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珠江口东平海域海采工程后泥沙蚀淤趋势预测研究
被引量:2
- 1
-
-
作者
陈正新
陈小英
魏合龙
黄晓彬
吴建政
朱龙海
-
机构
国土资源部海洋油气资源和环境地质重点实验室
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
加拿大阿尔伯达大学计算机系
中国海洋大学
-
出处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164-1169,共6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批准号:40906033)资助
-
文摘
通过收集和实测到的研究区水位、潮位、潮流验证、沉积物类型和粒度参数、水深地形、风、径流值等边界条件,运用泥沙运动控制方程、泥沙再悬浮及再沉积方程,进行了工区泥沙运移相关参数的计算和模拟分析,并预测了工程实施后,工区内、外动力作用的程度和泥沙的蚀淤趋势发展。结果表明:开采区海采项目结束后,其淤积速度自NE 2~5 cm/a向SW 0.2~0.5 cm/a减小,NE部离珠江口较近,其淤积速度可达5~10 cm/a,SE和SW波浪作用影响较小,沉积物搬运主要受潮流控制,淤积速率为0.2~0.5 cm/a;施工期间的一个潮周期内,悬浮泥沙最大增量为42.5mg/L,近岸开挖点10 mg/L浓度悬浮泥沙在E—W向的最大可能扩散距离约为3.0 km,S—N向的最大可能扩散距离约2.2 km;远岸开挖点10 mg/L浓度悬浮泥沙在E—W向的最大可能扩散距离约为1.7 km,S—N向的最大可能扩散距离约1.6 km;珠江口门处最大侵蚀速率为10 cm/a,最大淤积速率为13 cm/a,海砂开采后对海底的蚀淤变化影响范围仅局限于其附近海域,对近岸和珠江口门区没有明显影响;一个水深30~60 m,开挖深度为10 m的采坑以淤积速率0.2~5 cm/a速度计,要使开采区淤平至少要200a或更长时间。
-
关键词
珠江口
海采工程
模拟预测
泥沙淤蚀
-
Keywords
Pearl River Mouth
mining engineering
Simulation and forecasting
deposition and erosion
-
分类号
P512.2
[天文地球—地质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