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21—2023年安徽省肉羊主产区羊口疮病毒感染情况调查及流行毒株B2L和F1L基因的遗传演化分析
1
作者 张留君 陈佳乐 +7 位作者 冯星 陈威振 邓亚飞 王波 左国林 贺绍君 辛洪雷 刘德义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97-703,共7页
目的为明确安徽省肉羊主产区羊口疮病毒(ORFV)感染情况及流行毒株的遗传演变特征。方法使用荧光定量PCR(qPCR)对2021—2023年从安徽省主要肉羊养殖地市采集的303份临床样本进行ORFV检测;采用常规PCR扩增阳性样本中ORFV的全长B2L和F1L基... 目的为明确安徽省肉羊主产区羊口疮病毒(ORFV)感染情况及流行毒株的遗传演变特征。方法使用荧光定量PCR(qPCR)对2021—2023年从安徽省主要肉羊养殖地市采集的303份临床样本进行ORFV检测;采用常规PCR扩增阳性样本中ORFV的全长B2L和F1L基因,并通过测序后进行遗传演化分析。结果qPCR检测显示,本次临床样本ORFV总阳性率为48.8%(148/303)。序列多重比对分析显示,本次56株样本毒株B2L基因间DNA和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分别为96.7%~100.0%和97.4%~100.0%。同时,本次56株样本毒株F1L基因间DNA和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分别为95.1%~100.0%和95.0%~100.0%。根据B2L基因DNA序列构建的遗传进化树结果显示,山羊源样本毒株FY-TYA与甘肃人源参考毒株Gansu位于同一小分支,而山羊源样本毒株FY-XQC与国内疫苗参考毒株China Vaccine和国内山羊源参考毒株OV-HLJ-04位于同一小分支。同时,根据F1L基因DNA序列构建的遗传进化树显示,山羊源样本毒株FY-XQA和FY-XQC均与新疆绵羊源参考毒株Xinjiang位于同一小分支。结论安徽省主要肉羊养殖地区ORFV感染较为普遍,且当前流行毒株B2L和F1L基因DNA及氨基酸序列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遗传变异,其中F1L基因变异程度较大。此外,部分山羊源样本毒株与人源、疫苗及绵羊源参考毒株亲缘关系较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口疮病毒 B2L基因 F1L基因 遗传演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比例和发酵时间对毛豆壳与小麦秸秆混合青贮饲料发酵特性及其营养价值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韩睿 张孟恩 +5 位作者 徐超 张安国 黄晴雨 江喜春 刘光 王世琴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3-110,共8页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比例和发酵时间对毛豆壳、小麦秸秆混合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及其营养价值的影响。试验以毛豆壳和小麦秸秆为原料,按鲜重比9.0∶1.0(A组)、8.5∶1.5(B组)、8.0∶2.0(C组)、7.5∶2.5(D组)混合青贮,分别在青贮0、30、60、9...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比例和发酵时间对毛豆壳、小麦秸秆混合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及其营养价值的影响。试验以毛豆壳和小麦秸秆为原料,按鲜重比9.0∶1.0(A组)、8.5∶1.5(B组)、8.0∶2.0(C组)、7.5∶2.5(D组)混合青贮,分别在青贮0、30、60、90 d进行发酵品质的感官鉴定、p H、氨态氮(NH3-N)及营养成分分析。青贮0~30 d时,随着小麦秸秆比例的增加,混合青贮的干物质(DM)、酸性洗涤木质素(ADL)的含量呈现上升趋势,感官评价综合得分、粗蛋白(CP)的含量呈现降低趋势,混合青贮饲料的p H、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的含量呈现先下降后升高的变化趋势。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感官评定综合得分、p H、DM、Ash呈现下降趋势,NDF、ADF、ADL呈先升高后下降趋势,CP含量呈先下降后升高趋势。B组混合青贮饲料的饲用价值优于A、C、D组。综上可知,毛豆壳和小麦秸秆混合青贮时,其适合的比例为8.5∶1.5,发酵时间为30 d较为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豆壳 小麦秸秆 混合青贮 不同比例 发酵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靶向代谢组学研究罗伊氏乳杆菌I5007对大鼠营养代谢的影响
3
作者 陈维莹 石文丽 +6 位作者 李小金 靳蒙蒙 曾祥芳 于海涛 李升和 江昌盛 任曼 《动物营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728-2738,共11页
