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华北铜川组爬行动物化石的首次发现及其地层意义 被引量:6
1
作者 刘俊 吴肖春 李锦玲 《古脊椎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67-71,共5页
Several skeletons of fossil reptiles were collected for the first bine from the Tongchuan Formation, Sangbi, Yonghe County, Shanxi Province in 1992. It represents the uppermost occurrence of terrestrial reptiles known... Several skeletons of fossil reptiles were collected for the first bine from the Tongchuan Formation, Sangbi, Yonghe County, Shanxi Province in 1992. It represents the uppermost occurrence of terrestrial reptiles known from the Triassic of China. Our study on the local stratigraphy suggests that the fossils are from the upper part of Member II of the Tongchuan Formation. A preliminary study of the fossils indicates that they are monospecific and represent a previously unknown archosauriform. This form is plesiomorphically similar to Turfanosuchus dabanensis in the presence of the pterygoid teeth but is clearly more derived than the latter in that the exit of the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is located on the lateral side rather than ventral surface of the basisphenoid. This may support the argument that the Tongchuan Formation is early Late Triassic in a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 三叠纪 铜川组 初龙形态 爬行动物化石 地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东部中三叠世始鳍龙类—新属种(英文) 被引量:10
2
作者 尚庆华 吴肖春 李淳 《古脊椎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55-171,共17页
根据一保存完整的骨骼(包括头骨、下颌和全部头后骨骼)建立了鳍龙类的一新属新种——利齿滇东龙(Diandongosaurus acutidentatus gen.et sp.nov.)。标本采自云南省罗平县中三叠世安尼期关岭组上段。新属种既具有肿肋龙类(包括Dactylosau... 根据一保存完整的骨骼(包括头骨、下颌和全部头后骨骼)建立了鳍龙类的一新属新种——利齿滇东龙(Diandongosaurus acutidentatus gen.et sp.nov.)。标本采自云南省罗平县中三叠世安尼期关岭组上段。新属种既具有肿肋龙类(包括Dactylosaurus,Anarosaurus,Serpianosaurus和Neusticosaurus)吻部两侧不收缩、眶前区域长于眶后区域、眼眶大于上颞孔等典型特征,同时又具有幻龙类(包括Simosaurus和nothosaurians)前颌和下颌前部犬齿型齿发育、上颌具1或2个犬齿型齿等典型特征。新种的额骨和顶骨均愈合,额骨两后外侧支的末端后延超过上颞孔前缘,轭骨和鳞骨相交将眶后骨排除于下颞孔之外,方轭骨发育,锁骨前外侧缘具一突起,3对荐肋以及最前部尾肋的外侧端均未见明显收缩。这些特征也多表现出肿肋龙类和幻龙类的混合特征。此外,新种还具有一些较为独特的特征,包括前额骨和后额骨沿眼眶背缘相交,第3至第8对尾肋的长度超过荐肋,后肢末端发育异常膨大的爪趾骨。系统关系分析表明,滇东龙既不是肿肋龙类也不是幻龙类;它可能与由乌蒙龙、幻龙类和传统的肿肋龙类所构成的分支亲缘关系最近,为始鳍龙类基干类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罗平 中三叠世安尼期 始鳍龙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吻贫齿龙(双孔亚纲:海龙目):头后骨骼及系统关系研究(英文) 被引量:6
