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2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体外产气法评定反刍动物饲料的营养价值 被引量:24
1
作者 任莹 赵胜军 +5 位作者 唐兴 刘中流 邓会玲 张家威 柯于福 宋泽辉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3期32-34,共3页
试验利用体外产气法评定反刍动物饲料的营养价值。对花生藤、木薯渣、柠檬酸渣和甜叶菊渣4种原料进行体外发酵试验,通过测定各种原料的24h累计产气量、干物质(DM)降解率和细菌氮含量来评定其对反刍动物的营养价值。试验结果表明:花生藤... 试验利用体外产气法评定反刍动物饲料的营养价值。对花生藤、木薯渣、柠檬酸渣和甜叶菊渣4种原料进行体外发酵试验,通过测定各种原料的24h累计产气量、干物质(DM)降解率和细菌氮含量来评定其对反刍动物的营养价值。试验结果表明:花生藤、木薯渣、柠檬酸渣和甜叶菊渣的24h累计产气量分别为93.50、106.25、117.25和54.33ml;DM降解率分别为34.76%、48.34%、24.66%和33.63%;细菌氮含量分别为1.48、1.10、1.54和1.59mol/(g·ml)。总体来看,这几种饲料可以作为反刍动物的新型饲料资源加以推广利用,而且用体外产气法评定反刍动物饲料的营养价值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料 体外产气法 干物质降解率 细菌氮含量 山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氧化剂对熟化软颗粒饲料脂类氧化的影响
2
作者 方玉芬 胡燚炜 +4 位作者 祝爱侠 王春维 潘文静 高婉婷 张居贞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86-92,共7页
试验旨在研究3种不同种类的抗氧化剂对熟化软颗粒饲料脂类氧化的影响。设9个抗氧化组和1个对照组,3种抗氧化剂分别为特丁基对苯二酚(TBHQ)、二丁基羟基甲苯(BHT)和迷迭香,抗氧化剂添加量分别为TBHQ(0.04、0.08、0.12 mg/kg),BHT(0.03、0... 试验旨在研究3种不同种类的抗氧化剂对熟化软颗粒饲料脂类氧化的影响。设9个抗氧化组和1个对照组,3种抗氧化剂分别为特丁基对苯二酚(TBHQ)、二丁基羟基甲苯(BHT)和迷迭香,抗氧化剂添加量分别为TBHQ(0.04、0.08、0.12 mg/kg),BHT(0.03、0.09、0.15 mg/kg),迷迭香(0.06、0.12、0.18 mg/kg),每个处理设3个重复。将制备好的熟化软颗粒饲料分别置于35℃、相对湿度80%和45℃、相对湿度80%的培养箱中,按照五点取样法每隔7 d采样1次,测定酸价、过氧化值和丙二醛含量,试验期为49 d。结果表明:(1)在35℃储存条件下,第28、35、49天,0.15 mg/kg BHT组过氧化值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第7、21、28、42、49天0.03 mg/kg BHT组丙二醛含量均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2)在45℃储存条件下,第7、14天0.15 mg/kg BHT组酸价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第42、49天0.09 mg/kg BHT组酸价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第21天0.09 mg/kg BHT组过氧化值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第35、42天0.15 mg/kg BHT组过氧化值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第21天不同浓度的BHT组丙二醛含量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综上所述,添加0.03~0.15 mg/kg的BHT的效果最好,TBHQ和迷迭香效果次之。在高温高湿季节,建议适当增加BHT的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熟化软颗粒饲料 抗氧化剂 酸价 过氧化值 丙二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料蛋白质水平对中国结鱼幼鱼生长性能以及血清生化、抗氧化和免疫指标的影响
3
作者 钟天 丁慧萍 +8 位作者 杨洋 陈锋 段必辉 夏一丹 刘军 王岳松 程睿 杨文帅 张志明 《动物营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614-2626,共13页
