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6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海省规模场动物疫病净化现状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应兰 傅义娟 +8 位作者 逯玉 炊文婷 李秀英 马维民 杨亚民 林元清 张燕 宋长芳 杨峻鹏 《现代畜牧科技》 2024年第10期126-128,共3页
为加快推进动物疫病净化工作,提高动物疫病防控条件和管理水平,促进养殖业健康发展,青海省于2014年启动动物疫病净化工作,10年来,该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同时也遇到了很多困难。该文通过对青海省规模场情况调查,结合当前净化工作开展情... 为加快推进动物疫病净化工作,提高动物疫病防控条件和管理水平,促进养殖业健康发展,青海省于2014年启动动物疫病净化工作,10年来,该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同时也遇到了很多困难。该文通过对青海省规模场情况调查,结合当前净化工作开展情况,对青海省目前净化工作的现状做出概况,分析疫病净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尝试提出对策建议,为其它规模场开展净化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疫病净化 防控 问题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NP检测方法在实验动物遗传质量检测中的研究进展和应用
2
作者 张越 李湘茹 +3 位作者 权金强 高彩霞 夏长友 赵生国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588-1593,共6页
实验动物作为生命科学研究的重要实验材料,其质量的均一性对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起到关键作用,而实验动物的遗传质量检测是评价实验动物遗传质量高低的重要环节。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作为分子标记... 实验动物作为生命科学研究的重要实验材料,其质量的均一性对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起到关键作用,而实验动物的遗传质量检测是评价实验动物遗传质量高低的重要环节。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作为分子标记已被广泛应用于实验动物遗传检测,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进步,实验动物的SNP遗传质量检测方法也一直在更新。本文主要梳理了目前SNP检测方法在实验动物遗传质量检测中的研究进展和应用,以及各种检测方法的优缺点,以期为实验动物的遗传质量检测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动物 遗传质量 SNP 检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口蹄疫病毒IgA抗体的构建表达及其抗病毒活性的分析
3
作者 刘峰 李坤 +11 位作者 章兴赜 马雪青 孙普 李凤娟 曹轶梅 白兴文 付元芳 袁红 欧阳一凡 刘在新 卢曾军 李平花 《畜牧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985-3991,共7页
口蹄疫是口蹄疫病毒引起危害猪、牛和羊等主要家畜的一种烈性传染病,为了发展抗口蹄疫病毒的新策略,进行疾病的综合防控,本研究将O型、A型口蹄疫病毒特异性猪BCR文库中筛选获得的5株O型和A型口蹄疫病毒共有克隆型IgA抗体的重链可变区(VH... 口蹄疫是口蹄疫病毒引起危害猪、牛和羊等主要家畜的一种烈性传染病,为了发展抗口蹄疫病毒的新策略,进行疾病的综合防控,本研究将O型、A型口蹄疫病毒特异性猪BCR文库中筛选获得的5株O型和A型口蹄疫病毒共有克隆型IgA抗体的重链可变区(VH)和轻链可变区(VL)序列分别与猪IgA的重链恒定区基因和轻链(Kappa链)恒定区基因拼接,分别构建5个IgA的重链载体质粒和5个轻链载体质粒,并将其分别共转染CHO-S悬浮细胞,转染7 d后收集上清进行蛋白纯化。纯化后的抗体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鉴定、并用微量病毒中和试验分析5株IgA抗体中和O型、A型口蹄疫病毒的能力,用间接ELISA方法检测5株IgA抗体与口蹄疫病毒的反应性。结果表明:本研究成功构建质粒并表达了5株抗口蹄疫病毒的IgA抗体,这些抗体对O型和A型口蹄疫病毒均无中和活性,但其中1株抗体(POA-A8)与口蹄疫病毒特异性结合的能力最强,可以用于未来口蹄疫病毒诊断检测方法的建立。本研究为未来抗口蹄疫病毒非中和的分泌型IgA的研究以及病毒诊断方法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蹄疫病毒 IGA抗体 构建表达 抗病毒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属动物α亚科疱疹病毒感染研究进展
4
