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柠檬酸改性的羟基磷灰石纳米片抗病毒效果及作用方式
1
作者 黄正群 谭辉容 +1 位作者 赵兴洪 万红平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42-150,共9页
为探究柠檬酸改性的羟基磷灰石纳米片(HA-Cit)对猪伪狂犬病毒(PRV)和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的抑制活性及其作用方式,以CaCl_(2)、Na_(2)HPO_(4)、柠檬酸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合成HA-Cit,通过高分辨透射电镜、激光粒度仪、红外光谱仪、X... 为探究柠檬酸改性的羟基磷灰石纳米片(HA-Cit)对猪伪狂犬病毒(PRV)和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的抑制活性及其作用方式,以CaCl_(2)、Na_(2)HPO_(4)、柠檬酸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合成HA-Cit,通过高分辨透射电镜、激光粒度仪、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对HA-Cit进行图谱分析,并应用CCK-8法检测HA-Cit细胞毒性、病毒空斑法检测HA-Cit抗病毒活性及对病毒的作用方式。结果表明:相较于纯相的羟基磷灰石纳米棒(HA),HA-Cit为片状,粒径增加,拥有更强的负电性和分散性,含有柠檬酸特征官能团,结晶度降低;HACit具有更高的生物相容性,对两种病毒的治疗指数(I_(S))均显著高于HA,其抗病毒作用方式为直接灭活病毒及抑制病毒的复制和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柠檬酸 羟基磷灰石 抗病毒活性 伪狂犬病毒 传染性胃肠炎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养殖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ictaluri)的分离鉴定与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34
2
作者 耿毅 汪开毓 +2 位作者 范方玲 陈德芳 黄锦炉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1-67,共7页
从四川眉山与新津两地患红头病的养殖黄颡鱼体内分离到2株优势菌(CHNYC001与CHNYC002),以腹腔注射与浸泡的方式进行人工感染试验,证实其为养殖黄颡鱼红头病的病原菌。根据分离菌株的形态、生理生化特性,结合16SrDNA序列测定(GenBank登... 从四川眉山与新津两地患红头病的养殖黄颡鱼体内分离到2株优势菌(CHNYC001与CHNYC002),以腹腔注射与浸泡的方式进行人工感染试验,证实其为养殖黄颡鱼红头病的病原菌。根据分离菌株的形态、生理生化特性,结合16SrDNA序列测定(GenBank登录号分别为FJ766524、FJ766525)与系统发育分析,将其鉴定为鮰爱德华氏菌(Edwardsie lla ictaluri)。分离菌株最适生长温度为20—30℃,最适生长pH为7.0,在含盐量2%以上的培养基上不生长,对氟苯尼考、强力霉素、洛美沙星等敏感,对乙酰螺旋霉素、磺胺甲基异噁唑和麦迪霉素等不敏感。临床病理特征分析发现,养殖黄颡鱼感染爱德华氏菌临床上分为急性与慢性两种类型,急性型主要表现为败血症的病变特征,慢性型表现为头顶出血,发红与溃疡的病变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颡鱼 红头病 鲴爱德华氏菌 分离鉴定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鲁氏菌比较基因组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3
作者 钟志军 于爽 +10 位作者 徐杰 王玉飞 彭广能 陈燕芬 白耀霞 付思美 王同坤 汪舟佳 杜昕颖 黄克和 陈泽良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46-350,共5页
依据宿主偏好性的不同,布鲁氏菌分为6个经典种。根据生物学特性又将其分为19个亚型。包括:B.melitensis(羊种,主要感染绵羊和山羊种,
关键词 布鲁氏菌 比较基因组学 生物学特性 羊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IL-2真核表达质粒对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ORF5基因疫苗诱导小鼠细胞免疫增强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陈希文 程安春 +6 位作者 汪铭书 希尼尼根 豆文波 张平英 李雪梅 王刚 刘伍梅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0-63,共4页