本研究旨在利用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探究罗伊氏乳杆菌I5007对大鼠营养代谢的影响。选取24只无特定病原体(SPF)级SD雄性断奶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试验A组(单次灌胃组)于第7天灌胃罗伊氏乳杆菌I5007菌液,于第14天、... 本研究旨在利用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探究罗伊氏乳杆菌I5007对大鼠营养代谢的影响。选取24只无特定病原体(SPF)级SD雄性断奶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试验A组(单次灌胃组)于第7天灌胃罗伊氏乳杆菌I5007菌液,于第14天、第21天和第28天灌胃生理盐水;试验B组(多次灌胃组)于第7天、第14天、第21天、第28天灌胃罗伊氏乳杆菌I5007菌液;对照组于第7天、第14天、第21天、第28天灌胃生理盐水。试验期为30 d。试验结束后采集门静脉血液分析血清代谢物,采集空肠组织检测免疫球蛋白和细胞因子含量。结果表明:1)试验B组的终末体重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试验A组和试验B组的平均日增重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2)试验B组小肠长度显著低于试验A组和对照组(P<0.05);试验A组和试验B组肝脏指数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3)与对照组相比,试验A组空肠组织中免疫球蛋白M含量极显著提高(P<0.01);试验A组和试验B组空肠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α含量显著提高(P<0.05)。4)与对照组相比,试验A组共鉴定到31个显著上调代谢物和12个显著下调代谢物;试验B组共鉴定到28个显著上调代谢物和27个显著下调代谢物。罗伊氏乳杆菌I5007影响了甘油磷脂代谢、鞘脂代谢、精氨酸与脯氨酸代谢、泛酸和辅酶A生物合成、柠檬酸循环等代谢通路。综上可知,罗伊氏乳杆菌I5007通过调节大鼠体内营养代谢,尤其是能量和氨基酸代谢,进而调控营养物质沉积,最终影响大鼠的生长速度、器官发育和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伊氏乳杆菌 非靶向代谢组学 营养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部分地区散养鸭菲莱氏温扬球虫感染情况的调查 被引量:4
4
作者 刘欣超 方追 +1 位作者 顾有方 李文超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330-1333,共4页
为了解安徽省散养鸭群中菲莱氏温扬球虫的感染情况,本实验采集安徽省不同地区散养鸭的粪便样品487份,利用基于菲莱氏温扬球虫18S rDNA的PCR方法对所有样品进行检测,阳性样品测序后经同源性及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共鉴定出49个菲莱氏... 为了解安徽省散养鸭群中菲莱氏温扬球虫的感染情况,本实验采集安徽省不同地区散养鸭的粪便样品487份,利用基于菲莱氏温扬球虫18S rDNA的PCR方法对所有样品进行检测,阳性样品测序后经同源性及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共鉴定出49个菲莱氏温扬球虫阳性样品,18S rDNA基因序列的同源性及构建的进化树分析结果均表明PCR获得的序列均为菲莱氏温扬球虫18S rDNA基因序列。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安徽省散养鸭菲莱氏温扬球虫的感染率为10.10%(49/487),其中,4周龄~8周龄鸭的感染率(14.69%,26/177)显著高于0~3周龄(5.48%,4/73)和>8周龄鸭(8.02%,19/237)(p<0.05)。粪便异常鸭菲莱氏温扬球虫的感染率(19.56%,18/92)显著高于粪便正常鸭(7.85%,31/395)(p<0.01)。本研究首次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安徽省散养鸭菲莱氏温扬球虫的感染情况进行了调查,显示该虫种在安徽省散养鸭中的感染较为普遍,且菲莱氏温扬球虫感染鸭与其周龄和粪便性状显著相关,本研究结果可为鸭球虫病的诊断与防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菲莱氏温扬球虫 流行 散养鸭 安徽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鸭源粪肠球菌的分离鉴定和致病性检测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海龙 鞠诗婷 +4 位作者 马佰贺 王紫苇 路振香 李文超 郭伟娜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54-61,共8页
【目的】对送检的病死麻鸭进行粪肠球菌的分离鉴定,并对分离菌的毒力基因、耐药基因和致病性进行检测,为了解该菌的致病机理及防治措施提供参考。【方法】无菌条件下从病死鸭肝脏组织中分离细菌,进行纯化培养、染色镜检、16S rRNA基因... 【目的】对送检的病死麻鸭进行粪肠球菌的分离鉴定,并对分离菌的毒力基因、耐药基因和致病性进行检测,为了解该菌的致病机理及防治措施提供参考。【方法】无菌条件下从病死鸭肝脏组织中分离细菌,进行纯化培养、染色镜检、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并对20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检测。使用PCR方法扩增其6个毒力基因和11个耐药基因,昆明小鼠攻毒试验检测菌株的致病性。【结果】分离菌为1株革兰阳性、短链状或成对排列的球菌,在血琼脂培养基上为灰白色、α溶血、半透明、圆形、边缘整齐的小菌落。通过16S rRNA基因序列比对,分离菌与粪肠球菌菌株LMG 7937的相似度为99.73%,鉴定为粪肠球菌。分离菌的耐药性强,仅对氨苄西林、青霉素、米诺环素、强力霉素敏感,同时检测到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aac(6')/aph(2″)、ant(6)-I、aph(3')-III、大环内酯类耐药基因ermB、林可酰胺类耐药基因lsa(E),以及心内膜抗原基因efaA和胶原蛋白黏附素基因ace两个毒力基因。致病性试验显示,小鼠在注射高剂量菌液后于24 h内出现死亡,剖检发现脾脏肿胀、肝脏表面有白色纤维素渗出物覆着、肠道出血等,从病变组织中再次分离到粪肠球菌。【结论】成功从病死鸭中分离出1株粪肠球菌,该菌株高剂量可导致小鼠死亡,并携带有5个耐药基因和2个毒力基因,临床治疗可选择氨苄西林和米诺环素等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粪肠球菌 分离鉴定 药敏试验 耐药基因 毒力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酿酒酵母培养物对天长三黄鸡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免疫指数、腿肌肉品质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6
