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荧光定量PCR方法的原理及其在研究病毒在动物体内分布规律的应用 被引量:10
1
作者 高均伟 郭延锋 +4 位作者 王三虎 潘耀谦 王丽荣 朱国坡 刘兴友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3-65,共3页
研究病毒在动物体内的分布情况,主要是为了掌握病毒在动物体内的生长繁殖规律,找到病毒的靶细胞和靶器官,为进一步研究其致病机理和防制技术提供试验依据。荧光定量PCR法具有定量准确、特异性强、自动化程度高等特点,是研究病毒分布规... 研究病毒在动物体内的分布情况,主要是为了掌握病毒在动物体内的生长繁殖规律,找到病毒的靶细胞和靶器官,为进一步研究其致病机理和防制技术提供试验依据。荧光定量PCR法具有定量准确、特异性强、自动化程度高等特点,是研究病毒分布规律的主要方法之一,作者综述了此方法的原理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定量PCR 病毒 分布规律 原理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豫北地区猪“高热病”流行特征及病原学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李任峰 陈金山 +3 位作者 赵坤 胡建和 王自良 赵朴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5期92-95,共4页
为进一步探明猪"高热病"的病原特点及发病规律,收集河南豫北地区2007年9月至2010年10月15个县(市)189个不同规模猪场及农村散养户1 381份猪"高热病"病料样本,采用PCR或RT-PCR方法并结合细菌培养技术进行病原检测。... 为进一步探明猪"高热病"的病原特点及发病规律,收集河南豫北地区2007年9月至2010年10月15个县(市)189个不同规模猪场及农村散养户1 381份猪"高热病"病料样本,采用PCR或RT-PCR方法并结合细菌培养技术进行病原检测。结果显示,除7份样本检测结果呈阴性外,共检出猪蓝耳病病毒(PRRSV)阳性1 202份,猪圆环病毒(PCV-2)阳性1 199份,猪流感病毒(SIV)阳性995份,猪瘟病毒(CSFV)阳性20份,附红细胞体(E.suis)阳性316份,副猪嗜血杆菌(Hps)阳性758份,大肠杆菌(E.coil)阳性1 248份,巴氏杆菌(PM)阳性18份,沙门氏菌(SE)阳性38份,检出率分别为87.04%、86.82%、72.05%、1.45%、22.88%、54.89%、17.96%、1.30%和2.75%;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2009年豫北地区猪"高热病"发病率比2008年上升了115.71%,而2010年前3季度较2009年同比下降42.88%,河南豫北地区猪"高热病"由多种病原混合感染引起,不同年份的流行特征也不同;此疫情秋季发病率最高,对哺乳仔猪的影响较大,特别是对规模化猪场的危害较为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高热病” 流行病学 病原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喹诺酮类药物多残留间接竞争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11
3
作者 姜金庆 杨雪峰 +3 位作者 王自良 常新耀 王三虎 刘兴友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887-892,共6页
为建立同时检测多种氟喹诺酮药物的免疫学分析方法,本研究以碳二亚胺(EDC)二步法合成环丙沙星人工抗原,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多克隆抗体,建立氟喹诺酮类药物多残留检测方法。标准曲线在PBS中的线性检测范围为0.2 ng/mL~376 ng/mL,半数... 为建立同时检测多种氟喹诺酮药物的免疫学分析方法,本研究以碳二亚胺(EDC)二步法合成环丙沙星人工抗原,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多克隆抗体,建立氟喹诺酮类药物多残留检测方法。标准曲线在PBS中的线性检测范围为0.2 ng/mL~376 ng/mL,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8 ng/mL,检测限(LOD)为0.1 ng/mL;抗体对恩诺沙星、诺氟沙星和培氟沙星均能特异性识别,IC50值分别为7.3 ng/mL、10.6 ng/mL、和13.2 ng/mL;标准品稀释液中NaOH和甲醇的最高容忍度分别为10%和30%;牛奶基质中添加5 ng/mL、20 ng/mL和50 ng/mL的标准品,环丙沙星、恩诺沙星、诺氟沙星和培氟沙星的回收率分别为93%~108%、96%~110%、92.5%~104%和93%~1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丙沙星 多克隆抗体 间接竞争ELISA 氟喹诺酮药物 多残留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流感病毒河南株的分离鉴定和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9
