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加拿大Abitibi绿岩带Donalda金矿近水平含金石英脉的显微构造分析及其对成矿流体动力学的指示 被引量:6
1
作者 池国祥 Jayanta Guha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3-54,共12页
位于加拿大Abitibi绿岩带南部的Donalda金矿床主要由近水平的、与剪切带近垂直的含金石英脉组成,矿脉厚度0.3~0.5m,含大量与脉壁平行的条带,指示多期次裂隙扩张和矿物沉淀。原生石英c-轴方位测量显示石英生长方向垂直于脉壁,指示断裂... 位于加拿大Abitibi绿岩带南部的Donalda金矿床主要由近水平的、与剪切带近垂直的含金石英脉组成,矿脉厚度0.3~0.5m,含大量与脉壁平行的条带,指示多期次裂隙扩张和矿物沉淀。原生石英c-轴方位测量显示石英生长方向垂直于脉壁,指示断裂属张性,矿物沉淀属空间充填。显微裂隙、细脉及流体包裹体面(FIPs)的方位测量指示原生矿物受到了近直立的最大主压应力(σ1)作用,与区域性的、近水平的南北向挤压应力不符。这一矛盾现象可用流体压力在超静岩和静水压力之间周期性变化及近水平断裂的周期性张开与闭合来解释。当流体压力大于静岩压力时,断裂张开,原生矿物沉淀,而当流体压力减小时,断裂上盘往下垮,两盘突出的矿物碰撞、碾压形成与脉壁平行的变形条带。由于断裂两盘岩石不是沿整条断裂都互相接触,两盘相顶部分承受的垂直应力大于水平方向的挤压应力,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显微构造指示近直立的最大主压应力(σ1)。这个流体-构造模式支持断层阀模式,并且无须改变区域应力场就可解释脉体内局部主压应力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动力学 流体-构造关系 造山型金矿 流体包裹体面 显微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拿大面对的北极挑战:主权、安全与认同 被引量:3
2
作者 朗斐德 罗史凡 林挺生 《国际展望》 2012年第2期118-132,共15页
由于全球暖化对北极地区产生的影响,使得北极资源开采与航运的战略价值再度成为人们关注的亮点。西北航道开通的可能性,以及北极蕴藏的丰富石油、天然气与矿物,让观察家认为加拿大北极主权问题将再度成为争议的核心。美加之间多年来关... 由于全球暖化对北极地区产生的影响,使得北极资源开采与航运的战略价值再度成为人们关注的亮点。西北航道开通的可能性,以及北极蕴藏的丰富石油、天然气与矿物,让观察家认为加拿大北极主权问题将再度成为争议的核心。美加之间多年来关于西北航道控制权的争议,以及环北极国家之间因大陆架延伸的重叠而发生纠纷,并非一定会导致冲突,相反地,透过协调与外交斡旋或许对各方更有利。加拿大北极主权问题,其实也是认同问题,而加拿大必须展现对北极地区更多的投入意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极 全球暖化 西北航道 主权 认同 安全 地缘政治 国际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波浪和潮汐风暴潮相互作用对波浪影响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34
3
作者 尹宝树 王涛 +4 位作者 侯一筠 程明华 范顺庭 苏京志 M.I.ElSabh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09-116,共8页
基于依赖波浪成长状态波令的表面风应力,提出了一个波浪和风暴潮潮汐运动相互作用的联合数值模式,实现了第三代波浪模式和三维风暴潮潮汐模式联合作用的数值研究,并结合渤海典型天气个例的研究,给出了渤海波浪和风暴潮潮汐相互作用... 基于依赖波浪成长状态波令的表面风应力,提出了一个波浪和风暴潮潮汐运动相互作用的联合数值模式,实现了第三代波浪模式和三维风暴潮潮汐模式联合作用的数值研究,并结合渤海典型天气个例的研究,给出了渤海波浪和风暴潮潮汐相互作用对波浪影响的机制和大小量级的定量估计。研究表明,对不同天气过程,波浪和风暴潮潮汐相互作用对波浪影响的性质和大小不同;对强寒潮过程,对波浪影响主要由风暴潮所支配,波高调制可达1m,在黄河口区一般达0.5m;对弱天气过程,对波浪影响主要由潮所控制,波高调制约在0.2m,联合作用模式给出的结果与实测更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 波潮风暴潮 联合数值模式 影响机制 定量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东南新元古界青白口系下江群火山碎屑浊流沉积与金矿关系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9