本试验旨在探究饲料不同蛋白质水平对中国结鱼(Tor sinensis)幼鱼生长性能以及血清生化、抗氧化和免疫指标的影响。选取初始体重为(10.0±0.4)g的健康中国结鱼幼鱼450尾,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5组试验鱼分别饲... 本试验旨在探究饲料不同蛋白质水平对中国结鱼(Tor sinensis)幼鱼生长性能以及血清生化、抗氧化和免疫指标的影响。选取初始体重为(10.0±0.4)g的健康中国结鱼幼鱼450尾,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5组试验鱼分别饲喂蛋白质水平分别为28%(P1组)、31%(P2组)、34%(P3组)、37%(P4组)和40%(P5组)的等脂等能饲料。试验期60 d。结果表明:1)随着饲料蛋白质水平的提高,中国结鱼幼鱼全长、终末体重、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肥满度等生长性能指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其中以P3组最高,显著高于P1组和P5组(P<0.05);摄食率和饲料系数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其中以P3组最低,显著低于P1组和P5组(P<0.05)。2)随着饲料蛋白质水平的提高,中国结鱼幼鱼血清甘油三酯、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含量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活性及葡萄糖含量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其中P3组血清ALT(P4组除外)和AST活性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3)随着饲料蛋白质水平的提高,中国结鱼幼鱼血清总抗氧化能力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且以P3组最高;血清丙二醛含量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且以P3组最低。4)随着饲料蛋白质水平的提高,中国结鱼幼鱼各血清免疫指标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且均以P3组最高。5)以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为评价指标进行折线回归分析得出,中国结鱼幼鱼饲料适宜蛋白质水平分别为33.95%和34.10%。综上所述,建议中国结鱼幼鱼饲料适宜蛋白质水平为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料蛋白质水平 中国结鱼 生长性能 血清生化指标 抗氧化 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制粒温度熟化软颗粒饲料品质分析及其对罗非鱼生长性能的影响
4
作者 刘砾 潘文静 +4 位作者 方玉芬 刘浩 向宇欣 万蒙 祝爱侠 《饲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5-50,共6页
试验旨在测定不同制粒温度熟化软颗粒的饲料品质及其对罗非鱼生长性能的影响。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在固定其他加工工艺参数的条件下,通过设置不同的制粒温度(90、100、110、120、130℃)制备熟化软颗粒饲料,测定不同制粒温度对熟化软颗... 试验旨在测定不同制粒温度熟化软颗粒的饲料品质及其对罗非鱼生长性能的影响。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在固定其他加工工艺参数的条件下,通过设置不同的制粒温度(90、100、110、120、130℃)制备熟化软颗粒饲料,测定不同制粒温度对熟化软颗粒饲料品质及其对罗非鱼生长性能、肌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熟化软颗粒饲料的制粒温度为130℃时,熟化软颗粒的内聚性为0.4、黏度为1032.01 cP、硬度为2508.48 g、下沉速度为8.22 cm/s、溶失率为8.83%、淀粉糊化度为80%。随着制粒温度的升高,罗非鱼的末重、增重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均逐渐提高,并在130℃达到最大值(P>0.05)。研究表明,当制粒温度为130℃时,罗非鱼熟化软颗粒饲料的综合品质较好,罗非鱼的生长性能较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非鱼 制粒温度 熟化软颗粒饲料 饲料品质 生长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纤维类型饲粮添加木聚糖酶对生长肥育猪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和血液指标的影响
5
作者 薛凌峰 李露阳 许啸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60-66,共7页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纤维类型饲粮[玉米干酒精糟及可溶物(DDGS)、小麦麸+DDGS]中添加木聚糖酶对生长肥育猪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和血液指标的影响。试验选用96头健康的(杜×长×大)三元杂交猪,公母各半,初始体重为(30.25±...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纤维类型饲粮[玉米干酒精糟及可溶物(DDGS)、小麦麸+DDGS]中添加木聚糖酶对生长肥育猪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和血液指标的影响。试验选用96头健康的(杜×长×大)三元杂交猪,公母各半,初始体重为(30.25±2.88) kg,采用2×2因子试验设计,即2种纤维类型饲粮(玉米DDGS饲粮和小麦麸+玉米DDGS饲粮)和是否添加木聚糖酶(不添加和添加木聚糖酶)。