭味是浓香型白酒常见的异味,研究浓香型白酒窖泥臭味物质基础,对提高酒体品质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联合使用感官分析技术和多种挥发性化合物检测技术对浓香型白酒中风味物质进行解析,进一步对30批正常和窖泥臭缺陷型浓香型原酒中135种风味物质准确定量,采用感官分析结合化学分析技术筛选出对浓香型白酒窖泥臭味具有重要作用的化合物,最终通过香气添加试验确认窖泥臭味物质基础。结果表明,芴、吲哚、3-甲基吲哚、4-甲基苯酚、丁酸、异丁酸、戊酸、庚酸、甲基(2-甲基-3-呋喃基)二硫、丁酸甲硫醇酯与浓香型白酒窖泥臭味密切相关,这些物质的含量对浓香型白酒的感官特征具有重要影响,含量过高会导致浓香型白酒出现窖泥臭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香型白酒 感官定量分析 化学分析 窖泥臭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感官结合化学分析技术解析单粮型和多粮型清香型白酒风味差异 被引量:3
20
作者 倪兴婷 孙细珍 +6 位作者 宁珍珍 熊亚青 李强 江莎 刘家欢 杜佳炜 张雪元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259-265,I0007-I0011,共7页
联合采用多种技术策略对清香型白酒中挥发性物质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解析单粮型与多粮型清香型白酒间感官特征与风味物质差异。基于清香型白酒中挥发性物质的定量结果与香气活度值(odor active value, OAV),筛选出对单粮型与多粮型清香... 联合采用多种技术策略对清香型白酒中挥发性物质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解析单粮型与多粮型清香型白酒间感官特征与风味物质差异。基于清香型白酒中挥发性物质的定量结果与香气活度值(odor active value, OAV),筛选出对单粮型与多粮型清香型白酒具有明显香气贡献的重要化合物(OAV≥1)共36种,采用化学计量学技术挖掘单粮型与多粮型清香型白酒间显著性差异化合物(P<0.05),主要包括辛酸乙酯、乳酸乙酯、乙酸异戊酯、1-辛烯-3-酮、3-羟基-2-丁酮、乙缩醛、正丁醇、2-戊基呋喃等,其中2-戊基呋喃在单粮型清香型白酒中含量更高,其他化合物在多粮型清香白酒中含量更高;进一步采用感官定量描述分析,发现多粮型清香型白酒具有更为丰富的水果香、粮香,且酒体的醇厚感与绵甜感强于单粮型酒体,结合清香型白酒主体香物质乙酸乙酯含量及风味物质总量进行分析,进而解释了单粮型清香型白酒清香纯正,而多粮型清香型白酒香气和口感更丰富的合理性,为清香型白酒工艺优化和产品风味调控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官分析 化学分析 清香型白酒 单粮型白酒 多粮型白酒 风味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