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哈维弧菌对水产动物的致病性及其噬菌体防控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
作者 张美霞 耿慧君 +2 位作者 王丽丽 李晓宇 徐永平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717-723,共7页
哈维弧菌是一种海洋致病菌,可感染甲壳类、贝类和鱼类等多种水产动物,引发患病动物急性败血症、突眼和慢性皮肤溃疡等。一直以来多采用抗生素控制该病,然而耐药菌株的出现和抗生素在养殖动物体内的残留,已经严重威胁到消费者健康,欧盟... 哈维弧菌是一种海洋致病菌,可感染甲壳类、贝类和鱼类等多种水产动物,引发患病动物急性败血症、突眼和慢性皮肤溃疡等。一直以来多采用抗生素控制该病,然而耐药菌株的出现和抗生素在养殖动物体内的残留,已经严重威胁到消费者健康,欧盟等国家已经禁止使用抗生素预防水产养殖动物哈维弧菌病,因而亟待寻求新的生态友好型抗菌剂。噬菌体因其在治疗细菌性疾病方面的独特优势而受到广泛关注。本文拟就哈维弧菌的流行病学、致病机制、抗生素治疗存在的问题及其噬菌体治疗研究进展进行概述,以期为噬菌体防控水产养殖动物哈维弧菌病提供理论和技术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维弧菌 水产动物 致病机制 噬菌体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ACCP体系中应用噬菌体控制动物性食品中的食源性致病菌 被引量:3
2
作者 曹振辉 胡大勇 +6 位作者 金礼吉 徐永平 李淑英 曹放 李晓宇 杨扬 张建城 《肉类研究》 2012年第6期46-49,共4页
食源性细菌疾病是当今世界上最广泛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在动物性食品生产过程中,屠宰前、后许多加工环节,动物性食品都可能被致病菌污染,这些环节成为HACCP体系中的关键控制点。近年来,有关噬菌体作为生物抗菌制剂的研究受到普遍关注... 食源性细菌疾病是当今世界上最广泛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在动物性食品生产过程中,屠宰前、后许多加工环节,动物性食品都可能被致病菌污染,这些环节成为HACCP体系中的关键控制点。近年来,有关噬菌体作为生物抗菌制剂的研究受到普遍关注。本文针对动物性食品生产过程中,应用噬菌体控制HACCP体系关键控制点中食源性致病微生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噬菌体制剂在保障动物性食品安全领域中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 噬菌体 食源性病原微生物 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噬菌体控制主要食源性致病菌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3
作者 曹振辉 金礼吉 +6 位作者 徐永平 李淑英 张建城 马永生 李化强 曹放 杨扬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74-278,共5页
食源性细菌疾病是当今世界上最广泛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由抗生素滥用导致的耐药菌株出现,以及抗生素禁用,使得人们对食源性细菌疾病的控制更加困难。噬菌体是细菌的天敌,具有感染并裂解细菌的功能,与抗生素相比,噬菌体制剂具有特异性... 食源性细菌疾病是当今世界上最广泛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由抗生素滥用导致的耐药菌株出现,以及抗生素禁用,使得人们对食源性细菌疾病的控制更加困难。噬菌体是细菌的天敌,具有感染并裂解细菌的功能,与抗生素相比,噬菌体制剂具有特异性强、自我增殖快、抗菌能力强、研发时间短等优点,因此近年来有关噬菌体作为抗菌制剂的研究受到普遍关注。本文就噬菌体在食源性病原微生物控制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噬菌体及其制剂在保障动物性食品安全领域的深入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噬菌体 食源性病原微生物 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黄色葡萄球菌外毒素及荚膜特异性卵黄抗体联合治疗奶牛乳房炎效果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王林会 李晓宇 +2 位作者 金礼吉 李淑英 徐永平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016-2021,共6页