作者 刘心雨 朱国志 +5 位作者 陈沈峻 金涛 靳二辉 任曼 李升和 赵春芳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31-38,共8页
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浓度酿酒酵母培养物对天长三黄鸡生产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免疫指数、腿肌肉品质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选择160只健康、体重接近(710±60)g、60日龄的天长三黄鸡,随机分成4组,每组有4个重复,每个重复包含1... 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浓度酿酒酵母培养物对天长三黄鸡生产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免疫指数、腿肌肉品质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选择160只健康、体重接近(710±60)g、60日龄的天长三黄鸡,随机分成4组,每组有4个重复,每个重复包含10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Ⅰ组、Ⅱ、Ⅲ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2%、0.5%和0.8%的酿酒酵母培养物,试验期60 d。结果表明:(1)对于生长性能,对照组与试验组无显著差异(P>0.05)。(2)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组屠宰率显著升高(P<0.05);试验Ⅰ、Ⅱ、Ⅲ组与对照组相比半净膛率、全净膛率、腿肌率和胸肌率无显著差异(P>0.05)。(3)试验Ⅰ组中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含量显著高于试验Ⅲ组(P<0.05);试验Ⅱ、Ⅲ组中白蛋白(ALB)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4)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Ⅱ、Ⅲ组胸腺、法氏囊和肝脏指数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Ⅲ组中脾脏指数显著降低(P<0.05)。(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Ⅱ组中腿肌剪切力显著降低(P<0.05),试验Ⅰ、Ⅱ、Ⅲ组中肉色的亮度L*值显著降低(P<0.05),试验Ⅰ组中肉色的黄度b*值显著升高(P<0.05),试验Ⅰ、Ⅱ、Ⅲ组中的肌内脂肪含量上升(P>0.05),试验Ⅰ、Ⅱ组肌纤维直径显著低于对照组和试验Ⅲ组(P<0.05),试验Ⅱ组肌纤维密度显著高于对照组、试验Ⅰ、Ⅲ组(P<0.05)。(6)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Ⅱ、Ⅲ组腿肌中的总抗氧化能力(T-AOC)、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丙二醛(MDA)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指标无显著影响(P>0.05);试验Ⅱ、Ⅲ组腿肌中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显著升高(P<0.05)。综上所述,在饲粮中添加不同浓度的酿酒酵母培养物可以改善血清生化指标和肌肉品质,且0.5%的添加量优于0.2%和0.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酿酒酵母培养物 天长三黄鸡 生长性能 肉品质 抗氧化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蛔虫凤阳株线粒体ATP 6、NAD 1和NAD 2基因遗传变异分析
7
作者 缪欣怡 陈玉晴 +6 位作者 石家鑫 潘言迪 方林克 黄阳 李文超 顾有方 刘欣超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87-94,共8页
为了探究鸡蛔虫的遗传变异情况,对分离自安徽省凤阳县的2株鸡蛔虫线粒体ATP合成酶F0亚单位6(ATP 6)基因、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脱氢酶亚单位Ⅰ(NAD 1)基因和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脱氢酶亚单位Ⅱ(NAD 2)基因序列进行PCR扩增和测序,用DNAS... 为了探究鸡蛔虫的遗传变异情况,对分离自安徽省凤阳县的2株鸡蛔虫线粒体ATP合成酶F0亚单位6(ATP 6)基因、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脱氢酶亚单位Ⅰ(NAD 1)基因和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脱氢酶亚单位Ⅱ(NAD 2)基因序列进行PCR扩增和测序,用DNAStar和Dnasp6.0等软件分析3个基因的核酸序列,并用MEGA11.0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鸡蛔虫凤阳分离株ATP 6、NAD 1和NAD 2基因的开放阅读框片段大小分别为597 bp、876 bp和843 bp,2株鸡蛔虫3个基因的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99.0%、98.1%和97.8%。