4
作者 赵朴 郑玉姝 +3 位作者 贾贝贝 刘丽艳 刘兴友 李海燕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07-110,共4页
从河南省有呼吸道症状的5个不同猪场采集棉拭子和肺组织样品。样品处理后,通过尿囊腔途径接种10日龄SPF鸡胚。获得3株病毒,经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鉴定,为H3N2亚型流感病毒,并对其部分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其半数鸡胚感染量(EI... 从河南省有呼吸道症状的5个不同猪场采集棉拭子和肺组织样品。样品处理后,通过尿囊腔途径接种10日龄SPF鸡胚。获得3株病毒,经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鉴定,为H3N2亚型流感病毒,并对其部分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其半数鸡胚感染量(EID50)分别是0-9.56/0.2mL,10-8.56/0.2mL和10-8.44/0.2mL,对小白鼠的半数致死量(LD50)分别是10-1.56/0.1mL,10-1.45/0.1mL和10-1.50/0.1mL;它们的血凝素对热不稳定,能凝集1%马、牛、驴、猪、绵羊、鸡、兔、豚鼠、小白鼠及人O型血的红细胞。这为了解河南猪群中流行的流感病毒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流感病毒 分离 鉴定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变异机制及致弱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7
5
作者 陈明艳 余娟 +6 位作者 潘耀谦 郭东光 陈伶俐 徐敏 贺会利 魏小兵 刘兴友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1-94,共4页
因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基因组RNA聚合酶缺乏校正功能和其特有的套式转录方式,IBV容易发生变异,导致新的变异毒株不断出现,使现有的疫苗难以完全满足预防的需要,这就要求根据流行特点不断研究新的疫苗。根据IBV的变异机制,利用鸡... 因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基因组RNA聚合酶缺乏校正功能和其特有的套式转录方式,IBV容易发生变异,导致新的变异毒株不断出现,使现有的疫苗难以完全满足预防的需要,这就要求根据流行特点不断研究新的疫苗。根据IBV的变异机制,利用鸡胚连续传代、改变生长温度和基因工程方法可人工获得致弱的IBV毒株,为研究IBV弱毒疫苗毒株奠定基础。论文就近几年来IBV的变异情况及致弱方法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为更好的预防IBV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病毒变异机制 病毒致弱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病毒性免疫抑制病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6
作者 陈悦 刘兴友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92-194,共3页
在细菌感染性、病毒感染性、自身免疫病、肿瘤等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着免疫抑制作用,作者对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禽白血病、禽呼肠孤病毒病、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症的流行病学及检测方法进行概况综述,希望对生产有所指导,对科研有... 在细菌感染性、病毒感染性、自身免疫病、肿瘤等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着免疫抑制作用,作者对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禽白血病、禽呼肠孤病毒病、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症的流行病学及检测方法进行概况综述,希望对生产有所指导,对科研有所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 免疫抑制 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苯达唑对种兔感染脑炎原虫的防治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潘耀谦 刘兴友 +5 位作者 冯春花 赵振升 李瑞珍 刘志科 李会珍 孙玉倩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96-199,共4页