本研究目的是评价金黄色葡萄球菌外毒素特异性卵黄抗体(IgY-toxins)及5、8、336型金黄色葡萄球菌荚膜特异性卵黄抗体(IgY-T5、IgY-T8及IgY-T336)联合使用对奶牛乳房炎的治疗效果。乳酸脱氢酶试验表明,IgYtoxins能够有效中和外毒素对乳... 本研究目的是评价金黄色葡萄球菌外毒素特异性卵黄抗体(IgY-toxins)及5、8、336型金黄色葡萄球菌荚膜特异性卵黄抗体(IgY-T5、IgY-T8及IgY-T336)联合使用对奶牛乳房炎的治疗效果。乳酸脱氢酶试验表明,IgYtoxins能够有效中和外毒素对乳腺上皮细胞MAC-T的破坏作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发现,5mg·mL-1的IgYT336可有效阻断金黄色葡萄球菌RN6390对MAC-T的侵袭。与单独使用IgY-T336相比,5mg·mL-1的IgYT336和0.5mg·mL-1的IgY-toxins联合使用能够更加有效地保护MAC-T细胞,同时显著改善细胞的生长形态。临床型乳房炎试验表明,与PBS对照相比,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乳池每天注射各20mg的IgY-T5、IgY-T8、IgYT336及IgY-toxins可显著降低(P<0.001)病牛乳汁的体细胞数(SCC),20mg的IgY-T5、IgY-T8、IgY-T336或者20mg的IgY-toxins虽然也可降低体细胞数,但是降低幅度显著低于联合治疗组(P<0.01)。所有治疗组奶牛乳汁的凝块水平都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本研究表明,荚膜及外毒素特异性卵黄抗体联合使用比其单独使用对乳房炎的治疗效果更好,在应用卵黄抗体治疗乳房炎时应该将荚膜和外毒素都列为抗体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 外毒素 卵黄抗体 乳房炎 体细胞计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噬菌体裂解酶抗菌活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5
作者 渠坤丽 徐永平 +5 位作者 李振 张建成 宋亚雄 付丽娜 王丽丽 李晓宇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1期88-93,共6页
随着细菌耐药性问题的日益严重,人们开始寻求新型抗菌制剂。噬菌体裂解酶是一种由ds DNA噬菌体编码的水解酶,能高效特异性地裂解细菌细胞壁且不易使细菌产生耐药性。由于天然裂解酶具有宿主谱窄,不能裂解革兰阴性菌等缺点,研究者对裂解... 随着细菌耐药性问题的日益严重,人们开始寻求新型抗菌制剂。噬菌体裂解酶是一种由ds DNA噬菌体编码的水解酶,能高效特异性地裂解细菌细胞壁且不易使细菌产生耐药性。由于天然裂解酶具有宿主谱窄,不能裂解革兰阴性菌等缺点,研究者对裂解酶进行了大量的设计改造。本研究主要对提高噬菌体裂解酶抗菌活性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噬菌体 噬菌体裂解酶 抗菌活性 抗生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噬菌体控制植物细菌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6
作者 马超 丛聪 +2 位作者 王丽丽 李晓宇 徐永平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749-754,共6页
尽管植物的病原菌大多数为真菌,但细菌也是引起农业经济损失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缺乏有效的杀菌剂,且细菌产生了耐药性,植物细菌性疾病的爆发通常是难以控制的。目前,噬菌体具有替代传统化学农药的潜力,使用噬菌体防治植物细菌性疾病... 尽管植物的病原菌大多数为真菌,但细菌也是引起农业经济损失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缺乏有效的杀菌剂,且细菌产生了耐药性,植物细菌性疾病的爆发通常是难以控制的。目前,噬菌体具有替代传统化学农药的潜力,使用噬菌体防治植物细菌性疾病正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商业化的噬菌体产品已被用于植物疾病的防治。在农业中,限制噬菌体使用的主要因素是环境影响和抗性宿主菌的产生。为降低环境因素对噬菌体的干扰,可使用保护剂、避免阳光直射以及使用无毒或减毒的菌株等方法来解决。同时,可使用噬菌体鸡尾酒(噬菌体混合液)进行细菌抗性管理。在未来,噬菌体治疗会作为植物疾病控制综合管理的一部分,并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噬菌体 植物细菌性疾病 优势和挑战 方法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噬菌体对三大耐药菌的防控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7
作者 付丽娜 王丽丽 +5 位作者 李晓宇 赵红 袁玉玉 丛聪 渠坤丽 徐永平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836-841,共6页
