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荷叶制备多级孔碳硫复合正极材料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杨书廷 闫崇 +3 位作者 曹朝霞 史梦姣 李艳蕾 尹艳红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35-140,共6页
以荷叶为原料,采用多阶炭化的方法,得到高比表面积(572.1 m^2/g)和存在大量多级孔尤其微孔(平均孔径3.31 nm)结构居多的炭骨架,继而用高能球磨法及熔融法与单质硫进行复合制备出不同含硫量(48wt%,62wt%,71wt%)碳/硫复合材料。通过XRD、F... 以荷叶为原料,采用多阶炭化的方法,得到高比表面积(572.1 m^2/g)和存在大量多级孔尤其微孔(平均孔径3.31 nm)结构居多的炭骨架,继而用高能球磨法及熔融法与单质硫进行复合制备出不同含硫量(48wt%,62wt%,71wt%)碳/硫复合材料。通过XRD、FESEM、EDS和TG对材料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硫被均匀固定在多孔碳材料的类石墨烯层状结构和类微米棒结构中。充放电测试表明,62wt%含硫量的复合正极材料性能表现最佳,在0.1C,1.2~2.8 V范围内充放电,首次放电比容量达1246 m Ah/g,100次循环后依旧保持在600 m Ah/g,制备出的复合正极材料对多硫化物的"穿梭效应"起到了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硫电池 多阶炭化 多级孔 荷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离子掺杂合成LiFePO_4/C材料低温性能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李向南 张会双 +2 位作者 曹朝霞 张瑾 尹艳红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163-1166,共4页
以Gd2O3作为掺杂化合物,分别采用Fe2O3和Fe C2O4·2 H2O作为铁源固相法合成LiFePO_4/C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量散射光谱(EDS)、LAND电池测试系统及电化学工作站等对材料的晶体结构、形貌和电化学性能... 以Gd2O3作为掺杂化合物,分别采用Fe2O3和Fe C2O4·2 H2O作为铁源固相法合成LiFePO_4/C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量散射光谱(EDS)、LAND电池测试系统及电化学工作站等对材料的晶体结构、形貌和电化学性能进行测试,重点分析了材料的低温特性。结果表明:以Fe C2O4·2 H2O为铁源合成的LiFePO_4/C展示出较好的电化学性能,尤其是低温性能。25℃下,0.1 C、5 C首次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46.1、108.8 m Ah/g,-20℃时相同倍率下放电比容量为99.8、73.9 m Ah/g,分别为25℃时放电比容量的68.3%和67.9%,具有较好的低温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FePO_4/C 稀土掺杂 低温性能 锂离子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网状结构Ru/石墨烯/碳纳米管复合材料作为锂氧电池正极催化剂的性能 被引量:3
3
作者 尹艳红 李珂 +4 位作者 董红玉 金城 肖星路 高怡琮 杨书廷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271-1279,共9页
利用物理浸渍和冷冻干燥等方法制备了具有三维网状结构的Ru/石墨烯/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对该材料的结构、形貌及电化学性能进行了表征和研究.结果表明,当Ru含量为30%,热处理温度为500℃时,材料的催化性能最优.将其用作锂氧电池的正极催化... 利用物理浸渍和冷冻干燥等方法制备了具有三维网状结构的Ru/石墨烯/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对该材料的结构、形貌及电化学性能进行了表征和研究.结果表明,当Ru含量为30%,热处理温度为500℃时,材料的催化性能最优.将其用作锂氧电池的正极催化剂,以50mA/g电流密度进行首次充放电时,放电比容量约为5800mA·h/g,且在放电比容量为4000mA·h/g以内时,其极化电压仅为0.9V;当以50mA/g电流密度进行恒容(500mA·h/g)充放电循环时,在极化电压低于1.1V时,仍能稳定循环12周.复合材料电催化机理的研究结果表明,三维网状结构不仅提供了O2和Li^+的传输通道,更增加了放电产物Li2O2的储存场所.金属钌纳米粒子的负载既增加了复合材料的反应活性位点,又促进了放电产物Li2O2的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氧电池 催化剂 复合材料 极化电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积法合成生物质碳磷锂离子负极材料及其高低温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4
