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沉积法合成生物质碳磷锂离子负极材料及其高低温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4
1
作者 李向南 王秋娴 +3 位作者 范涌 于明明 张会双 杨书廷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949-1954,共6页
使用玉米杆芯作为碳源,通过沉积法原位合成生物质碳磷复合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拉曼光谱(Raman)等对复合材料的形貌和结构进行表征,通过恒电流充放电、循环伏安(CV)和交流阻抗(EIS)等对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使用玉米杆芯作为碳源,通过沉积法原位合成生物质碳磷复合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拉曼光谱(Raman)等对复合材料的形貌和结构进行表征,通过恒电流充放电、循环伏安(CV)和交流阻抗(EIS)等对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当碳/磷质量比为4.5∶5.5时,复合材料具有最佳的电化学性能:扣除非活性材料的贡献,室温下首次充电容量为1215.5 mA·h/g,循环100次后可以保持847.7 mA·h/g的比容量.该复合材料随着温度的升高充电比容量逐渐增加:-20℃时, 0.1C倍率下的充电比容量为425.6 mA·h/g;55℃时,首次充电比容量高达1812.3 mA·h/g.说明适量纳米磷均匀分布在无定形碳导电基体的孔结构中,可以使制备出的复合材料现出良好的电化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碳 碳磷复合 沉积法合成 锂离子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网状结构Ru/石墨烯/碳纳米管复合材料作为锂氧电池正极催化剂的性能 被引量:3
2
作者 尹艳红 李珂 +4 位作者 董红玉 金城 肖星路 高怡琮 杨书廷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271-1279,共9页
利用物理浸渍和冷冻干燥等方法制备了具有三维网状结构的Ru/石墨烯/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对该材料的结构、形貌及电化学性能进行了表征和研究.结果表明,当Ru含量为30%,热处理温度为500℃时,材料的催化性能最优.将其用作锂氧电池的正极催化... 利用物理浸渍和冷冻干燥等方法制备了具有三维网状结构的Ru/石墨烯/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对该材料的结构、形貌及电化学性能进行了表征和研究.结果表明,当Ru含量为30%,热处理温度为500℃时,材料的催化性能最优.将其用作锂氧电池的正极催化剂,以50mA/g电流密度进行首次充放电时,放电比容量约为5800mA·h/g,且在放电比容量为4000mA·h/g以内时,其极化电压仅为0.9V;当以50mA/g电流密度进行恒容(500mA·h/g)充放电循环时,在极化电压低于1.1V时,仍能稳定循环12周.复合材料电催化机理的研究结果表明,三维网状结构不仅提供了O2和Li^+的传输通道,更增加了放电产物Li2O2的储存场所.金属钌纳米粒子的负载既增加了复合材料的反应活性位点,又促进了放电产物Li2O2的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氧电池 催化剂 复合材料 极化电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