作者 赵晓阳 王晓钧 刘荻萩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7-154,共8页
马属动物α亚科疱疹病毒包括马疱疹病毒1型(EHV-1)、马疱疹病毒3型(EHV-3)、马疱疹病毒4型(EHV-4)、马疱疹病毒6型(EHV-6)、马疱疹病毒8型(EHV-8)和马疱疹病毒9型(EHV-9)。这些病毒均可引起马属动物出现呼吸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严... 马属动物α亚科疱疹病毒包括马疱疹病毒1型(EHV-1)、马疱疹病毒3型(EHV-3)、马疱疹病毒4型(EHV-4)、马疱疹病毒6型(EHV-6)、马疱疹病毒8型(EHV-8)和马疱疹病毒9型(EHV-9)。这些病毒均可引起马属动物出现呼吸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严重可造成流产和死亡,给马属动物养殖业带来严重经济损失。EHV-1,EHV-4和EHV-8是马属动物α亚科疱疹病毒的代表性病毒,也是马属动物传染病临床病例中常见的疱疹病毒,从病原学、传播途径、临床症状、诊断方法、预防与控制及生物安全管理等多方面整理归纳,同时总结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分析并展望未来研究趋势,可为更好开展马属动物α亚科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生物安全防控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疱疹病毒 α亚科疱疹病毒 临床症状 预防控制 生物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例猪轮状病毒的实验室诊断及VP7基因序列分析
5
作者 唐慧伦 欧阳璐 +1 位作者 李清竹 欧云文 《湖南畜牧兽医》 2024年第2期14-17,共4页
为确定湖南省怀化市某规模化猪场仔猪腹泻原因,采用RT-PCR试验方法对病死仔猪肠道内容物及粪便进行流行性腹泻病毒、传染性胃肠炎病毒、轮状病毒检测,并对RT-PCR产物进行测序分析、同源性比对。结果表明,仔猪腹泻为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经... 为确定湖南省怀化市某规模化猪场仔猪腹泻原因,采用RT-PCR试验方法对病死仔猪肠道内容物及粪便进行流行性腹泻病毒、传染性胃肠炎病毒、轮状病毒检测,并对RT-PCR产物进行测序分析、同源性比对。结果表明,仔猪腹泻为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经序列分析发现该毒株与G9亚型毒株位于同一分支上,且同源性最高,为95.8%,因此判断此次引起仔猪发病为G9型猪轮状病毒感染所致,为当前省内流行毒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仔猪腹泻 轮状病毒 实验室诊断 VP7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洲猪瘟防控技术研究进展
6
作者 马春霞 张洋 +5 位作者 欧云文 刘雪霜 吴亚 潘琴 任绍科 邓书明 《现代畜牧兽医》 2025年第7期79-85,共7页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感染猪群引起的一种高度急性、烈性传染病。ASFV为有囊膜的双链DNA病毒,遗传变异多样,免疫逃逸机制复杂,尚无可靠疫苗用于猪群免疫,防控难度较高。...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感染猪群引起的一种高度急性、烈性传染病。ASFV为有囊膜的双链DNA病毒,遗传变异多样,免疫逃逸机制复杂,尚无可靠疫苗用于猪群免疫,防控难度较高。自2018年传入我国后,ASF给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近年来,随着对ASFV的不断深入研究,相关诊断技术、疫苗和防控药物已取得显著成果。文章系统总结了ASF诊断技术、疫苗、中西药和生物安全等方面的研究现状,以期为我国ASF防控及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猪瘟 非洲猪瘟病毒 诊断技术 疫苗 中药 生物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嵌合流行毒株G-H环基因重组口蹄疫病毒的拯救及其免疫原性分析
7
作者 李平花 黄书伦 +11 位作者 张克强 刘锋 孙普 李冬 包慧芳 曹轶梅 白兴文 马雪青 李坤 袁红 刘在新 卢曾军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5222-5229,共8页