目的 :研究猪白细胞介素 2真核表达质粒 (pcDNA IL 2 )对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ORF5基因疫苗 (pcDNA PRRSV ORF5 )诱导BALB/c小鼠产生细胞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 :用pcDNA IL 2与PRRSVORF5基因疫苗 (pcDNA PRRSV ORF5 )共同免疫BALB/c小... 目的 :研究猪白细胞介素 2真核表达质粒 (pcDNA IL 2 )对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ORF5基因疫苗 (pcDNA PRRSV ORF5 )诱导BALB/c小鼠产生细胞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 :用pcDNA IL 2与PRRSVORF5基因疫苗 (pcDNA PRRSV ORF5 )共同免疫BALB/c小鼠 ,以空载质粒pcDNA为阴性对照 ,PBS为空白对照 ;采用流式细胞仪 (FACS)、淋巴细胞增殖试验(MTT法 )分别对小鼠外周血中CD4 + 、CD8+ T淋巴细胞数和淋巴细胞的转化功能进行了检测。结果 :pcDNA IL 2与pcDNA PRRSV ORF5共同免疫小鼠后外周血对ConA有明显的反应性 ,CD4 + 、CD8+ T淋巴细胞数在免疫后 7天显著超过对照组 ,共同组与单独pcDNA PRRSV ORF5组有显著差异 (P <0 0 1)。结论 :pcDNA PRRSV ORF5免疫小鼠能够诱导其机体产生良好的细胞免疫应答 ,猪pcDNA IL 2能够显著增强pcDNA PRRSV ORF5诱导小鼠细胞免疫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白细胞介素2真核表达质粒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ORF5基因疫苗 细胞免疫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头管灌注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家兔血清中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姚学萍 杨德英 +4 位作者 杨洪森 伍杰 余树民 曹随忠 刘宗平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59-62,共4页
检测和分析乳头管灌注金黄色葡萄球菌前后家兔血清酶活性的动态变化,筛选奶牛乳房炎早期诊断指标。18只健康的怀孕家兔于产后7 d经第4对乳腺乳头管灌注金黄色葡萄球菌建立乳房炎模型。在灌注前2 h与灌注后6、12、24、48、72 h分别采血... 检测和分析乳头管灌注金黄色葡萄球菌前后家兔血清酶活性的动态变化,筛选奶牛乳房炎早期诊断指标。18只健康的怀孕家兔于产后7 d经第4对乳腺乳头管灌注金黄色葡萄球菌建立乳房炎模型。在灌注前2 h与灌注后6、12、24、48、72 h分别采血测定血清中碱性磷酸酶(ALP)、乳酸脱氢酶(LDH)、过氧化物酶(LP)和髓过氧化物酶(MPO)的活性并同时采集乳腺组织观察病理学变化。结果显示,血清酶ALP、LDH和MPO活性在灌注后6~48 h时显著升高(P<0.05),LP活性在灌注后12~48 h时显著升高(P<0.05),4种酶活性均在灌注后24 h时达到峰值;LDH活性变化与不同时相之间的拟合度(R2=0.9704)均大于其他3种酶与不同时相之间的拟合度;LDH活性与乳腺组织损伤程度密切相关。研究结果提示,LDH可以作为乳房炎早期诊断候选指标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兔 乳房炎 金黄色葡萄球菌 血清酶 乳房炎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奶牛胎盘脂联素、瘦素、内脂素与犊牛初生重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沈留红 江涛 +12 位作者 巫晓峰 姜思汛 肖劲邦 曹随忠 余树民 邓俊良 左之才 彭广能 马晓平 钟志军 任志华 王娅 胡延春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85-192,共8页
旨在探究奶牛胎盘组织中脂联素(Adiponectin)、瘦素(Leptin)、内脂素(Visfatin)与犊牛初生重的相关性。选取规模化养殖场正常分娩奶牛56头,按犊牛初生重划分为A(≤40kg)、B(40~45kg)、C(≥45kg)3组,分娩后立即手术采集胎盘组织,用RT-PCR... 旨在探究奶牛胎盘组织中脂联素(Adiponectin)、瘦素(Leptin)、内脂素(Visfatin)与犊牛初生重的相关性。