遗传距离分析显示,鸡蛔虫凤阳分离株的ATP 6、NAD 1和NAD 2基因与其他鸡蛔虫同源基因的遗传距离均小于或者等于0.024,3个基因分别检测到13、7和4个单倍型,总的单倍型多样性分别为0.971、0.819和0.900,核苷酸多样性分别为0.01141、0.00665和0.01096。以ATP 6、NAD 1和NAD 23个基因序列构建的种系进化树均显示,鸡蛔虫凤阳分离株与其他已知鸡蛔虫分离株聚类在一个分支,其次与鸽蛔虫聚类成禽蛔科支系,与其他蛔虫所属的分支均相距较远,能够鉴别不同种的蛔虫。研究表明,鸡蛔虫凤阳分离株存在遗传变异,但程度较低,且NAD 2基因比ATP 6、NAD 1基因更适合作为鸡蛔虫遗传变异研究的分子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蛔虫 ATP 6基因 NAD 1基因 NAD 2基因 遗传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禽副黏病毒生物学特性及野鸟在其传播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8
作者 李乔乔 韩姝伊 +4 位作者 王业 王继谱 高思潮 何宏轩 李文超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86-90,共5页
禽副黏病毒(Avian paramyxoviruses,APMV)在环境中的进化潜力较大,新的血清型和基因型不断从野生动物中被发现。其强毒株禽副黏病毒1型,又称新城疫病毒,因严重危害家禽养殖业而受到广泛研究,但目前缺乏对APMV弱毒株及其在野鸟中传播方... 禽副黏病毒(Avian paramyxoviruses,APMV)在环境中的进化潜力较大,新的血清型和基因型不断从野生动物中被发现。其强毒株禽副黏病毒1型,又称新城疫病毒,因严重危害家禽养殖业而受到广泛研究,但目前缺乏对APMV弱毒株及其在野鸟中传播方面的研究。随着病毒监测范围的扩大,在野鸟或其他野生动物群体中不断发现一些新APMV血清型和基因型,且这些低致病性毒株在家禽体内经几次传代后可变成高致病性毒株。因此,关于野鸟在禽副黏病毒传播中的作用及跨种传播机制研究非常有意义。论文全面回顾了APMV的发现与流行、基因组及编码蛋白特性、毒力与致病机制及野鸟在APMV传播中的作用等方面的进展,为APMV的研究以及科学防控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副黏病毒 流行 基因组 致病机制 野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南潘集山羊3种艾美耳球虫流行及分子特性
9
作者 桂立钦 赵永祥 +8 位作者 朱亮 廖晓龙 王永浩 巩容均 葛雪莉 李曼婷 马佳敏 刘欣超 李文超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25年第4期72-76,81,共6页
【目的】为淮南市潘集区山羊球虫病的防控等提供参考。【方法】从淮南市潘集区11个乡镇的多家羊场共采集385份新鲜山羊粪便样品,提取所有样品基因组DNA,针对3种艾美耳球虫ITS基因的特异性采用PCR方法对所有样品进行检测,并对阳性产物进... 【目的】为淮南市潘集区山羊球虫病的防控等提供参考。【方法】从淮南市潘集区11个乡镇的多家羊场共采集385份新鲜山羊粪便样品,提取所有样品基因组DNA,针对3种艾美耳球虫ITS基因的特异性采用PCR方法对所有样品进行检测,并对阳性产物进行测序和分析。【结果】潘集区山羊3种球虫总感染率为63.6%(245/385),其中阿氏艾美耳球虫、克氏艾美耳球虫和尼氏艾美耳球虫感染率分别为31.7%(122/385)、54.5%(210/385)和23.4%(90/385),存在大量3种球虫的双重和三重混合感染现象。序列分析及进化树构建显示,所获得的E.arloingi ITS序列与3个已报道的山羊E.arloingi ITS序列亲缘关系最近,其次是与绵羊E.ovina和E.parva ITS序列亲缘关系较近,所获得的E.christenseni ITS序列与已报道的山羊E.christenseni和E.arloingi ITS序列亲缘关系较近,所获得的E.ninakohlyakimovae ITS序列与已报道的山羊E.ninakohlyakimovae ITS序列亲缘关系最近,其次是与牛E.canadensis和E.wyomingensis ITS序列亲缘关系较近。【结论】淮南市潘集区山羊群中3种艾美耳球虫的感染率均较高,应高度重视山羊球虫病防控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氏艾美耳球虫 克氏艾美耳球虫 尼氏艾美耳球虫 分子流行病学 山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粮添加地顶孢霉培养物和酵母培养物对湖羊母羊泌乳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和羔羊生长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张孟恩 韩睿 +6 位作者 张敏 吴天君 彭严 华金玲 辛洪雷 王世琴 庞训胜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7931-7941,共11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添加地顶孢霉培养物(ATC)和酵母培养物(YC)对湖羊母羊泌乳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和羔羊生长性能的影响。选择体重[(46.68±5.22)kg]接近、胎次一致以及健康状况良好的妊娠后期(妊娠约80 d)湖羊母羊45只,随机分...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添加地顶孢霉培养物(ATC)和酵母培养物(YC)对湖羊母羊泌乳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和羔羊生长性能的影响。选择体重[(46.68±5.22)kg]接近、胎次一致以及健康状况良好的妊娠后期(妊娠约80 d)湖羊母羊45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母羊。对照组(CON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的基础上添加9 g/(d·只)ATC(ATC组)和20 g/(d·只)YC(YC组)。