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PG处理技术对肉牛胚胎生产的影响效果
1
作者 欧阳晓芳 和嘉荣 +10 位作者 苏华伟 和晓明 刘绍贵 李鸿 陈红艳 杨亮宇 上官步敏 石晓兵 卿胜奎 贾志虎 刘逸炫 《中国牛业科学》 2025年第3期25-29,共5页
选用10月龄以上的纯种肉用型西门塔尔牛为供体母牛,探究采用2次PG处理方式的产胚效果及其对不同季节西门塔尔牛胚胎生产效果的影响。试验分3次累计将248头次供体母牛分为A组(A_(1)、A_(2)、A_(3))和B组(B_(1)、B_(2)、B_(3)),对A组3个... 选用10月龄以上的纯种肉用型西门塔尔牛为供体母牛,探究采用2次PG处理方式的产胚效果及其对不同季节西门塔尔牛胚胎生产效果的影响。试验分3次累计将248头次供体母牛分为A组(A_(1)、A_(2)、A_(3))和B组(B_(1)、B_(2)、B_(3)),对A组3个小组累计112头次母牛分别进行正常超排处理,对B组3个小组累计136头次母牛进行双PG处理。结果显示,B_(1)组母牛头均生产胚胎数显著(P<0.05)高于A_(1)组母牛1.68个,头均生产可用胚胎数极显著(P<0.01)高于A_(1)组母牛2.18枚,头均生产A级胚胎数极显著(P<0.01)高于A_(1)组母牛2.74枚,表明供体母牛超排前进行2次PG注射处理后,其胚胎生产效果明显优于未处理母牛。春季(A_(2)、B_(2)组)和夏季(A_(3)、B_(3)组)2种处理方法胚胎生产结果显示,A组母牛春季头均生产胚胎数和A级胚胎数分别显著(P<0.05)高于夏季2.67和0.54枚;B组母牛春季生产头均可用胚胎数和头均A级胚胎数分别高出夏季0.31和0.50枚,但差异不显著(P>0.05);B_(2)组母牛春季生产可用胚率高于A_(2)组和A_(3)组,B_(2)、B_(3)组母牛生产A级胚率均分别高于A_(2)组和A_(3)组;表明供体母牛在超排前进行2次PG处理,可以明显提高供体牛的胚胎可用率和A级胚率,并且生产胚胎的数量和质量以春季表现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牛 氯前列烯醇钠(PG) 同期发情 超排 胚胎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秀老龄种母牛超排效果研究
2
作者 欧阳晓芳 和嘉荣 +8 位作者 苏华伟 刘绍贵 和晓明 李鸿 刘逸炫 石晓兵 卿胜奎 贾志虎 杨亮宇 《中国畜牧业》 2025年第15期58-60,共3页
云南省种畜繁育推广中心种牛场作为全国首批国家肉牛核心场之一,存栏核心群肉用型西门塔尔种母牛品质优良、遗传稳定,经国家肉牛遗传评估中心检测,部分老龄母牛CBI和GCBI值均在110以上,其后代种公牛大部分被进入全国各省种公牛站进行采... 云南省种畜繁育推广中心种牛场作为全国首批国家肉牛核心场之一,存栏核心群肉用型西门塔尔种母牛品质优良、遗传稳定,经国家肉牛遗传评估中心检测,部分老龄母牛CBI和GCBI值均在110以上,其后代种公牛大部分被进入全国各省种公牛站进行采精,特别是2019年以来,种公牛已推广至全国11个省、1个自治区,对我国品种改良起到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排效果 老龄种母牛 云南省种畜繁育推广中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焦虫病对牛胚胎生产的影响报告 被引量:3
3
作者 刘绍贵 和嘉荣 +9 位作者 雷衡 苏华伟 欧阳晓芳 王春兰 李鸿杨亮宇 上官步敏 石晓兵 卿胜奎 贾志虎 董红 《中国牛业科学》 2021年第3期42-45,共4页
利用进口加系肉用型西门塔尔优秀后代和美加系优秀种公牛冻精生产胚胎,改良本地肉牛,有利于高效地利用引进种质,加快我国肉牛品种改良的速度。目的:本文评估实施胚胎生产过程中,供体母牛在放牧中导致焦虫病,对胚胎生产结果及冻胚移植成... 利用进口加系肉用型西门塔尔优秀后代和美加系优秀种公牛冻精生产胚胎,改良本地肉牛,有利于高效地利用引进种质,加快我国肉牛品种改良的速度。目的:本文评估实施胚胎生产过程中,供体母牛在放牧中导致焦虫病,对胚胎生产结果及冻胚移植成功率影响。方法:本文选择40头10-16月龄加系西门塔尔种母牛进行超数排卵处理生产体内胚胎。在超排处理过程,其中17头放牧的供体牛出现焦虫病症状。对照组为24头舍饲健康供体牛。两组牛产的胚胎冷冻后,分别解冻和移植了30(焦虫病组)和26(对照组)枚胚胎。结果表明两组牛只获取的胚胎总数差异不明显,但发病牛只生产可用胚率和冻胚移植成活率均明显低于健康牛只。结论:焦虫病极易导致牛只体温升高,超过39.5℃将会严重影响胚胎的产量和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虫病 超数排卵 体内胚胎生产 胚胎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排过程中不同发情时间对胚胎生产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刘绍贵 和嘉荣 +10 位作者 雷衡 苏华伟 欧阳晓芳 王春兰 李鸿 杨亮宇 上官步敏 石晓兵 卿胜奎 贾志虎 董红 《中国牛业科学》 2023年第1期9-12,共4页
在牛胚胎生产过程中,由于不同牛只存在个体差异(如超排月龄、体重、营养状况、卵巢发育情况及初情期月龄等),其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存在不同的差异。[目的]如何有效控制好供体母牛同期发情的发情时间,提升超排后胚胎的质量与数量。[方... 在牛胚胎生产过程中,由于不同牛只存在个体差异(如超排月龄、体重、营养状况、卵巢发育情况及初情期月龄等),其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存在不同的差异。[目的]如何有效控制好供体母牛同期发情的发情时间,提升超排后胚胎的质量与数量。[方法]笔者选用10~16月龄的纯种肉用型西门塔尔牛进行胚胎生产,通过对112头次10~16月龄牛只超排进行胚胎生产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根据认真观察记录供体牛只拆栓后的发情期表现,出现部分牛只提前发情或延迟发情现象,其中大部分牛只处于拆栓后24 h前后2 h集中发情情况。[结论]供体母牛在拆栓后24 h前后2 h集中发情的牛只,其头均生产胚胎的数量与质量均优于延迟发情和提前发情的牛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体母牛 同期发情 发情时间 超排 胚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