选取规模化养殖场正常分娩奶牛56头,按犊牛初生重划分为A(≤40kg)、B(40~45kg)、C(≥45kg)3组,分娩后立即手术采集胎盘组织,用RT-PCR和ELISA检测胎盘组织脂联素、瘦素和内脂素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分析其与犊牛初生重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随着犊牛初生重增加,奶牛胎盘组织脂联素、内脂素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逐渐上升,瘦素先降低再升高;C组瘦素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B组(P<0.05),A组和B组、C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脂联素和内脂素在A、B、C 3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A、B组脂联素蛋白表达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C组脂联素显著高于A组和B组(P<0.05),瘦素和内脂素在A、B、C 3组间表达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母牛胎盘脂联素、瘦素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与犊牛初生重极显著正相关(P<0.01),母牛胎盘内脂素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与犊牛初生重相关性不显著(P>0.05);母牛胎盘脂联素、瘦素、内脂素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两两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综上表明,奶牛胎盘中均有脂联素、瘦素和内脂素表达,胎盘脂联素、瘦素、内脂素相互协调对犊牛宫内生长发育发挥作用,其中脂联素和瘦素对犊牛初生重影响较大而内脂素影响较小。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奶牛胎盘组织中脂联素、瘦素、内脂素对犊牛初生重的作用机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盘 脂联素 瘦素 内脂素 犊牛初生重 奶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非鱼源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Sip基因的克隆、鉴定及分子特性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黄锦炉 汪开毓 +4 位作者 肖丹 王均 付希 王浩丞 连海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54-560,共7页
利用设计的特异性引物,扩增出了分离自患病罗非鱼无乳链球菌强毒株Sip基因,并将其克隆到pMD19-T载体上,之后对重组质粒进行了PCR和双酶切(BamHⅠ+HindⅢ)鉴定,并利用多种生物信息学软件对Sip基因进行分子特性分析。结果显示,罗非鱼源无... 利用设计的特异性引物,扩增出了分离自患病罗非鱼无乳链球菌强毒株Sip基因,并将其克隆到pMD19-T载体上,之后对重组质粒进行了PCR和双酶切(BamHⅠ+HindⅢ)鉴定,并利用多种生物信息学软件对Sip基因进行分子特性分析。结果显示,罗非鱼源无乳链球菌Sip编码氨基酸序列具有极高保守性,与人源、哺乳动物源无乳链球菌亲缘性达100%,存在1个由25个氨基酸组成的信号肽,具有1个与免疫调节功能相关的LysM结构域,具有与蛋白翻译后修饰功能相关的磷酸化位点33个和N-糖基化位点2个,编码多肽链中疏水区大于亲水区,是一种膜外蛋白。密码子偏爱性分析表明,罗非鱼源无乳链球菌Sip基因密码子使用频率差异较大,密码子偏爱性与真核生物较为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乳链球菌 Sip基因 克隆 分子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鸭病毒性肠炎研究进展 被引量:8
8
作者 郭宇飞 程安春 汪铭书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41-43,共3页
关键词 病毒性肠炎 鸭瘟 接触性传染病 VIRUS 世界范围 养殖业 DVE 天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奶牛多形核白细胞凋亡的分子调控与乳腺免疫 被引量:4
9
作者 姚学萍 曹随忠 +1 位作者 杨德英 刘宗平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20-122,共3页
多形核白细胞(polymorphonuclear neutrophil leukocytes,PMN)在奶牛乳腺防御病原菌感染中充当首要防线,而PMN的凋亡在解除奶牛乳腺的炎性反应中发挥关键作用。作者综述了PMN凋亡的分子调控及其在奶牛乳腺免疫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关键词 奶牛 多形核白细胞 细胞凋亡 乳房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斑点叉尾嗜麦芽寡养单胞菌溶血素的分离、纯化与特性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耿毅 汪开毓 +1 位作者 陈德芳 黄小丽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1-65,共5页