预试期10 d,正试期105 d(包括妊娠期60 d,哺乳期45 d)。结果表明:1)与CON组相比,饲粮添加ATC和YC对母羊妊娠第90~145天平均日采食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显著提高了妊娠第90~110天(ATC组除外)和第111~130天平均日采食量(P<0.05),同时显著提高了泌乳期第1~45天平均日采食量(P<0.05)。2)与CON组相比,饲粮添加ATC和YC对母羊妊娠期和哺乳期体重均无显著影响(P>0.05)。3)与CON组相比,ATC组母羊在产后第15天(P=0.076)和第45天(P=0.078)泌乳量均有升高的趋势。4)与CON组相比,饲粮添加ATC和YC对母羊妊娠期和哺乳期有机物、干物质和粗蛋白质等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有提高妊娠期(P=0.055)和哺乳期(P=0.071)粗脂肪表观消化率的趋势;同时,与CON组和YC组相比,ATC组母羊哺乳期酸性洗涤纤维表观消化率显著升高(P<0.05)。5)与CON组相比,母羊饲粮添加ATC和YC对羔羊初生重、30日龄体重和45日龄断奶体重均无显著影响(P>0.05),有提高羔羊哺乳期(1~45日龄)平均日增重的趋势(P=0.061)。综上所述,饲粮添加ATC和YC均能提高湖羊母羊妊娠后期和哺乳期干物质采食量,并减缓哺乳期第16~30天泌乳量的下降速度,其中饲粮添加ATC可一定程度上改善母羊泌乳期(第1~45天)总泌乳量和平均日泌乳量,饲粮添加YC可促进母羊产后体况恢复,但两者对羔羊生长性能均无显著作用。综合来看,湖羊母羊饲粮中添加ATC的应用效果略优于Y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母羊 泌乳母羊 羔羊 地顶孢霉培养物 酵母培养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菌肽的抗菌机制及其在反刍动物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1
作者 纵瑞 胡忠泽 +1 位作者 张乃锋 段心明 《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30-35,共6页
抗菌肽(antimicrobial peptides,AMPs)是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多肽物质。作为机体先天免疫的关键组成部分,具有抗细菌、真菌、肿瘤、病毒等生物学功能。因为畜牧业中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导致细菌耐药性以及动物产品抗生素残留的问题越来... 抗菌肽(antimicrobial peptides,AMPs)是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多肽物质。作为机体先天免疫的关键组成部分,具有抗细菌、真菌、肿瘤、病毒等生物学功能。因为畜牧业中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导致细菌耐药性以及动物产品抗生素残留的问题越来越严重。AMPs因不易产生耐药性,且无残留等优点将成为抗生素替代产品的研究热点之一。文章总结了AMPs的作用机制以及在反刍动物中的应用,并对发展遇到的问题和对策、应用前景等方面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肽 抗菌机制 反刍动物 抗生素替代 问题与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植物营养素对育肥小尾寒羊瘤胃发酵参数、瘤胃菌群及背最长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园 王文文 +6 位作者 杨毅 高畅 郭焘 段婷 刘娜 安晓萍 齐景伟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80-390,共11页
本试验旨在探讨复合植物营养素(CPN)对育肥小尾寒羊瘤胃发酵参数、瘤胃菌群及背最长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试验选用体重[(24.18±0.31)kg]相近且健康状况良好的4月龄小尾寒羊育肥母羊16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羊。... 本试验旨在探讨复合植物营养素(CPN)对育肥小尾寒羊瘤胃发酵参数、瘤胃菌群及背最长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试验选用体重[(24.18±0.31)kg]相近且健康状况良好的4月龄小尾寒羊育肥母羊16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羊。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而试验组饲喂在基础饲粮中加入了3‰CPN的试验饲粮。试验期97 d,其中预试期7 d,正试期90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1)添加CPN能显著降低育肥小尾寒羊瘤胃氨态氮(NH3-N)浓度(P<0.05);2)添加CPN可影响育肥小尾寒羊瘤胃菌群Beta多样性;3)添加CPN可显著增加酸杆菌门(Acidobacteriota)、柔膜菌科UCG-002(Erysipelotrichaceae_UCG-002)、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和巨型球菌属(Megasphaera)的相对丰度(P<0.05),并显著降低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普雷沃氏菌属(Prevotella)的相对丰度(P<0.05);4)添加CPN对育肥小尾寒羊背最长肌的脂肪酸组成无显著影响(P>0.05);5)背最长肌中单不饱和脂肪酸总量、C18∶1n9c、C14∶1、C16∶1、C18∶2n6c、C18∶3n3含量及n-3高度不饱和脂肪酸总量与Megasphaera、Erysipelotrichaceae_UCG-002、解琥珀酸菌属(Succiniclasticum)和瘤胃球菌属(Ruminococcus)相对丰度存在相关关系(P<0.05)。综上所述,CPN能够调控育肥小尾寒羊瘤胃菌群结构,并可降低瘤胃NH3-N浓度。在生产实践中,CPN可作为一种瘤胃生态调节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植物营养素 肉羊 瘤胃菌群 脂肪酸组成 瘤胃发酵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凤阳地区部分饲料重金属含量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袁美 王艳 +8 位作者 杨靖伊 李雯 张宇 唐中齐 叶瑞琪 汪梦杰 李磊 曹迷霞 刘畅 《当代畜禽养殖业》 2022年第6期40-42,共3页