为了有效地防治种兔的脑炎原虫病,本研究根据脑炎原虫的生物学特点和对组织损伤的特征选用阿苯达唑进行了防治试验。对115只种兔做了ELISA检测和尿沉渣检查,发现有18只种兔已感染脑性原虫,另97只并未感染。用阿苯达唑对感染种兔进行了治... 为了有效地防治种兔的脑炎原虫病,本研究根据脑炎原虫的生物学特点和对组织损伤的特征选用阿苯达唑进行了防治试验。对115只种兔做了ELISA检测和尿沉渣检查,发现有18只种兔已感染脑性原虫,另97只并未感染。用阿苯达唑对感染种兔进行了治疗,对未感染种兔做了预防。结果18只感染种兔经三个疗程治疗后,虽然尿沉渣中均未检出脑炎原虫,但仍有两例种兔的OD值呈阳性。将2例OD值阳性种兔剖检后在其脑组织中检出脑炎原虫包囊和肉芽肿。用药物预防的97只未感染种兔,经两个预防期后血清学检查呈阴性,尿沉渣中也未检出脑炎原虫。试验证明,阿苯达唑对兔脑炎原虫病有良好防治作用,用药的时机以脑炎原虫还未进入脑组织时最合适,用药的剂量一定要保持有效的杀虫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兔脑炎原虫 种兔 阿苯达唑 预防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默病毒编码的miRNA——新型抗病毒治疗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夏银可 潘耀谦 +1 位作者 朱广蕊 刘兴友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5-39,共5页
miRNA是一类在转录后水平调节基因表达的非编码RNA。病毒编码的miRNA在调控病毒基因自身表达及病毒与宿主相互作用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这一类miRNA有助于提高病毒的致病性。因此,通过使用与病毒miRNA互补的单链核苷酸即抗miRNA寡核苷酸(an... miRNA是一类在转录后水平调节基因表达的非编码RNA。病毒编码的miRNA在调控病毒基因自身表达及病毒与宿主相互作用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这一类miRNA有助于提高病毒的致病性。因此,通过使用与病毒miRNA互补的单链核苷酸即抗miRNA寡核苷酸(anti-miRNA oligonucleotides,AMOs)来抑制病毒miRNA的表达,从而沉默其功能达到抑制病毒复制的效果,这可能成为一种治疗病毒性感染的新方法。文章描述了研究较深入的病毒miRNA与其功能及AMOs的修饰方式,并讨论了AMOs应用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miRNA AMOs 反义寡核苷酸 RNA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传染性支气管病毒ZZ2004株致SPF感染鸡小肠损伤的病理与超微病变研究
9
作者 朱广蕊 潘耀谦 +3 位作者 夏银可 银梅 唐海蓉 刘兴友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859-863,共5页
为研究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ZZ2004株引起鸡生长缓慢的发病机理,本实验将100只7日龄SPF雏鸡平均分为两组。实验组经口服病毒进行感染,对照组口服生理盐水,通过临床检查、病理学检查及超微病变观察进行研究。病理解剖学检查表明,实... 为研究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ZZ2004株引起鸡生长缓慢的发病机理,本实验将100只7日龄SPF雏鸡平均分为两组。实验组经口服病毒进行感染,对照组口服生理盐水,通过临床检查、病理学检查及超微病变观察进行研究。病理解剖学检查表明,实验组鸡各肠段有不同程度卡他性出血性炎性变化。病理组织学显示,小肠绒毛变短,上皮细胞脱落,固有层内炎性细胞增多。扫描电镜观察表明,肠绒毛的游离端常断裂,固有层裸露,在肠上皮细胞之间有大量杯状细胞的开口,并见大块状的分泌物渗出。透射电镜检查显示,残存的肠上皮细胞的微绒毛严重破坏;粗面内质网脱颗粒,滑面内质网明显扩张,呈囊状或泡状,在内质网中出现大量病毒颗粒;核周隙扩张,在核质中能够检出成熟的病毒颗粒。本研究结果表明:IBV ZZ2004株可以在肠上皮细胞中增殖,引起肠的吸收上皮和肠绒毛的一系列退行性病变,从而导致感染鸡代谢障碍,生长缓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SPF鸡 肠道 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常见病毒多重PCR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被引量:10
10
作者 赵朴 郑玉姝 +6 位作者 赵坤 李任峰 胡建和 王三虎 刘兴友 陈金山 刘俊伟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4-67,共4页