为了研究能有效免疫防控当前流行的O型3个拓扑型口蹄疫病毒(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FMDV)的疫苗候选株,本研究利用FMDV反向遗传操作技术,通过基因替换,构建同时含当前流行的O型三个拓扑型病毒株结构蛋白基因的重组全长克隆,转染... 为了研究能有效免疫防控当前流行的O型3个拓扑型口蹄疫病毒(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FMDV)的疫苗候选株,本研究利用FMDV反向遗传操作技术,通过基因替换,构建同时含当前流行的O型三个拓扑型病毒株结构蛋白基因的重组全长克隆,转染表达T7RNA聚合酶的细胞后拯救重组FMDV,分析结构蛋白基因的重构对病毒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拯救病毒制备灭活疫苗,免疫猪和牛,用体外中和试验初步研究其作为O型FMD疫苗候选株的潜力。结果表明FMD流行毒株结构蛋白VP1 G-H环基因的替换没有明显影响重组病毒的噬斑表型和复制能力,但不同FMDV G-H环抗原表位对猪诱导机体产生交叉中和抗体水平影响较大,对牛诱导机体产生交叉中和抗体的影响较小,表明FMDV G-H抗原表位是猪免疫优势的表位。本研究为未来FMDV疫苗的设计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H环 重组口蹄疫病毒 拯救 免疫原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病毒性腹泻有效防控——生猪产业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 被引量:1
8
作者 冯力 石达 《猪业科学》 2024年第4期40-43,共4页
猪病毒性腹泻并不是一种传染病,而是一大类感染消化道病毒病的统称,因其临床症状均导致腹泻而得来,其病源包括4种猪肠道冠状病毒和猪轮状病毒(PoRV)。猪肠道冠状病毒主要包括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猪德尔... 猪病毒性腹泻并不是一种传染病,而是一大类感染消化道病毒病的统称,因其临床症状均导致腹泻而得来,其病源包括4种猪肠道冠状病毒和猪轮状病毒(PoRV)。猪肠道冠状病毒主要包括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猪德尔塔冠状病毒(PDCoV)和新发的猪急性腹泻综合征冠状病毒(SADS-Co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病毒性腹泻 猪肠道 猪德尔塔冠状病毒 生猪产业 有效防控 腹泻综合征 临床症状 病毒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菌素防治动物细菌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刘东慧 权衡 +4 位作者 李彩玉 刘梦瑶 周继章 宫晓炜 陈启伟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86-996,共11页
在进化过程中,植物、昆虫、爬行动物及人类等生物通过产生不同的防御机制来抵抗外来病原的侵入以适应复杂的环境。最常见的是产生抗菌肽(Antimicrobial peptides,AMP),其可以影响病原体细胞膜的通透性、核酸的复制及蛋白质的合成。抗菌... 在进化过程中,植物、昆虫、爬行动物及人类等生物通过产生不同的防御机制来抵抗外来病原的侵入以适应复杂的环境。最常见的是产生抗菌肽(Antimicrobial peptides,AMP),其可以影响病原体细胞膜的通透性、核酸的复制及蛋白质的合成。抗菌肽是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的一种具有生物活性的小分子多肽,包括昆虫抗菌肽、哺乳动物抗菌肽、两栖动物抗菌肽、鱼类抗菌肽、软体动物抗菌肽、甲壳类动物抗菌肽、植物抗菌肽、细菌抗菌肽(又称细菌素)。绝大多数微生物(主要是革兰氏阳性菌)和古细菌至少会产生一种抗菌肽,以保护自身并在生态环境中保持竞争优势[1]。细菌素(Bacteriocin)是细菌核糖体产生的小分子阳离子肽,具有抑菌作用。由于其强大的抑菌性能,细菌素作为益生菌的代谢物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例如,Whitehead在1933年发现,乳酸乳球菌乳亚种(Lactococcus lactis subsp.lactis)产生的乳链球菌素(Nisin)在小鼠体内具有抗链球菌感染的活性[2]。随后,发现了越来越多的细菌素,例如片球菌素A[3]、植物乳杆菌素S/T[4]、Enterocin 1146[5]、Piscicolin 126[6]、Pneumocyclicin[7]、植物乳杆菌素JY22[8]和Gassericin M[9]。动物用替抗产品需求的增加加速了细菌素的研发进程,很多细菌素具有强大的抑菌活性,有望成为治疗重大疾病的新型绿色天然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性疾病 甲壳类动物 链球菌感染 革兰氏阳性菌 细菌素 通透性 防御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MGCD0103对小反刍兽疫病毒体外复制的影响
10
作者 邓瑞雪 潘春容 +4 位作者 朱学亮 胡林杰 孙跃峰 曾巧英 蒙学莲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542-4552,共11页