本文旨在评估安徽省凤阳地区饲料重金属含量的情况。在凤阳县某饲料厂和部分养殖场随机采集了29种饲料原料与饲料产品,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检测了样品中砷、镉、铅、汞和铬5种重金属含量。结果表明:在22种饲料原料中,磷酸二氢钙中... 本文旨在评估安徽省凤阳地区饲料重金属含量的情况。在凤阳县某饲料厂和部分养殖场随机采集了29种饲料原料与饲料产品,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检测了样品中砷、镉、铅、汞和铬5种重金属含量。结果表明:在22种饲料原料中,磷酸二氢钙中镉含量达2.67 mg/kg,超过国家饲料卫生标准33.5%,沸石粉中铅、汞、砷的含量分别达20.04、0.11和2.44 mg/kg,分别超过国家饲料卫生标准33.6%、10%和22%;7种饲料产品中禽用预混料中镉的含量为5.25 mg/kg,超出国家饲料卫生标准5%;雏鸡饲料中镉的含量为0.58 mg/kg,超出国家饲料卫生标准16%,蛋鸡产蛋高峰期饲料中砷的含量为2.11 mg/kg,超出国家饲料卫生标准5.5%;其他饲料原料与饲料产品中被检5种重金属含量均符合国家饲料卫生标准。综上所述,凤阳县饲料原料及饲料产品存在重金属超标情况,但整体超标率不高,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应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饲料 污染 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案例教学法在动物寄生虫病学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欣超 王飞 +1 位作者 李文超 顾有方 《安徽农学通报》 2021年第3期150-151,157,共3页
动物寄生虫病学是动物医学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为加深学生对动物寄生虫病相关知识的理解,培养其临床思维,提高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锻炼综合能力,在动物寄生虫教学活动中通过案例设计、案例布置、案例实施、教师点评等措施打造出适合动物... 动物寄生虫病学是动物医学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为加深学生对动物寄生虫病相关知识的理解,培养其临床思维,提高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锻炼综合能力,在动物寄生虫教学活动中通过案例设计、案例布置、案例实施、教师点评等措施打造出适合动物寄生虫病学案例教学方式。结果表明:该教学方法能够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掌握知识点的深度,调动课堂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团队协作能力,学生反映良好,是一种适合动物寄生虫病学课程的教学方法,可为地方应用型高校动物医学相关专业教学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案例教学 动物寄生虫病学 动物医学 地方应用型高校 教学促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联网视域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探索——以动物寄生虫病学为例
15
作者 刘欣超 李文超 顾有方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23年第10期1-3,共3页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的说教式授课方法略显陈旧,亟需更新。将传统的课堂教学内容进行线上线下融合,通过课前线上预习、课中线下教学、课后线上总结的教学模式,可在传统教学基础上引入互联网上的优质教学资源,再利用线上教学...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的说教式授课方法略显陈旧,亟需更新。将传统的课堂教学内容进行线上线下融合,通过课前线上预习、课中线下教学、课后线上总结的教学模式,可在传统教学基础上引入互联网上的优质教学资源,再利用线上教学平台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可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授课效果,可为其他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思路,为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寄生虫病学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教学效果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源鼠伤寒沙门菌的分离鉴定、药敏试验与毒力基因检测 被引量:3
16