采用硫酸铵沉淀、DEAE-Sephadex A50离子交换层析和Sephadex G100凝胶层析对嗜麦芽寡养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的溶血素进行了分离、纯化并对其生物学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嗜麦芽寡养单胞菌产生一种分子量为20.76 K... 采用硫酸铵沉淀、DEAE-Sephadex A50离子交换层析和Sephadex G100凝胶层析对嗜麦芽寡养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的溶血素进行了分离、纯化并对其生物学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嗜麦芽寡养单胞菌产生一种分子量为20.76 KD的单一多肽溶血素。该溶血素对斑点叉尾、云斑、鲫、人、小白鼠和兔等多种动物红细胞具有溶血活性;家兔肠袢试验显示其能致兔回肠积液,具有肠毒性;致Vero细胞形态改变,具有细胞毒性,对Vero细胞的TCID50为0.126μ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麦芽寡养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 溶血素 分离纯化 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鲁氏菌减毒活疫苗株的比较基因组学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钟志军 徐杰 +11 位作者 于爽 王玉飞 周冬生 乔凤 曲勍 汪舟佳 杜昕颖 陈燕芬 黄克和 马晓平 陈泽良 彭广能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55-560,共6页
目的探究布鲁氏菌减毒活疫苗株与亲本株的分子遗传差异。方法通过布鲁氏菌全基因组DNA芯片对4株减毒活疫苗株进行比较基因组学研究。结果通过比较基因组学研究,发现疫苗菌株中存在大片段基因缺失,同时发现一些基因以多拷贝形式存在。4... 目的探究布鲁氏菌减毒活疫苗株与亲本株的分子遗传差异。方法通过布鲁氏菌全基因组DNA芯片对4株减毒活疫苗株进行比较基因组学研究。结果通过比较基因组学研究,发现疫苗菌株中存在大片段基因缺失,同时发现一些基因以多拷贝形式存在。4株减毒活疫苗株分别缺失不同数目的功能基因,主要为胞内活动有关基因和功能未知基因(分别为31和45个)。较深入地认识了布鲁氏菌减毒活疫苗株基因构成上的差异。结论与亲本株相比,4株减毒活疫苗株缺失大量基因,构成了不同疫苗株差异的遗传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氏菌 减毒活疫苗 比较基因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免疫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12
作者 陈希文 尹苗 程安春 《养猪》 2005年第1期29-32,共4页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引起的高度传染性疾病,自发现首例病例以来,对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已开展大量研究,现就此病的免疫学作一综述。
关键词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 传染性疾病 病例 高度 免疫学研究 首例 综述 发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膜肺炎放线杆菌感染对猪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增殖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左之才 崔恒敏 +1 位作者 彭西 邓俊良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0-34,共5页
为研究感染APP对猪外周血免疫功能影响,将24头健康杜洛克、长白猪和约克夏三元杂交(DLY)仔猪按性别、体重分为2组,分别用生理盐水(对照组CG)和含3.8×107CFU.mL-1猪放线杆菌(APP)稀释液(试验组TG)喷雾鼻腔。结果表明,TG猪血液中白... 为研究感染APP对猪外周血免疫功能影响,将24头健康杜洛克、长白猪和约克夏三元杂交(DLY)仔猪按性别、体重分为2组,分别用生理盐水(对照组CG)和含3.8×107CFU.mL-1猪放线杆菌(APP)稀释液(试验组TG)喷雾鼻腔。结果表明,TG猪血液中白细胞总数(WBC)、中性粒细胞数(GRA)、中间细胞数(MID)均极显著升高(P<0.01),淋巴细胞数(LYM)却极显著降低(P<0.01)。TG猪外周血CD3+T细胞降低(P>0.05),CD3+CD4+T细胞极显著降低(P<0.01),CD3+CD8+T细胞及CD4+/CD8+值显著降低(0.01<P<0.05)。TG猪血清中IgA、IgE略有升高,而IgG则略有下降(P>0.05)。结果表明,感染放线杆菌后,猪整体防御机能和呼吸道粘膜局部免疫功能增强,而机体整体免疫功能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膜肺炎放线杆菌 淋巴细胞亚群 淋巴细胞增殖 免疫球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猕猴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地艳 徐怀亮 +4 位作者 程安春 李青青 姚永芳 倪庆永 杜丹丹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59-665,共7页