旨在探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s)选择性抑制剂MGCD0103(Mocetinostat)对小反刍兽疫病毒(peste des petits ruminants virus,PPRV)在山羊子宫内膜上皮细胞(EEC细胞)复制的影响。本研究通过RT-qPCR法测定PPRV感染后宿主细胞HDACs和抑制... 旨在探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s)选择性抑制剂MGCD0103(Mocetinostat)对小反刍兽疫病毒(peste des petits ruminants virus,PPRV)在山羊子宫内膜上皮细胞(EEC细胞)复制的影响。本研究通过RT-qPCR法测定PPRV感染后宿主细胞HDACs和抑制剂处理细胞中PPRV N基因的转录水平,通过Time of Addition Assay确定MGCD0103在PPRV复制过程的作用阶段,用Western blot检测PPRV N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并采用TCID50方法测定了病毒滴度。结果表明,PPRV感染引起EEC细胞HDAC1(P<0.001)和HDAC2(P<0.002)转录水平明显上升;MGCD0103在病毒入侵和复制阶段均发挥了抑制作用,且在复制阶段抑制作用更明显;MGCD0103显著降低PPRV N基因转录水平和表达水平及病毒滴度(P<0.002),且其抑制PPRV在EEC中的半数有效浓度(EC50)和药物选择指数(SI)分别是0.43μmol·L^(-1)和4.35。本研究确定MGCD0103显著抑制PPRV的复制,这对研发有效抗PPRV药物具有重要意义,为高效率产毒细胞株的构建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 MGCD0103 抑制 小反刍兽疫病毒 病毒复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蹄疫病毒Asia1型猪源中和抗体的筛选与抗原表位鉴定
11
作者 董开恒 黄书伦 +7 位作者 李凤娟 李坤 刘果 张强 包慧芳 李洪炫 卢曾军 张小丽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5211-5221,共11页
Asia1型口蹄疫病毒(FMDV)仍然在我国周边国家存在,对我国畜牧业造成长期威胁。本研究旨在利用单个B细胞抗体技术研制Asia1型FMDV的中和性单克隆抗体,以此为工具,鉴定Asia1型FMDV的保护性抗原位点。以FMDV Asia1/JS/05为诱饵抗原,通过流... Asia1型口蹄疫病毒(FMDV)仍然在我国周边国家存在,对我国畜牧业造成长期威胁。本研究旨在利用单个B细胞抗体技术研制Asia1型FMDV的中和性单克隆抗体,以此为工具,鉴定Asia1型FMDV的保护性抗原位点。以FMDV Asia1/JS/05为诱饵抗原,通过流式细胞术分选免疫猪PBMCs中的抗原特异性B细胞,通过巢式PCR扩增单个B细胞IgG抗体重链与轻链可变区基因序列,分别构建IgG抗体重链与轻链表达质粒,将其共转染CHO-S细胞进行抗体表达;通过间接ELISA、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病毒中和试验(VNT)验证抗体反应性和中和活性,利用免疫印迹、中和抗体逃逸突变株筛选鉴定中和抗体所识别的抗原表位类型和抗原表位关键氨基酸。结果显示:获得了5株反应性良好的Asia1型FMDV特异性抗体,其中PD3和PD7为中和抗体,两株中和抗体识别相同表位,关键氨基酸为VP2蛋白72位残基(D)。本研究首次获得Asia1型FMDV特异性猪源中和抗体,鉴定VP272D是中和表位的关键氨基酸,进一步丰富了Asia1型FMDV抗原位点信息,为FMDV Asia1型分子疫苗和新诊断检测技术研究的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蹄疫病毒 Asia1型 猪源单克隆抗体 抗原表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遗传多样性与防控研究进展
12
作者 李志 孟茹 +4 位作者 付永 韩元 尚佑军 高闪电 殷宏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06-112,共7页
牛病毒性腹泻(Bovine viral diarrhea)是由黄病毒科瘟病毒属的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感染引起牛的一种传染病,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流行,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BVDV可分为BVDV-1、BVDV-2和BVDV-3基因型和众多的基因亚型,宿主范围比较广泛,... 牛病毒性腹泻(Bovine viral diarrhea)是由黄病毒科瘟病毒属的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感染引起牛的一种传染病,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流行,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BVDV可分为BVDV-1、BVDV-2和BVDV-3基因型和众多的基因亚型,宿主范围比较广泛,而且可形成持续感染,抑制宿主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应答,给防控带来困难。虽然在北欧一些国家利用监测淘汰实现了BVD净化,但在BVD流行率较高的地区,免疫控制策略现实可行。目前我国各地均有BVD报道,基于BVDV-1毒株的灭活疫苗已用于该病的防控,但用于预防多病原引起牛腹泻或牛呼吸道综合征的联合疫苗匮乏,多联多价疫苗的创制将有助于我国BVD防控和净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 基因型与生物型 致病性 免疫抑制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菌酶复合制剂对保育猪生长性能、肠道形态、营养物质消化率及血清免疫指标的影响