作者 郭伟娜 陶晶 +3 位作者 何梦婷 王紫苇 马佰贺 赵磊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4-294,共11页
鼠伤寒沙门菌是一种重要的人兽共患病病原,不仅影响养禽业的健康发展,还对禽类产品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本研究主要是对鸡源鼠伤寒沙门菌进行分离鉴定、药敏试验和毒力基因的测定。首先采集病死产蛋鸡的脾脏组织进行分离培养和染色镜检,以... 鼠伤寒沙门菌是一种重要的人兽共患病病原,不仅影响养禽业的健康发展,还对禽类产品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本研究主要是对鸡源鼠伤寒沙门菌进行分离鉴定、药敏试验和毒力基因的测定。首先采集病死产蛋鸡的脾脏组织进行分离培养和染色镜检,以及16S rRNA基因的PCR鉴定,然后用圆纸片扩散法测定分离株对26种药物的敏感性,用PCR方法检测分离株的28个毒力基因。结果显示,分离株在普通营养琼脂和血琼脂培养基上形成灰白色菌落,在麦康凯培养基上为无色菌落,在BS培养基上为黑色带金属光泽的菌落;染色镜检结果显示分离株为革兰阴性的红色短杆菌;16S rRNA基因测序结果显示,分离株与鼠伤寒沙门菌OLF-FSR1-WB-Sparrow-ST-87的相似性为99.86%,与10个鼠伤寒沙门菌参考菌株的同源性介于99.5%~100%;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分离株对环丙沙星最为敏感,抑菌圈直径达30 mm;除sseC基因未检测出外,其余27个毒力基因的测序结果与参考菌株对应毒力基因的相似性介于98.58%~100%。本研究成功从病死产蛋鸡分离鉴定出一株鼠伤寒沙门菌菌株FY2021,为深入研究鼠伤寒沙门菌的致病机理和禽源沙门菌病的防控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伤寒沙门菌 分离鉴定 药敏试验 毒力基因 PCR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羊巴贝斯虫病流行病学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顾月月 薄震宇 +7 位作者 刘欣超 郑克雷 李惠虹 周金星 靳二辉 李文超 胡忠泽 顾有方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21-226,共6页
羊巴贝斯虫病是一种由硬蜱传播的血液原虫病,呈全球性分布,主要临床症状为发热、四肢无力、贫血、腹泻、反刍减弱、厌食、精神不振、虚弱等,严重可导致死亡。本文阐述了巴贝斯虫病病原的种类,并对感染羊的莫氏巴贝斯虫、绵羊巴贝斯虫、... 羊巴贝斯虫病是一种由硬蜱传播的血液原虫病,呈全球性分布,主要临床症状为发热、四肢无力、贫血、腹泻、反刍减弱、厌食、精神不振、虚弱等,严重可导致死亡。本文阐述了巴贝斯虫病病原的种类,并对感染羊的莫氏巴贝斯虫、绵羊巴贝斯虫、粗糙巴贝斯虫、泰氏巴贝斯虫和叶状巴贝斯虫的流行病学情况进行了总结,为羊巴贝斯虫病的防控提供一定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贝斯虫病 绵羊巴贝斯虫 莫氏巴贝斯虫 粗糙巴贝斯虫 泰氏巴贝斯虫 叶状巴贝斯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精油与苯甲酸组合对淮北麻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肉品质以及肌肉风味组分、质构特性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9
18
作者 白俊宇 武慧敏 +2 位作者 阿依姑·苏来曼 胡忠泽 孟玲琳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95-311,共17页
本试验旨在探究植物精油与苯甲酸组合对淮北麻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肉品质以及肌肉风味组分、质构特性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试验选取1日龄的淮北麻鸡公鸡36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鸡。空白对照组(CON组)饲喂基础饲... 本试验旨在探究植物精油与苯甲酸组合对淮北麻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肉品质以及肌肉风味组分、质构特性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试验选取1日龄的淮北麻鸡公鸡36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鸡。空白对照组(CON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300 mg/kg复合植物精油(EO组)、2000 mg/kg苯甲酸钠(BA组)、300 mg/kg复合植物精油+2000 mg/kg苯甲酸钠(EO+BA组)。试验期为90 d。结果表明:1)饲粮中添加植物精油显著降低了料重比(F/G)(P<0.05)。饲粮中添加苯甲酸显著提高了终末体重(FBW)和平均日增重(ADG),显著降低料重比F/G(P<0.05)。饲粮中添加植物精油和苯甲酸对FBW、ADG、平均日采食量(ADFI)和F/G均有显著交互作用(P<0.05)。2)饲粮中添加植物精油对屠宰性能无显著影响(P>0.05)。饲粮中添加苯甲酸显著提高了屠宰率、半净膛率和全净膛率(P<0.05)。饲粮中添加植物精油和苯甲酸对屠宰性能无显著交互作用(P>0.05)。3)饲粮中添加植物精油显著降低了腿肌pH(P<0.05)。饲粮中添加苯甲酸显著降低了胸肌pH(P<0.05)。饲粮中添加植物精油和苯甲酸对胸肌pH、滴水损失和剪切力有显著交互作用(P<0.05)。4)饲粮中添加植物精油对胸肌和腿肌质构特性无显著影响(P>0.05)。饲粮中添加苯甲酸显著提高了腿肌胶着性(P<0.05)。饲粮中添加植物精油和苯甲酸对胸肌硬度以及腿肌弹性、胶着性和咀嚼性有显著交互作用(P<0.05)。5)饲粮中添加植物精油提高了无机硫化物对胸肌和腿肌的第一主成分(PC1)贡献率,提高了有机硫化物对胸肌和腿肌的第二主成分(PC2)贡献率。