噬菌体发现之初,便被前苏联和东欧医学界用来治疗细菌感染。但是,随着抗生素时代的到来,人们慢慢忽略了对噬菌体的深入研究。近年来,由于全球耐药菌感染率不断攀升,用抗生素治疗细菌感染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一系列耐药病原菌的出现,如... 噬菌体发现之初,便被前苏联和东欧医学界用来治疗细菌感染。但是,随着抗生素时代的到来,人们慢慢忽略了对噬菌体的深入研究。近年来,由于全球耐药菌感染率不断攀升,用抗生素治疗细菌感染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一系列耐药病原菌的出现,如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结核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粪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alis),尤其是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aureus,MRSA)的出现,使得一些科学家和临床工作者开始把注意力重新集中到噬菌体研究上来,并在这个领域取得了较大进展。大量的实验证明:噬菌体可以有效地提高细菌感染的实验动物的存活率。本文就近几年国内外科研工作者在噬菌体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三大耐药菌领域所取得的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噬菌体 耐药菌 噬菌体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粘类芽胞杆菌对植物土传病害的防控及促生长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8
作者 张楠 陈岩 +5 位作者 王丽丽 李晓宇 王佳宁 周通 曲芳京 徐永平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5期91-97,共7页
多粘类芽胞杆菌是具有极高应用价值和安全性的生防菌株,对人和动植物均无致病性,某些菌株能够分泌多肽蛋白、酶和植物激素等活性产物,这些产物能够防治植物土传病害并促进植物生长和增产。针对近年来多粘类芽胞杆菌在防治土传病害及植... 多粘类芽胞杆菌是具有极高应用价值和安全性的生防菌株,对人和动植物均无致病性,某些菌株能够分泌多肽蛋白、酶和植物激素等活性产物,这些产物能够防治植物土传病害并促进植物生长和增产。针对近年来多粘类芽胞杆菌在防治土传病害及植物促生长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粘类芽胞杆菌 植物土传病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刺参饲料的使用与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11
9
作者 王熙涛 徐永平 +5 位作者 尤建嵩 金礼吉 李淑英 王晓丽 李晓宇 王丽丽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1期65-69,共5页
随着刺参养殖的高密度集约化发展,饲料问题成为刺参养殖的关键和瓶颈,文中对目前刺参的天然饵料、人工配合饲料及饲料加工工艺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详细阐述,并对出现的问题及未来发展的方向进行了探讨,旨在为刺参饲料的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刺参 天然饵料 人工配合饲料 营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刺参腐皮综合征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特性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李晓宇 冯丽娟 +5 位作者 徐乐 王丽丽 张美霞 李淑英 李纪彬 徐永平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59-768,共10页
为探究大连地区某刺参养殖场仿刺参溃烂死亡的病因,自患病仿刺参病灶处分离出1株优势菌株AP-1,经形态学观察、16S rDNA序列分析及生理生化鉴定,确定其为溶藻弧菌。人工回接感染试验采用腹腔注射感染、体壁创伤浸浴感染及浸浴感染3种攻... 为探究大连地区某刺参养殖场仿刺参溃烂死亡的病因,自患病仿刺参病灶处分离出1株优势菌株AP-1,经形态学观察、16S rDNA序列分析及生理生化鉴定,确定其为溶藻弧菌。人工回接感染试验采用腹腔注射感染、体壁创伤浸浴感染及浸浴感染3种攻毒方式,结果显示,仿刺参除浸浴感染未出现病变症状外,其他2种攻毒方式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剂量依赖性致死,且体壁创伤浸浴攻毒的半数致死密度为5.23×10^(6) cfu/mL,腹腔注射攻毒的半数致死剂量为3.08×10^(4) cfu/g。此外,对其毒力相关基因进行PCR检测,发现其携带有toxR、FlaA、Collagenase、fur、AspA、ompW和tlh 7种毒力相关基因。药敏结果表明:该菌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奥格门汀、头孢唑林、头孢噻肟及阿米卡星6种抗生素耐药;对头孢呋辛、头孢西丁、氯霉素、氨曲南和新霉素5种抗生素表现为中介;而对其他16种受试抗生素敏感。本试验结果可为大连地区仿刺参的健康养殖及病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刺参 腐皮综合征 溶藻弧菌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仿刺参绿色饲料添加剂研究的进展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熙涛 徐永平 +5 位作者 金礼吉 李晓宇 李淑英 李纪彬 尤建嵩 汪将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393-397,共5页