13
作者 吕转平 苏晓月 +1 位作者 唐思静 孙普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54-58,共5页
试验旨在探究菌酶复合制剂对保育猪生长性能、肠道黏膜形态、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及血清免疫指标的影响。选用300头体重[(10.29±0.25) kg],平均日龄为30 d的“杜洛克×长白猪×大白猪”三元杂交猪,随机分成3组,每组5个重复... 试验旨在探究菌酶复合制剂对保育猪生长性能、肠道黏膜形态、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及血清免疫指标的影响。选用300头体重[(10.29±0.25) kg],平均日龄为30 d的“杜洛克×长白猪×大白猪”三元杂交猪,随机分成3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20头猪。其中对照组的保育猪饲喂基础饲粮,两个试验组的保育猪分别在基础日粮中饲喂添加0.2%和0.4%菌酶复合制剂的基础饲粮。预试期3 d,正试期60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0.4%试验组保育猪试验期末体重和平均日增重显著提高(P<0.05),保育猪试验期间料重比显著下降(P<0.05);菌酶复合制剂添加剂量为0.4%试验组保育猪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的绒毛高度、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的比值均显著提高(P<0.05),隐窝深度显著降低(P<0.05);添加0.4%菌酶复合制剂试验组保育猪对饲粮中干物质、粗蛋白和粗纤维的表观消化率显著提高(P<0.05);添加0.4%菌酶复合制剂可以显著提高其血清中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和白细胞介素-2(IL-2)的含量(P<0.05)。综上所述,保育猪饲粮中添加0.4%菌酶复合制剂可以有效提高生长性能,改善肠道形态,提高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和机体免疫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酶复合制剂 保育猪 生长性能 肠道形态 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F鸭2种饲养方式环境指标的比较研究
14
作者 张伟 于海波 +2 位作者 张筱磊 李昌文 夏长友 《现代畜牧科技》 2025年第2期31-35,共5页
该文比较SPF鸭2种饲养方式环境指标的差异,为SPF鸭的保种及生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试验将120只成年SPF鸭分为隔离器组和屏障笼具组2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分别放置在饲养隔离器和屏障设施内的普通笼具中饲养,采集2组饲养环境的... 该文比较SPF鸭2种饲养方式环境指标的差异,为SPF鸭的保种及生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试验将120只成年SPF鸭分为隔离器组和屏障笼具组2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分别放置在饲养隔离器和屏障设施内的普通笼具中饲养,采集2组饲养环境的温度、湿度、风速、尘埃粒子浓度、氨气浓度、硫化氢浓度指标。结果显示,隔离器组最大温差、风速平均值、PM0.5平均值、PM1.0平均值、PM5.0平均值、氨气浓度平均值显著高于屏障笼具组(P<0.05);2组的硫化氢检测值均为0。通过对最大温差、最大湿度差、风速、尘埃粒子浓度、有害气体浓度等指标的比较说明,屏障笼具组内环境质量更好,更适合SPF鸭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F鸭 环境质量 环境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洲猪瘟病毒感染过程中巨噬细胞极化表型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崔宏全 姜成刚 +6 位作者 文莉莉 范宇琴 刘英豪 都兰 王靖飞 赵东明 何希君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4-62,共9页