为建立同时检测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猪流感病毒(Swine influenza virus,SIV)、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和猪圆环病毒2型(Porcine circovirus 2,PCV2)4... 为建立同时检测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猪流感病毒(Swine influenza virus,SIV)、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和猪圆环病毒2型(Porcine circovirus 2,PCV2)4种病毒的多重PCR,分别针对PRRSV、SIV、PCV2和PRV保守序列设计4对特异性引物,建立同时检测这4种病毒的多重PCR,并对采自呼吸障碍病猪的病料进行检测。结果显示,PRRSV、SIV、PCV2、PRV扩增产物分别是275,650,482,359 bp,检测最小DNA量分别是1.5,7.5,4.3,2.7 pg;检测采自河南省的100份样品,总阳性率为95%(95/100),其中PRRSV、SIV、PCV2和PRV阳性率分别是62.1%(59/95),33.7%(32/95),66.3%(63/95),26.3%(25/95),混合感染率达69.5%(66/95)。表明建立的多重PCR方法敏感、特异、快速,可用于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常见病毒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 猪流感病毒 伪狂犬病病毒 猪圆环病毒2型 多重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胚成纤维细胞原代培养及应用 被引量:16
11
作者 朱国坡 周晓丽 +5 位作者 郭延锋 李瑞芳 高均伟 陈仕均 王丽荣 刘兴友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12-114,共3页
原代培养是指在体外模拟体内生理环境,使从体内取出的组织细胞生存、生长和传代,并维持原有组织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特性。鸡胚成纤维细胞具有相对容易获得、增殖能力强、适应性强、良好的耐受性、性状比较稳定等特点,使得其被广泛地应用... 原代培养是指在体外模拟体内生理环境,使从体内取出的组织细胞生存、生长和传代,并维持原有组织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特性。鸡胚成纤维细胞具有相对容易获得、增殖能力强、适应性强、良好的耐受性、性状比较稳定等特点,使得其被广泛地应用于分子和细胞生物学研究的许多方面。论文综述了近年来有关鸡胚成纤维细胞的培养技术,如鸡胚的取材、细胞的分离、纯化和培养,同时介绍了应用进展和未来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胚成纤维细胞 原代培养 分离 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圆环病毒2型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被引量:9
12
作者 郑玉姝 赵朴 +7 位作者 刘俊伟 陈金山 姚四新 赵坤 李任峰 王三虎 刘兴友 张智勇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66-68,共3页
根据GenBank登录的PCV2的保守序列,设计1对引物,建立了PCV2的PCR检测方法。试验结果表明,该PCR方法敏感、特异,适于临床样品检测,为PCV2的临床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猪圆环病毒2型 PCR 临床诊断 流行病学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诺氟沙星免疫学检测方法的建立及优化 被引量:4
13
作者 姜金庆 李广领 +3 位作者 王自良 刘兴友 杨雪峰 黄华国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1期148-151,共4页
采用优化的碳二亚胺法制备诺氟沙星(NOR)人工抗原,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多克隆抗体,建立间接竞争ELISA标准曲线。对NOR的线性检测范围为0.07~31.8ng/mL,半数抑制质量浓度(IC50)和最低检测限(LOD)分别为1.5ng/mL和0.04ng/mL。检测缓冲液... 采用优化的碳二亚胺法制备诺氟沙星(NOR)人工抗原,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多克隆抗体,建立间接竞争ELISA标准曲线。对NOR的线性检测范围为0.07~31.8ng/mL,半数抑制质量浓度(IC50)和最低检测限(LOD)分别为1.5ng/mL和0.04ng/mL。检测缓冲液中pH值和磷酸根离子浓度的最佳参数分别为7.4和10mmol/L;对甲醇和NaOH溶液(30mmol/L)的最佳调整体积分数分别为30%和10%。抗体具有广谱特异性,与环丙沙星(83.3%)、培氟沙星(78.9%)、依诺沙星(68.2%)、恩诺沙星(51.7%)和洛美沙星(41.7%)有较高的交叉反应率,可用于氟喹诺酮类药物(FQs)多残留检测方法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氟沙星 氟喹诺酮 间接竞争ELISA 多残留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S1基因主要抗原区的可溶性表达及其Dot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2