4
作者 陈文一 卢焕章 +4 位作者 王中刚 胡瑞忠 吴学益 Moussa Keita 朱笑青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4期487-497,共11页
贵州省东南部和湖南省西部接壤的大片新元古代下江群分布地区盛产的石英脉型金矿具有较大远景。该套巨厚的砂质板岩、沉凝灰质板岩常被称为复理石组合。通过对锦屏县平秋剖面、锦屏—远口地区天柱剖面以及锦屏、铜鼓等地的考察研究,认... 贵州省东南部和湖南省西部接壤的大片新元古代下江群分布地区盛产的石英脉型金矿具有较大远景。该套巨厚的砂质板岩、沉凝灰质板岩常被称为复理石组合。通过对锦屏县平秋剖面、锦屏—远口地区天柱剖面以及锦屏、铜鼓等地的考察研究,认为它们均属于火山碎屑浊流沉积。本次主要研究锦屏、天柱一带浊积岩的沉积特征、岩石学特征和金的地球化学背景值,并参考了大量区域地质资料,分析了黔东南地区青白口纪番召期、清水江期、平略期和隆里期浊流沉积的古地理特征,指出石英脉金矿的分布受背斜轴的剪切带控制,而含沉凝灰岩的浊积岩还可能是其矿源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省东南部 锦屏 天柱 新元古界 青白口系 火山碎屑浊流沉积 金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东南金矿形成时代的确定兼论湘黔加里东金矿带 被引量:55
5
作者 朱笑青 王甘露 +2 位作者 卢焕章 吴学益 陈文益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6年第5期1092-1099,共8页
黔东南金矿是赋存在新元古代浅变质岩系中的石英脉型金矿,变质岩的原岩是一套火山-沉积岩,由凝灰岩、凝灰质砂岩、粉砂岩等组成,多具清楚的条纹韵律结构,反映了一种浊流沉积的环境。石英脉的产出受背斜构造和剪切断裂控制,有整合层间脉... 黔东南金矿是赋存在新元古代浅变质岩系中的石英脉型金矿,变质岩的原岩是一套火山-沉积岩,由凝灰岩、凝灰质砂岩、粉砂岩等组成,多具清楚的条纹韵律结构,反映了一种浊流沉积的环境。石英脉的产出受背斜构造和剪切断裂控制,有整合层间脉与断裂破碎带充填脉两种类型。石英脉的组成比较简单,除石英外,主要是硫化物类矿物及捕获的围岩成分。通过对5个矿点的石英中包裹体的Rb-Sr同位素测定和等时线法定年,确定其成矿时代为加里东期,与比邻的湘西同类型金矿的形成时代一致。根据赋矿地层岩性、地质演化历史与构造环境的比较,圈划出了一个湘黔加里东金矿带,对今后的找矿工作会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 黔东南 加里东 成矿时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魁岐晶洞花岗岩锆石U-Pb年代学及其地球化学研究 被引量:19
6
作者 单强 曾乔松 +4 位作者 李建康 卢焕章 侯茂洲 于学元 吴传军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155-1167,共13页
魁岐晶洞花岗岩具有高Si、高碱、低Ca、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高场强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为典型的A型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定年分析显示,魁岐小晶洞花岗岩的锆石U-Pb年龄在101.7±2Ma和97.3±0.77Ma之间,而大晶洞花岗岩的锆... 魁岐晶洞花岗岩具有高Si、高碱、低Ca、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高场强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为典型的A型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定年分析显示,魁岐小晶洞花岗岩的锆石U-Pb年龄在101.7±2Ma和97.3±0.77Ma之间,而大晶洞花岗岩的锆石U-Pb年龄在93.6±1.5Ma和92.0±1.3Ma之间,表明它们是晚白垩世早期岩浆活动的产物。锆石原位Hf同位素分析显示,大晶洞锆石的εHf(t)分别为+1.45和+1.21,锆石二阶段模式年龄平均值为1064Ma和1078Ma,说明该类岩石是幔源岩浆底侵导致下地壳熔融的结果。以上研究成果表明,魁岐晶洞A型花岗岩形成于库拉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诱发其上的大陆岩石圈板块伸展的构造环境。因此,其原始岩浆是新元古代下地壳物质部分熔融的产物,并伴有地幔物质的加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魁岐晶洞花岗岩 A型花岗岩 锆石U-PB年龄 LU-HF同位素 拆沉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覆冰棒板间隙直流电晕放电试验及测量 被引量:11