试验随机分为4个处理,每个处理包括6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猪(公母各半)。试验期为95 d,分为3个阶段,0~30 d为生长前期,31~65 d为生长后期,66~95 d为育肥期,在第30天、第65天和第95天分别称重和结料计算猪的生长性能,收集粪样和采集血液样品。结果显示,添加木聚糖酶可以显著提高全期猪的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P<0.05);可以显著提高猪第65天和第95天(P<0.05)的体重。在第65天和第95天,添加木聚糖酶可以显著提高猪能量和粗蛋白的消化率(P<0.05)。然而,饲粮类型对营养物质消化率没有显著影响(P≥0.05)。各处理间的血液指标也没有显著差异(P≥0.05)。综上所述,添加木聚糖酶可以提高生长肥育猪的生长性能和营养物质消化率;并且玉米DDGS型饲粮和小麦麸+玉米DDGS型饲粮对猪的生长性能没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酒精糟 小麦麸 木聚糖酶 生长肥育猪 生长性能 消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质水解物在动物营养中的作用 被引量:8
6
作者 侯永清 武振龙 +2 位作者 王根虎 戴兆来 伍国耀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82-90,共9页
近年来,多肽在动物营养中发挥的作用受到广泛关注。动物副产品或植物性蛋白质饲料通过化学、酶或者微生物水解可获得优质的多肽,这些多肽对于家畜、禽类和鱼类的生长具有重要的营养和生理调节作用。日粮中的蛋白质在胃肠道多种酶的作用... 近年来,多肽在动物营养中发挥的作用受到广泛关注。动物副产品或植物性蛋白质饲料通过化学、酶或者微生物水解可获得优质的多肽,这些多肽对于家畜、禽类和鱼类的生长具有重要的营养和生理调节作用。日粮中的蛋白质在胃肠道多种酶的作用下也可产生多种肽类,其种类因动物的生理状况和日粮组成的不同而有较大差异。分子量较大的多肽在小肠中会被进一步水解为小肽,并以二肽或三肽的形式被肠上皮细胞吸收。因此,小肽在动物小肠的吸收效率要高于游离氨基酸,更有利于血液中氨基酸的平衡。一些动植物来源的多肽除具有蛋白质营养价值外,还具有抗菌、抗氧化、抗高血压和免疫调节等生物学功能,被称为生物活性肽。生物活性肽通常由2~20个氨基酸组成(有些活性肽氨基酸组成可能超过20个)。在玉米-大豆基础日粮中添加2%~8%的动物蛋白质水解物(如猪小肠、猪黏膜、鲑鱼内脏或家禽组织水解产物)或大豆蛋白质水解产物能够提高断奶仔猪、牛犊、家禽和鱼的生长性能和饲料转化率。因此,在日粮中添加蛋白质水解物能够提高家畜和宠物的营养水平和生长,并改善其健康状况(尤其是肠道健康)及动物福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 营养 蛋白水解物 多肽 持续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肠上皮细胞的培养及在动物营养上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7
作者 王清静 张恒 +2 位作者 龙民慧 王蕾 张金凤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3-56,共4页
小肠是动物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体外分离培养小肠黏膜上皮细胞(intestinal epithelial-cells,IEC)为研究小肠消化吸收、物质转运及肠道免疫等生物学功能提供了重要手段,文章综述了体外培养小肠上皮细胞的有关方法及鉴定,简要介绍了小肠... 小肠是动物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体外分离培养小肠黏膜上皮细胞(intestinal epithelial-cells,IEC)为研究小肠消化吸收、物质转运及肠道免疫等生物学功能提供了重要手段,文章综述了体外培养小肠上皮细胞的有关方法及鉴定,简要介绍了小肠上皮细胞培养在动物研究中的应用概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上皮细胞 体外培养 动物营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核苷酸对动物的营养生理作用及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徐栋 王春维 《饲料工业》 2008年第22期38-41,共4页
核苷酸是生物体的一种重要组成成分.细胞增殖及其它一些生理过程都需要一定量的核苷酸,特别是在一些快速分裂的组织中,如淋巴组织和肠组织,它们都需要核苷酸以合成核酸。而复制一个DNA至少需要10^9个核苷酸分子(Roux,1973)。由... 核苷酸是生物体的一种重要组成成分.细胞增殖及其它一些生理过程都需要一定量的核苷酸,特别是在一些快速分裂的组织中,如淋巴组织和肠组织,它们都需要核苷酸以合成核酸。而复制一个DNA至少需要10^9个核苷酸分子(Roux,1973)。由于动物体内能合成核苷酸,长期以来核苷酸被认为是一种非必需营养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源核苷酸 营养生理作用 动物体 应用 生理过程 细胞增殖 组成成分 淋巴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粮营养对动物脂肪组织基因表达的影响