4
作者 李向南 王秋娴 +3 位作者 范涌 于明明 张会双 杨书廷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949-1954,共6页
使用玉米杆芯作为碳源,通过沉积法原位合成生物质碳磷复合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拉曼光谱(Raman)等对复合材料的形貌和结构进行表征,通过恒电流充放电、循环伏安(CV)和交流阻抗(EIS)等对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使用玉米杆芯作为碳源,通过沉积法原位合成生物质碳磷复合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拉曼光谱(Raman)等对复合材料的形貌和结构进行表征,通过恒电流充放电、循环伏安(CV)和交流阻抗(EIS)等对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当碳/磷质量比为4.5∶5.5时,复合材料具有最佳的电化学性能:扣除非活性材料的贡献,室温下首次充电容量为1215.5 mA·h/g,循环100次后可以保持847.7 mA·h/g的比容量.该复合材料随着温度的升高充电比容量逐渐增加:-20℃时, 0.1C倍率下的充电比容量为425.6 mA·h/g;55℃时,首次充电比容量高达1812.3 mA·h/g.说明适量纳米磷均匀分布在无定形碳导电基体的孔结构中,可以使制备出的复合材料现出良好的电化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碳 碳磷复合 沉积法合成 锂离子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掺杂的介-微孔碳/硫复合材料的性能 被引量:1
5
作者 杨书廷 田拴宝 +1 位作者 尹艳红 岳红云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47-250,共4页
在真空高温条件下,通过热处理甘氨酸、碳纳米管(CNT)和单质硫,一步制备氮掺杂的介-微孔碳/硫复合材料。采用XRD、SEM、循环伏安和恒流充放电等方法,分析复合材料的结构、形貌及电化学性能。制备的复合材料用作锂/硫电池正极,与普通热... 在真空高温条件下,通过热处理甘氨酸、碳纳米管(CNT)和单质硫,一步制备氮掺杂的介-微孔碳/硫复合材料。采用XRD、SEM、循环伏安和恒流充放电等方法,分析复合材料的结构、形貌及电化学性能。制备的复合材料用作锂/硫电池正极,与普通热熔法制备的硫/CNT相比,电化学阻抗降低了38.1%,在1.6~2.8 V循环,0.2 C首次放电比容量增加了24.4%,不同倍率下的循环性能平均提高2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质硫 氮掺杂 硫/碳纳米管 锂硫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板法制备氮掺杂多孔碳材料氧还原性能研究
6
作者 尹艳红 苏可可 +1 位作者 万宵绮 高荣贞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8-63,F0002,共7页
以水溶性盐NaCl和Na2SiO3为双重模板,以葡萄糖为碳源,尿素为氮源,通过冷冻干燥以及随后的热解过程,合成了具有分级多孔结构的氮掺杂碳纳米片作为高效的氧还原催化剂,并探究了不同模板剂对碳纳米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以NaCl和Na2SiO3... 以水溶性盐NaCl和Na2SiO3为双重模板,以葡萄糖为碳源,尿素为氮源,通过冷冻干燥以及随后的热解过程,合成了具有分级多孔结构的氮掺杂碳纳米片作为高效的氧还原催化剂,并探究了不同模板剂对碳纳米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以NaCl和Na2SiO3为模板可使碳源、氮源分散,形成具有较大比表面积和分级多孔结构的碳纳米片.这种结构不但有利于提高催化剂和电解质的有效接触面积,促进氧分子的扩散,缩短电催化过程中电子和离子的传输路径,还有助于产生更多的活性位点,提高氧还原催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溶性盐模 三维网络结构 多孔碳纳米片 氮掺杂 氧还原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掺杂碳磷锂离子电池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5
7
作者 李向南 于明明 +3 位作者 范涌 王秋娴 张会双 杨书廷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360-2366,共7页