为研究非洲猪瘟病毒(ASFV)对巨噬细胞极化表型的影响,本研究将100ng/mL脂多糖(LPS)+50ng/mL IFN-γ诱导猪肺泡巨噬细胞(PAM)成为M1型巨噬细胞(M1组),用50 ng/mL IL-4诱导PAM成为M2型巨噬细胞(M2组),以不做任何处理的PAM作为对照组。24 ... 为研究非洲猪瘟病毒(ASFV)对巨噬细胞极化表型的影响,本研究将100ng/mL脂多糖(LPS)+50ng/mL IFN-γ诱导猪肺泡巨噬细胞(PAM)成为M1型巨噬细胞(M1组),用50 ng/mL IL-4诱导PAM成为M2型巨噬细胞(M2组),以不做任何处理的PAM作为对照组。24 h后采用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各组细胞中M1型细胞因子IL-1β、IL-6、IL-12、TNF-α及M2型细胞因子IL-10及其标志物精氨酸酶-1(Arg-1)、几丁质酶-1(Ym-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mRNA的转录水平;采用Luminex细胞多因子试剂盒检测各组细胞上清中M1型细胞因子TNF-α、IL-1α、IL-1β、IL-6、IL-12、IL-18和M2型细胞因子IL-1受体拮抗剂(IL-1RA)、IL-10的表达水平;采用NO试剂盒及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各组细胞上清中M1型巨噬细胞代谢物NO的含量及其细胞表面标志物CD80+细胞的占比;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中M2型巨噬细胞标志物Arg-1蛋白的表达。结果显示,M1组中促炎细胞因子IL-1β、IL-6、IL-12、TNF-αmRNA的转录和蛋白分泌水平、IL-1α的分泌水平、NO的含量及CD80+细胞的占比均显著和极显著高于其余两组。M2组中抑炎细胞因子IL-10和Arg-1 mRNA的转录和蛋白的分泌水平均极显著高于其余两组。未检测到IL-18和IL-1RA的表达。在此基础上将ASFV Pig/HLJ/2018株以MOI 1感染PAM,不同时间后(0、12 h、24 h、36 h及48 h)分别按照上述各方法检测PAM中各细胞因子及极化标志物的转录水平及蛋白的分泌水平,分析ASFV感染后巨噬细胞表型的极化方向。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ASFV感染后PAM中M1型细胞因子IL-1β、TNF-α、IL-6的转录水平均极显著升高,IL-6的转录水平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PAM中M2型细胞因子IL-10及Arg-1的转录水平先升后降,并分别于感染后48h与12 h达到峰值,后者随后下降;Ym-1与PPAR的转录水平均在感染后24 h达到峰值,随后下降;ASFV感染后PAM中部分细胞因子蛋白的分泌水平与其转录水平的变化趋势类似;NO含量显著和极显著升高,CD80+细胞占比显著升高直至达到峰值;Arg-1的表达量均极显著升高(除了感染后48 h),在感染后36 h达到峰值后下降。上述结果表明,ASFV感染后PAM同时向M1型及M2型极化,M1型极化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持续存在,而M2型极化则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本研究为进一步探究ASFV感染对宿主免疫状态的影响及宿主如何响应ASFV感染的机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猪瘟病毒 肺泡巨噬细胞 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绵羊肺炎支原体EF-Tu蛋白原核表达及ELISA方法建立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思宇 张梦洁 +12 位作者 田睿 陈益 刘镝钺 李文良 毛立 程子龙 杨蕾蕾 孙敏 张纹纹 杜改梅 储岳峰 王金泉 刘茂军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7-105,共9页
绵羊肺炎支原体(Mo)是引起规模化羊场呼吸道病的主要病原,危害严重;快速特异诊断是防控该病的保障。本文旨在建立一种检测Mo血清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利用大肠杆菌的密码子偏好性优化Mo EF-Tu基因序列进行原核表达,纯化出高纯度重组rEF... 绵羊肺炎支原体(Mo)是引起规模化羊场呼吸道病的主要病原,危害严重;快速特异诊断是防控该病的保障。本文旨在建立一种检测Mo血清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利用大肠杆菌的密码子偏好性优化Mo EF-Tu基因序列进行原核表达,纯化出高纯度重组rEF-Tu蛋白,以纯化的rEF-Tu为包被抗原,建立Mo间接ELISA抗体检测方法。结果显示,原核表达的EF-Tu蛋白分子质量约为45.4 kDa,与预期相符;Western blot证实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建立的间接ELISA方法最佳优化条件显示,包被抗原浓度为1.25 mg/L,37℃孵育2 h;封闭条件为30 g/L BSA,37℃孵育1 h;待检血清1∶100稀释,37℃孵育45 min;酶标二抗1∶20000稀释,37℃孵育30 min;底物TMB 37℃避光反应15 min;样品OD450值≥0.296时判定为阳性,OD450值≤0.265时判定为阴性,OD 450值0.265~0.296则判为可疑;组内和组间变异系数均低于10%;用该方法与实验室所建Mo全菌蛋白间接ELISA检测方法对233份血清进行检测,两者特异性为90.70%,敏感性为82.69%,符合率约为87.12%。上述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间接ELISA方法具有良好的敏感性、重复性及特异性,为Mo的临床诊断、抗体监测等提供简单快速的血清学诊断方法,也为Mo抗体检测试剂盒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绵羊肺炎支原体 EF-Tu蛋白 原核表达 间接ELI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急性腹泻综合征冠状病毒N蛋白间接ELISA抗体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17