7
作者 冯杰 司马文霞 +4 位作者 余德芬 杨庆 赖向平 张建辉 M Farzaneh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3,34,共4页
研究结果表明,在带电情况下覆冰绝缘子表面冰棱并未完全桥接,在覆冰绝缘子串两端的伞裙之间存在一定的空气间隙。为了研究这种空气间隙对放电发展的影响,提出了冰棒-冰板空气间隙模型。设计了紫外线成像仪CoroCAM IV+和基于虚拟仪器LabV... 研究结果表明,在带电情况下覆冰绝缘子表面冰棱并未完全桥接,在覆冰绝缘子串两端的伞裙之间存在一定的空气间隙。为了研究这种空气间隙对放电发展的影响,提出了冰棒-冰板空气间隙模型。设计了紫外线成像仪CoroCAM IV+和基于虚拟仪器LabVIEW相结合的电晕测量系统。通过对冰棒-冰板空气间隙电晕放电脉冲的测量,证明该测试系统性能良好,能够满足试验测试要求。同时为下一步深入开展覆冰电极系统内空气间隙电晕放电的机理研究提供了试验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冰 空气间隙 电晕放电 紫外成像仪 虚拟仪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浆到热液演化的包裹体记录--以骑田岭花岗岩体为例 被引量:20
8
作者 单强 廖思平 +3 位作者 卢焕章 李建康 杨武斌 罗勇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511-1520,共10页
骑田岭花岗岩是燕山期花岗岩早期多阶段侵入复式岩体,岩石化学的研究表明它是富碱的、高分异的A型花岗岩,形成于板内拉张的构造环境。在其第二阶段中细粒黑云母花岗岩内广泛发育着厘米级至米级似伟晶岩囊状体和石英晶洞,它们是富挥发份... 骑田岭花岗岩是燕山期花岗岩早期多阶段侵入复式岩体,岩石化学的研究表明它是富碱的、高分异的A型花岗岩,形成于板内拉张的构造环境。在其第二阶段中细粒黑云母花岗岩内广泛发育着厘米级至米级似伟晶岩囊状体和石英晶洞,它们是富挥发份岩浆固结的产物,代表岩石形成过程经历了明显的岩浆-热液过渡阶段。包裹体显微岩相学研究在骑田岭黑云母花岗岩的石英中发现熔体-流体包裹体和流体包裹体共存,这一结果进一步证实骑田岭中细粒黑云母花岗岩中的似伟晶岩囊状体和石英晶洞是花岗质熔体在岩浆-热液过渡阶段的产物。显微测温结果显示,熔体-流体包裹体的捕获温度大于530℃,说明岩浆热液过渡阶段的温度不低于该温度;闪锌矿中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在285~417℃之间,盐度为11.7%NaCleqv,代表了成矿流体的温度和盐度;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为172~454℃,代表热液阶段流体的温度。从中细粒黑云母花岗岩到似伟晶岩囊状体再到石英晶洞,岩浆-热液体系经历了富挥份熔体→熔体+高盐度流体→高盐度流体→低盐度流体的完整演化过程,形成了CaCl2-NaCl-H2O-CO2体系的岩浆热液流体。包裹体岩相学及激光拉曼探针分析结果显示,在流体包裹体和多晶熔体-流体包裹体中含有长石、方解石、金红石及金属氧化物等子矿物,暗示其所捕获的流体具有较强的成矿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体包裹体 熔体-流体包裹体 岩浆-热液过渡 不混溶作用 骑田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冰凌针-板间隙直流正极性下起始电晕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赖向平 舒立春 +3 位作者 蒋兴良 余德芬 张建辉 M.Farzaneh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32-36,共5页
