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蛋白质水解物在动物营养中的作用 被引量:8
1
作者 侯永清 武振龙 +2 位作者 王根虎 戴兆来 伍国耀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82-90,共9页
近年来,多肽在动物营养中发挥的作用受到广泛关注。动物副产品或植物性蛋白质饲料通过化学、酶或者微生物水解可获得优质的多肽,这些多肽对于家畜、禽类和鱼类的生长具有重要的营养和生理调节作用。日粮中的蛋白质在胃肠道多种酶的作用... 近年来,多肽在动物营养中发挥的作用受到广泛关注。动物副产品或植物性蛋白质饲料通过化学、酶或者微生物水解可获得优质的多肽,这些多肽对于家畜、禽类和鱼类的生长具有重要的营养和生理调节作用。日粮中的蛋白质在胃肠道多种酶的作用下也可产生多种肽类,其种类因动物的生理状况和日粮组成的不同而有较大差异。分子量较大的多肽在小肠中会被进一步水解为小肽,并以二肽或三肽的形式被肠上皮细胞吸收。因此,小肽在动物小肠的吸收效率要高于游离氨基酸,更有利于血液中氨基酸的平衡。一些动植物来源的多肽除具有蛋白质营养价值外,还具有抗菌、抗氧化、抗高血压和免疫调节等生物学功能,被称为生物活性肽。生物活性肽通常由2~20个氨基酸组成(有些活性肽氨基酸组成可能超过20个)。在玉米-大豆基础日粮中添加2%~8%的动物蛋白质水解物(如猪小肠、猪黏膜、鲑鱼内脏或家禽组织水解产物)或大豆蛋白质水解产物能够提高断奶仔猪、牛犊、家禽和鱼的生长性能和饲料转化率。因此,在日粮中添加蛋白质水解物能够提高家畜和宠物的营养水平和生长,并改善其健康状况(尤其是肠道健康)及动物福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 营养 蛋白水解物 多肽 持续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刍动物生产与碳减排措施 被引量:64
2
作者 李胜利 金鑫 +2 位作者 范学珊 黄文明 曹志军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9,共8页
温室气体排放量逐年增加,温室效应日趋严重。大气中二氧化碳(CO2)浓度在2009年达到387μL/L,为历史最高值。本文综述了目前的全球碳排放情况、各国近期的减排目标、温室气体的来源、农业对温室气体的贡献量,并且从提高奶牛生产性能、调... 温室气体排放量逐年增加,温室效应日趋严重。大气中二氧化碳(CO2)浓度在2009年达到387μL/L,为历史最高值。本文综述了目前的全球碳排放情况、各国近期的减排目标、温室气体的来源、农业对温室气体的贡献量,并且从提高奶牛生产性能、调控瘤胃内环境和降低粪便中温室气体排放量等几个方面提出了降低反刍动物养殖业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技术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效应 温室气体 减排目标 反刍动物 减排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番茄红素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前景 被引量:3
3
作者 蒋红琴 罗海玲 曲扬华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CAS 2014年第S1期29-31,共3页
为了满足人们对肉类需求的增长,畜牧养殖从千家万户散养到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的比例和水平逐渐提高。这种转变给动物摄食方式和内容带来了很大的变化,尤其对于反刍动物而言。像肉羊从放牧转为舍饲后,摄食方式发生了重大改变,过去放牧采... 为了满足人们对肉类需求的增长,畜牧养殖从千家万户散养到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的比例和水平逐渐提高。这种转变给动物摄食方式和内容带来了很大的变化,尤其对于反刍动物而言。像肉羊从放牧转为舍饲后,摄食方式发生了重大改变,过去放牧采食的是各种青草,这种生活方式的特征是食物丰富而且健康,转为舍饲后接触青绿饲料的机会大幅减少,实际生产中往往常年给羊饲喂的是玉米秸秆和干草,精补料中添加的是合成性的矿物质和维生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红素 合成性 集约化生产 青绿饲料 生物学特性 抗应激能力 血液胆固醇 氧化应激 氧自由基 畜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粮中性洗涤纤维水平对泌乳高峰期奶牛生产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及血清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7
4