仿刺参(A postichopus japonicus)是中国20多种可食用海参中品质最好的一种,位列海产八珍之一,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近年来仿刺参养殖业发展迅猛,2011年全国仿刺参产量超过1.3×105 t ,产值突破200亿元,在水产养... 仿刺参(A postichopus japonicus)是中国20多种可食用海参中品质最好的一种,位列海产八珍之一,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近年来仿刺参养殖业发展迅猛,2011年全国仿刺参产量超过1.3×105 t ,产值突破200亿元,在水产养殖行业单种产值和利润中最高[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刺参 绿色饲料添加剂 抗生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植物蛋白比恒定的饲料中发酵豆粕对刺参生产性能、消化酶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包鹏云 丛玉婷 +1 位作者 李晓宇 徐永平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42-47,共6页
以鱼粉、发酵豆粕、豆粕、玉米蛋白粉为动植物蛋白源设计了6种动植物蛋白比为13的等氮等脂配合饲料,进行为期40 d的刺参养殖试验,研究饲料中发酵豆粕对刺参生产性能、体壁营养成分、消化酶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结果显示:饲料中发酵豆... 以鱼粉、发酵豆粕、豆粕、玉米蛋白粉为动植物蛋白源设计了6种动植物蛋白比为13的等氮等脂配合饲料,进行为期40 d的刺参养殖试验,研究饲料中发酵豆粕对刺参生产性能、体壁营养成分、消化酶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结果显示:饲料中发酵豆粕含量对刺参生产性能指标(增重率、特定生长率、体壁重)和体壁粗蛋白质含量均影响显著(P<0.05)。饲料中发酵豆粕含量为16%时,增重率、特定生长率、体壁重达到最大值。肠道中的胃蛋白酶、胰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体腔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和总抗氧化能力均受饲料中发酵豆粕含量的显著性影响(P<0.05),而饲料中发酵豆粕含量对体壁干物质、粗脂肪、粗灰分和体壁系数的影响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参 发酵豆粕 生产性能 消化酶 非特异性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黄抗体在水产养殖病害防治及水产品保鲜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3
作者 靖凯霖 徐永平 +5 位作者 李媛 姚营 王丽丽 张美霞 尹婷慧 李晓宇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85-190,共6页
2012年,水产养殖产量占世界水产品总产量(养殖和捕捞)的比例,由2000年的25.7%升至42.2%,水产养殖业完全可以与捕捞业相媲美[1]。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水产养殖业高速发展举世瞩目,是世界唯一渔业养殖产量超过捕捞产量的国家,也是世界... 2012年,水产养殖产量占世界水产品总产量(养殖和捕捞)的比例,由2000年的25.7%升至42.2%,水产养殖业完全可以与捕捞业相媲美[1]。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水产养殖业高速发展举世瞩目,是世界唯一渔业养殖产量超过捕捞产量的国家,也是世界第一水产养殖大国[2]。2012年我国水产养殖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47.4%[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黄抗体 水产养殖 病害防治 水产品保鲜 疾病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噬菌体与抗菌剂联合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4
作者 袁玉玉 丛聪 +5 位作者 王丽丽 李晓宇 渠坤丽 耿慧君 赵红 徐永平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842-848,共7页