3
作者 吴肖春 程延年 +1 位作者 佐藤环 单希瑛 《古脊椎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20,共20页
短吻贫齿龙是根据一保存较完整的头骨和下颌标本建立的;标本采自贵州关岭地区三叠系法郎组灰岩。对其头后骨骼进行了详细描述。短吻贫齿龙在肩带的乌喙骨和间锁骨及腰带的肠骨显示了与众不同的特征,例如:紧靠肩臼后方乌喙骨有一明显的凹... 短吻贫齿龙是根据一保存较完整的头骨和下颌标本建立的;标本采自贵州关岭地区三叠系法郎组灰岩。对其头后骨骼进行了详细描述。短吻贫齿龙在肩带的乌喙骨和间锁骨及腰带的肠骨显示了与众不同的特征,例如:紧靠肩臼后方乌喙骨有一明显的凹,间锁骨后半部比前部要窄很多,及肠骨背突末端加宽等。头骨进一步细修表明,其中一些部位需要进行重新记述。依据头后骨骼和头骨中的新信息,对短吻贫齿龙的特征作了修订。系统关系分析表明,贫齿龙是个askeptosaurid,其下颌宽大于长的反关节突和肱骨缩小的三角-胸大肌嵴表明它与产自瑞士和意大利的Askeptosaurus关系最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关岭 三叠纪 海龙目贫齿龙 头后骨骼 系统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水库春季营养盐和浮游植物空间分布及其影响机制 被引量:11
4
作者 张磊 夏志强 +2 位作者 周伟 HAMILTON Paul B HAFFNER Douglas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069-1077,共9页
为研究三峡水库春季水体营养盐与浮游植物的空间分布状况,于2013年3月对三峡水库22条支流及干流的6个断面进行采样监测.结果表明:来水、回水、河口和干流4类断面ρ(TN)平均值分别为1.69、1.84、2.01、1.51 mg/L;ρ(TP)平均值分别为0.115... 为研究三峡水库春季水体营养盐与浮游植物的空间分布状况,于2013年3月对三峡水库22条支流及干流的6个断面进行采样监测.结果表明:来水、回水、河口和干流4类断面ρ(TN)平均值分别为1.69、1.84、2.01、1.51 mg/L;ρ(TP)平均值分别为0.115、0.191、0.179和0.181 mg/L;不同类型断面间ρ(TN)、ρ(TP)差异不显著;水体中N、P的主要形态分别为NO3--N和PO43--P;N/P〔n(N)/n(P)〕从来水(110.8)至干流(18.9)逐渐降低.三峡水库总体上为中营养状态,回水和河口区富营养化程度较高,富营养断面比例分别为45.4%和36.4%.研究期间共检出浮游植物8门98属,其中以绿藻门、硅藻门和蓝藻门为主,分别检出42、26和17属;从组成上看,来水和干流断面以硅藻-绿藻为主,回水、河口断面以绿藻-硅藻为主.浮游植物丰度由高到低依次为回水、河口、来水和干流断面.调查期间,22条支流中有15条支流在不同位置发生水华,但主要集中在回水区;拟多甲藻水华为主要类型且集中在库区的下游支流,而库区中上游支流则以隐藻、衣藻、小球藻、小环藻等水华为主.环境因子排序分析表明,在水华集中的回水-河口区域,影响浮游植物丰度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数明显少于其他区域,温度和ρ(DO)为该区域浮游植物丰度分布的主要影响因子,而ρ(TN)、ρ(TP)的影响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水库 水华 春季 回水 空间分布 排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上三叠统一新的海龙(爬行纲:双孔亚纲)(英文) 被引量:11
5
作者 程延年 吴肖春 佐藤环 《古脊椎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46-260,共15页
