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土高原黄土洞穴系统的水文特性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朱同新 蔡强国 《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13-19,共7页
通过对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典型小流域洞穴系统应用烟幕弹进行调查和实际观测揭示了黄土洞穴系统水流的水文特性:产流初始时间、水流峰值特性、水流历时,以及黄土洞穴系统的不稳定对洞穴水流不文特性的影响等。洞穴水流流量与降雨特性... 通过对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典型小流域洞穴系统应用烟幕弹进行调查和实际观测揭示了黄土洞穴系统水流的水文特性:产流初始时间、水流峰值特性、水流历时,以及黄土洞穴系统的不稳定对洞穴水流不文特性的影响等。洞穴水流流量与降雨特性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洞穴水流流量对试验区域产流量的贡献为42.9%~52.5%,稍高于其面积所占比例。黄土地区的深层洞穴的形成主要与灾害性暴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洞穴系统 洞穴水流 水文特征 黄土高原 径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过程模型的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森林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空间尺度转换方法 被引量:14
2
作者 王培娟 谢东辉 +2 位作者 张佳华 朱启疆 陈镜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3215-3223,共9页
净第一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是反映林分和生态系统结构特征的最重要的参数之一,其空间分布可为自然资源管理和可持续发展提供高度综合的信息,是全球变化和碳循环研究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了得到NPP的空间... 净第一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是反映林分和生态系统结构特征的最重要的参数之一,其空间分布可为自然资源管理和可持续发展提供高度综合的信息,是全球变化和碳循环研究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了得到NPP的空间尺度转换算法,利用改进的北部生态系统生产力模拟模型(Improved Boreal Ecosystem Productivity Simulator,IBEPS),分别采用高分辨率(30m)的ETM+和低分辨率(1km)的MODIS遥感数据,模拟了长白山自然保护区不同分辨率森林植被的净第一性生产力。对模拟得到的30m分辨率的NPP结果,采用尺度上推(upscaling)的方法将其转换为1km分辨率的NPP结果(分布式的NPP,Distributed NPP),并将转换后的NPP与直接利用1km分辨率的遥感数据计算得到的NPP结果(聚合式的NPP,Lumped NPP)进行比较,以分布式模式计算的结果为基准,对聚合式的计算结果进行尺度效应校正。在对NPP进行尺度效应校正时,根据不同分辨率下土地覆盖类型(Land cover)的亚像元面积比信息,采用基于结构的分析方法对模拟的NPP结果进行校正,结果表明经过尺度效应校正后NPP的模拟精度要比原始的NPP计算精度有所提高,相关系数从校正前的0.898提高到0.960,标准偏差由校正前的49.84gC/m2减小到41.02gC/m2。采用这种方法可以很好的解决大尺度遥感应用的需要,为定量遥感分析和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BEPS 净第一性生产力 分布式NPP 聚合式NPP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黄土丘陵沟壑区作物生产潜力模拟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李忠武 蔡强国 +2 位作者 Scott Mitchell 唐政洪 Ferko Csillag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11-317,共7页
从 YIELD模型的来源、输入文件及基本参数、模型中作物生产力计算各个子模型以及计算流程 4个方面作了简单的叙述 ,以黄土丘陵沟壑区典型小流域晋西狼窝沟为例 ,在地理信息系统 ( GIS)技术支持下 ,应用 YIELD模型对该流域的作物生产潜... 从 YIELD模型的来源、输入文件及基本参数、模型中作物生产力计算各个子模型以及计算流程 4个方面作了简单的叙述 ,以黄土丘陵沟壑区典型小流域晋西狼窝沟为例 ,在地理信息系统 ( GIS)技术支持下 ,应用 YIELD模型对该流域的作物生产潜力进行了模拟 ,并从作物类型、地类、耕作措施及气候条件 4个方面对影响该流域作物产量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该模型对不同作物的模拟产量在总体上与实测产量基本相符合 ,表明模型可以应用于黄土丘陵沟壑区的作物产量模拟之中 ;对于不同地类来说 ,坝地的土壤水分和肥力条件明显高于梯田和坡耕地 ,因而坝地的模拟产量也高于梯田和坡地 ,但三者之间的差距没有实测产量显著 ;耕作措施是提高作物生产力的有效途径 ,对地膜覆盖、梯田以及施肥等耕作措施的模拟产量表明 ,这 3种耕作措施均能有效的提高作物生产力 ,其产量提高率均平均在 85 %以上 ,其中以施肥对作物的增产作用最大 ,增产率高达 95 % ,这与实测产量资料基本一致 ;气候条件是影响作物生产的直接因素 ,模拟结果表明模型对降水量和温度等气候条件十分敏感 ,不同年份降水量和温度的差异将直接导致作物生产力的显著不同。对 YIELD模型的模拟结果分析表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地类 耕作措施 气候条件 YIELD模型 黄土丘陵沟壑区 作物生产力 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高原地区土壤侵蚀及土地管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4
作者 陆兆熊 蔡强国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86-95,共10页