目前,细菌耐药性已成为危害公众健康的严重问题。噬菌体是地球上存在最丰富的生物,其作为细菌病毒具有裂解细菌的作用,许多动物模型试验及临床测试已经证明裂解性噬菌体有杀菌功效,噬菌体疗法的应用逐渐成为研究的必然选择。噬菌体虽然... 目前,细菌耐药性已成为危害公众健康的严重问题。噬菌体是地球上存在最丰富的生物,其作为细菌病毒具有裂解细菌的作用,许多动物模型试验及临床测试已经证明裂解性噬菌体有杀菌功效,噬菌体疗法的应用逐渐成为研究的必然选择。噬菌体虽然有希望成为抗生素替代品,但是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噬菌体与抗菌剂组合比二者单一使用能更有效地控制病原菌。本文就噬菌体与抗菌剂联合应用进行综述,主要讨论了噬菌体与抗生素、精油和细菌素等抗菌剂联合应用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噬菌体 抗菌剂 联合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噬菌体破解细菌生物被膜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5
作者 渠坤丽 丛聪 +4 位作者 王丽丽 李晓宇 袁玉玉 张美霞 徐永平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849-857,共9页
随着多重耐药菌和抗生素危机的出现,噬菌体治疗再次引起了人们的兴趣。噬菌体是自然界中丰度最高的一种生物类群,是最有潜力的抗菌药物之一。噬菌体能快速感染细菌,并且能克服细菌的耐药性,尤其是能杀死生物被膜中的细菌。细菌的生物被... 随着多重耐药菌和抗生素危机的出现,噬菌体治疗再次引起了人们的兴趣。噬菌体是自然界中丰度最高的一种生物类群,是最有潜力的抗菌药物之一。噬菌体能快速感染细菌,并且能克服细菌的耐药性,尤其是能杀死生物被膜中的细菌。细菌的生物被膜是由微生物细胞产生的胞外多聚物围绕而成的矩阵式的空间结构群落,是自然界中一种常见的微生物聚集体。生物被膜的形成大大增强了细菌对抗生素的抵抗力,继而产生耐药菌、顽固性耐药菌和多重耐药菌等。这类问题在医学中造成长期的慢性感染和院内感染;在食品业中形成不锈钢表面上的生物被膜;在污水处理工业中形成滤膜上的生物污染等。本文综述了天然裂解性噬菌体对生物被膜作用的研究进展,主要涉及医疗设备、食品加工厂和污水处理厂等领域。最后总结并展望了未来噬菌体破解生物被膜的研究方向,以及能够治愈相关感染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噬菌体 生物被膜 抗生素抗性 膜生物淤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噬菌体实用保藏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6
作者 丛聪 袁玉玉 +4 位作者 渠坤丽 耿慧君 王丽丽 李晓宇 徐永平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742-748,共7页
近年来,噬菌体在人、畜疾病防控以及食品安全保障方面应用的研究愈发受到人们的重视,并已逐渐显示出替代抗生素的巨大潜力。然而,不当保藏方法引发的噬菌体效价降低甚至失活现象屡有发生,这不仅导致应用的失败,而且严重动摇了人们将噬... 近年来,噬菌体在人、畜疾病防控以及食品安全保障方面应用的研究愈发受到人们的重视,并已逐渐显示出替代抗生素的巨大潜力。然而,不当保藏方法引发的噬菌体效价降低甚至失活现象屡有发生,这不仅导致应用的失败,而且严重动摇了人们将噬菌体视为抗生素替代品的信心。鉴于此,本文作者收集、归纳、整理了多年来,特别是近年来有关噬菌体不同保藏方法(如悬液法、冻液法和干燥法)、不同影响因素(如介质、分散剂和温度)等方面的文献,整合分析以期找出维持噬菌体高活性的规律和恰当的方法,为未来噬菌体的广泛应用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噬菌体 保藏 悬液 干燥 稳定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噬菌体与抗生素联合应用控制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马超 王宁 徐永平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10期1296-1304,共9页
目的本实验通过系统地研究鲍曼不动杆菌噬菌体与多种抗生素的联合应用,筛选出具有明显协同作用的抗菌组合,并且将协同作用进行优化。方法将最佳感染复数(optimal multiplicity of infection, OMOI)的噬菌体分别与4种敏感抗生素(利福平... 目的本实验通过系统地研究鲍曼不动杆菌噬菌体与多种抗生素的联合应用,筛选出具有明显协同作用的抗菌组合,并且将协同作用进行优化。方法将最佳感染复数(optimal multiplicity of infection, OMOI)的噬菌体分别与4种敏感抗生素(利福平、多黏菌素B、美罗培南、米诺环素)和4种不敏感抗生素(环丙沙星、磺胺甲噁唑、头孢噻肟钠、四环素)联合应用,通过监测16h内各组细菌数量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是否有协同作用的产生。并且改变抗生素浓度以及联合应用的顺序,判断是否对协同作用产生影响。