根据头骨和下颌建立了海龙一新属新种——短吻贫齿龙(Miodentosaurus brevis gen.et sp.nov.)。其正型标本是采自贵州三叠纪法郎组的一具骨架(台中自然科学博物馆标本编号NMNS-004727/F003960)。虽然头后骨胳还没有修理,但是几近完好的... 根据头骨和下颌建立了海龙一新属新种——短吻贫齿龙(Miodentosaurus brevis gen.et sp.nov.)。其正型标本是采自贵州三叠纪法郎组的一具骨架(台中自然科学博物馆标本编号NMNS-004727/F003960)。虽然头后骨胳还没有修理,但是几近完好的头骨和下颌显示出许多与众不同的特征,足以确定该标本代表了一新的海龙属种。短吻贫齿龙是个体较大的海龙,其全长超过4 m,头骨背部最长约为33 cm。吻直且极短是其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其他主要特征有:前颌骨沿前背中央有一隆嵴;上颌仅前颌骨有6枚圆锥形齿,无上颌骨齿;上颌骨沿前腹侧缘有一沟槽;下颌齿骨齿都集中在前端且至多不超过6枚。依据上述这些特征很易把短吻贫齿龙与其他已知海龙相区别。短吻贫齿龙头骨顶面松果孔大且很前位,头骨腭面的锄骨和翼骨均无齿,它的颈较长(至少可以辨认出13个颈椎)。这些特征显示短吻贫齿龙可能与包括中国安顺龙属(Anshunsaurus)在内的Askeptosauroidea超科有相近的系统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 卡尼期 法郎组 双孔亚纲 海龙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细滇美龙(Dianmeisaurus gracilis Shang & Li,2015)新材料(英文) 被引量:1
6
作者 尚庆华 李淳 吴肖春 《古脊椎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45-161,共17页
根据一件产自云南罗平中三叠世关岭组II段的新标本并结合产自相同地点和地层中的模式标本对纤细滇美龙(Dianmeisaurus gracilis Shang&Li,2015)进行了详细研究。原模式标本暴露其腹面,而新标本暴露其背面,两者互相补充提供了更完整... 根据一件产自云南罗平中三叠世关岭组II段的新标本并结合产自相同地点和地层中的模式标本对纤细滇美龙(Dianmeisaurus gracilis Shang&Li,2015)进行了详细研究。原模式标本暴露其腹面,而新标本暴露其背面,两者互相补充提供了更完整、精确的纤细滇美龙解剖学信息。新材料揭示该种具有非常短小的吻部,眶前区的长度不仅短于眶后区长度,甚至短于眼眶的长度;外鼻孔小且位置靠前,即鼻孔前区的长度短于鼻孔后缘与眼眶前缘之间的距离;由两额骨构成的眼眶间隔非常狭窄,宽度小于顶骨平台宽度的1/3;额骨前后两端均具渐尖的突起;顶骨后部不收缩,顶骨平台后缘呈深V型。补充了新信息和包含更多属种(如Dawazisaurus)后的系统发育学分析支持了之前滇美龙和滇东龙互为姊妹群的结论,同时它们和马家山龙、滇肿龙、贵州龙和大洼子龙一起构成了一个仅由中国的属种组成的单系类群。与欧洲肿肋龙类群(Dactylosaurus,Anarosaurus,Serpianosaurus和Neusticosaurus)相比,这一单系类群与幻龙类有更近的亲缘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罗平 中三叠世 安尼期 始鳍龙类 纤细滇美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陆相上三叠统第一个初龙形类动物(英文) 被引量:5
7
作者 吴肖春 刘俊 李锦玲 《古脊椎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51-265,T001,共16页
初步研究了山西省永和县桑壁镇铜川组二段产出的两件初龙形类化石标本 (IVPPV1 2 3 78,V 1 2 3 79) ,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新属新种———桑壁永和鳄 (Yonghesuchussangbiensisgen .etsp .nov .)。它以下列共存的衍生特征区别于其他初龙形... 初步研究了山西省永和县桑壁镇铜川组二段产出的两件初龙形类化石标本 (IVPPV1 2 3 78,V 1 2 3 79) ,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新属新种———桑壁永和鳄 (Yonghesuchussangbiensisgen .etsp .nov .)。它以下列共存的衍生特征区别于其他初龙形类 (archosauriforms) :1 )吻部前端尖削 ;2 )眶前窝前部具一凹陷 ;3 )眶前窝与外鼻孔间宽 ;4)眶后骨下降突的后 2 / 3宽且深凹 ;5 )基蝶骨腹面有两个凹陷 ;6 )齿骨后背突相当长 ;7)关节骨的反关节区有明显的背脊 ,有穿孔的翼状的内侧突 ,以及指向前内侧向和背向的十分显著的后内侧突。由于缺乏跗骨的形态信息 ,目前很难通过支序分析建立永和鳄的系统发育关系。