14
作者 赵朴 苏红辽 +5 位作者 刘兴友 赵坤 胡建和 王三虎 姚四新 郑玉姝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35-40,共6页
【目的】可溶性表达猪流感病毒(SIV)NS1基因主要抗原区(NS1′)蛋白,获得具有良好抗原性的NS1′蛋白,并初步建立检测NS1抗体的斑点酶联吸附试验(Dot-ELISA)方法,为鉴别诊断猪流感病毒感染猪与疫苗免疫猪奠定基础。【方法】以质粒pET28a-... 【目的】可溶性表达猪流感病毒(SIV)NS1基因主要抗原区(NS1′)蛋白,获得具有良好抗原性的NS1′蛋白,并初步建立检测NS1抗体的斑点酶联吸附试验(Dot-ELISA)方法,为鉴别诊断猪流感病毒感染猪与疫苗免疫猪奠定基础。【方法】以质粒pET28a-NS1为模板,PCR扩增NS1基因抗原性较好的区段NS1′,用EcoRⅠ和XhoⅠ双酶切后插入pET-32a(+),构建pET32a-NS1′,经PCR、EcoRⅠ和XhoⅠ双酶切及DNA测序鉴定后,转化大肠杆菌Rosetta,用IPTG诱导表达,纯化NS1′并免疫家兔制备多克隆血清,对其进行SDS-PAGE、Western blotting检测和免疫荧光分析,并以纯化的NS1′作为包被抗原初步建立Dot-ELISA检测方法。【结果】PCR扩增获得了长约250bp的H3N2SIV NS1′片段;成功构建了重组载体pET32a-NS1′;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融合蛋白NS1′大小约34ku,该蛋白可溶,能与感染SIV的猪血清特异性反应,并且用纯化蛋白NS1′制备的多克隆血清能识别293T细胞中表达的NS1,建立的Dot-ELISA检测方法可鉴别猪流感病毒感染猪与疫苗免疫猪。【结论】实现了H3N2SIV NS1′蛋白的可溶性表达,表达产物具有良好的抗原性,以NS1′作为包被抗原,建立了检测NS1抗体的Dot-ELISA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流感病毒 非结构蛋白1 主要抗原区域 可溶性表达 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V和PCV2二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初步应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赵朴 栗永华 +6 位作者 徐力 刘豪丽 刘方敏 陈梦娟 李红武 常贺帅 郑玉姝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7-10,共4页
为建立同时检测猪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和猪圆环病毒2型(porcine circovirus 2,PCV2)2种病毒的多重PCR,设计2对PRV和PCV2特异性引物,建立同时检测这2种病毒的二重PCR方法,并对采自呼吸障碍病猪的病料进行检测。结果表明... 为建立同时检测猪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和猪圆环病毒2型(porcine circovirus 2,PCV2)2种病毒的多重PCR,设计2对PRV和PCV2特异性引物,建立同时检测这2种病毒的二重PCR方法,并对采自呼吸障碍病猪的病料进行检测。结果表明,PRV和PCV2扩增产物分别为359bp和482bp,最小DNA质量分别是2.7pg和4.3pg。采自河南省的80份样品的总阳性率为85%(68/80),其中PRV和PCV2阳性率分别为28.8%(23/80)和77.5%(62/80),混合感染率达25%(17/68)。该多重PCR检测方法敏感、特异、快速,可用于临床样品PRV和PCV2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伪狂犬病病毒 猪圆环病毒2型 二重PCR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炎原虫病兔免疫器官的病理形态学观察 被引量:2
16
作者 潘耀谦 刘兴友 +5 位作者 赵振升 陈金山 银梅 唐海蓉 朱广蕊 夏银可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8-62,共5页
研究脑炎原虫病兔外周免疫器官的形态学变化,采集20只病兔和12只对照兔的淋巴结、脾脏和圆小囊,通过临床检查,病理剖检,病理切片的HE染色、吉姆萨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进行了比较观察。结果表明病兔淋巴结内的淋巴小结数量增多,生发... 研究脑炎原虫病兔外周免疫器官的形态学变化,采集20只病兔和12只对照兔的淋巴结、脾脏和圆小囊,通过临床检查,病理剖检,病理切片的HE染色、吉姆萨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进行了比较观察。结果表明病兔淋巴结内的淋巴小结数量增多,生发中心明显,髓索增粗,副皮质区增宽。脾脏的脾小结增多,变大,具有明显的生发中心,边缘区明显增宽,动脉周围淋巴鞘明显变大,聚集大量淋巴细胞。圆小囊的淋巴小结增大,数量增多,生发中心明显,淋巴小结周围弥散大量淋巴细胞。通过α-ANAE和sABC染色,在淋巴结、脾脏和圆小囊中均可检出大量T细胞、巨噬细胞和IgG阳性细胞。据此认为患脑炎原虫病时,病兔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均增强,但以细胞免疫反应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兔脑炎原虫 免疫器官 细胞免疫 体液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猪圆环病毒2型的分离与分子鉴定 被引量:2
