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生物油气勘探技术在岩性气藏勘探中的应用——以柴达木盆地三湖坳陷为例 被引量:27
1
作者 张春林 庞雄奇 +4 位作者 梅海 黎茂稳 徐子远 梅博文 Daniel Hitzman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10-315,共6页
为了有效识别柴达木盆地三湖坳陷岩性生物气藏,以台南—台东地区为研究区,开展微生物勘探技术试验研究。东西向长24 km的采样测线横穿工区,在各采样点(间隔150 m)采集20 cm深度处的土壤200 g,样品共156个,由美国GMT公司完成甲烷氧化菌... 为了有效识别柴达木盆地三湖坳陷岩性生物气藏,以台南—台东地区为研究区,开展微生物勘探技术试验研究。东西向长24 km的采样测线横穿工区,在各采样点(间隔150 m)采集20 cm深度处的土壤200 g,样品共156个,由美国GMT公司完成甲烷氧化菌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区20 cm深度处土壤湿度可维持甲烷氧化菌的生长;pH值平均为8.20,不抑制甲烷氧化菌生长;大量样品全盐盐度大于20%,高盐度降低了甲烷氧化菌的浓度,但气藏区与非气藏区微生物浓度差别显著,气藏上方盐度高达50%以上仍发育微生物异常;而且探井试气产量与其上方微生物浓度呈显著正相关,表明微生物勘探技术适用于三湖坳陷。利用微生物异常判断,在台南9井东侧1 km处、台南气田西侧边界以外可能存在含气丰度高于台南9井的岩性气藏,是较为有利的勘探目标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勘探 柴达木盆地 三湖坳陷 生物气 岩性气藏 盐碱地 甲烷氧化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未熟—低熟油研究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被引量:13
2
作者 李素梅 庞雄奇 +1 位作者 金之钧 黎茂稳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98-304,共7页
目前存在多种未熟—低熟油成烃机理的说法,但现有未熟—低熟油生烃模式能否用于指导勘探仍然有待于进一步检验。富类脂可溶有机质生烃被认为是未熟—低熟油生烃模式之一,但依据甾烷(特别是甲藻甾烷)的分布特征,东营凹陷牛庄洼陷南斜坡... 目前存在多种未熟—低熟油成烃机理的说法,但现有未熟—低熟油生烃模式能否用于指导勘探仍然有待于进一步检验。富类脂可溶有机质生烃被认为是未熟—低熟油生烃模式之一,但依据甾烷(特别是甲藻甾烷)的分布特征,东营凹陷牛庄洼陷南斜坡沙四段富藻类未熟—低熟页岩与八面河油田的原油几乎没有可比性,充分说明低演化阶段的藻类类脂物并非该区原油的主要成烃母质。未熟—低熟油田总与邻近的有利生油凹陷相伴以及某些未熟—低熟油的混合成熟度性质,暗示未熟—低熟油区的成熟油贡献,该结论已为中国两个典型未熟—低熟油田即东营凹陷八面河油田与苏北盆地金湖凹陷的最近研究结果所证实。现有资源量计算方法不太适用于未熟—低熟油,这可能导致了部分油田未熟—低熟资源量计算结果偏高。生物标志物标样定量技术是识别原油未熟—低熟性及油源追踪的有效途径,在油气勘探过程中还应加强地化与地质的有机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熟-低熟油 成烃机理 生烃模式 成熟度 混合油 有机质 生物标志物 油气勘探 干酪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