以商业化的活性碳作为碳基体,三聚氰胺作为氮源,采用沉积法合成了N掺杂的碳磷复合材料.材料的物性表征和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磷纳米球形颗粒均匀分散在氮掺杂的活性碳上,有效增加了与电解液的接触面积,同时P—C键的存在能稳定材料的结构... 以商业化的活性碳作为碳基体,三聚氰胺作为氮源,采用沉积法合成了N掺杂的碳磷复合材料.材料的物性表征和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磷纳米球形颗粒均匀分散在氮掺杂的活性碳上,有效增加了与电解液的接触面积,同时P—C键的存在能稳定材料的结构,当三聚氰胺的添加量为10%(质量分数)时,氮掺杂的碳磷复合材料在室温及0. 1C倍率首次充电比容量为2282. 2m A·h·g^-1,循环100次后充电比容量保持率为92. 5%,在5C倍率下首次充电比容量达到624. 6 mA·h·g^-1.该复合材料在-10℃,0.1C倍率下充电比容量为1128. 2 mA·h·g^-1,在55℃,0. 1C倍率下首次充电比容量达到2060. 5 mA·h·g^-1,表现出较好的电化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磷 活性碳 N掺杂 沉积法 锂离子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陶瓷复合全固态电解质的制备和性能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李承斌 岳红云 +2 位作者 王秋娴 李静娴 杨书廷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801-805,共5页
以负载Al_2O_3的无纺布为支撑膜,浸涂PEO-LAGP-SN-Li TFSI的乙腈共混液干燥后制得新型复合固态电解质膜(CLASP)。该膜的热稳定性好,即使在170℃的高温下依然不发生形变。当浸涂共混液中PEO:LAGP:SN:Li TFSI为3:1:1:1,固含量为10wt%时,... 以负载Al_2O_3的无纺布为支撑膜,浸涂PEO-LAGP-SN-Li TFSI的乙腈共混液干燥后制得新型复合固态电解质膜(CLASP)。该膜的热稳定性好,即使在170℃的高温下依然不发生形变。当浸涂共混液中PEO:LAGP:SN:Li TFSI为3:1:1:1,固含量为10wt%时,室温电导率可以达到3.66×10^(-5) S/cm,100℃时电导率可达2.52×10^(-4) S/cm.CLASP膜的电化学窗口宽,以该膜代替液态电解质装配的全固态LiFePO_4/CLASP/Li电池,在55℃循环时表现出良好的循环稳定性,高的库伦效率,有望成为电化学性能优越的全固态电解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固态 复合电解质 磷酸锗铝锂 耐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粘结剂海藻酸钠在锂硫电池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杨书廷 田拴宝 +1 位作者 尹艳红 岳红云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77-379,383,共4页
以海藻酸钠作为锂硫电池正极粘结剂,通过循环伏安(CV)、扫描电镜(SEM)、交流阻抗(EI)、恒流充放电等方法,分析了海藻酸钠(SA)作粘结剂的复合硫正极的结构形貌、电化学性能及电化学稳定性。结果表明,海藻酸钠的电化学稳定窗口为1~5 V;充... 以海藻酸钠作为锂硫电池正极粘结剂,通过循环伏安(CV)、扫描电镜(SEM)、交流阻抗(EI)、恒流充放电等方法,分析了海藻酸钠(SA)作粘结剂的复合硫正极的结构形貌、电化学性能及电化学稳定性。结果表明,海藻酸钠的电化学稳定窗口为1~5 V;充放电过程中,硫正极的结构形貌稳定;与常用的聚偏氟乙烯(PVDF)粘结剂相比,正极片的阻抗降低了34.8%,充放电性能及循环性能均显著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硫电池 水溶性粘结剂 海藻酸钠 粘附性能 循环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苯橡胶为黏合剂的聚丙烯硫酸钡复合膜的制备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书廷 谷继峰 +1 位作者 尹艳红 马文豪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63-468,共6页
以丁苯橡胶(SBR)为黏合剂、羧甲基纤维素钠(CMC)为分散剂、聚丙烯(PP)膜为基体,在其两侧涂覆厚度2μm的硫酸钡(BaSO_4)颗粒,得到一种复合电池隔膜。对复合膜的形貌、润湿性、热稳定性、电导率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BaSO_4涂层均匀涂布... 以丁苯橡胶(SBR)为黏合剂、羧甲基纤维素钠(CMC)为分散剂、聚丙烯(PP)膜为基体,在其两侧涂覆厚度2μm的硫酸钡(BaSO_4)颗粒,得到一种复合电池隔膜。对复合膜的形貌、润湿性、热稳定性、电导率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BaSO_4涂层均匀涂布于PP膜表面,使复合膜中小于200nm的孔增多。同PP膜相比,复合膜具有较小的热收缩率和较好的润湿性。而与聚偏氟乙烯(PVDF)黏合剂相比,SBR具有更强的黏合性。以复合膜做为隔膜的电池在不同电流密度下具有更高的容量保持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苯橡胶 硫酸钡 隔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还原固相法合成LiFePO_4/(C+Cu)及性能研究
11
作者 李向南 张会双 +2 位作者 尹艳红 曲海莹 杨书廷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50-953,共4页