但可以通过头骨形态来推测永和鳄在初龙形类中的系统位置。永和鳄有翼骨齿 ,这表明它不属于狭义的初龙类 (archosaurians)。其通过内颈动脉脑支的孔位于基蝶骨的前侧面而不是腹面 ,在这点上永和鳄比原鳄龙科 (Proterochampsidae)更进步 ,这表明与后者相比永和鳄和狭义的初龙类的关系可能更近。在中国早期的初龙形类中 ,达坂吐鲁番鳄 (Turfanosuchusdabanensis)与桑壁永和鳄最接近 ,但前者由于内颈动脉脑支的孔腹位而比后者更为原始。根据以上头骨特征以及枢后椎椎体之间间椎体的存在与否 ,推测派克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永和 晚三叠世 铜川组 初龙形类 解剖学 陆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矿物学协会新矿物及矿物命名委员会关于矿物命名的程序和原则(1997年) 被引量:13
8
作者 ErnestH.Nickel JoelD.Grice 王立本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73-287,共13页
关键词 矿物 命名 程序 命名原则 新矿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吻贫齿龙(双孔亚纲:海龙目)的新材料及补充研究(英文) 被引量:2
9
作者 赵丽君 佐藤环 +2 位作者 刘俊 李淳 吴肖春 《古脊椎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0,共10页
记述了产自贵州关岭法郎组瓦窑段(上三叠统)短吻贫齿龙一新材料。新标本头后骨骼十分完整,使我们对该海龙的全身骨骼形态有了一个完整的认识,尤其是澄清了其肩带及前、后肢的解剖学特征。短吻贫齿龙牙齿稀少且局限于上、下颌的前端,以... 记述了产自贵州关岭法郎组瓦窑段(上三叠统)短吻贫齿龙一新材料。新标本头后骨骼十分完整,使我们对该海龙的全身骨骼形态有了一个完整的认识,尤其是澄清了其肩带及前、后肢的解剖学特征。短吻贫齿龙牙齿稀少且局限于上、下颌的前端,以及末端指/趾骨(爪)扁平等性状表明,该种不是纯粹的肉食动物。依据新材料,短吻贫齿龙在局部形态上存在个体变异,并确认后肢趾趾式(2-3-4-5-5)可作为该海龙的特征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龙目 贫齿龙 骨架 个体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侏罗系杨氏璧山上龙(一淡水蛇颈龙)的再研究(英文) 被引量:4
10
作者 佐籘环 李淳 吴肖春 《古脊椎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7-33,共17页
侏罗纪的蛇颈龙类化石主要发现于欧洲 ,在世界的其他地区则比较少见。亚洲的蛇颈龙化石 ,尤其是侏罗纪的属种大多破碎而难以鉴别 (Sato,1 998)。到目前为止 ,Bishanopliosaurusyoungi(Dong,1 980 )和Yuzhoupliosauruschengjiangensis(Zh... 侏罗纪的蛇颈龙类化石主要发现于欧洲 ,在世界的其他地区则比较少见。亚洲的蛇颈龙化石 ,尤其是侏罗纪的属种大多破碎而难以鉴别 (Sato,1 998)。到目前为止 ,Bishanopliosaurusyoungi(Dong,1 980 )和Yuzhoupliosauruschengjiangensis(Zhang,1 985)是亚洲地区最为完整的侏罗纪蛇颈龙类化石 ,并且化石产自对于蛇颈龙而言比较罕见的淡水沉积 ,因此这些材料对于了解该类群的系统发育、历史动物地理和古生态来说非常重要。本文重新详细描述了采自中国重庆自流井组东岳庙段的杨氏璧山上龙2 ) (董枝明 ,1 980 )。愈合情况不好的椎体和椎弓以及耻骨的边缘形态表明 ,杨氏璧山上龙的正型标本是一个幼年个体的头后骨架。我们的研究表明杨氏璧山上龙主要依分叉的荐肋为特征 ,而这一性状在初次发表时作为颈肋特征被描述。璧山上龙的其他特征包括侧扁的神经棘以及狭窄的乌喙骨和肱骨上有一个突。经过重新修理的标本显示 ,坐骨和耻骨相对的面呈沟槽状 ,这一现象表明它们之间的接触关系要较原来描述的情况复杂 ,是一种依靠软骨的连接 ,而非直接接触。本文对杨氏璧山上龙的腰带部分进行了重新复原。O’Keefe (2 0 0 1 )的支序分析支持将Plesiosauria二分为Plesiosauroidea和Pliosauroidea,后者包含两个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 侏罗系 杨氏璧山上龙 淡水蛇颈龙 解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南雄盆地K/T界线地层序列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10