从形态学、染色体、蛋白质、DNA水平等方面对中国猕猴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综述,以期为我国猕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供理论基础,为猕猴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提供参考。染色体核型和蛋白质分析表明中国猕猴遗传多样性有限,DNA多态性分析表明中... 从形态学、染色体、蛋白质、DNA水平等方面对中国猕猴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综述,以期为我国猕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供理论基础,为猕猴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提供参考。染色体核型和蛋白质分析表明中国猕猴遗传多样性有限,DNA多态性分析表明中国猕猴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基于线粒体控制区部分序列的分析有助于中国猕猴系统发育与进化的研究,Neighbor-joining进化树和Median-Joining网络图将中国猕猴分为7个类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猕猴 遗传多样性 染色体 蛋白质 线粒体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口蹄疫的防控措施 被引量:12
15
作者 王彬 潘海波 +3 位作者 徐博文 叶泥 付帅 颜其贵 《猪业科学》 2014年第1期54-56,共3页
猪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该病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广泛,危害严重。文章从口蹄疫的病原特点、流行特点、临床特征、防控措施等方面对猪口蹄疫进行了分析阐述,以期为该病的防控提供参考。
关键词 猪口蹄疫 流行特点 临床症状 防控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母猪产后瘫痪的原因及防治 被引量:11
16
作者 叶泥 陈杰 +1 位作者 权自芳 颜其贵 《猪业科学》 2013年第7期134-135,共2页
母猪产后瘫痪是母猪产后突然发生的一种严重的神经障碍性综合征。母猪产后瘫痪已成为目前养猪业上常见的多发病,严重影响母猪的使用年限和仔猪的成活率,给养猪生产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对母猪产后瘫痪的发病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有针对... 母猪产后瘫痪是母猪产后突然发生的一种严重的神经障碍性综合征。母猪产后瘫痪已成为目前养猪业上常见的多发病,严重影响母猪的使用年限和仔猪的成活率,给养猪生产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对母猪产后瘫痪的发病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旨在为此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相关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猪 产后瘫痪 病因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瘟免疫失败原因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彬 万莉 +2 位作者 张琦 马磊 颜其贵 《猪业科学》 2013年第5期100-102,共3页
猪瘟(classical swine fever,SF)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发热、接触性病毒性传染病。对养猪业危害很大,针对目前免疫失败的增多,对引起猪瘟免疫失败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对策。
关键词 猪瘟 免疫失败 原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豚链球菌C5a肽酶功能活性区域表达及其对斑点叉尾鱼回(Ictaluruspunctatus)的免疫保护作用
18
作者 郑宗林 汪开毓 +5 位作者 肖孟玮 王均 李岚敏 贺扬 陈德芳 黄凌远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229-1234,共6页