覆冰是电力系统的严重自然灾害之一。覆冰绝缘子伞裙间隙未桥接时,冰凌尖端的放电是影响绝缘子闪络电压的主要因素之一。选择冰柱-冰板间隙模型,借助于紫外线成像仪等设备,在人工气候室内研究了冰凌-冰板模型的电晕特性,提出了用紫外线... 覆冰是电力系统的严重自然灾害之一。覆冰绝缘子伞裙间隙未桥接时,冰凌尖端的放电是影响绝缘子闪络电压的主要因素之一。选择冰柱-冰板间隙模型,借助于紫外线成像仪等设备,在人工气候室内研究了冰凌-冰板模型的电晕特性,提出了用紫外线成像仪确定冰凌-冰板起晕电压的方法, 分析了影响冰凌起晕电压的因素。结果表明:冰凌-冰板间隙起晕电压与冰凌状态有关,湿冰的起晕电压较低,干冰的起晕电压较高;间隙较长,起晕电压较高;气压较低,起晕电压较低;冰凌起晕电压与覆冰水电导率没有明显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柱冰板模型 空气间隙 电晕 起晕电压 覆冰绝缘子 高电压绝缘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气压下直流正极性冰电极电晕特性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司马文霞 冯杰 +4 位作者 杨庆 赖向平 余德芬 M.Farzaneh 张建辉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7期13-18,共6页
覆冰将改变绝缘介质的放电过程,导致电力系统绝缘性能下降,为深入研究覆冰绝缘子串中空气间隙的电晕放电特性,基于冰棱–冰板电极系统,通过脉冲电流传感器和紫外线成像仪CoroCAMIV+揭示了气压对起晕电压、放电模式、放电波形及其幅值等... 覆冰将改变绝缘介质的放电过程,导致电力系统绝缘性能下降,为深入研究覆冰绝缘子串中空气间隙的电晕放电特性,基于冰棱–冰板电极系统,通过脉冲电流传感器和紫外线成像仪CoroCAMIV+揭示了气压对起晕电压、放电模式、放电波形及其幅值等的影响。通过数学分析提出表征不同大气压下不同间隙长度时起晕电压的修正公式,分析和讨论气压对放电脉冲及其幅值的影响。理论分析表明,随着气压的降低,覆冰空气间隙起晕电压呈幂函数或指数函数降低,特征指数同间隙长度相关。试验结果与理论分析一致,进一步揭示了覆冰环境下电晕放电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 低气压 覆冰 电晕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压对直流正极性下冰柱-冰板间隙电晕放电的影响 被引量:9
11
作者 舒立春 赖向平 +4 位作者 余德芬 蒋兴良 胡琴 张建辉 M.Farzaneh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16-120,共5页
为进一步了解低气压下覆冰对绝缘子的危害,该文选择冰柱–冰板间隙模型,借助数据采集卡、紫外线成像仪和自行设计的电流传感器等设备,在人工气候室内研究低气压下冰柱–冰板模型的电晕放电特性。文章分析了气压对冰柱–冰板间隙的起晕... 为进一步了解低气压下覆冰对绝缘子的危害,该文选择冰柱–冰板间隙模型,借助数据采集卡、紫外线成像仪和自行设计的电流传感器等设备,在人工气候室内研究低气压下冰柱–冰板模型的电晕放电特性。文章分析了气压对冰柱–冰板间隙的起晕电压、平均放电量和冰柱尖端处的放电区域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起晕电压随着气压的降低而降低,平均放电量和冰柱尖端处的放电区域均随着气压的降低而减小,同时,在较低气压下,起始放电更容易形成辉光放电,放电测量也更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柱-冰板模型 空气间隙 气压 电晕放电 直流 覆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4年夏季长江口有色溶解有机物(CDOM)的分布、光学特性及其来源探究 被引量:15
12
作者 李奕洁 宋贵生 +1 位作者 胡素征 XIE Hui-Xiang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70-678,共9页
通过测定有色溶解有机物(CDOM)的吸收光谱、荧光光谱、溶解有机碳(DOC)浓度,探究了2014年夏季长江口CDOM的来源及河口混合行为。结合吸收系数a(355)、光谱斜率S275-295、比紫外吸光度SUVA254与盐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南港水道受黄浦江输入... 通过测定有色溶解有机物(CDOM)的吸收光谱、荧光光谱、溶解有机碳(DOC)浓度,探究了2014年夏季长江口CDOM的来源及河口混合行为。结合吸收系数a(355)、光谱斜率S275-295、比紫外吸光度SUVA254与盐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南港水道受黄浦江输入影响显著,北港水道由长江径流控制呈保守性混合行为,二者CDOM的物质结构性质较为相似。