11
作者 D.A.拉塞尔 D.E.拉塞尔 +1 位作者 A.R.斯威特 胡耀明 《古脊椎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39-145,共7页
中国南部南雄盆地含K/T界线的陆相沉积是很宝贵的地史资料。因为迄今为止,除北美西部以外,含K/T界线的陆相露头研究得很少,赵资奎等(1991)提供了有关南雄盆地K/T界线的丰富资料。我们尝试着对其中一些资料作不同的解释,以鼓励在南雄工... 中国南部南雄盆地含K/T界线的陆相沉积是很宝贵的地史资料。因为迄今为止,除北美西部以外,含K/T界线的陆相露头研究得很少,赵资奎等(1991)提供了有关南雄盆地K/T界线的丰富资料。我们尝试着对其中一些资料作不同的解释,以鼓励在南雄工作的同行。南雄地层的年代测定对研究该地的K/T界线至关重要。园圃组上段所含喷发玄武岩的平均年龄为67.4ma(赵资奎等,1991),属于晚Maestrichtian期,大约与31正向磁极性带的顶部同时。如果31N带在该地全部保存的话,园圃组上段的沉积速率将为70m/ma(见表Ⅰ)。上覆坪岭组厚约161m,赵资奎等(1991)认为其下段33m所含的正向磁极性带是30N,如果该带在这里全部保存,这一段的沉积速率将是19.3m/ma,这和加拿大西部含K/T界线地层的沉积速率接近。赵资奎等(1991)认为坪岭组上段微量元素富集带的底界在K/T界线下120m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雄盆地 K/T界线地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矿物学协会新矿物及矿物命名委员会关于矿物命名的程序和原则(1997年) 被引量:4
12
作者 Ernest H.Nickel Joel D.Grice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415-424,共10页
关键词 国际矿物学协会 新矿物 矿物命名 原则 CNMM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岭亚洲鳄和存义始猛鳄的分类重估和系统发育关系检验(英文)
13
作者 吴肖春 李淳 汪衍胤 《古脊椎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37-146,共10页
根据对有关标本的详细对比研究,重新评估了南岭亚洲鳄(Asiatosuchus nanlingensis Young,1964)和存义始猛鳄(Eoalligator chunyii Young,1964)的分类。获得的新信息表明这两种是可以彼此区分的,因此对它们各自的鉴定特征进行了进一步修... 根据对有关标本的详细对比研究,重新评估了南岭亚洲鳄(Asiatosuchus nanlingensis Young,1964)和存义始猛鳄(Eoalligator chunyii Young,1964)的分类。获得的新信息表明这两种是可以彼此区分的,因此对它们各自的鉴定特征进行了进一步修订。南岭亚洲鳄是个大型种类,它很可能具有中等或很长的吻部(眶前段),主要由以下一些特征组合界定:方骨外髁比内髁大很多,上隅骨在反关节突近端尖灭,上、下颌齿缘(至少后段)几近平直,以及在下颌关节窝外侧上隅骨表面具一凹或纵沟。存义始猛鳄是个中型种类,主要可以由下列特征组合界定:方骨内、外关节髁大小几近相当,上、下颌齿缘强烈凹凸不平,齿骨联合很短,夹板骨不进入下颌联合,以及在下颌关节窝外侧上隅骨表面具一凹或纵沟。根据新的信息对南岭亚洲鳄和存义始猛鳄原来的系统关系进行了检验,所得结果不支持南岭亚洲鳄和存义始猛鳄可以形成一单系分支及反对后者是前者的同物异名。虽然本文研究表明南岭亚洲鳄可以和其他种类区分,但是在系统关系上却不能和亚洲鳄典型种(葛氏亚洲鳄Asiatosuchus grangeri)归于同一支系,如此应该为其建立一属。然而,鉴于南岭亚洲鳄标本太不完整,在没有新的、更完整的标本发现之前,本文仍沿用其原名,如德国亚洲鳄(Asiatosuchus germanicus)一样,后者也不和亚洲鳄典型种归于同一支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白垩系-古新统 鳄目 分类 解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季南极长城湾沿岸海域浮游硅藻群落定量分析
14
作者 张浩天 支崇远 +1 位作者 谢晓尧 Paul Hamilton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7期26-30,共5页