本研究对海豚链球菌DGX07株C5a肽酶基因序列进行了克隆和生物信息学分析,表达了其功能活性区域,并以斑点叉尾(鱼回)(Ictalurus punctatus)作为受试动物,对该蛋白进行了免疫保护作用研究。结果显示,scpⅠ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具有2个Pept... 本研究对海豚链球菌DGX07株C5a肽酶基因序列进行了克隆和生物信息学分析,表达了其功能活性区域,并以斑点叉尾(鱼回)(Ictalurus punctatus)作为受试动物,对该蛋白进行了免疫保护作用研究。结果显示,scpⅠ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具有2个Peptidase_S8_S53超家族的保守结构域,1个PA超家族的保守结构域和1个Fn3-like超家族的保守结构域,推导其活性位点共有7个,位于前501个氨基酸;根据二级结构预测、疏水性分析、表面可及性、柔性分析和抗原表位分析,推断该氨基酸序列的B细胞表位区域主要集中在第67—1098个氨基酸之间。因此,本研究选取去掉信号肽的N段的前635个氨基酸(180—2085bp)进行表达。使用表达的重组蛋白pSCPⅠ免疫斑点叉尾,抗体效价结果显示:免疫后第四周抗体效价最高,第五周后抗体效价开始下降,相对免疫保护率为43.75%。以上结果表明重组pSCPⅠ蛋白具有较好的免疫保护作用,能够作为海豚链球菌亚单位疫苗的候选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豚链球菌 scpⅠ基因 生物信息学 克隆表达 斑点叉尾 免疫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组方“回乳康”对回乳期奶牛血清PRL、GH和STAT5含量的影响
19
作者 沈留红 肖劲邦 +3 位作者 巫晓峰 姜思汛 曹随忠 余树民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766-1772,1758,共8页
为探究中药组方"回乳康"对回乳期奶牛血清催乳素(PRL)、生长激素(GH)和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5(STAT5)含量的影响。试验选择规模化奶牛场产奶量为15.42±0.71 kg的妊娠后期,即将干乳的健康奶牛80头。随机分为A、B、C和D... 为探究中药组方"回乳康"对回乳期奶牛血清催乳素(PRL)、生长激素(GH)和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5(STAT5)含量的影响。试验选择规模化奶牛场产奶量为15.42±0.71 kg的妊娠后期,即将干乳的健康奶牛80头。随机分为A、B、C和D组,每组20头,采用逐渐干奶法回乳,干乳开始当天记为第0 d,A组为对照组,不饲喂"回乳康",B、C、D组均从回乳开始第1 d,每日上午8:00分别饲喂"回乳康"400、500、600 g,回乳完成后停止饲喂。分别采集奶牛回乳期第0、1、3、5、7、9和11 d尾静脉血,并记录奶牛单日产奶量,ELISA法检测血清PRL、GH和STAT5含量。结果显示,各组回乳期奶牛产奶量均随时间推移降低,A、B、C和D组回乳时间分别为11、7、5和5 d。各组PRL、GH和STAT5含量均呈下降趋势,GH和STAT5含量在回乳期后回升,且A组下降趋势较各中药组慢,C组PRL、GH、STAT5含量及产奶量均分别与D组差异不显著(P>0.05);回乳期奶牛血清PRL、GH、STAT5含量与产奶量两两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综上,饲喂500 g/日"回乳康"即可使奶牛回乳效果达到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乳期奶牛 中药组方&ldquo 回乳康&rdquo 催乳素 生长激素 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SCQ株M蛋白基因截断片段原核表达载体构建及其表达的初步研究
20
作者 陈进会 冯迎春 +5 位作者 颜其贵 黄伟 韩国全 万莉 雷燕 王志彪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10年第12期37-39,44,共4页
为表达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M蛋白主要抗原表位基因序列,参照GenBank中发表的PRRSV SCQ株M蛋白基因设计并合成一对特异性引物,通过PCR方法从重组质粒pMD18-T-M扩增得到缺失N端跨膜区的M蛋白基因片段dM(deleting M),将其与pMD19... 为表达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M蛋白主要抗原表位基因序列,参照GenBank中发表的PRRSV SCQ株M蛋白基因设计并合成一对特异性引物,通过PCR方法从重组质粒pMD18-T-M扩增得到缺失N端跨膜区的M蛋白基因片段dM(deleting M),将其与pMD19-T simple vector连接,经测序正确后克隆至高效原核表达载体pGEX-4T-1,得到重组表达载体pGEX-4T-1-dM,并将其转化大肠杆菌Rosetta(DE3),经IPTG于37℃诱导,PRRSV M基因获得表达。经SDS-PAGE分析,所表达的融合蛋白分子量约为35 kDa。以纯化的重组蛋白作为抗原,经Western Blot分析结果表明该重组蛋白可被PRRSV阳性血清所识别,可用于PRRSV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 M蛋白基因 原核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