作者 曾苗苗 杨小曼 +9 位作者 张鑫 刘大凯 时洪艳 张记宇 张燎原 陈建飞 冯廷帅 李修文 石达 冯力 《畜牧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19-326,共8页
为建立一种猪急性腹泻综合征冠状病毒(SADS-CoV)血清抗体的快速检测方法,本研究首先经PCR扩增SADS-CoV N基因,纯化鉴定后克隆至表达载体pET-32a(+),构建重组质粒pET-32a-N。重组N蛋白诱导表达并通过SDS-PAGE和Western blot鉴定后,采用... 为建立一种猪急性腹泻综合征冠状病毒(SADS-CoV)血清抗体的快速检测方法,本研究首先经PCR扩增SADS-CoV N基因,纯化鉴定后克隆至表达载体pET-32a(+),构建重组质粒pET-32a-N。重组N蛋白诱导表达并通过SDS-PAGE和Western blot鉴定后,采用纯化的重组N蛋白作为包被抗原,以兔抗猪HRP-IgG作为二抗,利用方阵滴定法优化各反应条件,建立了一种以SADS-CoV N蛋白为靶标的检测SADS-CoV血清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并对此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重复性及临床应用价值进行鉴定。SDS-PAGE及Western blot结果显示,重组表达的N蛋白约为70 ku,且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采用该方法检测SADS-CoV阳性血清抗体效价可达1∶3 200,并且与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猪丁型冠状病毒(PDCoV)、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病毒(PRRSV)、猪轮状病毒(PoRV)和猪圆环病毒(PCV)阳性血清均无交叉反应,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批内和批间重复性试验的变异系数均小于10%,具有较好的重复性。利用该方法和间接免疫荧光方法(IFA)分别对50份猪临床血清样品进行检测,结果显示二者的总符合率为98%。综上,本研究建立了一种基于SADS-CoV N蛋白的间接ELISA抗体检测方法,可用于临床SADS-CoV血清抗体检测以及流行病学的监测,对防控SADS-CoV的流行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急性腹泻综合征冠状病毒(SADS-CoV) N蛋白 原核表达 间接ELI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某规模化鸡场禽腺病毒4型感染的诊断与分析
18
作者 豆玲 吉艳红 +5 位作者 李鹏飞 刘萍 杜国玉 刘志杰 何继军 尚佑军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57-63,共7页
针对近期甘肃某规模化蛋鸡场发生禽腺病毒4型(FAdV-4)感染的疑似疫情,系统开展实验室确诊及病原分子流行病学分析。通过对死亡鸡临床剖检、多组织病理切片分析、根据FAdV-4型Fiber-2基因设计引物进行PCR扩增、测序与核苷酸序列比对、同... 针对近期甘肃某规模化蛋鸡场发生禽腺病毒4型(FAdV-4)感染的疑似疫情,系统开展实验室确诊及病原分子流行病学分析。通过对死亡鸡临床剖检、多组织病理切片分析、根据FAdV-4型Fiber-2基因设计引物进行PCR扩增、测序与核苷酸序列比对、同源性分析;对患病鸡、同群未表现症状的假定健康鸡和健康鸡采集血液进行禽腺病毒抗体ELISA检测;对剖检后实质脏器进行细菌培养,进行16S rRNA的PCR扩增,测序后序列同源性比对。结果显示,病鸡表现进行性消瘦、贫血、产蛋停止、腹泻乃至死亡等症状,剖检显示心包积液,肝、肾肿大,弥漫性出血,肝脏质脆;多个组织病理切片检查可见心肌纤维坏死伴炎性细胞浸润,肺脏组织被膜增厚、肺小叶坏死,肾小管溶解坏死,肝细胞灶状坏死,小肠及腺胃组织黏膜层可见溶解坏死等系列病理变化;PCR检测FAdV-4型病毒的Fiber-2基因片段(358 bp)呈阳性,其测序结果与GenBank上公布的Fiber 2基因同源性为99.7%;ELISA检测FAdV-4型病毒血清抗体亦为阳性;病料细菌检测16S rRNA序列比对结果与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的同源性达99.93%。表明该蛋鸡场发病主要是禽腺病毒4型感染所致,同时也存在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混合感染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腺病毒4型 心包水-肝炎综合征 蛋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内源性逆转录病毒检测的三重PCR方法的建立及其在五指山猪组织样品检测中的初步应用