DOC的浓度可通过a(275)与a(295)模拟估算:ln[DOC]=4.94–0.87ln[a(275)]+0.90ln[a(295)],a(275)<8.0 m–1;ln[DOC]=4.77–6.79ln[a(275)]+8.05ln[a(295)],a(275)≥8.0 m–1。模拟结果表明,在长江口及邻近海域,CDOM对DOC具有示踪意义。利用三维荧光光谱-平行因子分析(EEMs-PARAFAC)技术,可得到夏季长江口FDOM含有3个类腐殖质组分(C2,C4和C5)和3个类蛋白质组分(C1,C3和C6)。类腐殖质组分具有相似的来源及地球化学行为,且与a(355)及盐度存在显著相关性;类蛋白质组分则与a(355)及盐度之间无显著相关性,揭示其与区域内微生物的活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色溶解有机物 溶解有机碳 三维荧光-平行因子分析 吸收光谱 河口混合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骑田岭芙蓉锡矿的成岩和成矿物质来源:锆石Lu-Hf 同位素和矿物包裹体He-Ar同位素证据 被引量:11
13
作者 单强 曾乔松 +4 位作者 李建康 卢焕章 侯茂洲 于学元 吴传军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04-715,共12页
本文分析测试了骑田岭花岗岩芙蓉锡矿的各类花岗岩的锆石 U-Pb 同位素年龄和Lu-Hf同位素组成。本区有两期花岗岩,早期角闪石黑云母花岗岩锆石U-Pb谐和年龄为160.0±2.7 Ma,晚期黑云母花岗岩的锆石U-Pb谐和年龄为156.5±1.... 本文分析测试了骑田岭花岗岩芙蓉锡矿的各类花岗岩的锆石 U-Pb 同位素年龄和Lu-Hf同位素组成。本区有两期花岗岩,早期角闪石黑云母花岗岩锆石U-Pb谐和年龄为160.0±2.7 Ma,晚期黑云母花岗岩的锆石U-Pb谐和年龄为156.5±1.8 Ma。在晚期矿化的黑云母花岗岩中出现了蜕晶化锆石,蜕晶化锆石强烈富集LREE和U、Th,是典型热液锆石的特征。四个花岗岩锆石的Lu-Hf同位素组成说明骑田岭花岗岩的成岩物质主要来源于下地壳,它们的原始岩浆源于中元古代(1.3~1.5 Ga)下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并有部分地幔物质的参与。还分析测定了骑田岭芙蓉锡矿黄铁矿、石榴子石流体包裹体的 He-Ar 同位素组成,其3 He/4 He 比值较低(0.059~0.432),介于地壳和地幔流体3 He/4 He 比值之间,表明芙蓉锡矿的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地壳,同时有部分地幔流体的参与成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骑田岭花岗岩 锆石Lu-Hf同位素 包裹体He-Ar同位素 地幔流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流正极性下冰柱–冰板电极中电晕放电量的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舒立春 赖向平 +5 位作者 蒋兴良 余德芬 冯杰 胡琴 张建辉 M.Farzaneh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1期46-51,共6页
为进一步了解覆冰绝缘子表面空气间隙的存在对输电线路的危害,在应用模/数转换器、紫外线成像仪、工控机和自行设计的电流传感器的基础上,研究了在不同施加电压、空气间隙长度、覆冰水电导率和冰类型的情况下电晕平均放电量的变化,并揭... 为进一步了解覆冰绝缘子表面空气间隙的存在对输电线路的危害,在应用模/数转换器、紫外线成像仪、工控机和自行设计的电流传感器的基础上,研究了在不同施加电压、空气间隙长度、覆冰水电导率和冰类型的情况下电晕平均放电量的变化,并揭示了它们对电晕放电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直流正极性下的放电量分布满足正态分布,其值随着间隙长度的增加而减小;放电量与电极表面材料有着密切关系;覆冰水电导率对放电量的影响与冰的类型(干冰、湿冰)有很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柱-冰板模型 直流 空气间隙 电晕平均放电量 绝缘了覆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RIPLEX模型的湖南省杉木林生产力模拟及预测 被引量:7
15
作者 王灿 项文化 +2 位作者 赵梅芳 邓湘雯 彭长辉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04-109,共6页