作者 史仁煌 董双钊 +4 位作者 付瑶 王雅晶 曹志军 李胜利 赵国琦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414-2422,共9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性洗涤纤维(NDF)水平对泌乳高峰期奶牛生产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及血清指标的影响。选用8头泌乳天数为(50±15)d的泌乳高峰期荷斯坦奶牛,按照4×4拉丁方设计,4个处理分别饲喂NDF水平为25.05%、28.05%、...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性洗涤纤维(NDF)水平对泌乳高峰期奶牛生产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及血清指标的影响。选用8头泌乳天数为(50±15)d的泌乳高峰期荷斯坦奶牛,按照4×4拉丁方设计,4个处理分别饲喂NDF水平为25.05%、28.05%、31.22%和34.19%的4种饲粮;共进行4期试验,每期21 d,其中预试期14 d,正试期7 d。结果表明:1)随饲粮NDF水平的升高,奶牛干物质采食量、产奶量、乳糖产量、乳蛋白产量和氮利用效率线性降低(P<0.05);乳脂率和乳尿素氮浓度线性增加(P<0.05);饲料转化效率和乳脂产量呈线性增加的趋势(P=0.05);乳蛋白率呈线性降低的趋势(P=0.08);但4%标准乳产量、乳糖率变化不显著(P>0.05)。2)随饲粮NDF水平的升高,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的表观消化率线性增加(P<0.05)。3)随饲粮NDF水平的升高,血清葡萄糖、胰岛素浓度线性降低(P<0.05);血清非酯化脂肪酸、β-羟丁酸及尿素氮浓度线性增加(P<0.05);血清甘油三酯(P=0.06)和皮质醇(P=0.07)浓度呈线性增加的趋势;但血清总胆固醇浓度无显著变化(P>0.05)。综合得出,饲粮中25.05%和34.19%NDF对泌乳高峰期奶牛生产性能和能氮利用都有不利影响,28.05%NDF比31.22%NDF的饲粮能氮利用更为合理,生产性能更佳,建议泌乳高峰期奶牛饲粮NDF水平为28.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荷斯坦奶牛 中性洗涤纤维 生产性能 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 血清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株青贮玉米品种对其发酵品质及营养价值的影响 被引量:32
5
作者 刘月 王国艮 +4 位作者 吴浩 孟庆翔 宋恩亮 成海建 周振明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48-156,共9页
试验旨在比较不同品种青贮专用型玉米全株青贮发酵品质及营养价值的差异,以郑青贮1号、金岭青贮17号和京科青贮516为试验材料,于1/2~3/4乳线期刈割,使用聚乙烯发酵袋(50 cm×80 cm)在实验室条件下发酵60 d,开袋后进行感官评价,测定... 试验旨在比较不同品种青贮专用型玉米全株青贮发酵品质及营养价值的差异,以郑青贮1号、金岭青贮17号和京科青贮516为试验材料,于1/2~3/4乳线期刈割,使用聚乙烯发酵袋(50 cm×80 cm)在实验室条件下发酵60 d,开袋后进行感官评价,测定发酵品质,风干样粉碎后用于常规化学成分及消化率的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感官评分等级均为良好级,其中,籽粒含量和总评分差异极显著(P<0.01),色泽及气味差异显著(P<0.05)。品种间各项发酵参数差异极显著(P<0.01),费氏评分≥110.00分,发酵品质均为优级。各品种青贮后干物质、粗蛋白、粗脂肪、水溶性碳水化合物、淀粉、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木质素、粗灰分含量及相对饲喂价值差异极显著(P<0.01),且相对饲喂价值>121.00。品种间青贮产量及能量价值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郑青贮1号的奶吨指数、总可消化养分及各项能值极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0.01),干物质产量及奶亩指数极显著低于其他品种(P<0.01),金岭青贮17号的干物质产量显著较高(P<0.01),奶吨指数、总可消化养分及各项能值均极显著高于京科青贮516(P<0.01),奶亩指数极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0.01)。各品种碳水化合物组分剖分及体外干物质、中性洗涤纤维消化率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金岭青贮17号的体外干物质及中性洗涤纤维消化率均极显著高于京科青贮516和郑青贮1号(P<0.01),京科青贮516的体外干物质消化率极显著高于郑青贮1号(P<0.01),郑青贮1号的体外中性洗涤纤维消化率极显著高于京科青贮516(P<0.01)。综上所述,金岭青贮17号为优异的青贮专用型玉米品种,其次为京科青贮5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贮专用型玉米 发酵品质 营养价值 体外消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杜马斯燃烧法与凯氏法测定饲料含氮量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86