9
作者 晁金 刘玉兰 +2 位作者 王慧容 孟国权 车政权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2-15,共4页
脂肪组织是一个强大的分泌器官,它能分泌许多与能量、脂肪代谢相关的酶、激素等,调控能量代谢和脂肪组织生长。本文综述了日粮对动物脂肪组织中基因表达作用的研究状况,并阐述了营养成分对这些基因上下游表达的作用机制。
关键词 脂肪组织 基因表达 多不饱和脂肪酸 碳水化合物 能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法评定四种非常规饲料原料对山羊的营养价值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慧 唐兴 +4 位作者 冯志 李强 雷龙 任莹 赵胜军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3期29-33,共5页
试验旨在研究木薯淀粉渣、木薯柠檬酸渣、花生藤、甜叶菊渣四种非常规饲料原料在山羊小肠中的营养成分降解率。选用3头平均体重约为25 kg、体格强健、食欲良好、且已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山羊,收集其瘤胃非降解原料。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 试验旨在研究木薯淀粉渣、木薯柠檬酸渣、花生藤、甜叶菊渣四种非常规饲料原料在山羊小肠中的营养成分降解率。选用3头平均体重约为25 kg、体格强健、食欲良好、且已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山羊,收集其瘤胃非降解原料。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设0、6、12 h和18 h四个时间点,每个处理时间点4个重复,每个培养瓶内放入0.56 g瘤胃非降解原料、0.45 g的山羊小肠液冻干粉和30 ml缓冲液。利用体外小肠液冻干粉法测定四种非常规饲料原料的干物质降解率、中性洗涤纤维降解率和粗蛋白降解率来评定其对反刍动物的营养价值。结果表明:木薯淀粉渣、木薯柠檬酸渣、花生藤、甜叶菊渣四种原料在山羊小肠液中发酵18 h干物质的降解率分别为50.41%、25.06%、38.25%、19.21%;中性洗涤纤维降解率分别14.25%、33.14%、28.88%、32.28%;粗蛋白降解率分别为16.56%、18.23%、25.86%、21.70%。综上所述,木薯淀粉渣、木薯柠檬酸渣、花生藤、甜叶菊渣这四种非常规饲料原料可以作为反刍动物的新型饲料资源加以推广利用,而且体外小肠液冻干粉法评定反刍动物饲料营养价值的可行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液冻干粉 山羊 有效降解率 饲料原料 营养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粮营养素对动物免疫功能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1
作者 刘海港 韩杰 +1 位作者 洪宇 吴志锋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5期14-16,共3页
现代高密度集约化养殖使动物对应激和疾病的易感性增加,免疫力下降,特别是疾病混合感染增加,疾病越来越难以控制。因此,营养学家不断地积极探索新方法、新途径,希望从营养学角度来提高动物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营养物质不但是... 现代高密度集约化养殖使动物对应激和疾病的易感性增加,免疫力下降,特别是疾病混合感染增加,疾病越来越难以控制。因此,营养学家不断地积极探索新方法、新途径,希望从营养学角度来提高动物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营养物质不但是维持动物免疫器官生长发育所必需,而且是维持免疫系统功能、使免疫活性得到充分发挥的决定因素。营养不足或过量均会影响免疫力,增加机体对疾病的易感性。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氨基酸、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等营养素对动物免疫影响的一些研究成果,希望能为动物饲养提供大量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免疫功能 日粮营养素 免疫力下降 免疫系统功能 营养学家 集约化养殖 动物免疫力 混合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菌糠在动物饲料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2
作者 陈煜 康萍 《湖北畜牧兽医》 2019年第4期16-17,21,共3页
主要阐述了菌糠的营养价值、在动物饲料中的应用及其开发,旨在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关键词 菌糠 资源 饲料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根碱和蒲公英提取物对黄鳝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抗氧化功能和肠道形态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靖 刘立鹤 +5 位作者 徐朋涛 刘诚傲 何来 尚宇博 于鹏远 丁斌鹰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3-88,共6页