杉木Cunnighamia lanceolata是我国优良速生用材树种,其面积达921万hm2,占全国人工用材林面积的30.4%。用机理性模型在区域尺度上研究杉木林生产量可为估算杉木林固碳潜力、预测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和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提供科学依据。利... 杉木Cunnighamia lanceolata是我国优良速生用材树种,其面积达921万hm2,占全国人工用材林面积的30.4%。用机理性模型在区域尺度上研究杉木林生产量可为估算杉木林固碳潜力、预测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和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提供科学依据。利用气象、水文、土壤及植物等方面数据,对TRIPLEX 1.6模型进行参数化,用森林资源调查样地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模拟湖南省杉木林1991~2040年生物量与生产力动态变化、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模拟值与实测值之间拟合度高(p=0.995),TRIPLEX1.6模型可应用于模拟亚热带杉木林生长和生产量的动态变化。2010~2018年湖南省杉木林生产力(NPP)为迅速增长期,此后NPP缓慢下降,2008年所有样地杉木林平均年龄为23 a,单位面积平均NPP达到最大值(8.09 t.hm-2a-1),2010~2060年间平均值为6.96 t.hm-2a-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林 生物量动态 TRIPLEX模型 空间分异 气候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斑岩铜(钼-金)矿床的成矿流体 被引量:9
16
作者 卢焕章 毕献武 +1 位作者 王蝶 单强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33-952,共20页
斑岩铜矿是主要的铜资源,是矿床研究和勘查的重要目标。斑岩铜矿按其与板块构造的关系可分为2种:俯冲带斑岩铜矿和碰撞造山带斑岩铜矿,它们在成矿流体方面有很多区别,其中较大的差别是碰撞造山带斑岩铜矿的钾化蚀变带比俯冲带斑岩铜矿... 斑岩铜矿是主要的铜资源,是矿床研究和勘查的重要目标。斑岩铜矿按其与板块构造的关系可分为2种:俯冲带斑岩铜矿和碰撞造山带斑岩铜矿,它们在成矿流体方面有很多区别,其中较大的差别是碰撞造山带斑岩铜矿的钾化蚀变带比俯冲带斑岩铜矿的钾化蚀变带强得多,且范围也相对较宽。文章简述了这2种斑岩矿床的主要地质特征,着重从流体包裹体、蚀变作用和稳定同位素研究来探讨斑铜矿床成矿流体的主要特征,包括成矿流体的成分、形成温度和压力,氢、氧、碳和硫稳定同位素组成。这两种类型的斑岩铜矿中主要发育5种包裹体:M熔体包裹体;Ⅰ液体包裹体;Ⅱ气体包裹体;Ⅲ含子矿物的多相包裹体和CO2_H2O包裹体。Ⅱ类和Ⅲ类包裹体常共存,且均一温度相似,表明成矿流体经历了不混溶和沸腾作用。在Ⅲ类含子矿物的包裹体中发现了含金属硫化物(黄铜矿、黄铁矿)和氧化物(赤铁矿、磁铁矿)子矿物。在斑岩金矿和碰撞造山带的斑岩铜矿中出现CO2_H2O包裹体,在斑岩的斑晶和一些早期石英脉的石英中可见到熔体包裹体以及熔体_流体包裹体,它们代表斑岩岩浆的样品,说明斑岩铜矿的形成经历了岩浆和热液阶段。最近的研究表明,斑岩铜矿的初始流体是中等盐度和密度的岩浆流体。这种流体在上升过程中因压力释放而发生沸腾,形成气体包裹体和含子矿物的高盐度包裹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斑岩铜矿 成矿流体 流体包裹体 铜的气相搬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卷曲指数和KinK指数对浆张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30
17
作者 洪传真 刘桂南 《中国造纸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B12期70-75,共6页
研究了漂白针、阔叶木硫酸盐浆打浆后的纤维卷曲指数和KinK指数,结果表明:纤维卷曲指数和KinK指数是衡量纤维形态的重要指标,打浆能改变纤维的卷曲指数和KinK指数,并对手抄片的强度性能有一定的影响。
关键词 卷曲 打浆 纤维形态 阔叶木硫酸盐浆 漂白 强度性能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浆长纤维的TEMPO选择性催化氧化 被引量:9
18