6
作者 郭望山 孟庆翔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64-468,共5页
以20种常见的饲料原料和2种化学标准物为试验材料,分别采用凯氏法和杜马斯燃烧法测定各饲料样本中的含氮量,并将其中11种样本分别送往3个实验室进行凯氏法和杜马斯燃烧法的测定,分析误差来源,以确立一种快速无污染的饲料含氮量测定方法... 以20种常见的饲料原料和2种化学标准物为试验材料,分别采用凯氏法和杜马斯燃烧法测定各饲料样本中的含氮量,并将其中11种样本分别送往3个实验室进行凯氏法和杜马斯燃烧法的测定,分析误差来源,以确立一种快速无污染的饲料含氮量测定方法。结果表明,两种测定方法呈显著线性相关(r=0.999 8,P<0.001),而且大部分蛋白质饲料和能量饲料的含氮量测定值间没有差异(P>0.05),变异系数(CV)<5%,但在测定羊草、小麦秸、玉米秸、稻草时,两种方法的测定值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CV<5%)。在3个不同的实验室使用凯氏法测定时,7种样本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2种样本的CV大于5%;而使用燃烧法时,只有2种样本存在显著差异(P<0.05),并且所有样本的实验室间CV均小于5%。11种饲料样本在3个不同实验室间测定值的平均CV值表现为燃烧法明显小于(P<0.01)凯氏法。杜马斯燃烧法可以作为测定动物饲料和饲粮含氮量的常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料 含氮量 杜马斯燃烧法 凯氏定氮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色谱法同时测定牛瘤胃液中乳酸和挥发性脂肪酸含量 被引量:22
7
作者 牟豪杰 孟庆翔 +1 位作者 任丽萍 王利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2-54,共3页
提出了同时测定牛瘤胃液中乳酸和挥发脂肪酸的离子色谱分析法。试验用IonPac(AS11-HC(4 mm×250 mm)分析柱带IonPac(AG11-HC(4 mm×50 mm)保护柱,电导检测器,抑制器类型为ASRS。以不同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该... 提出了同时测定牛瘤胃液中乳酸和挥发脂肪酸的离子色谱分析法。试验用IonPac(AS11-HC(4 mm×250 mm)分析柱带IonPac(AG11-HC(4 mm×50 mm)保护柱,电导检测器,抑制器类型为ASRS。以不同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该方法对乳酸、乙酸、丙酸、异丁酸、丁酸、异戊酸、戊酸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36~36.0,0.10~50.0,0.11~23.0,0.05~8.7,0.15~36.0,0.11~19.0,0.06~23.5 mg·L-1,方法检出限(3S/N)依次为9.87,3.60,4.15,2.46,4.71,3.19,6.93μg·L-1。实样分析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n=7)在1.73%~5.66%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色谱 瘤胃液 乳酸 挥发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秸秆不同部位碳水化合物组分体外发酵动态分析 被引量:12
8
作者 薛红枫 闫贵龙 孟庆翔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926-933,共8页
通过体外产气曲线相减法来评价"农大108"玉米秸秆7个部位,即叶片(Leaf blade,LB)、叶鞘(Leaf sheath,LS)、茎皮(Stem bark,SB)、茎髓(Stem pith,SP)、茎节(Stem node,SN)、全株(Whole stalk,WS)和苞叶(Ear husk,EH)碳水化合... 通过体外产气曲线相减法来评价"农大108"玉米秸秆7个部位,即叶片(Leaf blade,LB)、叶鞘(Leaf sheath,LS)、茎皮(Stem bark,SB)、茎髓(Stem pith,SP)、茎节(Stem node,SN)、全株(Whole stalk,WS)和苞叶(Ear husk,EH)碳水化合物组分(A、B1、B2和NDS)体外动态发酵情况。结果表明,玉米秸秆不同部位之间碳水化合物含量存在着极显著差异(P<0.0001)。碳水化合物组分A含量由高到低的顺序为茎皮>茎节>叶片>全株>叶鞘>苞叶>茎髓;碳水化合物组分B1含量由高到低顺序为苞叶>叶鞘>全株>茎节>叶片>茎髓>茎皮;碳水化合物组分B2含量以茎髓最多,茎皮最少。这三个组分各部位产气量高低顺序也与其含量一致。碳水化合物组分中性洗涤可溶物(Neutral detergent soluble,NDS)含量以茎皮、茎节中含量最高,茎髓最少,但其产气量却以茎节最高,苞叶次之,茎髓最少。提示应用产气曲线相减法能够有效地评价玉米秸秆中各部位碳水化合物各组分的动态发酵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 碳水化合物组分 体外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代谢能水平对“京红1号”商品代蛋鸡育雏后期(3~6周龄)生长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王馨悦 马景林 +3 位作者 赵丽红 马秋刚 计成 张建云 《饲料研究》 CAS 2017年第24期23-25,29,共4页