对南极硅藻进行定量研究较有必要,以客观准确地了解它的组成和分布特征。在南极长城湾沿岸海域共设置6个采样点,每个采样点定量采集3个浮游硅藻样本。结果显示:长城湾海域共发现浮游硅藻31种。浮游硅藻群落的优势种为Cocconesi fasciola... 对南极硅藻进行定量研究较有必要,以客观准确地了解它的组成和分布特征。在南极长城湾沿岸海域共设置6个采样点,每个采样点定量采集3个浮游硅藻样本。结果显示:长城湾海域共发现浮游硅藻31种。浮游硅藻群落的优势种为Cocconesi fasciolata(18.5%)、Amphora holsatica(13.6%)。次优势种为Cocconeis costata(7.1%)、Cocconeis imperatrix(6.8%)、Thalassiosira antarctica(6.4%)、Rhoicosphenia genuflexa(6.1%)、Licmophora antarctica(5.1%)。各样点浮游硅藻细胞密度总平均值为1.92×10~5ind·L^(-1),变幅为1.44×10~5~2.56×10~5ind·L^(-1)。浮游硅藻的分布从湾心到湾口呈现出一定趋势:浮游硅藻的物种丰度,湾心处共15种,湾口处共25种;浮游硅藻的细胞密度,湾心处平均为2.51×10~5ind·L-1,湾口处平均为1.48×10~5ind·L^(-1)。通过相关性分析结果可知,浮游硅藻由湾心到湾口,物种丰度和硅藻细胞密度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 长城湾 浮游硅藻 群落 定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矿物学协会新矿物及矿物命名委员会(CNMMN,IMA)1998年批准的新矿物 被引量:1
15
作者 Joel D.Grice Giovanni Ferraris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41-149,共9页
本文的资料是国际矿物学协会新矿物及矿物命名委员会提供的,以资矿物学家在新矿物研究工作中参考和对比。CNMMN鼓励其成员将本文提交其所在国家的有关刊物发表。中译文由中国新矿物及矿物命名委员会供稿。文中所列的已经批准的新... 本文的资料是国际矿物学协会新矿物及矿物命名委员会提供的,以资矿物学家在新矿物研究工作中参考和对比。CNMMN鼓励其成员将本文提交其所在国家的有关刊物发表。中译文由中国新矿物及矿物命名委员会供稿。文中所列的已经批准的新矿物的名称及其详细资料,将由每个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矿物 矿物命名 国际矿物学协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天镇晚白垩世一暴龙类及其埋藏环境
16
作者 董黎阳 贾磊 +1 位作者 王瑾 吴肖春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3741-3749,共9页
天镇地处山西北部,从早白垩世中期开始,区内古地理格局变化频繁,气候逐渐干旱。不断发现的化石材料表明,这一地区在白垩纪时曾经生存有甲龙类、鸭嘴龙类和蜥脚类恐龙。本文报道了该地区新近发现的一个暴龙类恐龙——王氏晋北龙,并对其... 天镇地处山西北部,从早白垩世中期开始,区内古地理格局变化频繁,气候逐渐干旱。不断发现的化石材料表明,这一地区在白垩纪时曾经生存有甲龙类、鸭嘴龙类和蜥脚类恐龙。本文报道了该地区新近发现的一个暴龙类恐龙——王氏晋北龙,并对其埋藏环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晋北龙为一处于中间演化阶段的暴龙超科恐龙,比雄关龙更晚分异。它的发现,表明天镇地区在晚白垩世曾经存在着一个由甲龙类、鸭嘴龙类、蜥脚类和兽脚类组成的恐龙动物群,其时代可能处于康尼亚克期至坎潘期。埋藏环境分析表明,晋北龙生前环境为环滨湖地带,死后骨架被短距离搬运,异地埋藏于静水浅湖环境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 晚白垩世 暴龙类 埋藏 滨湖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矿物学协会新矿物及矿物命名委员会(CNMMN,IMA)1999年批准的新矿物
17
作者 Joel D.Grice Giovanni Ferraris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52-159,共8页
关键词 矿物 新矿物 矿物命名 国际矿物协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