作者 毛连山 马朴 +2 位作者 刘桂南 Claude Daneault Francois Brouillette 《中国造纸》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7-11,共5页
采用TEMPO/NaBr/NaClO体系将机械浆长纤维糖基单元中的伯羟基选择性氧化成羧基来提高纸浆纤维羧基的含量。研究了TEMPO、NaBr和NaClO的用量以及浆浓对纸浆纤维氧化的影响,同时研究了羧基含量对机械浆长纤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氧化... 采用TEMPO/NaBr/NaClO体系将机械浆长纤维糖基单元中的伯羟基选择性氧化成羧基来提高纸浆纤维羧基的含量。研究了TEMPO、NaBr和NaClO的用量以及浆浓对纸浆纤维氧化的影响,同时研究了羧基含量对机械浆长纤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氧化过程中,随着TEMPO和NaBr用量的增加,反应速度提高,而氧化后的纸浆纤维羧基含量没有增加,随着NaClO用量的增加,纸浆纤维的羧基含量上升。随着纸浆纤维浓度的增加,羧基含量先上升后下降,浆浓在1.3%时,羧基含量达到最高值。随着纸浆纤维羧基含量的增多,浆料抄片的抗张指数和耐破指数上升,撕裂指数下降,氧化的纸浆纤维对细小纤维的留着率下降;浆料的保水值上升而游离度下降;浆纤维的卷曲和扭曲系数降低。研究还发现,低羧基含量的纤维能够吸附部分有机溶解物以及其他物质,使得白水中的有机溶解物和总有机碳的含量下降,这种吸附性能随着羧基含量的增加而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MPO 机械浆 选择性氧化 羧基含量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玲珑—焦家地区主要金矿床稳定同位素及同位素年代学 被引量:38
19
作者 卢焕章 袁万春 +2 位作者 张国平 李院生 龙洪波 《桂林工学院学报》 1999年第1期1-8,共8页
对玲珑—焦家地区主要金矿床的硫、氢、氧、铅等稳定同位素的研究表明:矿石硫来自胶东群;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并可能混有一定数量的岩浆热液;铅来自下地壳或上地幔。同位素年代学研究结果:玲珑花岗岩的年龄为150~160... 对玲珑—焦家地区主要金矿床的硫、氢、氧、铅等稳定同位素的研究表明:矿石硫来自胶东群;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并可能混有一定数量的岩浆热液;铅来自下地壳或上地幔。同位素年代学研究结果:玲珑花岗岩的年龄为150~160Ma,而主要金矿床的成矿年代为100~126Ma。在形成花岗岩之后发生了剪切运动,含金热液沿剪切带及次一级裂隙上升,在不同条件下形成了不同类型的金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床 稳定同位素 同位素年代学 剪切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水污染负荷与造纸原料结构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施英乔 丁来保 +2 位作者 李萍 房桂干 罗松年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2003年第2期25-27,共3页
 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处理了某大型造纸公司近一年的有关生产技术数据,首次建立了表达废纸原料种类、用量和废水污染负荷关系的多元线性方程,揭示了废水污染负荷与原料废纸用量、种类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当原料废纸用量趋于极大值时,单...  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处理了某大型造纸公司近一年的有关生产技术数据,首次建立了表达废纸原料种类、用量和废水污染负荷关系的多元线性方程,揭示了废水污染负荷与原料废纸用量、种类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当原料废纸用量趋于极大值时,单位质量以国产废纸的污染负荷为100%,欧洲废纸产生的污染负荷是国产废纸的92%,美国废纸是国产废纸的71%,日本废纸和木浆是国产废纸的11%,这为制浆造纸污染预测预报方法提出了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纸工艺 废水污染 造纸原料 结构 废水处理 污染负荷 清洁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