试验旨在研究日粮中不同代谢能水平对"京红1号"商品代蛋鸡育雏后期(3~6周龄)生长性能的影响。试验选用体质量相近和体况健康的2周龄末"京红1号"商品代蛋鸡540只,随机分成3个处理组(A、B和C),每个处理组6个重复,每重... 试验旨在研究日粮中不同代谢能水平对"京红1号"商品代蛋鸡育雏后期(3~6周龄)生长性能的影响。试验选用体质量相近和体况健康的2周龄末"京红1号"商品代蛋鸡540只,随机分成3个处理组(A、B和C),每个处理组6个重复,每重复30只,处理组粗蛋白水平均为18%,代谢能水平依次为11.3、11.7和12.1 MJ/kg,试验期为4周。试验结果表明,饲粮代谢能水平对"京红1号"商品代蛋鸡的平均日增质量和平均日耗料量产生显著影响,随着代谢能水平的提高,试验鸡的平均日增质量和平均日耗料量线性增加,代谢能水平为12.1 MJ/kg组的平均日增质量和平均日耗料量最高,显著高于11.3 MJ/kg组(P<0.05)。另外,代谢能水平对"京红1号"蛋鸡的料重比和胫长影响不显著(P>0.05),但12.1 MJ/kg组的料重比最低;胫长和胫长增长量均呈线性降低,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综合考虑试验鸡的生长性能,"京红1号"商品代蛋鸡育雏后期的适宜代谢能为12.1 MJ/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红1号”蛋鸡 育雏后期 生长性能 代谢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酸青贮玉米对杜寒杂交羊屠宰分割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丁兰兰 卢晓楠 +2 位作者 朱文广 玉柱 罗海玲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CAS 2015年第6期17-20,共4页
为研究添加不同酸浓度的青贮玉米对生长育肥期杜寒杂交羊的屠宰和分割性能的影响,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将32只杜寒杂交羊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单栏饲养。分别饲喂经浓度为0%(对照组)、0.3%、0.6%、1.0%混合酸发酵的青贮玉米... 为研究添加不同酸浓度的青贮玉米对生长育肥期杜寒杂交羊的屠宰和分割性能的影响,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将32只杜寒杂交羊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单栏饲养。分别饲喂经浓度为0%(对照组)、0.3%、0.6%、1.0%混合酸发酵的青贮玉米,饲喂期75 d,其中预试期15 d,饲养结束后将试验羊全部屠宰并测定屠宰分割指标。结果表明:各试验组的宰前活重、胴体重、净肉率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各试验组平均屠宰率有高于对照组的趋势,但组间均差异不显著(P>0.05);各试验组羊各部位的分割率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说明不同浓度有机酸处理的青贮玉米对肉用绵羊的屠宰分割性能无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酸青贮 杜寒杂交羊 屠宰 分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内脂肪含量和脂肪酸组成对绵羊肉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7
11
作者 马勇 罗海玲 +1 位作者 王怡平 修朋 《现代畜牧兽医》 2016年第9期25-28,共4页