17
作者 赵朴 赵坤 +5 位作者 李任峰 王三虎 刘兴友 陈金山 赵恒章 郑玉姝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55-157,共3页
利用PCR技术初步检测疑似PCV2感染的猪肺脏和淋巴结中的病毒。将样品处理后接种于PK-15细胞。从感染PK-15细胞PCR扩增PCV2基因片段,克隆入pMD18-T载体,并进行序列测定和比较。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分离病毒的PCR产物与国内多株PCV2核酸同... 利用PCR技术初步检测疑似PCV2感染的猪肺脏和淋巴结中的病毒。将样品处理后接种于PK-15细胞。从感染PK-15细胞PCR扩增PCV2基因片段,克隆入pMD18-T载体,并进行序列测定和比较。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分离病毒的PCR产物与国内多株PCV2核酸同源性大于98%,说明所分离的病毒为PCV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圆环病毒2型 PCR分离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变异株ZZ2004 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姚四新 王宪文 +1 位作者 赵淑秋 刘兴友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5-17,共3页
根据GenBank已发表的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IBV)ZZ2004 3a、3b及E基因序列,设计1对引物,扩增540bp特异性核酸片段,建立了检测IBV ZZ2004的RT-PCR方法。特异性试验结果表明,IBV ZZ2004能扩增出540bp的核酸片... 根据GenBank已发表的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IBV)ZZ2004 3a、3b及E基因序列,设计1对引物,扩增540bp特异性核酸片段,建立了检测IBV ZZ2004的RT-PCR方法。特异性试验结果表明,IBV ZZ2004能扩增出540bp的核酸片段,而IBV M41、H120、H52毒株以及新城疫病毒(NDV)、禽流感病毒(AIV)、传染性腔上囊病病毒(IBDV)均无特异性条带出现。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最低检出量为1.525pg的模板。上述结果表明,本试验所建立的RT-PCR方法敏感性高、特异性强。利用建立的RT-PCR方法对从河南省分离的6株疑似鸡IBV ZZ2004进行检测,结果5株为阳性。该方法的建立为IBV ZZ2004的诊断及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可靠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A型流感病毒RT-PCR的建立及应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赵朴 赵坤 +5 位作者 郑玉姝 李任峰 胡建和 王三虎 刘兴友 贾贝贝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97-99,共3页
根据GenBank上A型流感病毒M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1对引物,建立了检测猪群中A型流感病毒的RT-PCR方法。试验结果表明,该RT-PCR方法敏感、特异,适于临床样品检测,为猪群中A型流感病毒的临床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猪群 A型流感病毒 RT-PCR 临床诊断 流行病学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豫北地区副猪嗜血杆菌的分离鉴定与耐药性检测
20
作者 王丽荣 董永军 +2 位作者 刘兴友 邓广付 赵德明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30-32,共3页
副猪嗜血杆菌(Hps)是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病原菌,引起猪的浆液性、化脓性、多发性浆膜炎,影响2周龄到4月龄的猪,主要在断奶后和保育阶段发病,通常见于5~8周龄的猪,发病率一般在10%~15%,
关键词 副猪嗜血杆菌病 分离鉴定 豫北地区 耐药性 检测 多发性浆膜炎 保育阶段 发病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