研究旨在探讨饲料中添加血根碱和蒲公英提取物对黄鳝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抗氧化功能和肠道形态结构的影响。试验共选择8 000尾质量为(20±0.1) g的黄鳝,分为4个处理组,每个处理5个重复,每个重复400尾。试验组饲喂基础日粮(CON... 研究旨在探讨饲料中添加血根碱和蒲公英提取物对黄鳝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抗氧化功能和肠道形态结构的影响。试验共选择8 000尾质量为(20±0.1) g的黄鳝,分为4个处理组,每个处理5个重复,每个重复400尾。试验组饲喂基础日粮(CON组),试验组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1 g/kg血根碱(T1组)、3 g/kg蒲公英提取物(T2组)以及1 g/kg血根碱与3 g/kg蒲公英提取物(T3组)。试验期共7周,预试期2周,正试期5周。结果显示,与CON组相比,各试验组的黄鳝增重率、饲料系数、特定生长率、体长增长率和肠道增长率均无显著变化(P>0.05);与CON组相比,各试验组黄鳝血清TG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T1、T2组黄鳝血清BUN含量显著降低(P<0.05);与CON组相比,T1、T2组黄鳝肠道T-AOC和T-SOD活性显著降低(P<0.05),T3组的黄鳝肠道CAT活性显著低于其余各组(P<0.05);与CON组相比,T2组黄鳝小肠绒毛高度显著升高(P<0.05),T1组小肠隐窝深度显著低于T2和T3组(P<0.05),T1组黄鳝小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的比值显著高于CON组和T3组(P<0.05)。综上所述,在饲粮中单独添加血根碱或蒲公英提取物可以改善肠道形态结构和生长性能,同时降低黄鳝血清中BUN与TG的含量,但未能提高黄鳝肠道抗氧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鳝 生长性能 肠道健康 血根碱 蒲公英提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酸平衡在母猪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14
作者 刘玉兰 周贝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1-6,共6页
母猪生产水平偏低是我国养猪场普遍存在的问题。脂肪酸作为母猪日粮中的重要营养素,对母猪的繁殖性能、哺乳性能和哺乳仔猪生长发育具有重要影响。文章综述了不同类型脂肪酸,包括短链脂肪酸、中链脂肪酸及长链脂肪酸对母猪生产的影响,... 母猪生产水平偏低是我国养猪场普遍存在的问题。脂肪酸作为母猪日粮中的重要营养素,对母猪的繁殖性能、哺乳性能和哺乳仔猪生长发育具有重要影响。文章综述了不同类型脂肪酸,包括短链脂肪酸、中链脂肪酸及长链脂肪酸对母猪生产的影响,并对脂肪酸平衡的相关研究进行阐述,以期为母猪日粮中脂类的合理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脂肪酸 脂肪酸平衡 母猪 繁殖性能 哺乳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酵豆粕替代鱼粉对斑点叉尾生长和饲料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被引量:46
15
作者 李惠 黄峰 +2 位作者 胡兵 周艳萍 张丽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1-44,共4页
以发酵豆粕25%、50%、75%和100%的比例分别等量替代基础日粮中的鱼粉,研究了发酵豆粕对斑点叉尾(Ictalurus punctatus)生长和饲料表观消化率的影响。结果显示:以25%~75%的发酵豆粕替代鱼粉时,斑点叉尾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干物... 以发酵豆粕25%、50%、75%和100%的比例分别等量替代基础日粮中的鱼粉,研究了发酵豆粕对斑点叉尾(Ictalurus punctatus)生长和饲料表观消化率的影响。结果显示:以25%~75%的发酵豆粕替代鱼粉时,斑点叉尾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干物质和粗蛋白的表观消化率比对照组稍高(P>0.05),饲料系数与对照组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以发酵豆粕100%的比例替代鱼粉时,上述5种指标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结果表明,斑点叉尾日粮中发酵豆粕可以100%替代鱼粉,其中以25%的比例替代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豆粕 鱼粉 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 生长 消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料脂肪水平对异育银鲫生长性能、体脂沉积、肌肉成分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55
16