结果将噬菌体与MIC浓度的4种敏感抗生素同时应用时,只有利福平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联合应用组相比于对照组下降了(9.08±0.1)log CFU/mL;将噬菌体与1/10MIC浓度的4种耐药抗生素同时应用时,没有产生协同作用;将利福平浓度降低至1/4MIC和1/2MIC时,协同作用会减弱;将美罗培南浓度降低至1/2MIC,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将米诺环素浓度降低至1/4MIC,也具有较强的协同作用;将多黏菌素B浓度增大或者降低,都没有产生协同作用。对于具有明显协同作用的组合,同时加入协同效果最好,对于较强的协同作用组合,加入顺序不会导致协同作用的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综上所述,噬菌体与敏感抗生素联合应用时,会产生协同作用,并且抗生素浓度以及加入顺序会对协同作用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噬菌体与抗生素 协同作用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生元的作用机制及其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前景 被引量:9
18
作者 王熙涛 李淑英 +2 位作者 王丽丽 李晓宇 徐永平 《饲料研究》 CAS 2016年第12期6-14,25,共10页
随着水产养殖业高密度集约化的迅猛发展,传统抗生素及化学药物在水产养殖业中的使用弊端逐渐显现出来。寻找安全、无毒、无不良反应、不破坏肠道正常菌群结构和水体微生物群系的饲料添加剂已成为水产养殖业亟需解决的问题。合生元因具... 随着水产养殖业高密度集约化的迅猛发展,传统抗生素及化学药物在水产养殖业中的使用弊端逐渐显现出来。寻找安全、无毒、无不良反应、不破坏肠道正常菌群结构和水体微生物群系的饲料添加剂已成为水产养殖业亟需解决的问题。合生元因具有益生菌和益生元的双重功效而逐渐受到广泛关注。介绍合生元的组成及作用机制,并对其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进展和存在的问题进行综述。旨在为合生元在水产养殖业中的有效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生菌 益生元 合生元 水产养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噬菌体在乳制品加工过程中的应用与防治 被引量:3
19
作者 曹放 金礼吉 +2 位作者 徐永平 李晓宇 曹振辉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30-33,共4页
在乳制品加工业中,噬菌体是双刃剑。一方面,噬菌体一直被认为是导致发酵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可造成乳制品工业严重的经济损失。研究人员试图采用各种方法手段控制乳制品加工过程中噬菌体的污染。另一方面,噬菌体也可替代抗生素及消毒剂... 在乳制品加工业中,噬菌体是双刃剑。一方面,噬菌体一直被认为是导致发酵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可造成乳制品工业严重的经济损失。研究人员试图采用各种方法手段控制乳制品加工过程中噬菌体的污染。另一方面,噬菌体也可替代抗生素及消毒剂,控制原料乳及乳制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食源性致病菌,提高乳制品质量。本文将从噬菌体的防治和利用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噬菌体 乳制品 应用 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刺参海带饲料原料褐藻胶降解菌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熙涛 李淑英 +2 位作者 王丽丽 李晓宇 徐永平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6期61-67,共7页
从海带及刺参养殖环境中筛选有效降解褐藻胶,且对刺参无致病性的微生物,对海带饲料原料进行降解处理,以降低海带饲料中刺参难以消化的褐藻胶成分,显著提高饲料利用率,增加海带原料价值。以褐藻胶为唯一碳源选择培养基初筛;DNS法测定褐... 从海带及刺参养殖环境中筛选有效降解褐藻胶,且对刺参无致病性的微生物,对海带饲料原料进行降解处理,以降低海带饲料中刺参难以消化的褐藻胶成分,显著提高饲料利用率,增加海带原料价值。以褐藻胶为唯一碳源选择培养基初筛;DNS法测定褐藻胶裂解酶酶活;16S r DNA测序及生理生化试验对菌种进行鉴定;高浓度腹腔攻毒试验考察筛选所得菌株对刺参的潜在致病性;分子排阻色谱及高效凝胶色谱法对微生物酶解褐藻胶的终产物进行分析。系统发育树分析表明,菌株WB1与Bacillus amyloliquifaciens有最高同源性,对刺参无潜在致病性;其褐藻胶裂解酶酶解褐藻胶的终产物主要为二糖和三糖,相对含量分别为74.1%和25.9%,平均分子量为516 Da。解淀粉芽胞杆菌WB1可作为一种安全的有益微生物用于刺参海带饲料原料中褐藻胶成分的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参 解淀粉芽胞杆菌 海带 褐藻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