19
作者 瑞雪 张云航 +7 位作者 李杨 谭晨 蔡艺菲 刘园园 曹宗喜 张艳 孙瑞萍 刘光亮 《畜牧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548-3554,共7页
本研究旨在建立可同时检测猪基因组中的猪内源性逆转录病毒(porcine endogenous retrovirus,PERV)并鉴别PERV-A、PERV-B、PERV-C三种亚型PERV的三重PCR检测方法。根据PERV不同亚型囊膜(env)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经反应条件和反应体系优... 本研究旨在建立可同时检测猪基因组中的猪内源性逆转录病毒(porcine endogenous retrovirus,PERV)并鉴别PERV-A、PERV-B、PERV-C三种亚型PERV的三重PCR检测方法。根据PERV不同亚型囊膜(env)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经反应条件和反应体系优化后对该方法进行特异性、敏感性及重复性试验验证。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三重PCR检测方法特异性强,可特异性扩增三种亚型PERV目的基因,对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猪瘟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扩增结果呈阴性;该方法的敏感性较好,对PERV-A、PERV-B、PERV-C质粒标准品的检测下限分别为1×10^(2)、1×10^(3)和1×10^(2)拷贝·μL^(-1);采用建立的三重PCR方法检测103份组织样品,其中PERV-A的阳性率为100%(103/103),PERV-B的阳性率为100%(103/103),PERV-C的阳性率为54%(56/103),与经典单重PCR方法进行比较,符合率分别为100%、100%、96.6%。本研究成功建立了一种特异性强、敏感性较好、快速简便的三重PCR方法,可用于PERV三种亚型同时检测的鉴别诊断,为筛选无PERV的猪源供体器官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内源性逆转录病毒 囊膜基因 三重PCR检测方法 组织样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犬少突胶质前体细胞的制备及嗜神经病毒感染模型的建立
20
作者 杨晓媛 薛雨佳 +5 位作者 杜文乐 崔赛赛 刘家森 康洪涛 姜骞 曲连东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27-332,共6页
为建立研究嗜神经病毒致病机制的可靠细胞模型,本实验将健康幼犬剖杀无菌去除其脑膜、脑干及血管等结构,收集并处理大脑皮质后,利用神经组织解离试剂盒及配套设备对大脑组织解离,采用3次差速贴壁法从犬大脑皮质中纯化细胞。3次贴壁后观... 为建立研究嗜神经病毒致病机制的可靠细胞模型,本实验将健康幼犬剖杀无菌去除其脑膜、脑干及血管等结构,收集并处理大脑皮质后,利用神经组织解离试剂盒及配套设备对大脑组织解离,采用3次差速贴壁法从犬大脑皮质中纯化细胞。3次贴壁后观察可见,贴壁细胞体积较大,突起数量增加,突起变长有分支,分支呈交叉状态。进一步采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和RT-PCR鉴定纯化后的细胞,结果显示,纯化的细胞中少突胶质前体细胞标记物CSPG4抗体和基因检测均为阳性,而其他细胞标记物的抗体和基因检测均为阴性,表明获得了纯化的犬少突胶质前体细胞(OPC),纯度约97%。对分离纯化后的OPC采用PCR/RT-PCR检测常见犬外源病毒,结果显示,犬瘟热病毒(CDV)、犬副流感病毒5型(CPIV5)、犬细小病毒(CPV)均为阴性结果,表明获得的OPC无常见犬外源病毒感染。将犬源嗜神经病毒CDV和CPIV5分别感染OPC,感染后24 h和48 h观察细胞形态,并采用IFA鉴定两种病毒的感染状况。细胞形态观察可见,接种CDV 24 h出现细胞病变,48 h后的细胞病变更为明显,大部分细胞圆缩、聚堆、甚至脱落;接种CPIV524 h的细胞无明显病变,48 h出现圆缩、聚堆,但无明显脱落,与自然感染的细胞形态一致。IFA结果显示,CDV和CPIV5感染的细胞均出现绿色荧光,但CDV感染细胞出现的绿色荧光多于CPIV5感染的细胞。上述结果表明犬源OPC可作为CDV、CPIV5等嗜神经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本研究获得了犬大脑皮质OPC的体外分离、纯化及培养方法,建立了嗜神经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为该类病毒致病机制的研究奠定了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突胶质前体细胞(OPC) 原代细胞培养 嗜神经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