作者 王爱民 吕富 +6 位作者 杨文平 於叶兵 韩光明 王春维 吴灵英 刘文斌 王恬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25-633,共9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脂肪水平对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生长性能、体脂沉积、肌肉成分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选取平均重为(17.00±0.15)g的异育银鲫375尾,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5尾,分别饲喂在基础日粮中添...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脂肪水平对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生长性能、体脂沉积、肌肉成分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选取平均重为(17.00±0.15)g的异育银鲫375尾,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5尾,分别饲喂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D0组,即对照组)、2%(D1组)、4%(D2组)、6%(D3组)、8%(D4组)(实测脂肪水平分别为2.16%、4.08%、6.04%、7.99%和9.88%)鱼油的试验日粮。预试期10d,正试期45d。结果表明,随着饲料中脂肪水平的升高,异育银鲫的特定生长率、饲料转化率、肝体指数和肌肉中脂肪含量均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而肝胰脏中脂肪含量呈现升高趋势。回归模型分析表明异育银鲫达到最优特定生长率、饲料转化率、肝体指数和肌肉中脂肪含量的饲料脂肪水平分别为5.08%、6.92%、7.77%和9.40%。饲料脂肪水平对鱼体肌肉中水分、灰分、磷、钠、镁、铁和锌的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但可使鱼体肌肉中蛋白质含量呈下降趋势,且当饲料脂肪水平为9.88%时,肌肉中蛋白质含量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饲料中适宜脂肪水平可促进肠道蛋白酶的分泌,而对肠道淀粉酶和肝胰脏蛋白酶、淀粉酶无明显促分泌作用。经生产性能、鱼体品质(体脂沉积、肌肉成分)和消化酶活性等综合分析表明异育银鲫鱼种日粮中适宜脂肪水平为4.08%~6.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育银鲫 脂肪水平 生长性能 脂肪沉积 肌肉成分 消化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华蓝藻对鱼类的营养毒理学效应 被引量:20
17
作者 董桂芳 解绶启 +2 位作者 朱晓鸣 韩冬 杨云霞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9期6233-6241,共9页
水体富营养化导致蓝藻水华的发生已成为全球关注的水环境问题,很多鱼类处于水生态系统食物链的最高级,蓝藻水华的主要次级代谢产物-微囊藻毒素可通过鱼类的摄食活动或生物富集作用在鱼体组织中累积,并通过食物链危及人类健康。近年来,... 水体富营养化导致蓝藻水华的发生已成为全球关注的水环境问题,很多鱼类处于水生态系统食物链的最高级,蓝藻水华的主要次级代谢产物-微囊藻毒素可通过鱼类的摄食活动或生物富集作用在鱼体组织中累积,并通过食物链危及人类健康。近年来,微囊藻毒素对鱼类的毒性效应引起众多科学家的关注。在天然水体中不少鱼类可以主动摄食蓝藻,所以,水华蓝藻对鱼类来说既具有营养物作用、也具有潜在的毒性作用。鉴于目前机械收获的水华蓝藻生物量资源化利用问题以及水产饲料业亟需大力开发鱼粉替代蛋白源的需要,从营养学和毒理学这两个角度来研究水华蓝藻对鱼类的营养作用和毒性效应具有较高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主要概述了蓝藻粉、蓝藻细胞对鱼类的营养学和毒理学效应,以期拓展水华蓝藻对鱼类毒性效应的研究视野,同时也为水华蓝藻的资源化利用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藻粉 蓝藻细胞 微囊藻毒素 营养毒理学 鱼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槲皮素对副猪嗜血杆菌感染猪气管上皮细胞RPSA、MAPK/NF-κB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田俊可 周朗 +3 位作者 刘绪文 邱银生 陆启荣 刘宇 《中兽医医药杂志》 2025年第1期1-8,共8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槲皮素对副猪嗜血杆菌(GPS)感染的新生猪气管上皮细胞(NPTr细胞)RPSA、MAPK/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试验采用GPS感染NPTr细胞作为细胞屏障损伤模型,采用Western blot检测NPTr细胞中RPSA、MAPK/NF-κB信号通路蛋白表达水平... 