肌内脂肪含量的高低和氨基酸的组成对绵羊肉品质的相关性状具有广泛影响。然而,不同品种以及同一品种不同部位的肌肉之间肌内脂肪的含量和氨基酸的组成也在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另外,肌内脂肪的含量也随着绵羊的性别、年龄、体重和饲养方... 肌内脂肪含量的高低和氨基酸的组成对绵羊肉品质的相关性状具有广泛影响。然而,不同品种以及同一品种不同部位的肌肉之间肌内脂肪的含量和氨基酸的组成也在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另外,肌内脂肪的含量也随着绵羊的性别、年龄、体重和饲养方式的不同而变化。这就意味着,在不考虑遗传因素的情况下,通过改变饲养方式和日粮的组成可以改善羊肉肌内脂肪含量。因此,本文从这一角度出发,阐述了肌内脂肪含量和氨基酸组成与绵羊肉品质的关系,并针对改善绵羊肌内脂肪含量的调控技术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营养 肌内脂肪含量 综述 多不饱和脂肪酸 羊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胴体分割与羊肉品质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徐晨晨 罗海玲 《现代畜牧兽医》 2017年第10期24-28,共5页
胴体分割对于提高营养价值、食用价值和经济价值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下保证了羊肉的优质优价,但不同的分割技术也会影响羊肉的适口性和营养成分等品质。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分割技术与羊肉品质评价相互关系的最新研究进... 胴体分割对于提高营养价值、食用价值和经济价值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下保证了羊肉的优质优价,但不同的分割技术也会影响羊肉的适口性和营养成分等品质。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分割技术与羊肉品质评价相互关系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基于我国国情提出合理化建议,旨在为我国羊肉加工产业以及畜牧业发展提供科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胴体分割 羊肉品质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油料籽实日粮对奶牛养分表观消化率、生产性能及血液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4
13
作者 纪鹏 陈萍 +1 位作者 李胜利 曹志军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17-222,共6页
本试验目的在于研究在日粮中添加3种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油料籽实对泌乳早期奶牛养分表观消化率及泌乳性能的影响。试验挑取80头泌乳早期[(43±25)DIM]荷斯坦奶牛,随机分成4个处理组,进行为期10周的饲养试验。按照等能等蛋白的日粮... 本试验目的在于研究在日粮中添加3种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油料籽实对泌乳早期奶牛养分表观消化率及泌乳性能的影响。试验挑取80头泌乳早期[(43±25)DIM]荷斯坦奶牛,随机分成4个处理组,进行为期10周的饲养试验。按照等能等蛋白的日粮配置原则: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精粗比55∶45),3个试验组分别添加占日粮干物质10%的膨化大豆、5%的双低油菜籽和10%的全棉籽替代基础日粮中部分精料和羊草,使试验组日粮中粗脂肪含量在5%左右。结果表明:(1)添加膨化大豆有提高养分表观消化率的趋势,而棉籽组和双低油菜籽组日粮各养分表观消化率均低于另外2组;(2)添加油料籽实有改善泌乳初期奶牛体况的趋势,而添加膨化大豆提高了常乳产量(P<0.05)以及乳蛋白产量,但是对乳脂产量有一定的抑制作用(P>0.05);(3)添加油料籽实的3组奶牛血液中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以及甘油三酯浓度均高于对照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油料籽实 膨化大豆 双低油菜籽 全棉籽 泌乳性能 表观消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粮果寡糖对肉鸡生长性能、消化酶活性和短链脂肪酸的影响 被引量:6
14
作者 郑雅文 张丽元 +3 位作者 赵丽红 马秋刚 计成 张建云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2期16-21,共6页