以CuO为铜源,葡萄糖为碳源采用原位还原固相法合成LiFePO_4/(C+Cu)材料。采用XRD、SEM、EDS、LAND电池测试系统及电化学工作站等对材料的晶体结构、形貌和电化学性能进行测试,重点分析了材料的低温特性。结果表明:添加10%的葡萄糖合成的... 以CuO为铜源,葡萄糖为碳源采用原位还原固相法合成LiFePO_4/(C+Cu)材料。采用XRD、SEM、EDS、LAND电池测试系统及电化学工作站等对材料的晶体结构、形貌和电化学性能进行测试,重点分析了材料的低温特性。结果表明:添加10%的葡萄糖合成的LiFePO_4/(C+Cu)展示出较好的电化学性能,尤其是低温性能。25℃,0.1C下首次放电比容量高达151.1 m Ah/g,-20℃时0.1C首次放电比容量107.6 mAh/g,为25℃相应倍率放电比容量的7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FePO4/(C+Cu) 铜碳共包覆 低温性能 锂离子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_2O_3/PTFE杂化涂层改性聚乙烯隔膜 被引量:3
12
作者 杨书廷 谷继峰 +2 位作者 尹艳红 毛新欣 马文豪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107-1109,1196,共4页
以聚乙烯(PE)湿法膜为基体,在其两侧涂覆厚度为2μm的氧化铝(Al_2O_3)和聚四氟乙烯(PTFE)共混颗粒,得到一种杂化涂层PE电池隔膜。对复合隔膜的形貌、润湿性和热稳定性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Al_2O_3/PTFE涂层均匀涂布于PE膜表面,在140... 以聚乙烯(PE)湿法膜为基体,在其两侧涂覆厚度为2μm的氧化铝(Al_2O_3)和聚四氟乙烯(PTFE)共混颗粒,得到一种杂化涂层PE电池隔膜。对复合隔膜的形貌、润湿性和热稳定性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Al_2O_3/PTFE涂层均匀涂布于PE膜表面,在140℃下复合PE膜没有出现较大的收缩,并且混合颗粒有效地改善了PE膜的润湿性,提高了膜的吸液率。以Al_2O_3/PTFE复合PE膜作为隔膜组装电池并进行分析表明,杂化层可以显著提高电池长期充放电循环的容量保持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2O3/PTFE涂层 涂覆 锂电池隔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电聚合物膜修饰的锂硫电池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会双 李向南 +2 位作者 田栓宝 董红玉 杨书廷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646-1648,共3页
首次从电池工艺的角度考察聚吡咯(PPy)导电聚合物膜对锂硫电池电性能的影响。主要采用真空蒸镀-化学氧化法在锂硫电池复合正极材料正极片表面生成聚吡咯(PPy)导电聚合物膜,通过SEM、傅里叶红外线光谱分析仪(FTIR)分析确定了锂硫电池复... 首次从电池工艺的角度考察聚吡咯(PPy)导电聚合物膜对锂硫电池电性能的影响。主要采用真空蒸镀-化学氧化法在锂硫电池复合正极材料正极片表面生成聚吡咯(PPy)导电聚合物膜,通过SEM、傅里叶红外线光谱分析仪(FTIR)分析确定了锂硫电池复合正极材料正极片表面导电聚合物膜的存在。由该聚吡咯(PPy)导电聚合物膜修饰的正极片与未修饰的正极片分别组装成扣式锂硫电池进行电性能测试,发现:经导电聚合物膜修饰正极片组装电池与未修饰正极片组装电池相比充放电平台平稳,极化小,循环稳定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蒸镀-化学氧化法 锂硫电池 导电聚合物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藻酸钠引导合成纳微复合结构ZnFe_2O_4及其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秋娴 李凯 +2 位作者 杨贝宁 岳红云 杨书廷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2039-2045,共7页
使用海藻酸钠作为结构导向剂,通过溶剂热法原位合成了不同形貌的含碳ZnFe_2O_4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XRD)和拉曼(Raman)光谱等对复合材料的形貌和结构进行表征,通过恒电流充放... 使用海藻酸钠作为结构导向剂,通过溶剂热法原位合成了不同形貌的含碳ZnFe_2O_4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XRD)和拉曼(Raman)光谱等对复合材料的形貌和结构进行表征,通过恒电流充放电、循环伏安曲线(CV)和交流阻抗谱(EIS)等对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在不同形貌的复合材料中,具有类蒲公英状纳微复合结构的含碳ZnFe_2O_4的电化学性能最佳:在1000 mA/g的电流密度下循环100周后依然保持2100 mA·h/g的比容量.还探讨了海藻酸钠在材料形成和制作极片过程中的作用及其对电池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藻酸钠 纳微复合结构 负极材料 锂离子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