本试验旨在研究槲皮素对副猪嗜血杆菌(GPS)感染的新生猪气管上皮细胞(NPTr细胞)RPSA、MAPK/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试验采用GPS感染NPTr细胞作为细胞屏障损伤模型,采用Western blot检测NPTr细胞中RPSA、MAPK/NF-κB信号通路蛋白表达水平,通过设计RPSA干扰引物和RPSA过表达载体,进一步研究槲皮素对GPS感染的NPTr细胞RPSA、MAPK/NF-κB通路的影响。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GPS感染NPTr细胞后RPSA蛋白、JNK、ERK、p38和NF-κB磷酸化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上调(P<0.05或P<0.01);与GPS感染组相比,槲皮素的预处理可下调NF-κB、JNK、ERK和p38蛋白的磷酸化水平;RPSA siRNA能够干扰RPSA的表达并降低MAPK/NF-κB相关通路蛋白的表达;RPSA的过表达可显著上调NF-κB、JNK、ERK、p38磷酸化蛋白表达水平;槲皮素处理能显著降低RPSA相关信号通路蛋白的表达水平(P<0.05或P<0.01)。结果提示,槲皮素能够通过调控RPSA、MAPK/NF-κB信号通路来缓解GPS感染所致的气管上皮细胞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猪嗜血杆菌 新生猪气管上皮细胞 槲皮素 RPSA 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投喂频率对斑点叉尾鮰幼鱼生长、饲料利用和鱼体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23
19
作者 董桂芳 胡振雄 +3 位作者 黄峰 张志平 胡鑫 万祖德 《渔业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8-53,共6页
通过8周的生长试验,研究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幼鱼(初始体重约4.5 g)的最适投喂频率。试验饲料为自制配合饲料,粗蛋白38%,总能19.0 kJ/g。设计了1~5次/d(M1-M5)5种投喂频率。结果表明:M2、M3、M4组摄食率均显著高于M1和M5组... 通过8周的生长试验,研究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幼鱼(初始体重约4.5 g)的最适投喂频率。试验饲料为自制配合饲料,粗蛋白38%,总能19.0 kJ/g。设计了1~5次/d(M1-M5)5种投喂频率。结果表明:M2、M3、M4组摄食率均显著高于M1和M5组(P<0.05),其中M4组最大。M3、M4、M5组的特定生长率均显著高于M1组(P<0.05),其中M3组最大。M2、M3、M4、M5组的干物质表观消化率均显著高于M1组(P<0.05),M3和M4组的蛋白和能量表观消化率均显著高于M1和M2组(P<0.05)。M3组干物质含量显著高于M1和M2组(P<0.05),M2、M3、M4和M5组的粗蛋白、粗脂肪和能量含量均显著高于M1组(P<0.05)。因此,本研究建议,斑点叉尾鮰幼鱼养殖的最适投喂频率为3次/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投喂频率 饲料利用 鱼体组成 斑点叉尾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料中用花生粕替代鱼粉对凡纳对虾生长和氨基酸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13
20
作者 刘立鹤 黄峰 +3 位作者 侯永清 刘军 郑石轩 周歧存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70-375,共6页
以饲料中鱼粉添加量为36%(质量分数)作为对照组(A组,粗蛋白质的质量分数为40%),用花生粕分别替代饲料配方中10%、20%、30%、40%、50%的鱼粉,配成5种等氮对虾试验饲料(B^F组),饲喂凡纳对虾Litopeaneus vannam ei56 d,研究了不同饲料对凡... 以饲料中鱼粉添加量为36%(质量分数)作为对照组(A组,粗蛋白质的质量分数为40%),用花生粕分别替代饲料配方中10%、20%、30%、40%、50%的鱼粉,配成5种等氮对虾试验饲料(B^F组),饲喂凡纳对虾Litopeaneus vannam ei56 d,研究了不同饲料对凡纳对虾生长性能和虾体氨基酸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饲养28 d时,各饲料组凡纳对虾的增重率、成活率、饲料系数、蛋白质效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饲养56 d时,随着用花生粕替代鱼粉比例的增加,对虾的增重率呈现下降趋势,F组对虾增重率仅为1932.4%,显著低于其他饲料组(P<0.05);对虾成活率也呈现降低的趋势,但组间并无显著差异;各组饲料系数亦无显著差异(P>0.05);当用花生粕替代鱼粉超过30%时,D、E、F组蛋白质效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随着用花生粕替代鱼粉比例的增加,虾体的蛋氨酸呈现与饲料蛋氨酸含量同步降低,而精氨酸呈现同步增加的变化趋势。综合各项指标,说明凡纳对虾饲料中用花生粕替代20%鱼粉是完全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对虾 生长 饲料 鱼粉 花生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