通过日粮中添加果寡糖(FOS)测定其对肉鸡生长性能、消化酶活性和短链脂肪酸的影响,研究果寡糖在肉鸡生产中的应用效果。试验选取250只1日龄爱拔益加(AA)肉公鸡,随机分为5个处理,每个处理5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处理组CON为对照组,饲... 通过日粮中添加果寡糖(FOS)测定其对肉鸡生长性能、消化酶活性和短链脂肪酸的影响,研究果寡糖在肉鸡生产中的应用效果。试验选取250只1日龄爱拔益加(AA)肉公鸡,随机分为5个处理,每个处理5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处理组CON为对照组,饲喂不添加果寡糖的基础日粮;处理组FOS125、FOS250、FOS500、FOS1000分别饲喂在基础日粮中添加125、250、500、1000 mg/kg FOS的日粮。试验结果表明,与CON组相比,添加250 mg/kg FOS不仅能够显著提高肉鸡平均日采食量(P<0.05)和十二指肠食糜中淀粉酶活性(P<0.05),还能够提高22 d肉鸡盲肠食糜中戊酸含量。同时饲料中添加125 mg/kg和500 mg/kg FOS也能显著提高肉鸡盲肠食糜中戊酸含量(P<0.05)。由此可知,肉鸡饲料中果寡糖的最佳添加量为250 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寡糖 肉鸡 生长性能 消化酶活性 短链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粮代谢能水平对“京红1号”商品代蛋鸡育成期(10~16周龄)生长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7
15
作者 郑瑞 王馨悦 +3 位作者 马秋刚 赵丽红 计成 张建云 《饲料研究》 CAS 2017年第23期24-27,共4页
试验旨在研究日粮中不同代谢能水平对"京红1号"商品代蛋鸡育成期(10~16周龄)生长性能的影响。试验选用体质量相近和体况健康的10周龄初"京红1号"商品代蛋鸡450只,随机分为3个处理组(A、B和C),每个处理组5个重复,每... 试验旨在研究日粮中不同代谢能水平对"京红1号"商品代蛋鸡育成期(10~16周龄)生长性能的影响。试验选用体质量相近和体况健康的10周龄初"京红1号"商品代蛋鸡450只,随机分为3个处理组(A、B和C),每个处理组5个重复,每重复30只,试验期为7周。3个处理组的粗蛋白水平均为16.5%,代谢能水平依次为11.30(A)、11.72(B)和12.13(C)MJ/kg。结果表明,B组蛋鸡试验末体质量和日增质量显著高于C组(P<0.05),且为最大;胫长随日粮代谢能水平的增加呈线性增加,C组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5)。综合考虑,"京红1号"商品代蛋鸡育成期(10~16周龄)适宜代谢能水平为11.72 MJ/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红1号”蛋鸡 育成期 生长性能 代谢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地域玉米秸化学成分、瘤胃发酵特性和能量价值比较 被引量:5
16
作者 刘强林 张元庆 +5 位作者 白元生 孟庆翔 周振明 任丽萍 赵金维 高书文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96-503,共8页
本试验旨在以采自北京大兴(BJ)、河北文安(HB)、吉林公主岭(JL)、山西太原(SX)、江苏徐州(JS)5个地域的同一品种玉米秸作为试验材料,通过化学分析和体外人工瘤胃产气法比较其化学成分、瘤胃发酵特性及能量价值的差异。采用单因素完全随... 本试验旨在以采自北京大兴(BJ)、河北文安(HB)、吉林公主岭(JL)、山西太原(SX)、江苏徐州(JS)5个地域的同一品种玉米秸作为试验材料,通过化学分析和体外人工瘤胃产气法比较其化学成分、瘤胃发酵特性及能量价值的差异。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化试验设计。结果表明:不同地域来源玉米秸的粗蛋白质、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最高的玉米秸分别高出含量最低的49.0%(P<0.05)、51.5%(P<0.05)和52.3%(P<0.01);体外发酵的玉米秸24和72 h净产气量和产气速度c以来源于BJ的玉米秸最高(P<0.01),SX最低(P<0.01),其余各组居于其间;与其他地域来源的玉米秸相比,BJ玉米秸体外发酵的pH(P<0.05)、氨态氮浓度最低(P<0.01),但丙酸摩尔比例最高(P<0.05或P>0.05);不同地域的玉米秸体外有机物消化率、总可消化养分含量、消化能、代谢能和增重净能值最高值较最低值分别高出20.1%、13.6%、13.7%、13.6%和43.2%(P<0.01)。由本试验可知,不同地域来源的玉米秸在化学成分、体外瘤胃发酵参数(除乙酸和异丁酸摩尔比例外)、产气量、有机物消化率含量和能量价值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在采用玉米秸作为肉牛粗饲料时,应对其化学成分和能量价值进行实际测定或估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域来源 玉米秸 化学成分 瘤胃发酵特性 产气量 能量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同时降解玉米赤霉烯酮和黄曲霉毒素B1的谷氨酸棒状杆菌及其降解特性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唐彧 张琼琼 +2 位作者 郭永鹏 郑雅文 赵丽红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0期34-39,共6页