本文总结了近年来黄土高原地区的研究成果,尤其是在侵蚀产沙的空间变化、土壤侵蚀过程、养分流失过程、土地管理与地理信息系统等方面所取得的近期进展,并提出了在这些方面有待解决的一些关键问题和研究方向。以上这些问题的解决将对土... 本文总结了近年来黄土高原地区的研究成果,尤其是在侵蚀产沙的空间变化、土壤侵蚀过程、养分流失过程、土地管理与地理信息系统等方面所取得的近期进展,并提出了在这些方面有待解决的一些关键问题和研究方向。以上这些问题的解决将对土壤侵蚀的数学模拟和空间变化分析提供重要信息,同时也能对本地区的土地管理计划与决策的制定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侵蚀 土地管理 黄土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丘陵沟壑区土壤侵蚀过程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陆兆熊 蔡强国 +1 位作者 朱同新 王贵平 《中国水土保持》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1期19-22,共4页
黄土丘陵沟壑区地形破碎,各种侵蚀十分活跃。由于坡度和坡面位置的不同,这些侵蚀过程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带性(图1)。在顶部坡面(1区和2区),坡度由1区的几度增加到2区的35°,这里多为坡耕地,部分已辟为梯田,主要的侵蚀过程是溅蚀、面... 黄土丘陵沟壑区地形破碎,各种侵蚀十分活跃。由于坡度和坡面位置的不同,这些侵蚀过程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带性(图1)。在顶部坡面(1区和2区),坡度由1区的几度增加到2区的35°,这里多为坡耕地,部分已辟为梯田,主要的侵蚀过程是溅蚀、面蚀和细沟侵蚀。2区下部的坡段存在一明显的转折,坡度往往陡增到40°以上(3区),土地利用方式主要为草坡。3区重力侵蚀和沟道侵蚀活跃,除地表侵蚀之外,洞穴侵蚀较发育,其入口多发育在1区和2区,而出口则往往出现在3区。谷坡的底部坡度平缓(4区),是坡面径流、泥沙流向沟口的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侵蚀 类型 黄土丘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晋西黄土丘陵沟壑区坡面土壤侵蚀及预报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王贵平 曾伯庆 +1 位作者 陆兆熊(s.Luk) 陈浩 《中国水土保持》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15-21,共7页
细沟间侵蚀是指坡面上细沟未形成之前或细沟形成之后细沟间的土壤侵蚀过程。细沟间侵蚀量预报是整个坡面水土流失预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晋西黄土丘陵沟壑区的土壤侵蚀为背景,以野外及室内试验资料为基础,论述了降雨动能、土壤... 细沟间侵蚀是指坡面上细沟未形成之前或细沟形成之后细沟间的土壤侵蚀过程。细沟间侵蚀量预报是整个坡面水土流失预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晋西黄土丘陵沟壑区的土壤侵蚀为背景,以野外及室内试验资料为基础,论述了降雨动能、土壤抗剪强度、坡度、植被、表土结皮对细沟间土壤侵蚀的影响,提出了坡面一次降雨细沟间侵蚀总量的预报模型。本模型与径流及细沟侵蚀量预报模型结合,可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坡面水蚀总量预报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侵蚀 预报 黄土丘陵 沟壑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晋西黄土丘陵沟壑区坡面径流预报模型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王贵平 贾志军 +1 位作者 蔡强国 陆兆熊(s.Luk) 《中国水土保持》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16-20,共5页
晋西黄土丘陵沟壑区坡面径流预报模型为R=[(P—z)—FTL-u]T_pC。本模型是为了满足晋西黄土丘陵沟壑区水土保持规划的要求而建立的。模型建立以晋西离石王家沟为试验研究区,考虑了降雨、植被拦截、土壤入渗、耕作方式、土地利用以及表土... 晋西黄土丘陵沟壑区坡面径流预报模型为R=[(P—z)—FTL-u]T_pC。本模型是为了满足晋西黄土丘陵沟壑区水土保持规划的要求而建立的。模型建立以晋西离石王家沟为试验研究区,考虑了降雨、植被拦截、土壤入渗、耕作方式、土地利用以及表土结皮等因素的影响,所用的资料均是在天然或人工模拟降雨条件下获得的。这一模型可用于预报晋西黄土丘陵沟壑区坡面每次降雨所产生的径流总量。据检验,模型变量设置基本合理,具有良好的预报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丘陵 沟壑区 坡面 径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晋西黄土丘陵沟壑区坡面土壤侵蚀及预报研究——第二部分 细沟侵蚀 被引量:1
8
作者 王贵平 曾伯庆 +1 位作者 蔡强国 陆兆熊(S.Luk) 《中国水土保持》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1期22-24,共3页
细沟是指坡面受径流冲刷作用而形成的小沟槽。试验表明,当表土抗剪强度为5kPa时,若平均水流动力达到或超过2.5N/m^2,则细沟就会产生。在有细沟侵蚀发生的情况下,细沟间的来沙量由于所占比例较小,可假定为一个常量,其值为2.5ks/m^2,因此... 细沟是指坡面受径流冲刷作用而形成的小沟槽。试验表明,当表土抗剪强度为5kPa时,若平均水流动力达到或超过2.5N/m^2,则细沟就会产生。在有细沟侵蚀发生的情况下,细沟间的来沙量由于所占比例较小,可假定为一个常量,其值为2.5ks/m^2,因此细沟水流的泥沙分离量为实测土壤流失量与细沟间侵蚀量的差值。本项研究以晋西黄土丘陵沟壑区土壤侵蚀试验为基础,提出了细沟侵蚀参数分布预报模型,它与径流预报模型、细沟间侵蚀预报模型结合,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一次降雨坡面土壤侵蚀总量预报模型。此模型与地理信息系统结合,将会成为水土保持规划与效益评价的有用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侵蚀 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