饲粮中添加苯甲酸提高了无机硫化物对腿肌的PC1贡献率,提高了有机硫化物对胸肌和腿肌的PC2贡献率。饲粮中添加植物精油与苯甲酸提高了无机硫化物对腿肌的PC1贡献率,提高了短链烷烃对胸肌的PC2贡献率,且提高了有机硫化物对腿肌的PC2贡献率。6)饲粮中添加植物精油显著提高了胸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腿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P<0.05)。饲粮中添加苯甲酸对胸肌和腿肌抗氧化指标无显著影响(P>0.05)。饲粮中添加植物精油和苯甲酸对胸肌和腿肌CAT活性有显著交互作用(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植物精油与苯甲酸组合能够提高淮北麻鸡生长性能,改善肌肉风味组分,提高肌肉抗氧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精油 苯甲酸 淮北麻鸡 生长性能 屠宰性能 肉品质 风味组分 抗氧化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亮氨酸对断奶仔猪睾丸生长发育、抗氧化能力和生殖激素水平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旭东 赵荣坤 +5 位作者 陈维莹 李升和 岳隆耀 高亚飞 靳蒙蒙 任曼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33-37,共5页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水平异亮氨酸对断奶仔猪睾丸生长发育、抗氧化功能及生殖激素的影响。选取28日龄断奶仔猪18头,随机分成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仔猪。各组饲粮异亮氨酸水平分别为0.8%、1.0%、1.2%。试验期21 d。结果显示:与0.8%...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水平异亮氨酸对断奶仔猪睾丸生长发育、抗氧化功能及生殖激素的影响。选取28日龄断奶仔猪18头,随机分成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仔猪。各组饲粮异亮氨酸水平分别为0.8%、1.0%、1.2%。试验期21 d。结果显示:与0.8%异亮氨酸组(对照组)相比,1.0%异亮氨酸组睾丸尺寸和重量均显著升高(P<0.05);1.0%和1.2%异亮氨酸组睾丸组织曲细精管横截面积及曲细精管周长均显著升高(P<0.05);1.0%异亮氨酸组睾丸组织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显著增高(P<0.05),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1.0%异亮氨酸对下丘脑-垂体-睾丸性腺轴生殖相关指标具有明显的调控作用。研究表明,1.0%异亮氨酸可以缓解仔猪断奶导致的氧化应激,通过改变下丘脑-垂体-睾丸组织性腺轴生殖相关激素分泌水平,影响仔猪睾丸形态及生殖相关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亮氨酸 睾丸组织 抗氧化能力 生殖激素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衡蛋氨酸的不同蛋白水平饲粮对皖西白鹅生长性能、激素、皮肤抗氧化和毛囊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蕾蕾 张鑫 +5 位作者 方素庭 张康 唐军 周金星 李升和 任曼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33-39,共7页
试验旨在研究早期饲喂平衡蛋氨酸的不同蛋白水平饲粮对皖西白鹅生长性能、产绒相关激素、皮肤抗氧化能力和毛囊性状的影响。选用90只1日龄体重相近的皖西白鹅,公、母各半,随机分为3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各组分别饲喂19.93%、18.... 试验旨在研究早期饲喂平衡蛋氨酸的不同蛋白水平饲粮对皖西白鹅生长性能、产绒相关激素、皮肤抗氧化能力和毛囊性状的影响。选用90只1日龄体重相近的皖西白鹅,公、母各半,随机分为3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各组分别饲喂19.93%、18.01%、15.95%粗蛋白(CP)水平饲粮,蛋氨酸含量均为0.5%。试验期14 d。结果显示,18.01%CP组血清中促黄体生成素(LH)含量显著高于19.93%CP组(P<0.05),极显著高于15.95%CP组(P<0.01)。18.01%CP组胸部皮肤总抗氧化能力(T-AOC)极显著高于19.93%CP组(P<0.01),且18.01%CP和15.95%CP组胸部皮肤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均显著高于19.93%CP组(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极显著高于19.93%CP组(P<0.01)。18.01%CP组腹部初级毛囊直径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15.95%CP组胸部次级毛囊直径极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0.01),19.93%CP组腹部次级毛囊直径极显著低于18.01%CP组(P<0.01)。18.01%CP组和15.95%CP组背部绒枝细极显著低于19.93%CP组(P<0.01)。研究表明,饲粮中蛋氨酸含量满足皖西白鹅身体需要量(0.5%)时,适当降低饲粮中蛋白水平(18.01%)并未影响雏鹅的生长性能,且能够通过促进血清中促黄体生成素的分泌,提高皮肤抗氧化能力,调节皖西白鹅的羽绒生长性能,改善羽绒品质,最终达到降低养殖成本、维持羽绒产量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水平 皖西白鹅 血清激素 抗氧化能力 毛囊密度 产绒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