试验旨在筛选同时降解玉米赤霉烯酮(ZEN)和黄曲霉毒素B1(AFB1)的菌株,并研究其对两种毒素的降解特征。从土壤及鸡、驴的食糜中筛选出9株可同时降解ZEN和AFB1的菌株;编号为406的菌株经形态学观察和16SrDNA鉴定为谷氨酸棒状杆菌(Corynebac... 试验旨在筛选同时降解玉米赤霉烯酮(ZEN)和黄曲霉毒素B1(AFB1)的菌株,并研究其对两种毒素的降解特征。从土壤及鸡、驴的食糜中筛选出9株可同时降解ZEN和AFB1的菌株;编号为406的菌株经形态学观察和16SrDNA鉴定为谷氨酸棒状杆菌(Corynebacterium glutamate)。谷氨酸棒状杆菌406降解ZEN和AFB1活性成分存在于发酵上清液中,其对ZEN和AFB1的降解率分别为50%和58%。通过热、胰蛋白酶、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处理,初步确定降解活性物质为一种胞外酶。上清液对ZEN和AFB1的最适降解温度为67℃,最适pH值为8。本研究筛选到的同时降解ZEN和AFB1的谷氨酸棒状杆菌菌株406为食品和饲料中ZEN和AFB1的生物降解提供菌种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毒素 玉米赤霉烯酮 黄曲霉毒素B1 谷氨酸棒状杆菌 生物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菌灵和苯醚甲环唑对SK-N-SH细胞的联合毒性效应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婉君 罗荪琳 +3 位作者 范瑞祺 贾栗 苑晓燕 陈义强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373-382,共10页
生蔬中的农药残留会导致农药在人体内蓄积并产生危害,尤其是农药混合残留可能产生农药“鸡尾酒”效应,导致毒性效应叠加、增强或减弱。因此研究农药混合物的联合毒性效应及机制对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人神经瘤细胞母... 生蔬中的农药残留会导致农药在人体内蓄积并产生危害,尤其是农药混合残留可能产生农药“鸡尾酒”效应,导致毒性效应叠加、增强或减弱。因此研究农药混合物的联合毒性效应及机制对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人神经瘤细胞母细胞(SK-N-SH细胞)为模型,以等毒性配比法设计联合细胞毒性实验,采用联合指数方法探讨多菌灵和苯醚甲环唑的联合细胞毒性。此外,采用析因设计探讨二者对SK-N-SH细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生成的联合作用。结果显示,在不同效应水平,多菌灵和苯醚甲环唑对SK-N-SH细胞活力表现出不同的联合作用模式。当混合物的效应水平为0~50%时,多菌灵和苯醚甲环唑的毒性效应表现为拮抗作用;混合物的效应水平为50%~100%时,多菌灵和苯醚甲环唑表现为协同作用。此外,当苯醚甲环唑浓度较低时(16.88μmol·L^(-1)),二者对ROS的生成表现为拮抗作用;当苯醚甲环唑浓度较高时(22.08μmol·L^(-1)),二者对ROS的生成表现为协同作用。结果提示多菌灵和苯醚甲环唑具有联合神经毒性,且ROS生成的氧化应激机制在这二者的联合神经毒性中发挥作用。此研究结果为农药复合暴露对人类健康的风险提供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药 多菌灵 苯醚甲环唑 细胞毒性 联合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害结局路径在农药风险评估及管理中应用的探讨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婉君 范瑞祺 +4 位作者 黄超 罗荪琳 贾栗 陈义强 苑晓燕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0-69,共10页
我国农药使用量大、使用种类繁多,生鲜食品中存在农药复合污染情况。多种农药复合污染可能会导致联合毒性效应,国内外已有研究表明一些农药的二元、多元复合污染存在协同作用,为风险评估带来更大的挑战。有害结局路径(adverse outcome p... 我国农药使用量大、使用种类繁多,生鲜食品中存在农药复合污染情况。多种农药复合污染可能会导致联合毒性效应,国内外已有研究表明一些农药的二元、多元复合污染存在协同作用,为风险评估带来更大的挑战。有害结局路径(adverse outcome pathway,AOP)是一个概念框架,在与风险评估相关的生物学组织层面上,描述了有关分子起始事件与有害结局之间联系的现有知识。AOP的构建可以为农药暴露与人类某些疾病患病风险增加之间的联系提供机制信息,有望阐明农药潜在的毒性机制,从而促进筛查分析的施行。此外,AOP还可以为农药复合暴露的累积风险评估提供农药分组的依据。本文探讨了AOP在神经毒性、内分泌干扰、生殖发育毒性、遗传毒性和致癌性风险评估中的应用以及AOP在农药混合物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的可行性,最后对未来AOP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药 有害结局路径 风险评估 风险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